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七 (15)
卷七 (15)
1. 諸痢
白芍藥,白朮,肉桂,人參,當歸,川芎,茯苓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粟米水煎,空心熱服。
香連丸
黃連(十兩,用吳茱萸五兩水拌濕,入瓷器頓滾湯中半日,炒焦黑),木香(二兩)
上為末,丸如赤豆大。每服二三丸,白湯下。
地榆飲,治冷熱痢,腹痛下痢,赤白頻並。
地榆(三分),甘草,赤芍藥(炒),枳殼(各二分)
上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治時疾三日汗已解,若煩悶乾嘔,口燥呻吟,發熱不臥。
黃連(炒,三錢),黃柏(炒,半兩),梔子(炒,四兩),黃芩(炒,二錢)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未效再服,亦治熱痢。
湯氏異功散,止渴消暑生津。
澤瀉,豬苓(去皮,三錢),陳皮(二錢半),白朮,茯苓,人參(各五錢),辰砂(一錢)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燈心竹葉湯化下。
升陽益胃湯
黃耆(二錢),半夏,人參,甘草(炙。各一錢),獨活,防風,白芍藥,羌活(各五錢),陳皮,茯苓柴胡,澤瀉(各三分),白朮,黃連(炒,一錢)
上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四分,食遠服。
五苓散(方見五淋)
愚按:前症若津液偏滲於大腸,大便瀉而小便少者,宜用此藥分利。若陰陽已分而小便短少者,此脾肺虛而不能生也,宜用補中益氣湯加麥門、五味。虛火上炎而小便赤少者,此肺氣受傷,而不能生水也,用六味地黃丸料加麥門冬、五味。不可概以小便不利,而用滲泄之劑也。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
異功散三(方見內釣)
補中益氣湯
保和丸(二方見虛羸)
香砂助胃膏(方見熱吐)
白朮散(方見積痛)
八味丸(方見腎臟,即六味丸加肉桂、五味子)
金匱加減腎氣丸(方見腹脹)
白話文:
諸痢
白芍藥散
用白芍藥、白朮、肉桂、人參、當歸、川芎、茯苓,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小米煮的水煎服,空腹時熱服。
香連丸
黃連(十兩,用吳茱萸五兩水浸濕後,放入瓷器中用滾燙的湯悶半天,再炒到焦黑),木香(二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做成紅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到三顆,用白開水送服。
地榆飲
用來治療寒熱引起的痢疾,腹痛,以及時而拉紅痢,時而拉白痢的狀況。藥材包括地榆(三分)、甘草、炒過的赤芍藥、枳殼(各二分)。將這些藥材用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用來治療患了時疫三天,已經出汗退燒,但仍感到煩躁、噁心、口乾、呻吟、發熱、無法安睡等症狀。藥材包括炒過的黃連(三錢)、炒過的黃柏(半兩)、炒過的梔子(四兩)、炒過的黃芩(二錢)。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煎服,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次服用。也可用來治療熱性痢疾。
湯氏異功散
可以止渴、消暑、生津。藥材包括澤瀉、去皮的豬苓(三錢)、陳皮(二錢半)、白朮、茯苓、人參(各五錢)、辰砂(一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顆,用燈心竹葉湯化開後服用。
升陽益胃湯
藥材包括黃耆(二錢)、半夏、人參、炙甘草(各一錢)、獨活、防風、白芍藥、羌活(各五錢)、陳皮、茯苓、柴胡、澤瀉(各三分)、白朮、炒黃連(一錢)。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至剩四分,在飯後服用。
五苓散(方子在五淋篇)
作者認為:如果上述症狀是因為體內津液偏滲到大腸,導致大便泄瀉而小便減少,應該用此藥來分利水濕。如果陰陽已經分離,導致小便短少,那是因為脾肺虛弱,無法產生津液,應該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麥門冬、五味子。如果虛火上炎,導致小便赤少,那是因為肺氣受損,無法產生水液,應該用六味地黃丸的配方,並加入麥門冬、五味子。不能一概認為小便不利,就用滲泄的藥物來治療。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
異功散三(方子在內釣篇)
補中益氣湯
保和丸(兩個方子在虛羸篇)
香砂助胃膏(方子在熱吐篇)
白朮散(方子在積痛篇)
八味丸(方子在腎臟篇,也就是六味丸加上肉桂、五味子)
金匱加減腎氣丸(方子在腹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