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一 (8)
卷十一 (8)
1. 熱毒口瘡
經云:手少陰之經通於舌,足太陰之經通於口。因心脾二經有熱,則口舌生瘡也。當察面圖部位,分經絡虛實而藥之。若元氣無虧,暴病口生白屑,或重舌者,用亂髮纏指,醮井水揩之,或刺出毒血,敷以柳花散。敷之上以腫脹或有泡者,竝令刺破,敷前散,或以青黛搽之,刺後又生,又刺。
若唇吻熱烈者,用當歸膏調柳花散敷之。若元氣虧損,或服寒涼之藥,或兼作嘔少食者,此虛熱也,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若泄瀉作渴者,脾胃虛弱也,用七味白朮散。若腹痛惡寒者,脾胃虛寒也,用六君、薑、桂。若因母食酒面煎煿者,用清胃散。若因母飲食勞役者,用補中益氣湯。
肝脾血氣者,用加味逍遙散。鬱怒內熱者,用加味歸脾湯,子母竝服。若泥用降火,必變慢脾風矣,仍參吐舌弄舌治之。凡針重舌,以線針直刺,不可橫挑,恐傷舌絡,致言語不清也。
一小兒口舌生瘡,手熱飲冷。屬胃經實熱,用柳花散、加味解毒散而愈。後因傷食吐血,不時弄舌,屬脾經虛熱,用四君子湯而痊。
一小兒口舌生瘡,延及頭面胸背,膿水淋漓,此胎毒也,內用牛黃解毒丸,外以當歸膏調黃柏末,塗之而愈。
一小兒發熱飲冷,口患瘡,額鼻黃赤,吐舌流涎,余用導赤、瀉黃二散而愈。後復作,自服清熱化毒之藥,益甚,更加弄舌,余用五味異功散加鉤藤鉤及六君子湯而愈。蓋吐舌為脾之實熱也,弄舌為脾之虛熱也。治者審之!
一小兒患前症,久不愈,恪服清涼之劑,痰喘不已,口開流涎,手足竝冷。又欲治痰,余謂:經云,脾主涎,肺主氣。此因脾土虛寒,不能生肺金而然,非痰火為患也。先用溫中丸二服,痰喘頓止,又用五味異功散而痊。
一小兒口內生瘡,用寒涼之劑,更發熱飲湯不絕,此中氣虛寒,隔陽於外,非實熱也。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一劑而愈。
陳湖陸欽若,子患前症,敷服寒劑,手足竝冷,口唇時動,余曰:此中氣虛寒,而變慢脾風也。後果歿。
東垣清胃散,治胃經有熱,牙齒作痛,或飲冷作渴,口舌生瘡,或唇口腫痛,焮連頭面,或重舌馬牙,吐舌流涎。若因服克伐之劑,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弄舌流涎,或嘔吐困睡,大便不實者,用五味異功散。
升麻(五分),生地黃(四分),黃連,牡丹皮(各三分),當歸稍(四分)
上水煎服,嬰兒母亦服。
清熱消毒散,治實熱,口舌生瘡,及一切瘡瘍腫痛,形病俱實者。
黃連(炒),山梔(炒),連翹,當歸(各五分),川芎,芍藥(炒),生地黃(各六分),金銀花(一錢),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嬰兒母同服。
四君子湯,治脾氣虛熱,口舌生瘡。或但胃氣復傷,飲食少思,或食而難化。若作嘔泄瀉,尤宜用之。如兼痰嗽氣逆,肢體倦怠,面目浮腫,宜用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治脾胃氣虛,吐瀉不食,肌肉消瘦。或肺虛痰嗽,喘促惡寒。或驚搐口直口噤諸症。(二方見腹癰)
五味異功散,治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因誤服克伐之劑,脾胃復傷,而口舌生瘡。或弄舌流涎,吐瀉不止,飲食少思。或驚搐痰嗽,睡而露睛,手足竝冷。若母有病,致兒患者,子母並服。(方見用敗毒之劑)
人參理中湯
人參,白朮(炒),乾薑(泡),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蜜丸,即人參理中丸,加附子,即人參理中湯。
四物湯,治瘡瘍血虛,發熱煩躁。或晡熱作渴,頭目不清。若因脾虛不能生血者,用四君子湯。(方見腹癰)
柳葉散,治熱毒口瘡。
黃柏(炒),蒲黃,青黛(真正者),人中白(煅,各等分)
上為末,敷之。
加味解毒散
牛黃解毒丸(二方見胎毒瘡疥)
白話文:
熱毒口瘡
古書說:「手少陰心經的經脈通往舌頭,足太陰脾經的經脈通往口腔。因為心經和脾經有熱,所以口舌會生瘡。」要觀察臉部各部位,根據經絡的虛實情況來用藥。如果元氣沒有虧損,突然生病,嘴裡長出白色屑狀物,或出現重舌(舌頭腫大),可以用頭髮纏在手指上,沾井水擦拭,或者刺破患處放出毒血,然後敷上柳花散。如果敷藥後腫脹或有水泡,都要刺破,然後敷前述的藥散,也可以用青黛擦拭,如果刺破後又長出來,就再刺。
如果嘴唇發熱紅腫,用當歸膏調和柳花散敷上。如果元氣虧損,或者服用了寒涼藥物,或者同時出現噁心、食慾不振的情況,這是虛熱,要用五味異功散,再加上升麻、柴胡。如果出現腹瀉、口渴,是脾胃虛弱,要用七味白朮散。如果腹痛怕冷,是脾胃虛寒,要用六君子湯,加上薑和桂枝。如果因為母親吃了酒、麵粉、油炸食物等,要用清胃散。如果因為母親飲食勞累,要用補中益氣湯。
如果是肝脾血氣問題,用加味逍遙散。如果是因鬱悶發怒導致內熱,用加味歸脾湯,母子都要服用。如果執意用降火藥,可能會變成慢脾風(一種重症),還要參考吐舌弄舌的治療方法。凡是用針刺治療重舌,要用線針直刺,不要橫挑,以免傷到舌頭的脈絡,導致說話不清。
有一個小孩口舌生瘡,手發熱喜歡喝涼水,這是胃經實熱,用柳花散、加味解毒散治好了。後來因為吃東西不消化導致吐血,不時弄舌頭,這是脾經虛熱,用四君子湯治好了。
有一個小孩口舌生瘡,蔓延到頭面、胸背,流出膿水,這是胎毒,內服牛黃解毒丸,外用當歸膏調和黃柏末塗抹,治好了。
有一個小孩發熱喜歡喝涼水,嘴裡長瘡,額頭和鼻子發黃發紅,吐舌頭流口水,我用導赤散、瀉黃散治好了。後來又復發,自己服用清熱解毒藥,反而更嚴重,更加弄舌頭,我用五味異功散加上鉤藤、六君子湯治好了。因為吐舌頭是脾的實熱,弄舌頭是脾的虛熱,治療時要仔細辨別。
有一個小孩患了前面說的病,很久沒好,一直服用清涼的藥物,痰喘不止,嘴巴張開流口水,手腳冰涼。又想治療痰,我說:「古書說,脾主管口水,肺主管氣。這是因為脾土虛寒,不能滋養肺金而導致的,不是痰火作怪。」先用溫中丸兩服,痰喘立刻停止,又用五味異功散治好了。
有一個小孩嘴裡生瘡,用寒涼藥物後,更加發熱,不停喝水,這是中氣虛寒,陽氣被隔在外面,不是實熱。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一服就好了。
陳湖的陸欽若,他的孩子患了前述的病,敷用寒涼藥物,手腳冰涼,嘴唇時常抖動,我說:「這是中氣虛寒,要變成慢脾風了。」後來果然去世了。
東垣清胃散,治療胃經有熱,牙齒疼痛,或者喜歡喝涼水,口舌生瘡,或者嘴唇腫痛,紅腫連到頭面部,或者出現重舌、馬牙(嬰兒牙齦上的小白點),吐舌頭流口水。如果是因為服用克伐藥物,導致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者弄舌頭流口水,或者嘔吐困倦想睡,大便不暢,要用五味異功散。
升麻(五分),生地黃(四分),黃連,牡丹皮(各三分),當歸梢(四分)
以上用水煎服,嬰兒的母親也要服用。
清熱消毒散,治療實熱,口舌生瘡,以及一切瘡瘍腫痛,身體和病情都屬實熱的人。
黃連(炒),山梔(炒),連翹,當歸(各五分),川芎,芍藥(炒),生地黃(各六分),金銀花(一錢),甘草(二分)
以上用水煎服,嬰兒的母親也要服用。
四君子湯,治療脾氣虛熱,口舌生瘡。或者只是胃氣受損,食慾不振,或者吃了難以消化。如果出現噁心、腹瀉,尤其適合用此藥。如果同時有咳嗽、氣逆、肢體疲倦、臉部浮腫,要用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治療脾胃氣虛,吐瀉不吃東西,肌肉消瘦。或者肺虛咳嗽,喘促怕冷。或者驚搐、口眼歪斜等症狀。(這兩個方子見於「腹癰」篇)
五味異功散,治療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者因為誤服克伐藥物,導致脾胃受損,而口舌生瘡。或者弄舌頭流口水,吐瀉不止,食慾不振。或者驚搐、咳嗽,睡覺時眼睛睜開,手腳冰涼。如果母親生病導致孩子生病,母子都要服用。(這個方子見於「使用敗毒藥物」篇)
人參理中湯
人參,白朮(炒),乾薑(泡),甘草(炙。各等分)
以上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水煎,或者做成蜜丸,就叫人參理中丸,加上附子,就叫人參理中湯。
四物湯,治療瘡瘍血虛,發熱煩躁。或者下午發熱口渴,頭暈目眩。如果因為脾虛不能生血,要用四君子湯。(這個方子見於「腹癰」篇)
柳葉散,治療熱毒口瘡。
黃柏(炒),蒲黃,青黛(真正的),人中白(煅,各等分)
以上研磨成粉,敷在患處。
加味解毒散
牛黃解毒丸(這兩個方子見於「胎毒瘡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