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八 (4)

1. 便血尿血

一小兒久患便血,屬脾胃虛熱也,諸藥不應,用人參二兩、炒黑黃連、吳茱萸各半兩為末,米糊作丸,佐以補中益氣湯頓痊。

一小兒便血,面黃腹脹,用四味肥兒丸,及補中益氣湯加吳茱萸制黃連、木香、蕪荑,三十餘劑而愈。至夏間患血痢,發熱晡熱,手足浮腫,仍用前藥而痊。

一小兒八歲,腹脹臍凸,大便下血如痢,小便色赤似血,面目皆黃,兩腮色赤,此食積所傷,而肝侮之也,蓋脾病則肺虛不能生腎,故有是症,當先消導積滯,遂用越鞠丸加三稜、蓬朮、薑湯下四服,二便通利;又用大安丸二服,下血亦止。後復傷食,發熱腹脹,小便下血,服保和丸四服而愈。

一小兒十一歲,因勞發熱尿血,小便不利,先用清心蓮子飲二劑,後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而痊。

一小兒便血,服寒涼藥過多,腹脹小便不利,其血益甚,余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而痊。

甘露飲,治小兒胃中客熱,齒齦潰爛,時出膿血,及目赤腫痛,口瘡喉腫,或身面皆黃,大便不調,小便黃澀。

熟地黃,麥門冬(去心,焙),枳殼(炒),茵陳,甘草(炙),枇杷葉,石斛,黃芩(炒),生地黃,天門冬(去心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服。

聚金丸,治大便下血,發熱煩躁,腹中熱痛,作渴妄言,舌澀目昏,其脈弦數。

黃連(一兩水侵曬乾,一兩炒,一兩灰火煨,一兩生用),黃芩,防風(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服。

愚按:前方若肝脾積熱,吐血衄血便血,發熱作渴,大便秘,小便赤者,宜用之。若熱已退,而作渴下血未止,或日晡益甚者,陰血虛也,用四物、參、術主之。若熱既退,飲食少思,肢體倦怠,脾氣虛也,用四君子、當歸主之。若概用前方,則誤多矣。

濟生犀角地黃湯,治傷寒溫病失於表汗,致內有瘀血吐血,面色黃,大便黑,及瘡痘出,多以此解之。

犀角,牡丹皮(各一兩),生地黃(八錢),赤芍藥(七錢)

上每服二錢,水煎服。

千金地黃丸,治小腸積熱,臟毒去血。

黃連(四兩),生地黃(半斤,搗取汁連滓拌勻曬乾)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後麥門冬湯下,量兒加減。

制黃連吳茱萸法

上以黃連、吳茱萸各等分,熟水拌濕入瓷器內,燉湯中良久,俟氣味相和取出曬乾,炒黃,各揀出聽用。

清心蓮子飲(方見白濁)

小柴胡湯(方見痙症)

加味歸脾湯

越鞠丸

四君子湯

清胃散

異功散五(方見內釣)

補中益氣湯

保和丸

大安丸三(方見虛羸,即保和丸加白朮)

加減腎氣丸(方見腹脹)

八正散(方見小便不通)

六味丸(方見腎臟)

白話文:

一位小孩長期便血,這是脾胃虛熱引起的,用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後來用了人參二兩、炒黑黃連和吳茱萸各半兩磨成粉,用米糊做成藥丸,並搭配補中益氣湯,很快就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也便血,臉色蠟黃、肚子脹大,用了四味肥兒丸和補中益氣湯,再加吳茱萸製過的黃連、木香和蕪荑,吃了三十幾帖藥就好了。到了夏天,又得了血痢,發燒,傍晚更嚴重,手腳也腫了起來,還是用之前的藥方,也治好了。

有一個八歲的小孩,肚子脹大,肚臍凸出,大便出血像痢疾一樣,小便顏色紅得像血,臉色發黃,兩頰通紅,這是因為吃太多東西導致腸胃積滯,進而影響到肝臟。這是因為脾臟生病,肺氣虛弱不能滋養腎臟,才會出現這些症狀。應該先消除腸胃的積滯,於是用了越鞠丸,再加上三稜、蓬朮,用薑湯送服,吃了四帖藥後,大小便都通暢了;又用了大安丸兩帖,便血也止住了。後來又因為吃太多東西,發燒肚子脹,小便出血,吃了保和丸四帖就好了。

一個十一歲的小孩,因為過於勞累發燒、尿血、小便不順暢,先用了清心蓮子飲兩帖,後來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梔子,就痊癒了。

有個小孩便血,因為吃了太多寒涼的藥,導致肚子脹、小便不暢,便血的情況更嚴重。早上給他吃補中益氣湯,晚上吃金匱加減腎氣丸,就好了。

甘露飲,可以用來治療小孩胃中有熱,牙齦潰爛,時常流出膿血,以及眼睛紅腫疼痛、口瘡、喉嚨腫痛,或是全身臉色發黃、大便不順暢、小便黃澀等症狀。

甘露飲的藥方是:熟地黃、麥門冬(去心,焙過)、枳殼(炒過)、茵陳、甘草(炙過)、枇杷葉、石斛、黃芩(炒過)、生地黃、天門冬(去心炒過),各等份。把這些藥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

聚金丸,可以用來治療大便出血,發燒煩躁、肚子發熱疼痛、口渴胡言亂語、舌頭發澀、眼睛昏花、脈搏弦數等症狀。

聚金丸的藥方是:黃連(一兩用水浸泡曬乾,一兩炒過,一兩用灰火煨過,一兩生用)、黃芩、防風,各一兩。把這些藥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

我認為:如果患者是因為肝脾積熱導致吐血、流鼻血、便血,發燒口渴,大便乾硬,小便赤黃,就適合用這個方子。如果熱已經退了,但口渴、出血還沒停止,或是傍晚更嚴重,這是陰血虛弱,應該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來治療。如果熱退了,食慾不佳,身體疲憊,這是脾氣虛弱,應該用四君子湯加上當歸來治療。如果不管什麼情況都用聚金丸,那就錯得離譜了。

濟生犀角地黃湯,可以用來治療傷寒或溫病,因為發汗過多導致體內有瘀血、吐血、臉色發黃、大便變黑,以及長瘡或痘痘,大多可以用這個方子來緩解。

濟生犀角地黃湯的藥方是:犀角、牡丹皮,各一兩;生地黃,八錢;赤芍藥,七錢。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

千金地黃丸,可以用來治療小腸積熱,導致腸道中毒出血。

千金地黃丸的藥方是:黃連,四兩;生地黃,半斤(搗爛取汁,連藥渣一起拌勻曬乾)。把這些藥磨成粉,用蜂蜜煉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二十丸,飯後用麥門冬湯送服,用量可根據小孩情況增減。

製黃連吳茱萸的方法:將黃連和吳茱萸等量混合,用開水拌濕後放入瓷器中,隔水燉煮一段時間,等到氣味融合後取出曬乾,炒黃,分別揀出來備用。

清心蓮子飲、小柴胡湯、加味歸脾湯、越鞠丸、四君子湯、清胃散、異功散、補中益氣湯、保和丸、大安丸、加減腎氣丸、八正散、六味丸,這些藥方都在其他篇章有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