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回本書目錄

1. 卷十七

2. 痘疹受病之由

痘疹之由,因兒在胎,食母五臟血穢,伏於命門,或至天行時氣,或驚駭跌撲,或飲食所傷,因而發之,狀類傷寒。其症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頓悶,乍涼乍熱,咳嗽嚏噴,足稍冷,耳冷尻冷,多睡睡驚,耳後有紅絲赤脈,此其候也。五臟各具一證,肝藏水疱,肺藏膿疱,心藏癍,脾藏疹,歸腎變黑。

蓋以太陽起於右腎之下,煎熬左腎,足太陽膀胱寒水夾脊上流,上頭下額,逆手太陽,丙火不得傳道,逆於面上,故顯是諸症。蓋壬癸寒水克丙丁熱火故也。凡瘡疹初起,一發便出盡者必重。瘡夾疹者,半輕半重。稀少者輕,裡外微紅者輕,外黑裡赤者微重,外白里黑者太重,瘡端里黑點如針孔者勢劇也。青乾紫陷,睡昏汗出不止,煩躁熱渴,腹脹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

白話文:

痘疹的發生,是因為嬰兒在母親體內時,吸收了母親五臟的污濁血液,潛藏在命門這個部位。當遇到流行疾病的時節,或是受到驚嚇跌倒,或是因為飲食不當而引發。發病時的症狀類似傷寒,臉色乾燥、臉頰發紅,眼皮也發紅,會打呵欠、精神不佳,時而覺得冷,時而覺得熱,會咳嗽、打噴嚏,腳會稍微冰冷,耳朵和屁股也冰冷,常常想睡覺,睡覺時容易驚醒,耳朵後面會出現紅色的絲狀或脈絡,這些都是徵兆。五臟各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肝臟對應水泡,肺臟對應膿皰,心臟對應斑點,脾臟對應疹子,而歸屬於腎臟的痘疹則會呈現黑色。

這是因為太陽之氣從右腎下方開始,煎熬左腎,足太陽膀胱經的寒水之氣從脊椎向上流動,到達頭部和額頭,並逆行手太陽經,使得丙火之氣無法順利傳導,逆行到臉上,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這是因為壬癸寒水之氣剋制了丙丁的熱火之氣所導致的。凡是瘡疹剛發作時,如果一次就全部發出來,病情必定嚴重;如果瘡疹夾雜出現,病情則半輕半重;如果稀疏散落,病情就較輕;如果皮膚內部和外部都呈現輕微的紅色,病情也較輕;如果外部呈現黑色,內部呈現紅色,病情則稍重;如果外部呈現白色,內部呈現黑色,病情就非常嚴重;如果瘡疹的頂端內部有像針孔一樣的黑點,病情就非常危急。如果痘疹呈現青色、乾燥、紫色或凹陷,或是昏睡、汗流不止、煩躁口渴、腹脹啼哭、呼吸急促,大小便不通暢,就表示病情已經非常危險。

3. 痘疹正狀

痘疹正病,蒸熱一日稍涼現癍,一日至三日足心齊,漸大如珠結成膿窠飽滿,漸至蒼蠟色。自初紅癍為始,計七日當成靨結痂,此則言其大略也。人有虛實之不同,病有淺深之各異,脾胃充實,血氣調和,皆依期而愈。若調治失宜,虧損脾胃;或寒暄失度,必致遷延。大抵形勢既正,而無他症,不必用藥,此先哲之格言也。

鄭氏云:凡瘡痘欲出,先發熱,輕者三日,次五日,遠者不過七日,此約法也。一日太陽傳膀胱,二日陽明傳胃,三日少陽傳膽,四日太陰傳脾,五日太陰傳腎,六日厥陰傳肝,七日還經,五臟六腑傳遍,故七日而止也。又有因傷寒至七日以後,或已汗、或未汗,或吐下後熱不除,此毒氣盛而未發,熱毒入胃,發於皮膚。成癍者,狀如蚊蟲所齧,赤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

及有胃熱發黃者,狀如橘色,下利者死。又有成隱疹者,或白泡者,此皆傷寒熱毒不除,多變此疾。故發癍不可用表汗藥也。

白話文:

痘疹這種病,剛開始會發熱,燒一天後稍微退涼,就會出現紅疹。疹子從腳底開始出現,一天到三天內,疹子會長得像珠子一樣大,然後結成充滿膿液的膿包,之後顏色會慢慢變得蒼白像蠟的顏色。從最初出現紅色斑點開始算起,大約七天就會結痂。這說的是一般情況。每個人的體質有虛實的不同,病情也有輕重的差異。如果脾胃功能強健,氣血調和,通常都能按時痊癒。但如果調養不當,損傷脾胃,或是受寒受熱沒注意,就容易拖延病情。總的來說,如果疹子的形態正常,沒有其他併發症,就不需要用藥,這是古人的經驗之談。

鄭氏說:凡是出痘疹,都會先發燒,輕微的燒三天,再來五天,比較慢的也不會超過七天,這是一般規律。一天是熱氣從太陽經傳到膀胱,第二天熱氣從陽明經傳到胃,第三天熱氣從少陽經傳到膽,第四天熱氣從太陰經傳到脾,第五天熱氣從太陰經傳到腎,第六天熱氣從厥陰經傳到肝,第七天熱氣回到原來的位置,五臟六腑都走過一遍,所以七天就結束了。還有的情況是,因為傷寒病到第七天以後,可能已經發汗,也可能還沒發汗,或是吐瀉之後熱還沒退,這是因為體內毒氣很盛還沒發出來,熱毒跑到胃,就從皮膚發出來。變成紅疹,樣子像蚊蟲咬的,紅色的疹子十個病人有一個會死,黑色的疹子十個病人只有一個會活下來。

還有因為胃熱而發黃的,疹子顏色像橘子一樣,如果又拉肚子的,就會死亡。還有的會長成不明顯的疹子,或是白色的水泡,這些都是傷寒熱毒沒清除乾淨,才會變成這種情況。所以發疹子的時候不能用發汗的藥。

4. 痘疹輕重

輕者作兩三次出,大小不等,頭面稀少,胸前、眼中皆無,根窠紅活,肥滿光澤,形似水珠,不渴瀉,不煩躁。

重者一齊出,密如蠶種,頂陷如茱萸樣,或平頭灰白色,渴瀉煩躁,頭溫足冷,身熱不除。治之如法,十全八九。

輕變重所犯者七:不忌口味,不慎飲食,致傷脾胃。先曾泄瀉裡虛,毒氣不能發出。冒風寒,所謂春夏之氣為順,秋冬之氣為逆,大忌感冒風寒損表。犯房室。餌涼藥,宜用滋補血氣壯脾之藥,不宜清涼宣利之劑,裡寒則毒氣不能攻出。穢氣相觸血氣,聞香則順,聞臭則逆,順則易出易靨,逆則難愈。

生人輒至,恐外人由生產房室,或臨喪而來,或帶醉、或食腥氣,因此穢惡之觸,皆為害也。

重變輕所慎者五:謹避風寒,及房內有風亦宜避之,惟夏不忌,如遇狂風輒寒,亦宜避之。常和暖,寒則添衣,熱則減去,務得中和,毋令太過不及。節飲食,忌柿、橘、西瓜、菱角、水蜜等冷物,恐內傷胃氣;尤忌肥肉油膩,恐泄瀉;忌咸物,恐作渴;忌酒、蔥、蒜、魚、羊等腥物恐致瘡癢。務使脾胃充實,其瘡易出易靨也。

大便稠,飲食調和,不致泄瀉。一日二日一次為調,日行二三次為利,三四日不行為秘。依方調理,避風寒,節飲食,詳證用藥,庶不致輕變為重矣。

白話文:

痘疹輕微的症狀是,會分兩三次長出來,大小不一,頭部和臉上長得稀疏,胸前和眼睛周圍不會長,痘疹的根部呈現紅色且有活力,飽滿光滑,看起來像水珠,不會口渴腹瀉,也不會煩躁不安。

痘疹嚴重的症狀是,會一次全部長出來,密密麻麻像蠶卵一樣,頂部凹陷像茱萸的樣子,或是平頭且呈現灰白色,會感到口渴腹瀉、煩躁不安,頭部發熱但腳冰冷,身體發熱的狀況不會消退。如果依照正確的方法治療,十個人中會有八九個人痊癒。

輕微轉為嚴重的原因有七種:不忌口,飲食不注意,導致傷害脾胃。先前曾經腹瀉導致身體虛弱,毒氣無法順利發出來。冒犯風寒,所謂春夏的氣候是順應自然,秋冬的氣候是違逆自然,因此最忌諱感冒風寒損傷體表。犯了房事。服用寒涼藥物,應該要用滋補氣血、強健脾胃的藥物,不應該使用清涼瀉利的藥劑,體內寒冷就會讓毒氣無法攻發出來。接觸穢氣,使氣血受到影響,聞到香氣就會順利,聞到臭氣就會阻礙,順利就容易發出來且容易痊癒,阻礙就難以痊癒。

剛出生的人很容易感染,可能是因為外人從生產的房間進出,或是剛參加完喪事,或是帶著醉意,或是吃了腥味的食物,因為這些污穢之氣的接觸,都會造成傷害。

嚴重轉為輕微所需要注意的有五點:謹慎避開風寒,即使在房間內有風也要避開,只有夏天可以不用避開,但如果遇到狂風也容易受寒,所以也要避開。保持身體溫暖,覺得冷就加衣服,覺得熱就減少衣服,盡量保持身體處於中和狀態,不要太過或不及。節制飲食,忌吃柿子、橘子、西瓜、菱角、水蜜桃等寒涼的食物,以免內傷胃氣;尤其忌吃肥肉油膩的食物,以免腹瀉;忌吃鹹的食物,以免口渴;忌吃酒、蔥、蒜、魚、羊等腥味的食物,以免導致瘡癢。務必使脾胃充實,痘疹就容易發出來且容易痊癒。

大便正常,飲食調和,就不會腹瀉。一天排便一兩次是正常,一天排便兩三次是腹瀉,三四天沒排便是便秘。依照醫囑調理,避開風寒,節制飲食,詳細辨證用藥,才能避免輕微的病情轉為嚴重。

5. 不治五症

咳嗽聲啞,飲食挫喉。腹脹氣促,悶亂不寧。渴瀉不止,咬牙寒戰。瘡嫩易破,癢塌不止。紫黑灰色,頂陷喘渴。

紅癍標現之圖

一日:一日先退熱放標者必輕,又放標後一日身涼稀密已定,仍熱煩躁尚未盡,有兩三次出熱方定,紅現者吉,或隱或現者凶。

二日:二日如粟米大,稀而紅滿者吉。二日頂陷,灰白色者次之。

三日:三日尖滿如珠者吉,灰白色者次之。三日必出定,已後身反發熱,悶亂煩渴者凶。

標瘡綻灌濃之圖

初發:有兩三次出大小不一等,先出者先灌漿,後出者後灌漿,如水珠光澤。根窠紅活者吉。

如珠:不渴瀉悶煩者,不必服藥。微渴微癢不瀉者不妨,亦不須服藥。

根活:若一齊並出稠密灰白色,頂陷煩躁渴瀉者,急宜治之。

瘡已飽滿如膿窠將收,漸至蒼蠟色,有等無膿有黃白色。自放標一日為始,至七日收靨,至十日收完,此為正病。有遷延八九日方靨,至十四五日方完亦有之。但不瀉渴悶亂,其瘡飽滿無陷,手按之堅硬皆好。將收時漸退紅腫或瘡中收靨,覺有黃蠟色,或外面先靨根下皺皮。

男從面收至頭背,女從面收至胸腹,收後離肉不黏易脫俱好。有微渴癢痛,有身收完足收遲亦不妨,身微熱不能食者亦有之,只怕瘡嫩易破,悶亂癢塌者凶。

靨後餘症

瘡疹收靨之後,預宜調理。就有出外,不避風寒,不節飲食,偏無病者,莫非胃實體壯,亦宜仔細。病初痊,臟腑初安,脾胃尚弱,動止飲食過度復病,喘咳腹脹必凶。又血氣尚弱,動止太早,病復皆凶。況肌肉嬌嫩,冒風易得感寒,頭痛身熱,則難治矣。

腹脹氣促根窠不赤之症

陳文宿先生云:痘瘡已出未愈之間,或瀉渴腹脹氣促,其瘡不光澤,不起發,根窠不紅,謂之表虛也。先與十一味木香散,以和五臟之氣,後與十二味異功散送七味肉豆蔻丸,以助臟腑之氣。

竊謂痘瘡既出,不光澤,不起發,不紅活,或泄瀉作渴,或肚腹作脹,或氣促作喘,寒戰咬牙,或手足指冷,肢體攣縮,作渴飲湯,陽氣虧損,內虛寒而外假熱也,用十二味異功散。若作渴飲湯,手足不冷者,脾胃虛弱也,用五味異功散。凡痘瘡先出不如式,後出而紅活,或成片,色赤而穢氣者俱無妨。

一小兒出痘,四日腹脹瀉渴,脾胃虛寒也,用十二味異功散一劑,又用參耆內托散,貫膿靨而忽寒熱咬牙,此膿貫而陽氣虧損也,用參附湯、獨參湯而愈。

一小兒痘,四日腹脹瀉渴,氣促體倦,此脾氣虛也,用人參白朮散加木香煎送四神丸一服,諸症頓止。但膿遲作渴,此表裡血氣俱虛,用參耆四聖散、大補湯而愈。

一小兒痘瘡作渴腹脹,小便不利,此邪氣壅滯也,用木通芍藥湯一劑,諸症稍愈;用參耆四聖散,其漿漸貫,用參耆內托散,結靨而愈。

一小兒痘瘡將愈,腹脹,手足或冷或熱,此陽氣虛寒也,先用十二味異功散,手足不冷,此陽氣漸復也,乃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而愈。

一小兒痘瘡,大便利而小便秘,腹脹作喘,手足並冷,此脾氣虛也,先用葶藶、木香一劑,又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二劑而愈。後腹脹不食,口角流涎,仍用五味異功散而痊。

一小兒痘瘡將愈,忽腹脹泄瀉,侵晨為甚,飲食不化,余謂脾胃虛弱,朝用人參白朮散,夕用二神丸而瀉止;又用參耆內托散兼托裡散而靨。

一小兒痘瘡腹脹泄瀉,飲食不化,此脾腎氣虛,用人參白朮散、豆蔻丸而愈。

參耆內托散,治裡虛發癢,瘡不潰,倒靨。

人參,黃耆(炒),當歸,川芎,厚朴(薑製),防風(各五分),桔梗,白芷,官桂(各三分),紫草(五分),木香,甘草(各三分)

上入糯米一撮,水煎量服之。寒戰咬牙,飲水瀉渴,亦宜服之。

參耆四聖散,治痘瘡已出六七日,不能長,不生膿,或癢塌。

當歸,芍藥(炒),黃耆,川芎(各五分),白朮,茯苓,紫草(如無,紅花代之),木通,防風(各三分),糯米(二百粒)

上水煎,母同服。

葶藶木香散,治大便自利,小便澀滯,喘嗽腹脹,不能食。多服為妙。

豬苓,澤瀉,茯苓,白朮,官桂(各五分),滑石(二錢),葶藶,木通,木香,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量大小服之。

木通芍藥湯,治痘瘡作渴腹脹,小便不利。

木通,芍藥,白朮(各五分),川芎,陳皮,乾葛(各三分),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

當歸,川芎,白芍藥(炒),熟地黃,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炒),黃耆(炒),官桂(各等分)

上水煎,量兒大小服。

參附湯,治痘疹陽氣虛寒,咬牙寒戰,手足並冷,或吐瀉不食,飲沸湯不知熱。用獨參湯加好真附炮如法者,每劑先加一錢,未應多加之,更不應,加至四五錢,或等分亦不妨。但用之以運其陽氣。如已脫者不治。

獨參湯,治陽氣虛弱,痘瘡不起發,不紅活,或膿清不滿,或結痂遲緩,或痘痕色白,或嫩軟不固,或膿水不幹,或時作癢,或畏風寒。用好人參一兩、生薑五片、大棗五枚,水二鍾,煎八分,徐徐溫服。嬰兒乳母亦服。

胡荽酒

用胡荽一把,以好酒二鍾煎一兩沸,令乳母含噴兒遍兒頭面,並房中須燒胡荽香,能闢除穢氣,使痘疹出快。若痘疹已出而飲食少思,宜用棗子燃炙,兒聞棗香尤能開胃、進飲食、解毒氣。若因飲食停滯,未及消導者,不宜用。

托裡消毒散

托裡散(二方見痘癰)

七味白朮散(即人參白朮散,方見痘瘡屬陰屬陽)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二方見痘灰白色)

五味異功散(方見痘寒戰咬牙)

肉豆蔻

二神丸

四神丸三(方見瀉渴咬牙)

白話文:

[無法治癒的五種症狀]

  1. 咳嗽聲音沙啞,飲食時感覺咽喉疼痛。
  2. 腹部膨脹且呼吸困難,感到極度的悶亂不安。
  3. 口渴並伴有嚴重的腹瀉,牙齒緊咬並感受到寒冷。
  4. 創傷容易破裂,瘙癢不斷。
  5. 皮膚呈現紫黑色或灰色,伴有呼吸困難和極度口渴。

紅疹爆發的過程

第一日:如果熱度在一天內消退,並且紅疹開始顯現,病情通常較輕。一旦紅疹出現,身體會開始冷卻,但仍然會有熱感和煩躁。可能需要兩到三次的發熱週期,紅疹才會穩定下來。紅疹的出現是好的徵兆,如果紅疹時隱時現則可能表示病情加重。

第二日:紅疹如粟米般大小,稀疏且鮮紅,這是好跡象。如果紅疹凹陷,呈現灰白色,則病情較為嚴重。

第三日:紅疹如珍珠般圓滿,這是好跡象。如果紅疹呈灰白色,病情較為嚴重。第三天紅疹必須完全出現,之後身體可能會再次發熱。如果持續感到煩躁和口渴,且紅疹凹陷,這是一個危險的跡象。

創傷爆發和膿包形成

初期:紅疹的大小和形狀不一,先出現的紅疹先形成膿包,後出現的紅疹後形成膿包,就像水珠一樣閃亮。如果紅疹底部是紅色且有生命力,這是好跡象。

如珍珠:如果沒有口渴、腹瀉和煩躁,無需服用藥物。如果只有輕微的口渴和瘙癢,且沒有腹瀉,也無需服用藥物。

創傷有活力:如果所有紅疹同時大量出現,且呈灰白色,伴有紅疹凹陷、煩躁和口渴,需要立即治療。

創傷已經飽滿,如膿包一樣,逐漸呈現蒼蠟色,有些則呈現黃白色。從紅疹開始爆發的第一天算起,到第七天,創傷開始恢復,到第十天,創傷完全恢復。這是最常見的病情發展。有些情況下,創傷恢復可能需要八到九天,完全恢復可能需要十四到十五天。只要沒有腹瀉、口渴和煩亂,且創傷飽滿無凹陷,用手按壓時堅硬,都是好的跡象。創傷恢復時,紅腫逐漸消退,或者創傷中心開始恢復,你會看到黃蠟色,或者創傷周圍的皮膚開始皺縮。

對於男性,創傷從臉部開始恢復,然後到頭部和背部。對於女性,創傷從臉部開始恢復,然後到胸部和腹部。創傷恢復後,脫落的皮膚不會黏連,這樣是好的。可能有輕微的口渴、瘙癢和疼痛,或者身體恢復比腳恢復得更快,這些都無妨。有些患者在創傷恢復期間,身體可能會微熱,無法進食,但最令人擔心的是創傷容易破裂,伴有煩亂和瘙癢。

創傷恢復後的併發症

創傷和紅疹恢復後,需要進行調理。即使外出,如果不小心避開風寒,或飲食不節制,有些人可能不會再患病,這是因為他們的胃腸道健康,體質強壯,但也需要特別小心。病情剛剛好轉,內臟剛剛安定,脾胃仍然虛弱,如果活動過度或飲食過量,可能會再次生病,出現喘息和腹脹,這是危險的跡象。此外,血液和氣力仍然虛弱,如果活動過早,病情也可能會惡化。況且,皮膚仍然嬌嫩,容易受到風寒的影響,導致頭痛和身體發熱,這會使得病情難以治療。

腹脹和呼吸困難的症狀

陳文宿先生指出:在紅疹爆發但尚未完全康復的過程中,如果出現腹瀉、口渴、腹脹和呼吸困難,且紅疹沒有光澤,無法正常發育,紅疹底部不是紅色,這被稱為表虛。首先,應使用十一味木香散來調節五臟的氣血,然後使用十二味異功散和七味肉豆蔻丸來增強臟腑的功能。

我認為,如果紅疹爆發後,沒有光澤,無法正常發育,紅疹底部不是紅色,或者伴有腹瀉、口渴、腹部脹大、呼吸困難、寒顫和咬牙,或者四肢冰冷、抽搐,或者口渴喝水,這可能是陽氣不足,體內虛寒,外表呈現假熱。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十二味異功散。如果只是口渴喝水,但四肢不冰冷,這可能是脾胃虛弱。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五味異功散。一般來說,如果紅疹爆發後的發展不符合標準,但在後來變得紅潤有活力,或者形成大片,顏色紅豔,即使伴有臭氣,也無需過度擔心。

有一個小孩出疹子,第四天開始腹脹、腹瀉和口渴,這表明脾胃虛寒。我們使用了十二味異功散,一劑後,又使用了參耆內託散,膿包開始結痂,但突然出現寒熱和咬牙,這表明膿包已經形成,但陽氣不足。我們使用了參附湯和獨參湯,孩子得以康復。

另一個小孩出疹子,第四天開始腹脹、腹瀉和口渴,呼吸困難,身體疲倦,這表明脾氣虛弱。我們使用了人參白朮散,加入木香煎煮,並配以四神丸,所有症狀立即停止。然而,膿包形成緩慢,孩子感到口渴,這表明表裡血氣都虛弱。我們使用了參耆四聖散和大補湯,孩子得以康復。

另一個小孩出疹子,感到口渴和腹脹,小便不通暢,這表明邪氣阻塞。我們使用了一劑木通芍藥湯,所有症狀有所改善;使用了參耆四聖散,膿包逐漸形成;使用了參耆內託散,結痂後孩子康復。

另一個小孩出疹子,快要康復,但出現腹脹,手腳時冷時熱,這表明陽氣虛寒。我們先使用了十二味異功散,手腳不再冰冷,這表明陽氣逐漸恢復。然後,我們使用了五味異功散,加入木香,孩子得以康復。

另一個小孩出疹子,大便順暢,但小便不通暢,腹脹,呼吸困難,手腳冰冷,這表明脾氣虛弱。我們先使用了葶藶和木香,一劑後,再使用了五味異功散,加入木香,孩子得以康復。之後,孩子腹脹,不想吃飯,嘴角流出唾液,我們再次使用了五味異功散,孩子完全康復。

另一個小孩出疹子,快要康復,突然腹脹,嚴重腹瀉,尤其是清晨,食物無法消化。我認為這是脾胃虛弱的表現。早上,我們使用了人參白朮散;晚上,我們使用了二神丸,腹瀉停止;再使用了參耆內託散和託裡散,孩子得以康復。

另一個小孩出疹子,腹脹,腹瀉,食物無法消化,這表明脾腎氣虛。我們使用了人參白朮散和豆蔻丸,孩子得以康復。

參耆內託散,用於治療裏虛引起的癢癥,創傷無法潰破,結痂倒置。

人參、黃耆(炒)、當歸、川芎、厚朴(薑製)、防風(各五分)、桔梗、白芷、官桂(各三分)、紫草(五分)、木香、甘草(各三分)

將上述藥材與一撮糯米一起煎煮,根據病情酌情服用。如果出現寒顫、咬牙、喝水、腹瀉和口渴,也適合服用此方。

參耆四聖散,用於治療紅疹爆發六七天後,無法正常發育,無法形成膿包,或者伴有癢癥和結痂倒置。

當歸、芍藥(炒)、黃耆、川芎(各五分)、白朮、茯苓、紫草(如無,可用紅花代替)、木通、防風(各三分)、糯米(二百粒)

將上述藥材煎煮,母親和孩子一同服用。

葶藶木香散,用於治療大便順暢,小便不通暢,呼吸困難,腹脹,無法進食。多服用效果更佳。

豬苓、澤瀉、茯苓、白朮、官桂(各五分)、滑石(二錢)、葶藶、木通、木香、甘草(各五分)

將上述藥材煎煮,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酌情服用。

木通芍藥湯,用於治療紅疹引起的口渴、腹脹和小便不通暢。

木通、芍藥、白朮(各五分)、川芎、陳皮、乾葛(各三分)、甘草(二分)

將上述藥材煎煮後服用。

十全大補湯

當歸、川芎、白芍藥(炒)、熟地黃、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炒)、黃耆(炒)、官桂(各等分)

將上述藥材煎煮,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酌情服用。

參附湯,用於治療紅疹和出疹子引起的陽氣虛寒,咬牙寒顫,手腳冰冷,或者嘔吐、腹瀉、無法進食,喝熱水不知熱。使用獨參湯,加入好真附炮如法者,每劑先加一錢,如果沒有反應,可增加用量,最多可加至四五錢,或者等分,但使用時要確保能夠運行陽氣。如果已經脫水,則無法治療。

獨參湯,用於治療陽氣虛弱,紅疹無法正常發育,不夠紅潤,或者膿包清淺,無法填滿,或者結痂緩慢,或者紅疹痕跡顏色過淺,或者創傷柔軟,無法固結,或者膿水無法乾燥,或者伴有瘙癢,或者畏懼風寒。使用好人參一兩、生薑五片、大棗五枚,加水兩杯,煎煮八分,慢慢溫服。嬰兒的母親也應該服用。

胡荽酒

使用一把胡荽,加好酒兩杯,煎煮至沸騰一兩次,讓母親含著噴灑在孩子的臉上和全身,房間內應該燒胡荽香,可以避免穢氣,幫助紅疹快速爆發。如果紅疹已經爆發,但孩子食慾不佳,可以使用棗子燃炙,孩子聞到棗香可以開胃、增加飲食,解毒。如果因為飲食問題導致消化不良,不適合使用。

託裡消毒散

託裡散(參考治療紅疹和出疹子的處方)

七味白朮散(即人參白朮散,參考治療陰性和陽性紅疹的處方)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參考治療灰白色紅疹的處方)

五味異功散(參考治療寒顫和咬牙的處方)

肉豆蔻

二神丸

四神丸三(參考治療腹瀉、口渴和咬牙的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