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七 (5)
卷七 (5)
1. 霍亂吐下
錢仲陽云:吐瀉壯熱不食,或乳不消,是傷乳也。宜白餅子下之,後用益黃散和胃。若吐瀉身溫不乳,大便青白,此上實下虛也,用益黃散加減治之。大凡吐瀉身溫,乍涼乍熱,氣粗,大便黃白,吐乳不消,此傷風熱也,先服大青膏發散,後服益黃散和胃。若吐瀉身熱多睡,能乳吐痰,大便黃水,胃虛也,先用白朮散生津止渴,後用大青膏、鉤藤飲發散風邪。若夏至後,吐瀉身熱,或吐乳瀉黃,此傷熱乳也,用玉露散之類。
凡瀉乳腹痛,按之而哭者,食積痛也,用白餅子下之;按之不哭者,脾胃氣虛也,用五味異功散補之;手足指冷者,脾氣虛寒也,用異功散加木香;傷風吐瀉者,風木剋土脾也,亦用前藥。若飲熱乳而瀉黃者,濕熱壅滯也,用四苓散;如不愈,或反甚者,元氣復傷也,用白朮散。
瀉而腹中重墜者,脾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若服克滯之藥,而腹中窄狹者,脾氣虛痞也,用六君子湯。若面黃瀉青,脾虛而肝乘之也,用六君、柴胡、升麻、木香。若多噫瀉黃,心脾氣虛也,用六君、炮薑、升麻。生下半月、旬日內吐者,止宜調治其母,恐嬰兒臟腑脆弱,不勝藥餌故也。
治驗
一小兒盛暑吐瀉,米穀不化。或用黃連香薷飲之類,腹脹作痛,手足指冷,此脾氣虛而伏陰在內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治之而愈。先君嘗云:凡暑令吐瀉,手足指熱,作渴飲冷者,屬陽症,宜清涼之劑;手足指冷,作渴飲熱者,屬陰症,宜溫補之劑。故凡病屬陰症,誤用寒涼之藥,死後手足青黯,甚則遍身皆然,於此可驗。
一小兒吐瀉乳食,色白不化,露睛氣喘,此脾肺不足,形病俱虛也,先用異功散加柴胡、桔梗頓愈,再用補中益氣湯而安。
一小兒吐瀉驚悸,困倦腹脹,此心火虛而脾土怯也,用六君、茯神、酸棗仁而愈,又用秘旨保脾湯乃瘥。
一小兒吐瀉,驚搐項強,乃脾傷而肝侮,形氣虛而病氣實也,用異功散加鉤藤鉤補脾平肝而愈。
一小兒吐瀉,呵欠頓悶,不語畏明,屬脾肺不能生肝腎也,用異功散補脾肺,地黃丸補肝腎遂痊。
一小兒吐瀉,腹脹不乳,此脾胃傷也,先用香砂助胃膏而飲食進;後用六君子湯,而脾胃健。
一小兒寒熱作嘔,飲食不入,按其腹則哭,此飲食停滯也,先用大安丸遂安。但唇目抽動,大便稀黃,此病邪去而脾氣虛弱也,用六君子湯以補脾土,鉤藤鉤以平肝木悉愈。
一小兒白睛多,唇色白,停食吐瀉,困睡驚悸,久治不愈。余曰:驚悸為心血虛怯;困睡為脾氣虛弱;皆稟脾腎不足所致也。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丸加鹿茸而愈。
一小兒未周歲,氣短喘急,乳食少進,時或吐乳,乃脾傷而食積也,先用六君、山楂、枳實漸愈;後吐瀉作渴,用胃苓膏以治吐瀉,白朮散以生胃氣而安。
白話文:
【霍亂吐下】
錢仲陽說:如果孩子出現嚴重的嘔吐和腹瀉,伴隨高燒,不想吃東西,或者消化不了母乳,這可能是因為過度攝取了乳汁導致的。這種情況下,應使用白餅子幫助排泄,然後服用益黃散來調和胃部。若孩子有吐瀉但身體溫暖,不願喝奶,且大便呈現青白色,這代表孩子的上焦過實,下焦虛弱,應該使用益黃散,酌情增減藥量來治療。一般來說,孩子若吐瀉伴隨身體溫暖,時冷時熱,呼吸粗重,大便黃白,且無法消化母乳,這是因為受到了風熱的影響,首先應服用大青膏來散風解熱,之後再服用益黃散調和胃部。
如果孩子吐瀉且身體發熱,睡眠過多,會喝奶但會吐出痰液,大便像黃水一樣,這表示胃部虛弱,可以先使用白朮散來滋潤和止渴,然後再服用大青膏和鉤藤飲來驅除風邪。如果是在夏至後,孩子出現吐瀉,身體發熱,或者吐奶和黃色的糞便,這可能是因為受到熱氣和乳汁的影響,應使用玉露散一類的藥物。
所有因乳汁引發的腹瀉和腹痛,如果按壓腹部孩子會哭叫,這代表食物積聚在胃部導致疼痛,應使用白餅子幫助排泄;如果按壓腹部孩子不會哭叫,這可能代表脾胃氣虛,應使用五味異功散來補充;如果手腳冰冷,這代表脾氣虛寒,應使用異功散加木香。如果孩子受到風邪導致吐瀉,這代表風木剋制了脾土,同樣應使用上述的藥物。如果孩子喝了熱奶後出現黃色的腹瀉,這可能是因為濕熱阻滯,應使用四苓散;如果不見好轉,甚至病情加重,這代表原本的氣力再次受到損傷,應使用白朮散。
如果孩子腹瀉時感覺腹部沉重,這可能是脾氣下陷,應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服用了一些排除阻滯的藥物,但腹部仍然感到緊繃,這可能是脾氣虛弱,應使用六君子湯。如果面部發黃,但大便呈現青色,這可能是脾虛且被肝氣乘機侵犯,應使用六君子湯、柴胡、升麻、木香。如果經常打嗝且大便呈黃色,這可能是心脾氣虛,應使用六君子湯、炮薑、升麻。在出生後的半個月內,如果孩子出現吐瀉,只應調理母親,因為新生兒的臟腑非常脆弱,可能無法承受藥物。
【治療經驗】
有一個小孩在炎熱的夏天出現了吐瀉,食物無法消化。有人使用了黃連香薷飲一類的藥物,結果孩子的腹部開始膨脹並且疼痛,手腳冰冷,這代表脾氣虛弱且體內潛藏著陰寒;後來使用了五味異功散加木香治療,孩子逐漸恢復。我的父親曾經說過:在夏天,如果孩子出現吐瀉,手腳溫暖,口渴想喝水,這屬於陽症,應使用清涼的藥物;如果手腳冰冷,口渴想喝熱水,這屬於陰症,應使用溫補的藥物。因此,如果疾病屬於陰症,但錯誤地使用了寒涼的藥物,孩子在死亡後,手腳可能會變得青暗,甚至全身都是這樣,這可以作為一個驗證。
有一個小孩因為吐瀉,無法消化乳汁和食物,食物呈現白色且無法消化,眼睛露出白眼珠,呼吸困難,這代表脾肺功能不足,形體和病狀都虛弱,先使用了異功散加柴胡、桔梗,孩子迅速恢復,再使用補中益氣湯,孩子就安穩了。
有一個小孩因為吐瀉而感到驚嚇和不安,疲倦且腹部膨脹,這代表心火虛弱且脾土怯懦,使用了六君子湯、茯神、酸棗仁,孩子恢復了健康,再使用祕旨保脾湯,孩子完全康復。
有一個小孩出現吐瀉,同時伴有抽搐和頸部僵硬,這代表脾臟受損,肝臟乘機侵擾,形體氣力虛弱,但病情卻很嚴重,使用了異功散加鉤藤鉤,既補脾又平肝,孩子康復了。
有一個小孩出現吐瀉,打哈欠且情緒低落,無法說話,害怕光線,這代表脾肺無法滋養肝腎,使用了異功散來補脾肺,地黃丸來補肝腎,孩子完全康復了。
有一個小孩出現吐瀉,腹部膨脹,無法喝奶,這代表脾胃受損,先使用了香砂助胃膏,孩子開始進食;後來使用了六君子湯,脾胃功能得以強健。
有一個小孩出現寒熱交替,嘔吐,無法進食,按壓腹部會哭叫,這代表食物在胃部停滯,先使用了大安丸,孩子得以安穩。但後來孩子的嘴脣和眼睛開始抽動,大便稀黃,這代表病邪已去,但脾氣仍然虛弱,使用了六君子湯來補脾土,鉤藤鉤來平肝木,孩子完全康復。
有一個小孩眼睛白眼珠多,嘴脣顏色蒼白,食物停滯,吐瀉,昏昏欲睡,驚嚇和不安,長期治療但無法康復。我認為驚嚇和不安代表心血虛弱且膽小,昏昏欲睡代表脾氣虛弱,這些都是因為脾腎不足所導致的。使用了補中益氣湯和六味丸加鹿茸,孩子康復了。
有一個小孩不到一週歲,呼吸短促,喘息急促,很少進食,偶爾會吐奶,這代表脾臟受損且食物積聚,先使用了六君子湯、山楂、枳實,孩子逐漸康復;後來孩子吐瀉且口渴,使用了胃苓膏來治療吐瀉,白朮散來滋養胃氣,孩子安穩了。
有一個四歲的小孩,每次飲食沒有節制,或者受到外部驚嚇,就會吐瀉和抽搐。服用了一些鎮驚和化痰的藥物後,病情反而惡化,無法進食,任何食物到嘴邊都會嘔吐,我使用了白朮一種藥物,和土炒黃,用米泔水濃煎,隨時灌服半匙,仍然嘔吐;第二天嘔吐減少;第三天不再嘔吐,逐漸增加到半杯,一個月後完全康復。
有一個小孩食物停滯,吐瀉,身體發熱,口渴,大便呈現紅白相間或青黃色,服用香連丸後康復。但後來手腳冰冷,我認為這最初是實證,最終變成了虛證,使用了補中益氣湯加木香、肉果,孩子康復了。
有一個小孩因為食物過量而出現吐瀉,大便稀薄,或呈現青綠色,睡覺時露出白眼珠,手腳冰冷,額頭黑色,嘴脣青色,這代表中氣虛弱,寒水乘機侵犯脾土,使用了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木香、附子,一劑後康復。後來孩子再次出現持續的吐瀉,先使用了胃苓散,再使用了異功散,孩子安穩了。
有一個小孩出現寒熱交替,嘔吐,或者大便呈現青色,我認為這代表脾虛且受到肝木的侵犯,使用了六君子湯、柴胡、升麻治療,孩子康復了。後來因為驚嚇出現寒熱交替,寅卯時分更加嚴重,小便頻繁,長期無法康復,這代表肝火血虛,先使用了小柴胡湯加白朮、茯苓、當歸兩劑,病情迅速停止,再使用地黃丸,孩子康復了。
【車前子散】,用於治療暑熱月份的霍亂,包括吐瀉、煩躁和口渴,以及小便不暢。
所需藥材:白茯苓、豬苓、香薷、車前子(炒)、人參(各等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燈心湯調和服用。
【不換金正氣散】,用於治療脾胃不協調,寒熱交錯,臟腑虛熱,霍亂引起的吐瀉。
所需藥材:厚朴(薑製)、藿香、陳皮、半夏、蒼朮(米泔浸泡)、甘草(炙)。將以上藥材等份煎煮,每次服用二三錢,加入薑棗水一起煎煮服用。
【二順散】,用於治療中暑引起的霍亂,包括吐瀉、煩躁和口渴,以及小便紅澀和便血。
所需藥材:豬苓、澤瀉、茯苓、白朮、甘草(炙)、桂、乾薑、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將以上藥材等份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不限時間,用水調和服用,或者煎煮服用。
【釀乳法】,用於治療胃虛引起的吐瀉,睡覺時吐舌,搖頭嘔吐乳汁,額頭汗流,驚嚇和麪色蒼白,讓孩子在飢餓時喝奶。
所需藥材:人參、木香、藿香、沉香、陳皮、神麯、麥芽(各等分),丁香(減半)。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薑十片、紫蘇十葉、棗三枚,用水煎煮,每次服用半盞,讓乳母在飯後捏去舊奶再服用,躺下休息片刻,然後再給孩子餵奶。
【胃苓湯】,又名胃苓散,磨成粉末後蜜丸名為胃苓膏,用於治療腸胃受潮濕影響,導致的嘔吐和腹瀉。
所需藥材:白朮、茯苓、澤瀉、厚朴、豬苓、陳皮、甘草(炒)。將以上藥材等份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水、燈芯、陳皮煎湯調和服用。如果食物停滯引起吐瀉,小便短少,腹部膨脹且疼痛,可以使用此藥來分散和利尿,同時使用六君子湯來調節和補充脾胃。
【益黃散】(方見脾臟)
【理中湯】(方見咳嗽)
【助胃膏】(方見熱吐,又名香砂助胃)
【白餅子】(方見發搐)
【白朮散】(方見積痛)
【鉤藤散】(方見慢驚)
【玉露散】(方見熱瀉)
【五苓散】(方見五淋)
【香薷飲】(方見嘔吐)
【定命飲子】
【異功散】
【六君子湯】
【四君子湯】(以上三個方子均見內釣)
【大青膏】(方見肝臟)
【補中益氣湯】
【大安丸】(兩個方子見虛羸,即保和丸加白朮)
【香連丸】(方見諸痢)
【小柴胡湯】(方見痙症)
【四苓散】(方見五淋,即五苓散去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