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7)

1. 諸疳口瘡

諸疳口瘡,因乳哺失節,或母食膏粱積熱,或乳母七情鬱火所致。其症口舌齒齦如生瘡狀。若發熱作渴飲冷,額間色赤,左寸脈洪數者,此屬心經,先用導赤散,清心火;次用地黃丸,滋腎水。若寒熱作渴,左頰青赤,左關脈弦洪者,屬肝經,先用柴胡梔子散,清肝火;次用六味地黃丸,生肝血。

若兩腮黃赤,牙齦腐爛,大便酸臭,右關脈洪數,按之則緩者,屬脾經,用四味肥兒丸,治脾火;以五味異功散,補脾氣。若發熱咳嗽,右腮色赤,右寸脈洪數,按之澀者,屬肺經,先用清肺飲,治肺火;用五味異功散,補脾胃。若發熱作渴,兩額黧色,左尺脈數者,屬腎經不足,先用六味地黃丸,以生腎水;次用補中益氣湯,以生肺氣。

又有走馬疳者,因病後脾胃氣血傷損,虛火上炎,或痘疹餘毒上攻,其患甚速,急用銅碌散、大蕪荑湯。輕則牙齦腐爛唇吻腮腫,重則牙齦蝕露,頰腮透爛。若飲食不入,喘促痰甚,此脾胃虛而肺氣敗也。頰腮赤腐,不知痛者,此胃氣虛甚而肉死也,竝不治。

一小兒口瘡,嘔血便血,兩腮微腫,唇白麵青,此脾土虧損,木所乘也,朝用補中益氣湯,食遠用異功散而愈。

一小兒右腮鼻準微赤,此脾肺二經虛熱,用四君、升麻及白朮散而愈。

一小兒口瘡久不愈,診其母,右關脈弦緩,乃木剋土之症,先用六君,柴胡;又用加味逍遙散,治其母,子自愈。

一小兒齒齦蝕爛,年餘不愈,用大蕪荑湯,治其疳邪;五味異功散,健其脾氣尋愈。後復作,兼項間結核,另服敗毒藥,口舌生瘡,余用四味肥兒丸而愈。

一小兒患口瘡,寒熱嗜臥,作瀉引飲,此脾疳氣虛發熱,而津液不足也,先用白朮散,以生胃氣;再用四味肥兒丸,治以疳症,兩月餘,又用異功散而安。

一小兒口瘡,身熱如炙,肚腹脹大,此脾疳內作。朝用五味異功散,夕用四味肥兒丸,稍愈;又以地黃、蝦蟆二丸,兼服而愈。

一小兒齒齦腐爛,頭面生瘡,體瘦發熱,此脾疳所致,先用大蘆薈丸;又用四味肥兒丸、大楓膏而愈。

東垣大蕪荑湯(一名梔子茯苓湯),治黃疳土色,為濕為熱,當利小便。今反利(知黃色中為燥,胃經熱也。)發黃脫落,(知膀胱腎俱受土邪,乃大濕熱之症)鼻下斷作瘡,(上逆行,營氣伏火也)能乳,(胃中有熱也,寒則食不入。)喜食土(胃不足也。)面黑色,(為寒為痹。)大便清(寒也。)褐色,(熱蓄血中,)間黃色。(腸胃有熱。)治當滋榮潤燥,外致津液。

山梔仁(三分),黃柏,甘草(炙。各二分),大蕪荑(五分),黃連,麻黃根(各一分),羌活(二分),柴胡(三分)防風(一分),白朮,茯苓(各五分),當歸(四分)

上水煎服。

葛花解醒湯,治乳母酒醉後,乳兒遺熱為患。

白豆蔻,砂仁,葛花(各五錢),乾生薑,白朮,澤瀉,神麯(炒黃。各二錢),白茯苓,陳皮,人參,豬苓,木香,青皮(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服。

愚按:前湯先哲不得已而用之。蓋醉酒耗氣,又服辛散,重損真陰,折人長命,可不慎哉!

大蘆薈丸,治疳殺蟲,和胃止瀉。

胡黃連,黃連,白蕪荑(去扇),蘆薈,木香,青皮,白雷丸(破開赤者不用),鶴蝨(微炒。各半兩),麝香(二錢,另研)

上為末,粟米飯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

蝦蟆丸,治無辜疳症,一服虛熱退;二服煩渴止;三服渴痢住。

蟾蜍(一枚,夏月溝渠中,腹大、不跳、不鳴、身多癩𤸔者)

上取糞蛆一杓,置桶中,以尿浸之,桶上要干,不令蟲走出,卻將蟾蜍撲死,投蛆中食一晝夜,以布袋盛置浸急水中,一宿取出,瓦上焙為末,入麝一字,粳米飯揉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六味肥兒丸,消疳、化蟲、退熱。若脾疳,飲食少思,肌肉消瘦,肚大頸細,發稀成穗,項間結核,發熱作渴,精神怠倦,大便酸臭,嗜食泥土,或口鼻頭瘡,肚腹青筋,齧下痢便白,宜用此丸。即四味肥兒丸,加乾蟾一兩、蕪荑五錢。

四味肥兒丸(方見熱毒瘰癧)

地黃丸(方見作渴不止)

白話文:

[各種疳疾與口腔潰瘍]

各種疳疾及口腔潰瘍,多因哺乳不定時,或母親飲食過於油膩導致熱毒積聚,或乳母情緒壓抑,導致內火旺盛所致。病徵表現為口腔、舌頭、牙齦像長瘡一樣。如果出現發燒、口渴想喝冷水,額頭泛紅,左手寸脈搏跳動快速,這屬於心經問題,應先使用導赤散,來清心火;接下來使用地黃丸,來滋養腎臟。

如果發燒且口渴,左臉呈現青紅色,左手關脈弦硬且搏動快速,這屬於肝經問題,應先使用柴胡梔子散,來清肝火;接下來使用六味地黃丸,來促進肝臟血液循環。

如果兩邊臉頰呈現黃紅色,牙齦腐爛,大便味道酸臭,右手關脈搏動快速,但按下後會變緩慢,這屬於脾經問題,應使用四味肥兒丸,來治療脾火;再使用五味異功散,來補充脾氣。

如果發燒伴隨咳嗽,右臉頰泛紅,右手寸脈搏動快速,按下後感到滯澀,這屬於肺經問題,應先使用清肺飲,來治療肺火;再使用五味異功散,來補充脾胃。

如果發燒伴隨口渴,兩側額頭顏色暗沉,左手尺脈搏動快速,這表示腎經能量不足,應先使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養腎臟;再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補充肺氣。

另有一種叫“走馬疳”的疾病,因病後脾胃氣血受損,虛火上升,或痘疹後的餘毒上衝,病情發展迅速,應緊急使用銅碌散、大蕪荑湯。

病情較輕時,牙齦腐爛,嘴脣與臉頰腫脹;病情嚴重時,牙齦腐蝕露出牙根,臉頰與腮幫子穿透性潰爛。如果無法進食,呼吸急促,痰多,這表示脾胃虛弱且肺功能衰竭。臉頰與腮幫子紅色且腐爛,卻沒有疼痛感,這表示胃氣非常虛弱,以致組織壞死,這種情況無法治療。

有一個小孩患有口腔潰瘍,嘔血並便血,兩邊臉頰輕微腫脹,嘴脣蒼白,面色青綠,這是脾臟功能受損,導致肝氣過剩的徵兆,早上使用補中益氣湯,飯後使用異功散,病情得到好轉。

有一個小孩右臉頰與鼻子附近微紅,這是脾肺二經虛熱的現象,使用四君子湯、升麻以及白朮散,病情得到好轉。

有一個小孩口腔潰瘍久久不愈,診察其母親的脈搏,發現右手關脈弦硬且緩慢,這是肝克脾的病症,先使用六君子湯,柴胡;再使用加味逍遙散,母親接受治療後,小孩的病情自然好轉。

有一個小孩牙齦腐爛,一年多未好轉,使用大蕪荑湯,來治療疳疾;使用五味異功散,來強化脾氣,病情很快好轉。之後病情再次發生,並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服用敗毒藥後,口舌再次長瘡,使用四味肥兒丸,病情得到好轉。

有一個小孩患有口腔潰瘍,寒熱交錯,喜歡躺著,腹瀉並口渴,這是脾疳氣虛導致發燒,並且體內津液不足,先使用白朮散,來提升胃氣;再使用四味肥兒丸,來治療疳疾,兩個多月後,再使用異功散,病情穩定。

有一個小孩患有口腔潰瘍,身體熱度非常高,肚子脹大,這是脾疳在體內發作,早上使用五味異功散,晚上使用四味肥兒丸,病情稍微好轉;再使用地黃、蝦蟆二丸,病情得到好轉。

有一個小孩牙齦腐爛,頭面部長瘡,身體瘦弱且發燒,這是脾疳導致,先使用大蘆薈丸;再使用四味肥兒丸、大楓膏,病情得到好轉。

東垣大蕪荑湯,治療黃疸,面色土黃,因濕氣與熱毒導致,應利尿。現在反而頻繁排尿(表示黃色中存在燥熱,是胃經熱毒的現象)。皮膚發黃脫落(表示膀胱與腎臟都受到土邪影響,是大濕熱的病症)鼻孔下方破裂長瘡(表示營氣逆行,體內有潛藏火氣)可以哺乳(表示胃中有熱毒,如果寒冷,食物無法進入胃中)。喜歡吃土(表示胃功能不足)。面色黑(表示寒冷或關節炎)。大便清(表示寒冷)。褐色大便(表示熱毒存在血液中)。間歇性黃色大便(表示腸胃有熱毒)。治療應滋養血液,潤滑乾燥,從外部增加津液。

山梔仁(三分)、黃柏、甘草(炙。各二分)、大蕪荑(五分)、黃連、麻黃根(各一分)、羌活(二分)、柴胡(三分)、防風(一分)、白朮、茯苓(各五分)、當歸(四分)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

葛花解醒湯,治療乳母醉酒後,哺乳嬰兒導致熱毒困擾。

白豆蔻、砂仁、葛花(各五錢)、乾生薑、白朮、澤瀉、神麯(炒黃。各二錢)、白茯苓、陳皮、人參、豬苓、木香、青皮(三分)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調勻服用。

前湯先哲不得已而用之。蓋醉酒耗氣,又服辛散,重損真陰,折人長命,可不慎哉!

大蘆薈丸,治療疳疾,殺滅寄生蟲,調和胃部,止瀉。

胡黃連、黃連、白蕪荑(去扇)、蘆薈、木香、青皮、白雷丸(破開赤者不用)、鶴蝨(微炒。各半兩)、麝香(二錢,另研)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粟米飯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米湯送服。

蝦蟆丸,治療無辜疳疾,一次服用虛熱退;二次服用煩渴止;三次服用渴痢停。

蟾蜍(一枚,夏季溝渠中,腹部大、不跳躍、不鳴叫、身上多癩疙瘩的)

將一勺糞蛆放在桶中,用尿浸泡,桶上方需保持乾燥,防止蟲子逃出,然後將蟾蜍打死,放入糞蛆中餵食一晝夜,用布袋裝好,放入急流中浸泡一夜,取出後,在瓦片上烘烤成粉末,加入一字麝香,用粳米飯揉成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

六味肥兒丸,消疳、化蟲、退熱。如果脾疳,飲食減少,肌肉消瘦,肚子大、脖子細,頭髮稀疏成穗狀,頸部淋巴結腫大,發燒口渴,精神疲憊,大便酸臭,喜歡吃泥土,或口鼻頭長瘡,肚子青筋暴露,齧齒,下痢便白,應使用此丸。即四味肥兒丸,添加乾蟾一兩、蕪荑五錢。

四味肥兒丸(參考熱毒瘰癧方)

地黃丸(參考作渴不止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