《保嬰撮要》~ 卷十八 (1)
卷十八 (1)
1. 不靨悶亂哽氣腹脹之症
陳文宿先生云:痘瘡十一日至十二日,當靨不靨,身熱悶亂不寧,臥則哽氣,腹脹泄瀉,寒戰咬牙,急用異功散加木香、當歸,以救陰陽表裡助其收靨。竊謂:前症若手足並冷,屬脾胃虛寒,宜用十二味異功散。手足微冷,屬脾胃虛弱,宜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若手足熱,大便秘,屬脾胃實熱,宜用清涼飲,救其陰,以抑其陽。
白話文:
陳文宿先生說:痘瘡在第十一至十二天,如果痘瘡沒有正常的消退,患者會感到身體發熱,煩悶不安,躺著時會覺得呼吸困難,腹脹腹瀉,畏寒咬牙,這時應該趕緊使用異功散加上木香、當歸,以拯救陰陽表裡,幫助痘瘡消退。我認為: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且手腳都冰冷,是脾胃虛寒所致,應該使用十二味異功散。如果手腳微冷,是脾胃虛弱所致,應該使用五味異功散加上木香。如果手腳發熱,大便祕結,是脾胃實熱所致,應該使用清涼飲,以拯救陰,抑製陽。
一小兒痘,寒戰咬牙,瀉渴腹脹,手足冷,時仲夏,飲沸湯口不知熱,先君謂脾氣虛寒,用十二味異功散,一劑頓安;又用五味異功散,調補而愈;再用參耆四聖散而痊。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得了天花,發抖咬緊牙關,拉肚子口渴腹脹,手腳冰涼,時值仲夏,他喝了滾燙的湯都不知道燙,我的老師說他脾氣虛寒,用了十二味異功散,一劑就好了;又用了五味異功散,調補而痊癒了;最後用參耆四聖散而完全康復。
一小兒痘不結痂,發熱飲湯,哽氣腹脹,此脾氣虛弱,用五味異功散、參耆四聖散而愈。後噫氣下氣,欲服枳殼之類。余謂:噫氣屬心火虛,下氣屬脾氣虛。朝用六君子湯加薑、桂,夕用補中益氣湯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痘子不結痂,發燒並喝湯水,喉嚨梗塞和肚子脹,這是脾氣虛弱引起的。用五味異功散和參耆四聖散治療後好了。後來又出現打嗝和腸胃裡有氣的狀況,他想服用枳殼類的藥物。我說:打嗝是屬於心火虛,腸胃裡有氣是屬於脾氣虛。早上用六君子湯加生薑和肉桂,晚上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後好了。
一小兒哽氣喘咳,腹脹下氣,手足不冷不熱,此脾虛不能攝氣而腹脹下氣,肺虛不能攝氣而哽氣喘咳,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而愈。
白話文:
一個小孩患有哽氣喘咳,腹部脹氣下陷,手腳不冷不熱。這是因為脾虛,不能收斂氣而導致腹部脹氣下陷,肺虛,不能收斂氣而導致哽氣喘咳。用五味異功散加上升麻就治癒了。
一小兒痘將愈,足冷哽氣腹痛,手冷至腎,唇青面白,屬脾胃虛寒也,用五味異功散加附子二劑,足稍溫;又用六君、薑、桂一劑,諸症漸退,乃去薑、桂,服之而痊。
白話文:
有個小孩的痘快好了,但卻出現腳冷、胸悶、腹痛、手冷到腎臟、嘴脣青色、臉色蒼白等症狀,這是屬於脾胃虛寒。給他服用五味異功散加上附子,一共服用了兩劑藥,腳稍微溫暖了一點;又服用六君、生薑、肉桂,一共服了一劑,症狀漸漸減退,於是停用生薑、肉桂,繼續服用其他藥物,最後痊癒。
一小兒痘不結痂,作渴飲冷,大便秘結,此腸胃有熱也,先用清涼飲末一錢,大便和而頓靨;又用人參麥門冬散、八珍湯而痊。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痘瘡不結痂,感到口渴而喜歡喝冷飲,大便祕結,這是因為腸胃有熱所引起的。首先用清涼飲末一錢,大便通暢了痘瘡就立即結痂;又用人參麥門冬散、八珍湯而痊癒了。
一小兒痘不結痂,用補中益氣湯、地黃丸料煎服而愈。次年畢姻後,寒熱作渴,頭暈,脈洪數,按之微細,此脾腎虛火上炎也,以前藥各加肉桂五分,引火歸經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的痘瘡沒有結痂,用了補中益氣湯、地黃丸,煎服後就痊癒了。第二年結婚後,出現寒熱、口渴、頭暈的症狀,脈搏紅且快,按壓後則微細,這是脾、腎虛火上炎引起的。以前開的藥,各加了五分肉桂,把火引回經絡而治癒。
一小兒痘不靨發熱,因乳母有肝火,用加味逍遙散、人參白朮散,母子俱服而熱止;又用柴胡麥門冬散而痊。
白話文:
一個小孩長了痘痘,而且還發燒,原因是他的乳母有肝火。於是,醫生給乳母開了加味逍遙散和人參白朮散,讓母子倆一起服用,發燒的症狀就止住了。後來,醫生又給他們開了柴胡麥門冬散,痘痘的症狀就完全好了。
一小兒十五歲,久而結痂,寒熱往來,脈洪數,按之無力,用十全大補湯而痊。後因勞寒熱復發,用補中益氣湯而安。
白話文:
有個十五歲的小孩,長期患有結痂瘡,有時覺得冷、有時覺得熱,脈搏洪數而且按壓無力,服用十全大補湯後痊癒。後來因為勞累受寒,熱又再發作,服用補中益氣湯後才安定下來。
六君子湯,治脾氣虛弱,或因克伐之劑,虧損中氣,飲食少思,或痘瘡不起發,灌漿結痂。
白話文:
「六君子湯」是一種中藥湯劑,用於治療脾氣虛弱。當脾氣虛弱是由於服用過多消耗中氣的藥物,導致飲食減少、思慮較少,或痘瘡不起發、灌漿結痂時,可以使用此湯劑。
人參,白朮(炒),茯苓,陳皮(炒),半夏(湯洗),甘草(炒。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白朮(炒過)、茯苓、陳皮(炒過)、半夏(用熱水洗過)、甘草(炒過。各等份)
上三五錢,薑棗水煎,徐徐服。
四君子湯(即六君子湯去陳皮、半夏)
白話文:
上方的藥材各用三到五錢,加入薑和大棗用水煎煮,慢慢服用。 這方子是四君子湯(也就是六君子湯去掉陳皮和半夏)。
四順清涼飲,王海藏先生云:痘疹膿貫而不焦者,由治失清涼之法,內外熱毒,無以收斂。譬如五穀得陽氣而成熟,得陰氣而結實,用清涼飲子下之。(方見大便不通)
白話文:
王海藏先生提到《四順清涼飲》,他認為痘疹膿膿而沒有結成焦痂,是沒有根除病竈的關係,痘瘡的發作,內外熱毒沒有收斂,就好像五穀得到陽氣會成熟,得到陰氣會結實。此時使用清涼飲子治之、(方見大便不通)。
十二味異功散(方見頂陷灰白)
人參麥門冬散(方見發熱口渴)
柴胡麥門冬散(方見作癢搔破)
加味逍遙散(方見欲靨不靨)
補中益氣湯
五味異功散(二方見寒戰咬牙)
參耆四聖散
十全大補湯(二方見腹脹氣促)
人參白朮散(即七味白朮散)
地黃丸(二方見發熱屬陰屬陽)
白話文:
十二味異功散(適用於頭頂皮膚凹陷且顏色灰白的情況) 人參麥門冬散(適用於發燒且口渴的症狀) 柴胡麥門冬散(適用於因癢而抓破皮膚的情形) 加味逍遙散(適用於即將出現疹子但還未完全顯現的時候) 五味異功散(適用於寒戰和咬牙的症狀) 十全大補湯(適用於腹部脹滿和呼吸急促的狀況) 人參白朮散(也就是七味白朮散) 地黃丸(適用於區分屬於陰性或陽性的發熱情況)
2. 兩目生翳痕黯凹凸之症
陳文宿先生云:痘瘡十二日至十三日,瘡痂漸落,其瘢猶黯,或凹或凸,肌肉尚嫩,不可澡洗,並忌五辛煎煿之物,恐熱毒上熏肝膈,眼生障翳。或有是患,用穀精草散治之。竊謂前症:目為肝之竅,或肝經風熱,或肝經血虛,或肝經風熱相搏,或肝疳內熱,或乳母肝經有熱,或食膏粱厚味,故多犯其目。若失於早治,多成廢疾。
一小兒出痘,兩目不開,先君謂肝經有熱。用消毒化癍湯,母子服之而愈。
白話文:
陳文宿先生說:痘瘡在第十二至第十三天,瘡痂逐漸脫落,但留下疤痕仍是黯淡的,有的凹陷,有的凸起,肌肉還很嫩,不能洗澡,也要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熱毒上燻肝膈,引起眼睛生翳障。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用穀精草散來治療。我認為,前述症狀:眼睛是肝臟的門戶,可能是肝經風熱,也可能是肝經血虛,還可能是肝經風熱相搏,或是肝疳內熱,也有可能是乳母肝經有熱,或食用過於油膩的食物,因此眼睛容易受到傷害。如果錯失早期的治療時機,很可能會留下殘疾。
一小兒兩目不開,先君謂肝經熱毒。先用柴胡麥門冬散,又用四物湯加山梔而愈。
一小兒痘瘡,目赤腫痛,此肝火為患,用柴胡麥門冬散、穀精散而愈。
白話文:
某小孩雙眼緊閉,無法睜開,先輩認為是肝經有發炎發熱的情況,先以柴胡麥門冬散治療,之後使用四物湯加入山梔子後痊癒。
一小兒痘將靨,目不開,脈浮而無力,右關按之緩弱,此脾氣虛耳,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二劑,去蔓荊子又數劑而愈。後每勞役,目中作脹不能開合,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五味異功散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臉上將要出痘,眼睛無法睜開,脈浮而無力,右手關脈按壓時緩慢而微弱,這是脾氣虛弱的緣故,於是給他服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蔓荊子,兩劑後,去除蔓荊子再服用數劑而痊癒。後來每當勞累後,眼睛都會脹痛而無法睜閉,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五味異功散而痊癒。
一小兒眼痛不開,屬肝經風熱,用柴胡麥門冬散、犀角地黃湯加柴胡各一劑,開而見赤翳迷漫,仍用前藥加穀精草而愈。
一小兒出痘,目閉二十餘日,用清肝解熱之藥,兩目雖開其睛已傷,此失於早治也。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的眼睛疼痛無法睜開,是因為肝經風熱引起的,醫生給他開了柴胡麥門冬散和犀角地黃湯,各一劑。服用後,眼睛睜開了,但看到一片模糊不清的紅色,醫生又給他加了穀精草,最後才治好了他的眼睛。
一小兒目中出痘作痛,肝脈弦洪有力,先用小柴胡加龍膽草、生地黃一劑,而痛稍止,乃用四物、柴胡、山梔一劑,痛全止,再用加味逍遙散、蟬菊散而愈。
白話文:
一個小孩的眼睛裡長出痘痘,並且疼痛,肝臟脈搏弦洪有力,先用小柴胡加上龍膽草、生地黃一劑,疼痛稍微停止,用四物、柴胡、山梔一劑,疼痛完全停止,再用加味逍遙散、蟬菊散而痊癒。
一小兒目中出痘,肝脈弦數,此木火相搏,用四物、山梔、牡丹皮、柴胡二劑,再用加味逍遙散二劑,肝脈平和,又用四物、牡丹皮而靨。但目有青翳,用蛇蛻散、三味穀精草散而痊。
白話文:
一個小男孩,眼睛裡長了痘瘡,肝脈緊而快。這是木火相搏,用了四物、山梔、牡丹皮、柴胡兩劑藥,再用了加味逍遙散兩劑藥,肝脈平和平和。又用了四物、牡丹皮而治癒。但眼睛有青色的翳障,用了蛇蛻散、三味穀精草散而痊癒。
一小兒素食膏粱,目中出痘作痛,口渴、大便堅實,左右關洪數有力弦長,此形病脈俱實,先用柴胡梔子散、瀉黃散各一服,又用柴胡梔子散、柴胡麥門冬散而痊。
白話文:
一個小孩平常喜愛食用膏粱油膩的食物,眼睛中長出痘疹,疼痛不已,還伴有口渴、大便乾澀的症狀,左右關脈以及洪脈跳動的頻率有力且弦脈偏長,這表明了他的病情和脈象都很實證。於是,先給他服用柴胡梔子散和瀉黃散各一劑,又繼續使用了柴胡梔子散和柴胡麥門冬散,之後就痊癒了。
一痘兒眼不開,肝脈數,按之有力,用柴胡梔子散,子母服之眼漸開。又因母勞怒仍閉,用加味逍遙散而愈。後復閉,用柴胡麥門冬散而痊。
白話文:
有一個長痘子的孩子,眼睛一直無法睜開,肝脈跳動得快且有力,用柴胡梔子散餵給母子服用後,眼睛漸漸可以睜開。之後因為母親勞累發怒,眼睛又閉上了,用加味逍遙散治療後才痊癒。後來又閉上眼睛,用柴胡麥門冬散治療後才痊癒。
一小兒目中生翳,診其肝腎疳症,用九味蘆薈丸、六味地黃丸及粉丹散,翳漸退,又用柴胡麥門冬散而痊。
羊肝散,治痘瘡入眼,或無辜疳入目。
白話文:
有個小孩子眼睛長了翳障,診斷出患有肝腎疳症,使用了九味蘆薈丸、六味地黃丸和粉丹散,翳障逐漸消退,再使用柴胡麥門冬散就治癒了。
密蒙花,青箱子,決明子,車前子
白話文:
密蒙花、青箱子、決明子、車前子
上為末,用密蒙花末三錢,余藥各一錢,以羊肝一葉,薄批摻上濕,用紙裹煨熟。空心食之。
白話文:
將上列藥磨成粉末,用密蒙花末三錢,其它藥材各一錢。取羊肝一片,切薄片,將藥粉摻在濕潤的羊肝片上,用紙包裹後烤熟。空腹時食用。
蛇蛻散,治痘毒目翳。
蛇蛻(二錢,為末),栝蔞仁(五錢,研爛)
上為末,用羊肝一片,批開入末二錢,用線紮緊,米泔煮熟,頻與兒食,外用粉丹散。
三味穀精草散,治痘疹翳膜遮睛瘴瞳子。
穀精草(一兩),蛤粉,黑豆(各二兩)
白話文:
蛇蛻散,治療痘疹引起的視力障礙。 將二錢的蛇蛻磨成粉末,五錢的栝蔞仁研碎。然後把這些粉末放入一片切開的羊肝中,加入二錢的粉末後用線綁緊,接著用米泔水煮熟,經常給孩子食用。外部使用粉丹散。 三味穀精草散,治療痘疹後眼睛出現的翳膜遮蔽瞳孔。 準備一兩的穀精草,二兩的蛤粉和二兩的黑豆。
上為末,用雄豬肝一葉,竹刀批開,摻藥在內,以麻線縛定,入砂罐內水煮熟,令兒食之。
白話文:
將豬肝切成薄片,用竹刀將藥材包在裡面,用麻線綁緊,放入砂鍋中煮熟,讓孩子食用。
蟬菊散,治斑痘入眼,或病後生翳障。
蟬蛻(洗),白菊花(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入蜜少許,量兒服。
二味穀精草散,治痘瘡已靨,目翳膜障,瞳神隱澀淚出,久而不退。
穀精草(一兩),生蛤粉(二兩)
上為末,用獖豬肝一葉,竹刀批片子摻藥在內,以綿扎入砂器內,水煮。令兒熟食之。
粉丹散(即吹耳丹),治眼生翳膜。
輕粉,黃丹
上為末,竹筒吹耳內,左眼有翳吹右耳,右患吹左耳,即退。
通神散,治癍瘡入目,內生翳障。
白菊花,綠豆末(生用),穀精草(各等分)
白話文:
蟬菊散,用於治療斑痘入眼或病後產生的翳障。 將洗淨的蟬蛻和白菊花按照相同份量準備好。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煮後加入少量蜂蜜調味,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二味穀精草散,適用於痘瘡痊癒後留下的目翳膜障,瞳孔不清晰且有淚水流出,長時間不消退的情況。 取穀精草一兩,生蛤粉二兩研磨成粉末。接著使用一片豬肝(需用竹刀切片),將藥粉撒在豬肝上,然後用綿布包裹放入砂鍋中加水煮熟,讓孩子食用。 粉丹散(也就是吹耳丹),適用於眼睛生出翳膜。 輕粉和黃丹混合後研磨成細末,使用竹筒將藥末吹入耳朵內,如果是左眼有問題則吹右耳,反之亦然,這樣可以幫助消除翳膜。 通神散,適用於治療癍瘡影響到眼睛內部形成的翳障。 白菊花、生綠豆粉以及穀精草各等分混合使用。
上為末,每服一錢,乾柿一個,米泔水一盞煮乾末,不拘時但食柿餅五七次,至七日可見效。
白話文:
把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配上一個乾柿子,用米飯洗後的剩水煮乾藥末,不拘時間,只要吃柿餅五到七次即可,服用七天就能看見效果。
黃柏膏,治痘瘡初出就塗面,則痘瘡不生於面目,用之若遲,雖出亦稀。
黃柏(一兩),綠豆,甘草(各四兩,生用)
上為細末,清油調如膏,從耳前眼唇面並塗之,日三五度。
羊肝丸,治痘瘡入目不能開。
羯羊肝(一具生用),黃連(炒,為末)
上先將羊肝去筋膜,於石器內搗爛,入黃連末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茶清送下。
蟬蛻散,治癍疹入目,半年已過者,一月取效。
蟬蛻(一兩),豬懸蹄甲(二兩,瓦罐內用鹽泥封,燒存性)
上二味為末,入羚羊角末五錢,每服五分,白湯調下。
白話文:
黃柏膏,用於治療剛開始出現的痘瘡,塗抹在臉上可以防止痘瘡長在面部。如果使用得晚一些,即使長出來也會比較少。 配方:黃柏(37.5克),綠豆、甘草(各150克,生用)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用清油調和成膏狀,從耳朵前方向眼睛、嘴唇及面部塗抹,每天塗抹三到五次。 羊肝丸,用於治療痘瘡進入眼睛導致無法睜開的情況。 配方:羯羊肝(一整個,生用),黃連(炒過後研成粉末) 先去除羊肝中的筋膜,在石器中搗爛,然後加入黃連粉末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三十粒,飯後用茶水送服。 蟬蛻散,用於治療已經持續半年以上的癍疹入眼症狀,一個月內可見效。 配方:蟬蛻(37.5克),豬蹄甲(75克,在瓦罐內用鹽泥封口燒至炭化) 將上述兩種材料研磨成末,再加入羚羊角粉末18.75克混合均勻,每次服用約3克,用白開水調服。
九味蘆薈丸,治肝經積熱,面目生翳,耳中出水,大便不調,肢體消瘦等症。(方見疳蝕症)
白話文:
九味蘆薈丸,用於治療肝經積熱引起的各種疾病,包括:
- 面目生翳:臉上長斑點或增生組織。
- 耳中出水:耳朵裡流出液體。
- 大便不調:大便次數異常,或大便性狀異常。
- 肢體消瘦:四肢肌肉萎縮。
該藥方的配方可以在疳蝕症的治療中找到。
小柴胡湯(方見癍症)
柴胡麥門冬散(方見作癢搔破)
四物湯(方見痘瘡出遲)
六味地黃丸(方見痘瘡發熱屬陰屬陽)
瀉黃散(方見靨後發熱咽痛)
消毒化癍湯(即消毒救苦湯,方見夾疹痘)
加味逍遙散(方見欲靨不靨)
柴胡梔子散(即柴胡清肝散,方見作癢搔破)
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小柴胡湯(用於治療癍症) 柴胡麥門冬散(用於治療因癢而抓破皮膚的情況) 四物湯(用於治療痘瘡出得慢的情況) 六味地黃丸(用於治療痘瘡發熱,區分是屬於陰性還是陽性) 瀉黃散(用於治療痘瘡後出現的發熱和咽喉疼痛) 消毒化癍湯(即消毒救苦湯,用於治療夾雜疹子的痘瘡) 加味逍遙散(用於治療想要出痘但未能出痘的情況) 柴胡梔子散(即柴胡清肝散,用於治療因癢而抓破皮膚的情況) 補中益氣湯
五味異功散(二方見寒戰咬牙,一名小異功散)
白話文:
五味異功散(另有兩種方劑適用於寒戰咬牙,其中一種稱為小異功散)
組成
主藥:甘草、生地黃、柴胡、荊芥、防風、芎藭、白芷、細辛、桔梗、紫蘇葉、大棗、生薑。
佐藥:人參、茯苓、桔梗、木通、甘草、射干、升麻、川芎、苦杏仁、桂枝、麥門冬、五味子、黃連、半夏。
製法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混合均勻。
用法
將藥粉裝入膠囊中,每次服用 3-5 克,每日服用 2-3 次。
功效
疏風解表,宣肺化痰,養陰潤燥。
主治
寒戰咬牙,鼻塞流涕,咳嗽氣喘,胸悶氣短。
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