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十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6)

1. 寒戰咬牙飲水瀉渴之症

陳文宿先生云:痘瘡六日至七日,肥滿紅活光澤,八日至九日,肥滿蒼蠟色者,皆不須服藥。如身溫氣促,口乾肚脹,足冷寒戰咬牙,飲水瀉渴者,急用木香散加官桂、丁香服之,如不愈,服異功散。蓋咬牙者,齒槁也。竊謂:前症若手足並冷,渴飲熱湯,大便泄瀉者,陽氣虛寒也,宣熱補之。

手足不冷,大便不利,渴飲溫湯者,脾氣虛熱也,宜調補之。手足不熱,大便不利,渴飲熱湯者,脾胃虛弱也,宜溫補之。治者審焉!

一小兒出痘,寒戰咬牙,四肢蜷縮,大便自利,手足並冷,喜飲熱湯,此陽氣虛寒也,用十二味異功散末二錢;諸症頓退;又用人參白朮散、參耆四聖散而靨。

一小兒十四歲,面色忽赤忽黑,出痘寒戰咬牙,作渴煩熱,喜飲熱湯,此陽氣虛寒也,用十全大補湯散,煩渴頓止,乃以八珍倍加參耆,至膿貫又作渴面赤,此膿成而血氣虛也。用當歸補血湯、八珍湯而靨,至月餘面赤煩渴,或時昏憒,痘痕如赭,或時作癢,脈洪大,按之如無,此血脫也,用大劑當歸補血湯而安。

一小兒痘瘡,寒戰咬牙,內熱作渴,形氣倦怠,雖起發而欠紅活,此陽氣虛弱也,用參耆四聖散而結痂,忽作瀉發熱,此脾氣虛也,用人參白朮散、參耆內托散而靨。

一小兒痘瘡,咬牙面黃飲湯,此陽氣虛弱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而愈。後仍咬牙面赤作渴,至夜為甚,此脾腎陰虛也,用地黃丸、大補湯而愈。

一小兒膿不貫,兼寒戰咬牙腹脹,屬脾胃虛弱,用四君、肉桂、歸、耆、肉豆蔻,又用參耆四聖散而痊,後用托裡散、四君子湯而靨。

一小兒癢塌寒戰咬牙,喜飲溫湯,手足不熱,屬陽氣虛弱也,用參耆四聖散,諸症已退,用參耆托裡散,其漿漸貫,用十全大補湯,其痂頓靨。

一小兒十四歲,痘將愈忽寒戰,手足並冷,脈微細而不及兩寸,乃脾氣虛熱,用五味異功散、獨參湯、十全大補湯而愈。

一婦人愈後寒戰,脈浮大,按之微細,此血氣虛也,用十全大補湯三十餘劑而愈。後因勞,寒熱往來,寒時手足如冰,熱時手足如炙,脈浮大,重按則細,此陽氣虛甚也,朝用補中益氣湯加桂、附各一錢;夕用八味丸料,倍加桂、附,各五十餘劑而安。

一小兒咬牙作渴,面色忽白忽赤,脈洪數按之無力,左關尺為甚,此屬腎虛也,用地黃丸、補中益氣湯尋愈。後因驚面青目赤,呵欠咬牙,手尋衣領,此肝經虛熱,用加減八味丸料,煎與恣飲,頓安,又用補中益氣湯而痊。

一小兒咬牙,作渴飲冷,大便微秘,寒戰痘赤,多在身側,此屬膽經虛熱也,用小柴胡湯、柴胡麥門散各一劑,又用加味四物湯而痊。

當歸補血湯,治痘瘡血氣虧損,或妄服峻劑,致血氣俱虛,肌熱大渴喜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其症似宜服白虎湯,但脈不長實為可驗耳,若服白虎湯必死。

黃耆(炙,一兩),當歸(二錢)

上水煎,徐徐服。

補中益氣湯

人參,黃耆(炒),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各一錢),柴胡,升麻(各二分)

上薑棗水煎,徐徐服。

五味異功散

人參,茯苓,白朮(炒),甘草,陳皮

上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為末調服亦可。

加減八味丸(即六味丸加五味子四兩、肉桂一兩),治腎經陰虛,虛火上炎,作渴咬牙,或口舌生瘡,或痰涎湧盛。

六味地黃丸加肉桂、附子各一兩,名八味丸。(二方見發熱屬陰屬陽)

獨參湯(方見腹脹氣促)

小柴胡湯(方見癍症)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二方見痘灰白色)

十全大補湯(方見腹脹氣促)

八珍湯

柴胡麥門冬散(二方見頂陷灰白)

參耆四聖散(方見頂陷心煩)

七味白朮散(方見痘發熱,即人參白朮散)

白話文:

陳文宿先生說:痘瘡發病第六天到第七天,如果痘粒飽滿、顏色紅潤有光澤;第八天到第九天,如果痘粒飽滿但顏色呈現蒼白蠟黃,這些情況都不需要吃藥。如果出現身體發熱、呼吸急促、口乾、肚子脹、腳冰冷、寒顫、咬牙、喝水後就腹瀉又口渴,這時要趕快服用木香散加上肉桂、丁香。如果沒有好轉,就服用異功散。因為咬牙的情況代表牙齒枯槁。我認為:如果上述症狀還伴隨手腳冰冷、口渴想喝熱湯、大便泄瀉,這是陽氣虛寒,應該用溫熱藥物來補養。

如果手腳不冰冷,大便不順暢,口渴想喝溫湯,這是脾氣虛熱,應該用藥物來調養和補養。如果手腳不發熱,大便不順暢,口渴想喝熱湯,這是脾胃虛弱,應該用溫補藥物。治療的人要仔細辨別!

一個小孩出痘,出現寒顫、咬牙、四肢蜷縮、大便自行排出、手腳冰冷,喜歡喝熱湯,這是陽氣虛寒,用十二味異功散的藥末二錢,所有症狀立刻消退,再用人參白朮散、參耆四聖散來讓痘瘡結痂。

一個十四歲的小孩,臉色忽紅忽黑,出痘時出現寒顫、咬牙、口渴煩躁發熱,喜歡喝熱湯,這是陽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的藥末,煩躁口渴立刻停止,然後再用八珍湯加倍人參、黃耆,等到膿液形成時又出現口渴、臉色發紅,這是膿形成後血氣虛弱,用當歸補血湯、八珍湯來讓痘瘡結痂,過了一個月左右,臉色發紅、煩躁口渴,有時昏迷,痘疤像紅土色,有時發癢,脈象洪大但按下去卻感覺無力,這是失血過多,用大量當歸補血湯就平安了。

一個小孩出痘,寒顫、咬牙、體內發熱口渴,精神疲倦,雖然痘粒發出但顏色不夠紅潤有光澤,這是陽氣虛弱,用參耆四聖散讓痘瘡結痂,突然出現腹瀉發熱,這是脾氣虛弱,用人參白朮散、參耆內托散來讓痘瘡結痂。

一個小孩出痘,咬牙、臉色發黃、想喝湯,這是陽氣虛弱,用五味異功散加上木香就好了。後來仍然咬牙、臉色發紅口渴,晚上尤其嚴重,這是脾腎陰虛,用地黃丸、大補湯就好了。

一個小孩膿液無法順利形成,同時出現寒顫、咬牙、肚子脹,這是屬於脾胃虛弱,用四君子湯、肉桂、當歸、黃耆、肉豆蔻,又用參耆四聖散就痊癒了,後來再用托裡散、四君子湯來讓痘瘡結痂。

一個小孩發癢、痘瘡塌陷、寒顫、咬牙、喜歡喝溫湯、手腳不發熱,這是屬於陽氣虛弱,用參耆四聖散,所有症狀都消退了,再用參耆托裡散,膿液慢慢形成,用十全大補湯,痘痂立刻結痂。

一個十四歲的小孩,痘瘡快好的時候突然寒顫、手腳冰冷,脈象微弱細小且無法摸到兩寸,這是脾氣虛熱,用五味異功散、獨參湯、十全大補湯就好了。

一個婦人痊癒後出現寒顫,脈象浮大但按下去卻感覺微弱細小,這是血氣虛弱,用三十多劑十全大補湯就好了。後來因為勞累,出現忽冷忽熱,冷的時候手腳像冰一樣,熱的時候手腳像火烤,脈象浮大,但重按下去卻很細微,這是陽氣非常虛弱,早上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肉桂、附子各一錢,晚上用八味丸的藥材,加倍肉桂、附子,用了五十多劑就好了。

一個小孩咬牙、口渴,臉色忽白忽紅,脈象洪大且數快但按下去無力,左關尺部位尤其明顯,這是屬於腎虛,用地黃丸、補中益氣湯慢慢就好了。後來因為受到驚嚇,臉色發青、眼睛發紅、打呵欠、咬牙、手會去抓衣服領口,這是肝經虛熱,用加減八味丸的藥材,煎好後讓他隨意喝,立刻就平安了,再用補中益氣湯就痊癒了。

一個小孩咬牙,口渴想喝冷的,大便稍微不順暢,寒顫、痘瘡顏色紅,大多長在身體兩側,這是屬於膽經虛熱,用小柴胡湯、柴胡麥門冬散各一劑,再用加味四物湯就好了。

當歸補血湯,治療痘瘡因為血氣虧損,或是亂服用猛藥,導致血氣都虛弱,出現肌肉發熱、非常口渴想喝水、眼睛紅、臉色紅潤,白天晚上都不停,脈象洪大且虛弱,重按完全沒有感覺。這種症狀看起來好像應該服用白虎湯,但脈象不長實是可以驗證的,如果服用白虎湯一定會死。

黃耆(炙烤過,一兩),當歸(二錢)

用水煎煮,慢慢服用。

補中益氣湯

人參,黃耆(炒過),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各一錢),柴胡,升麻(各二分)

用生薑、紅棗加水煎煮,慢慢服用。

五味異功散

人參,茯苓,白朮(炒過),甘草,陳皮

每次服用二三錢,用生薑、紅棗加水煎煮。也可以磨成粉末後調水服用。

加減八味丸(就是六味丸加上五味子四兩、肉桂一兩),治療腎經陰虛,虛火上炎,出現口渴咬牙,或是嘴巴舌頭長瘡,或是痰液很多。

六味地黃丸加上肉桂、附子各一兩,叫做八味丸(以上兩種藥方在發熱屬於陰或是屬於陽的篇章中有詳細說明)

獨參湯(藥方在腹脹氣促的篇章中有詳細說明)

小柴胡湯(藥方在癍症的篇章中有詳細說明)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以上兩種藥方在痘瘡呈現灰白色的篇章中有詳細說明)

十全大補湯(藥方在腹脹氣促的篇章中有詳細說明)

八珍湯

柴胡麥門冬散(以上兩種藥方在痘瘡頂部塌陷呈現灰白色的篇章中有詳細說明)

參耆四聖散(藥方在痘瘡頂部塌陷、心煩的篇章中有詳細說明)

七味白朮散(藥方在痘瘡發熱的篇章中有詳細說明,也就是人參白朮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