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十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13)

1. 驚風結核

驚風結核,屬肝膽二經風木相火用事。木旺生風熱,同化其病,抽掣擾動,此乃風熱血燥而然耳。蓋風動則肝火盛,火盛則肝血內消,血不能養筋,故筋攣結核如貫珠。然頸項兩側,正屬肝膽經部分,治宜滋腎水,清肝火,養陰血,壯脾土。蓋腎水旺,則肝火自清;肝火清,則陰血自生;陰血生,則相火自寧;火既寧,則無熱傷元氣、火乘土位之疾矣。

一小兒因驚,項間結核,目札唇動,搖頭抽搐,此風木凌於脾土也,用皂角子丸、補中益氣湯漸愈,又用九味蘆薈丸而痊。

一小兒甫周歲,項間結核,兩臂反張,索敗毒之藥,余意此屬肝經血燥,詢之,果前患驚風,曾服硃砂等藥,遂與六味地黃丸,滋其肝血,數服而愈。

一小兒項側結核,痰盛發搐,服金石香燥之劑,手足筋攣,此肝血復傷,即急驚也,遂用加味小柴胡湯加鉤藤鉤、山梔、芎、歸,六味丸料加五味、麥門而痊。

一小兒每受驚,項間結核,發熱減食,睡間四肢微搐,此肝木侮脾土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升麻、鉤藤鉤隨愈。畢姻後,腿臂腕間結核,誤服行氣破血藥,腿臂筋攣,肌體消瘦如瘵症,余考績到京,用地黃丸生肝腎之血,佐以補中益氣湯,補脾肺之氣而愈。

一小兒耳前後結核,遇驚即痰盛咬牙,抽搐搖頭,恪服香燥之藥,以致慢驚而卒。

皂角子丸,治肝膽經風熱,項脅兩側結核。

皂角子(仁炒,二兩),連翹(八錢),當歸,柴胡,芍藥(炒),山梔(炒),川芎(各一兩),桔梗(炒)龍膽草(酒拌炒黑),甘草(炒。各四錢)

上為末,米糊丸,綠豆大,量兒大小,滾湯下。

人參敗毒散,治小兒風熱瘙癢,頑核毒瘡。或解脫衣裳,風邪所傷,惡風發熱,胸膈生涎,頭目不清。(方見發癍)

九味柴胡湯,治肝經熱毒下注,患便毒腫痛,或小腹脅間結核,凡肝膽經部分一切瘡瘍。或風毒惡核瘰癧。

柴胡(五分),黃芩(炒,五分),人參,山梔(炒),半夏,龍膽草(炒),當歸,芍藥(炒。各三分),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若腫痛色赤,元氣無虧者,宜用;潰後腫消痛止者,不宜用。大凡腫硬不潰,或潰後不愈,因元氣虛也,午前宜用四君、歸、耆、升麻;午後宜用四君、芎、歸、柴胡為主;佐以九味蘆薈丸。若飲食少思者,宜用五味異功散,專補胃氣。若膿水清稀,而見一切諸症,皆因血氣內虧,但溫補脾胃,飲食加進,血氣化生,諸症自退。設治瘡邪,是虛其虛也,禍不旋踵矣。

琥珀膏,治瘰癧不潰,或潰而不愈,變成漏症。

琥珀,木通,桂心,當歸,白芷,防風,松香,硃砂,丁香,木香,木鱉子(各二兩)

上先用琥珀、丁香、桂心、硃砂、木香,為末。其餘㕮咀,以麻油二斤六兩,慢火煎,至白芷焦黑濾去渣,徐下黃丹一斤。以柳枝不住手攪至黑色,滴水捻軟硬得中,卻入琥珀等末,攪勻,干瓷器盛之,用時取少許攤貼。

白話文:

驚風結核

這種病症是肝膽兩經的風木與相火相互作用所導致。當肝木過旺時,就會產生風熱,使得病情加重,出現抽搐、躁動等症狀,這都是因為風熱導致血燥的緣故。風動會使肝火旺盛,肝火旺盛會消耗肝血,當肝血不足時,就無法滋養筋脈,導致筋脈攣縮,出現像珍珠一樣串起來的結核。脖子兩側正好是肝膽經所經過的部位。治療應該滋養腎水,清除肝火,補養陰血,強健脾土。因為腎水充足,肝火自然會被平息;肝火平息,陰血自然會產生;陰血充足,相火自然會安寧。當火氣平息後,就不會因為熱而損傷元氣,也不會產生火氣侵犯脾土的疾病。

有一個小孩因為受到驚嚇,脖子上長了結核,眼睛眨動,嘴唇顫抖,搖頭抽搐,這是因為風木侵犯脾土。後來使用皂角子丸和補中益氣湯逐漸好轉,之後又使用九味蘆薈丸而痊癒。

另一個小孩剛滿一歲,脖子上長了結核,兩手臂向後伸張。有人想用敗毒的藥來治療,我認為這屬於肝經血燥,詢問後得知,他之前得過驚風,曾服用過硃砂等藥。於是給他服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養肝血,幾次服藥後就痊癒了。

一個小孩脖子側邊長了結核,痰很多而且抽搐,服用了金石等燥熱的藥物,導致手腳筋脈攣縮,這是因為肝血再次受損,屬於急驚風。於是使用加味小柴胡湯,加入鉤藤、山梔、川芎、當歸,以及六味地黃丸的藥材,再加入五味子、麥門冬,最後痊癒。

一個小孩每次受到驚嚇,脖子上就會長結核,發燒、食慾下降,睡覺時四肢會輕微抽搐,這是肝木侵犯脾土的表現。使用五味異功散加入柴胡、升麻、鉤藤後就痊癒了。後來結婚後,腿部、手臂、手腕之間長出結核,錯誤地服用了活血化瘀的藥物,導致腿部和手臂筋脈攣縮,肌肉消瘦,像得了癆病一樣。我回到京城後,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養肝腎之血,搭配補中益氣湯來補脾肺之氣,最後痊癒。

有一個小孩耳朵前後長了結核,一受到驚嚇就痰很多,咬牙、抽搐、搖頭,一直服用香燥的藥物,結果導致慢驚風而去世。

皂角子丸,治療肝膽經的風熱,脖子和脅肋兩側的結核。

配方:炒皂角子仁(二兩),連翹(八錢),當歸、柴胡、炒芍藥、炒山梔、川芎(各一兩),炒桔梗、酒炒黑龍膽草、炒甘草(各四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藥丸,如綠豆般大小,根據小孩年齡大小服用,用熱開水送服。

人參敗毒散,治療小兒風熱引起的搔癢、頑固性結核瘡毒。或者脫衣服後,因為風邪侵入而引起的惡風發熱、胸膈生痰、頭昏眼花等症狀。(方劑在發癍篇)

九味柴胡湯,治療肝經熱毒下注,引起的便毒腫痛,或小腹和脅肋之間長結核,凡是肝膽經所經過部位的一切瘡瘍。或者風毒引起的惡核瘰癧。

配方:柴胡(五分),炒黃芩(五分),人參、炒山梔、半夏、炒龍膽草、當歸、炒芍藥(各三分),甘草(二分)。

用水煎服。如果腫痛顏色發紅,且元氣沒有虧損,可以使用此方;如果潰瘍後腫脹消退,疼痛停止,就不適合使用。一般來說,腫塊堅硬不潰爛,或者潰爛後不癒合,都是因為元氣虛弱。上午適合用四君子湯,加入當歸、黃耆、升麻;下午適合用四君子湯,加入川芎、當歸、柴胡為主,並輔助以九味蘆薈丸。如果食慾不佳,應該用五味異功散,專門補養胃氣。如果膿水清稀,並且出現其他症狀,都是因為血氣內虧,只需溫補脾胃,增加飲食,等血氣化生,各種症狀自然會消退。如果只針對瘡毒治療,就會使虛弱更加虛弱,很快就會出問題。

琥珀膏,治療瘰癧不潰爛,或者潰爛後不癒合,變成漏症。

配方:琥珀、木通、桂心、當歸、白芷、防風、松香、硃砂、丁香、木香、木鱉子(各二兩)

先將琥珀、丁香、桂心、硃砂、木香磨成粉末。其餘藥材切碎,用麻油二斤六兩,用慢火煎,煎至白芷焦黑後濾去藥渣,然後加入黃丹一斤,用柳枝不停攪拌至黑色,滴在水上可以揉捏成軟硬適中的程度,再加入琥珀等粉末,攪拌均勻,放入乾燥的瓷器中。使用時取少量攤在患處。

益脾清肝散,治療肝火侵犯脾土,導致食慾不佳、發熱或忽冷忽熱,瘡無法消散。(方劑在黃水瘡篇)

補陰八珍湯,治療元氣虛弱、無法潰散或收斂瘡瘍,或者出現內熱、午後發熱、身體消瘦。即八珍湯加上酒炒黑黃柏和知母。

五味異功散(方劑在敗毒之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