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十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9)

1. 發癍

潔古云:癍疹之病,焮腫於外者,屬少陽相火也,謂之癍。小紅𨸏隱於皮膚之中者,屬少陰君火也,謂之疹。癍疹並出,則小兒難禁,然首尾俱不可下。大抵安里之藥多,發表之藥少,小便秘,則微疏之,身溫者順,身涼者逆。大忌外敷寒涼,內用疏導,無此二者,可保無膚。

一小兒患癍發熱,體倦少食,此脾肺氣虛,外邪相搏也,先用消風散二劑,隨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芍藥而愈。

一小兒患癍,作痛熱渴,服發表之劑益甚,形氣倦怠,脈浮而數,此真氣復損而然耳。遂用人參安胃散、補中益氣湯而愈。

一小兒患癍發熱,用犀角消毒散一劑,吐瀉頓作。余曰:此邪氣上下俱出矣。勿藥自愈,未幾果安。

一小兒素面白,患疹作癢,鼻塞流涕,咳嗽不止,用敗毒散,膿水淋漓,惡寒喘急,朝寒暮熱,余謂脾肺之氣復傷耳,用補中益氣湯稍愈;佐以五味異功散而愈。

一小兒患疹,寒熱瘙癢,先用消風散治其兒;次用加味逍遙散治其母,兩月而愈。

一小兒患癍作渴,發熱咳嗽,此邪在表,宜汗之,先用葛根橘皮湯一劑;次用玄參橘皮湯而安。癸丑歲患此症者,余先用葛根橘皮湯散之,若邪去而熱未退者,加芩、連,熱已退者,用玄參升麻湯,無不速效。

一小兒患癍,色赤作痛,先用升麻葛根湯而減,次用玄參升麻湯而安。

一小兒因食膏粱醇酒,遍身如癍疹,用消胃散,母子服之而愈。

一小兒誤吞信石,身赤如癍。(見傷發丹)

一小兒因母飲燒酒,身如赤癍。(見傷發丹)

葛根橘皮湯,治發癍煩悶,嘔吐清汁,兼治麻痘等症。

葛根,陳皮,杏仁(去皮尖),麻黃(去節),知母(炒),甘草(炙),黃芩(各半兩)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玄參升麻湯,治癍疹已發未發,或身如錦紋,甚則煩躁語言,喉閉腫痛。

玄參,升麻,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化癍湯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各一錢)

上每服二錢,入糯米半合,水煎六分,米熟為度,去滓溫服。

荊芥敗毒散(即人參敗毒散加荊芥、防風)

人參敗毒散,治瘡瘍邪氣在表應發者。若憎寒壯熱,項強脊疼,或惡咳嗽,亦宜用之。

人參,茯苓,川芎,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麩皮炒),桔梗,甘草(炒,等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東垣人參安胃散,治癍疹因服峻厲之劑,脾胃虛熱,泄瀉嘔吐,飲食少思等症。(方見喉痹)

犀角消毒散,治癍疹丹毒,發熱痛癢,及瘡疹等症。

牛蒡子,甘草,荊芥,防風(各五分),犀角(鎊,二分),銀花(三分)

上水煎熟,入犀角,傾出服。

補中益氣湯(方見肌肉不生)

五味異功散(方見敗毒之藥)

白話文:

發癍

名醫張潔古說:癍疹這種病,如果皮膚表面紅腫發熱,通常屬於少陽相火引起的,這就叫做「癍」。如果小紅點隱藏在皮膚裡面,通常屬於少陰君火引起的,這就叫做「疹」。癍和疹同時出現,小孩子很難承受,而且不論是初期或末期都不適合使用瀉下的藥物。一般來說,安撫身體內部的藥物使用較多,而發散體表的藥物使用較少。如果小便不順暢,可以稍微疏通一下。身體發溫是正常的反應,身體發涼則是不利的徵兆。最忌諱外敷寒涼的藥物,或是使用內服疏導的藥物。如果避免這兩種情況,就可以保證皮膚不會出現問題。

有一個小孩得了癍,發燒、身體疲倦、食慾不振,這是因為脾肺的氣虛弱,又受到外邪侵襲。我先用消風散治療兩劑,接著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和芍藥,就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得了癍,感到疼痛、發熱、口渴,服用了發散的藥物後反而更嚴重,變得疲倦無力,脈搏浮而且快,這是因為身體的元氣損耗的緣故。我於是使用人參安胃散和補中益氣湯,就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得了癍,發燒,服用了一劑犀角消毒散後,立刻開始吐瀉。我說:「這是體內的邪氣從上下排出了。」不需用藥就會自己痊癒,果真不久就恢復健康了。

另一個小孩平常臉色蒼白,得了疹子,感到搔癢、鼻塞流鼻涕、咳嗽不停,用了敗毒散後,膿水流個不停,而且怕冷、呼吸急促,早上怕冷,晚上發熱。我認為這是脾肺之氣再次受損,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後稍微好轉,再搭配五味異功散就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得了疹子,出現忽冷忽熱、搔癢的症狀,我先用消風散治療他的病,接著用加味逍遙散治療他的母親,兩個月後都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得了癍,感到口渴、發燒、咳嗽,這是邪氣在體表,應該讓他發汗。我先用葛根橘皮湯一劑,接著使用玄參橘皮湯就痊癒了。在癸丑年,我遇到許多患這種病的,我先用葛根橘皮湯讓他們發汗,如果邪氣散去但發燒未退,就加入黃芩和黃連,如果發燒已經退了,就使用玄參升麻湯,效果都很快。

另一個小孩得了癍,顏色發紅且感到疼痛,我先用升麻葛根湯後有所減緩,接著使用玄參升麻湯就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因為吃了太油膩和濃烈的食物和酒,全身出現像癍疹的狀況,使用消胃散後,母子兩人都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誤吞了砒霜,全身紅得像癍。(詳見傷發丹)

另一個小孩因為母親喝了燒酒,全身也紅得像癍。(詳見傷發丹)

葛根橘皮湯,可以治療發癍時感到煩悶、想吐清水的症狀,也可以治療麻疹、痘症等疾病。

藥材包含:葛根、陳皮、杏仁(去皮尖)、麻黃(去節)、知母(炒過)、甘草(炙過)、黃芩(各半兩)。

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玄參升麻湯,可以治療癍疹已經發作或快要發作的情況,或是皮膚出現像錦緞花紋的斑點,嚴重時會感到煩躁不安、胡言亂語、喉嚨腫痛。

藥材包含:玄參、升麻、甘草(等量)。

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化癍湯

藥材包含:人參、石膏、知母、甘草(各一錢)。

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半合糯米,用水煎煮至六分熟,米熟後去除藥渣,溫服。

荊芥敗毒散(就是人參敗毒散加上荊芥、防風)。

人參敗毒散,可以治療瘡瘍、邪氣在體表需要發散的狀況。如果出現怕冷發熱、脖子僵硬、背部疼痛,或是咳嗽等症狀,也可以使用。

藥材包含:人參、茯苓、川芎、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麩皮炒過)、桔梗、甘草(炒過,等量)。

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東垣人參安胃散,可以治療癍疹因為服用過於強烈的藥物,導致脾胃虛弱發熱、腹瀉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藥方詳見喉痹)

犀角消毒散,可以治療癍疹、丹毒、發熱疼痛搔癢,以及瘡疹等疾病。

藥材包含:牛蒡子、甘草、荊芥、防風(各五分)、犀角(磨成粉,二分)、銀花(三分)。

用水煎煮後,加入犀角粉,倒出後服用。

補中益氣湯(藥方詳見肌肉不生)。

五味異功散(藥方詳見敗毒之藥)。

加味逍遙散(藥方詳見發熱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