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五 (7)
卷十五 (7)
1. 敷寒涼藥
瘡瘍敷藥,當分陰陽虛實,而用內治之法,不可概敷寒涼之藥。若腫痛熱渴,脈滑數而有力者,其症為純陽,宜服濟陰湯,外敷抑陽散,則熱毒自消,瘀滯自散。若似腫非腫,似痛非痛,似赤非赤,似潰非潰,脈洪數而無力者,其症屬半陰半陽,宜內服沖和散,外敷陰陽散,則榮逆自從,血鬱自散。
若微腫微痛,色黯堅硬,肉色如故,久而不潰,脈按之沉細,舉指虛浮者,其症屬純陰,宜內服回陽湯,外敷抑陰散,則寒氣自解,陽氣自復。凡陽氣虛寒,不能消散腐潰,或潰而腫不消,口不斂者,必內外溫補,庶可保全。若陰寒之症,而用寒涼之藥,則腠理迷塞,氣血凝滯,毒氣益深,良肉反死,瘡口不斂,惡症蜂起,不可復救矣。
蓋胃氣得寒則不能運行;瘀血得寒則不能消散;死肉得寒則不能腐潰;新肉得寒則不能化生。治者不可不察也。
一小兒面瘡,敷寒涼之藥,患處堅實,頭面俱腫,此脾胃受寒,血氣凝滯,而不能行耳,先用沖和湯、陰陽散,患處和軟;次用托裡消毒散,堅硬頓消;又用托裡散,瘡潰而愈。
一小兒腹癰,敷寒涼之藥,腹脹吃逆,手足並冷,此脾胃復傷而虛寒也,用回陽湯、抑陰散,諸症漸退;用托裡散而潰,八珍湯而愈。
一小兒潰瘍,敷寒涼之藥,肌肉不生,膿水不止,余謂脾氣虧損而然,用異功散加升麻、白芷漸愈,又用托裡散而痊。
一小兒臂癰,敷服皆寒涼之藥,更加腫硬,余謂當助脾胃以解凝寒,乃用益氣湯加茯苓、半夏、薄、桂及如聖餅熨之而愈。大凡瘡瘍久而不愈,不問已潰未潰,皆因陽氣虛不能運行耳,用如聖餅或蔥熨法為善。
一小兒兩足脛內外赤腫,焮連膝上,因痘愈之後,或謂痘毒,欲用寒劑;或謂丹毒,欲砭出血。余曰:非也,此足三陽經熱毒壅腫耳,況痘愈之後,元氣未復,設若砭劑出血,則患處愈傷;敷貼涼藥,則榮氣愈滯;服敗毒之藥,則元氣愈虛,瘀血愈凝。不信,竟用前法,果兩脛潰而色黯,瘡口不斂,大便去後如痢,欲用治痢之藥。
余曰:此因誤用前法,元氣復傷而下陷也,非痢非毒。遂用補中益氣湯之類而愈。
一小兒大腿漫腫不赤,服敗毒之藥,手足並冷,吐瀉不食。余曰:元氣虛而半陰半陽之症也。用陰陽散、沖和湯,腫起色赤,此變純陽之吉症也,仍用前藥,佐以活命飲而消。
一小兒臂癰,面色痿黃,飲食少思,脈洪數,按之軟弱,余謂真氣虛而邪氣凝滯也,用白芷升麻湯,以清胃經熱毒,用五味異功散,以補胃經元氣。不信,反用寒涼之劑,外敷內服,腫硬至手,肉色如故,腹中作痛,脈浮大,按之沉細,此脾胃之氣復傷,而變虛寒之症也,當祛散寒邪,溫補脾氣。仍不信,又與敗毒,吃逆不食,手足並冷,此寒氣逼陽於外,無根之火泛行耳,果死。
手足俱青,患處皆黑。
一小兒足脛腫硬一塊,年餘而潰,時出清膿,其腫益堅,肉色青黯,發熱煩躁,余謂真氣虛而邪氣實,當先調脾胃,或以為熱毒凝滯,敷寒涼之藥,腫硬至膝,肉潰腹脹,吐瀉而死。
托裡沖和湯,治瘡瘍,屬半陰半陽,似潰非潰,似腫非腫,因元氣虛弱,失於補托所致。(自制)
人參(二錢),黃耆(三錢),白朮(炒),陳皮,當歸(各一錢),甘草(炒,五分)
上水煎,徐徐服,手足冷者加薑、桂;其熱已退而未消潰,用仙方活命飲。可內消者,再用托裡消毒散。可作膿者,再用托裡散。
陰陽散(即沖和膏),治瘡瘍,元氣虛弱,似腫非腫,似痛不痛,似熱不熱,屬半陰半陽之症。用此以和陰陽,內服沖和湯或托裡散,以助元氣。
紫荊皮(炒,五兩),獨活(炒,三兩),赤芍藥(炒),白芷,石菖蒲(各二兩)
上為末,用蔥酒調服。
托裡回陽湯,治瘡瘍屬純陰,不腫痛,不焮赤,不腐潰,或腹痛泄瀉,嘔吐逆冷,陽氣既陷,急用之多有生者。(自制)
乾薑,附子(重一兩四錢者),當歸,陳皮,白朮,黃耆,人參,甘草(炒。各二錢),柴胡,升麻(各三分)
上水煎,徐徐服之,如不應,倍加薑、附,外敷抑陰散(一方名回陽上龍膏。)
抑陰散,治瘡瘍,元氣虛寒,不能消散,或腹痛泄瀉,嘔吐不食,手足或冷或不潰斂,筋攣骨痛,屬純陰之症。以此助陽行陰,內服回陽湯,以回陽氣。
草烏(炒,二兩),南星,白芷(各一兩),肉桂(五錢),赤芍藥(炒,一兩)
上各為末,蔥湯調塗,熱酒亦可。
解毒濟陰湯,治瘡疽臖腫作痛,屬純陰者,用以此解毒。其熱未退,用仙方活命飲。(自制)
連翹,山梔(炒),黃芩(炒),黃連(炒。各一錢),赤芍藥(一錢五分),金銀花(三錢),甘草(一兩)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大便秘結者,量加炒大黃,外敷抑陽散。
抑陽散(即洪寶丹),治瘡瘍屬純陽者。
天花粉(三兩),薑黃,白芷,赤芍藥(各一兩)
上為末,茶湯搽調患處。
五味異功散(方見敗毒之藥)
仙方活命飲
托裡消毒散
托裡散三(方見熱毒瘡瘍)
補中益氣湯(方見肌肉不生)
八珍湯(方見發熱不止)
如聖餅
蔥熨法(二方見流注)
白話文:
在治療瘡痍敷藥時,我們需根據病情的陰陽虛實來決定治療方法,不可一概使用寒涼藥物。如果患者出現腫痛、口渴且體溫高,脈象滑數且有力,這表明是純陽之症,應服用濟陰湯,外敷抑陽散,這樣熱毒就會自行消散,瘀滯也會逐漸消失。
如果患者病情看似腫脹但實際不是,看似疼痛但實際不痛,看似紅腫但實際不紅,看似潰爛但實際沒有,脈象雖洪大但無力,這表明病情處於半陰半陽的狀態,應內服沖和散,外敷陰陽散,這樣病情會自然好轉,血液瘀滯也會自行消散。
如果患者只有輕微的腫脹和疼痛,病竈顏色暗淡且堅硬,肉色沒有改變,長時間不潰爛,脈象沉細,這表明是純陰之症,應內服回陽湯,外敷抑陰散,這樣寒氣會自動解除,陽氣也會恢復。對於陽氣虛寒導致無法消散腐爛,或者潰爛後腫脹仍不消退,口部未能收斂的情況,必須內外溫補,這樣才能保住性命。如果陰寒病症使用了寒涼藥物,會導致腠理堵塞,氣血凝滯,毒素會更深入,好的組織反而會死亡,瘡口不會收斂,各種惡性症狀會接踵而至,無法挽回。
因為胃氣遇寒則無法運行,瘀血遇寒則無法消散,壞死的組織遇寒則無法腐爛,新生的組織遇寒則無法生成。醫生在治療時,一定要明確這些情況。
例如,有一個小孩臉上長了瘡,用了寒涼藥物後,患處變得堅硬,頭面部都出現了腫脹,這是因為脾胃受寒,血氣凝滯,無法正常運行。首先使用沖和湯和陰陽散,使患處變得柔和;再使用託裡消毒散,讓堅硬部位迅速消散;再使用託裡散,瘡口潰破後就能痊癒。
又如,有一個小孩腹部長了癰,使用了寒涼藥物後,腹部膨脹且噁心,手腳冰冷,這是脾胃再次受損導致虛寒。使用回陽湯和抑陰散,各症狀會逐漸減輕;使用託裡散後瘡口潰破,再用八珍湯就可以痊癒。
再如,有一個小孩潰瘍,使用了寒涼藥物後,肌肉不再生長,膿水不斷流出,我認為這是因為脾氣虧損。使用異功散加升麻、白芷,病情逐漸好轉,再使用託裡散就完全康復了。
總的來說,瘡痍長時間不癒合,無論是否已經潰爛,都是因為陽氣虛弱無法運行,使用如聖餅或蔥熨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再如,有一個小孩雙腿內外側紅腫,蔓延到膝蓋以上,這是因為痘疹痊癒後,元氣尚未恢復。如果使用刮痧放血,會使患處進一步受損;如果敷貼寒涼藥物,會使營氣更加滯留;如果服用敗毒藥物,會使元氣更虛弱,瘀血更凝固。結果,兩腿潰爛,顏色暗淡,瘡口無法收斂,大便後像痢疾一樣,想使用治痢疾的藥物。
我說,這是因為之前的方法使用錯誤,元氣再度受損且下陷,不是痢疾也不是痘疹。使用補中益氣湯等藥物,病情逐漸好轉。
再如,有一個小孩大腿漫腫,但不紅,服用敗毒藥物後,手腳冰冷,嘔吐腹瀉,無法進食。我說,這是元氣虛弱且病情處於半陰半陽狀態。使用陰陽散和沖和湯,腫脹部位開始變得紅色,這表示轉為純陽之症,是吉祥的症狀,仍使用之前的藥物,輔以活命飲,病情就會消退。
再如,有一個小孩手臂長了癰,面色萎黃,食慾不振,脈象洪大但軟弱,我認為這是真氣虛弱且邪氣凝滯。使用白芷升麻湯,以清除胃經的熱毒;使用五味異功散,以補充胃經的元氣。但患者不相信,反而使用了寒涼藥物,內服外敷,導致腫脹硬化到手部,肉色沒有變化,腹部疼痛,脈象浮大但沉細,這是脾胃之氣再度受損,轉為虛寒之症,應該驅散寒邪,溫補脾氣。但患者仍不相信,再使用敗毒藥物,導致噁心腹瀉,無法進食,手腳冰冷,這是寒氣將陽氣逼出體外,無根之火亂竄,結果死亡。
再如,有一個小孩小腿腫硬,一年多後潰爛,經常流出清膿,腫脹部位更加堅硬,肉色青暗,發熱煩躁,我認為這是真氣虛弱而邪氣旺盛,應先調理脾胃。但有人認為是熱毒凝滯,使用了寒涼藥物,導致腫脹硬化到膝蓋,肉質潰爛,腹部膨脹,最後嘔吐腹瀉而死亡。
託裡沖和湯,治療瘡痍,屬於半陰半陽,看似潰爛但實際不是,看似腫脹但實際不是,因為元氣虛弱,未能得到補充和支撐導致。
人參(二錢)、黃耆(三錢)、白朮(炒)、陳皮、當歸(各一錢)、甘草(炒,五分)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慢慢服用。如果手腳冰冷,可加入薑和桂;如果熱度已經退去但未消潰,使用仙方活命飲。如果可以內消,再使用託裡消毒散。如果可以形成膿包,再使用託裡散。
陰陽散(即沖和膏),治療瘡痍,元氣虛弱,看似腫脹但實際不是,看似疼痛但實際不痛,看似發熱但實際不熱,屬於半陰半陽的病情。使用此藥調和陰陽,內服沖和湯或託裡散,以補充元氣。
紫荊皮(炒,五兩)、獨活(炒,三兩)、赤芍藥(炒)、白芷、石菖蒲(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使用蔥酒調和服用。
託裡回陽湯,治療瘡痍,屬於純陰,不腫脹不疼痛,不紅腫不腐爛,或腹痛腹瀉,嘔吐,四肢冰冷,陽氣已經陷入,緊急使用此藥,很多情況下能挽救生命。
乾薑、附子(重一兩四錢)、當歸、陳皮、白朮、黃耆、人參、甘草(炒。各二錢)、柴胡、升麻(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慢慢服用。如果病情無改善,加倍使用薑和附子,外敷抑陰散(另一種稱為回陽上龍膏。)
抑陰散,治療瘡痍,元氣虛寒,無法消散,或腹痛腹瀉,嘔吐,無法進食,手腳冰冷,或瘡口無法收斂,筋絡疼痛,屬於純陰的病情。使用此藥幫助陽氣運行,內服回陽湯,以恢復陽氣。
草烏(炒,二兩)、南星、白芷(各一兩)、肉桂(五錢)、赤芍藥(炒,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使用蔥湯調和塗抹,也可以使用熱酒。
解毒濟陰湯,治療瘡疽臖腫作痛,屬於純陰,使用此藥解毒。如果熱度未退,使用仙方活命飲。
連翹、山梔(炒)、黃芩(炒)、黃連(炒。各一錢)、赤芍藥(一錢五分)、金銀花(三錢)、甘草(一兩)
每次服用二至三錢,用水煎煮,如果大便祕結,可酌情添加炒大黃,外敷抑陽散。
抑陽散(即洪寶丹),治療瘡痍,屬於純陽。
天花粉(三兩)、薑黃、白芷、赤芍藥(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使用茶湯調和塗抹患處。
五味異功散(詳見敗毒藥物)
仙方活命飲
託裡消毒散
託裡散三(詳見熱毒瘡痍)
補中益氣湯(詳見肌肉不生)
八珍湯(詳見發熱不止)
如聖餅
蔥熨法(以上兩種詳見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