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一 (8)
卷十一 (8)
1. 熱毒口瘡
經云:手少陰之經通於舌,足太陰之經通於口。因心脾二經有熱,則口舌生瘡也。當察面圖部位,分經絡虛實而藥之。若元氣無虧,暴病口生白屑,或重舌者,用亂髮纏指,醮井水揩之,或刺出毒血,敷以柳花散。敷之上以腫脹或有泡者,竝令刺破,敷前散,或以青黛搽之,刺後又生,又刺。
白話文:
中醫經典說,手少陰經與舌頭相通,足太陰經與嘴巴相通,因此當心與脾這兩條經絡有熱的時候,嘴巴或舌頭就會長瘡。這時應該觀察面圖的部位,區分經絡的虛實,再根據不同情況用藥。如果元氣沒有虧損,突然嘴巴長出白色鱗屑,或者是舌頭很厚發白的,可以使用頭髮纏在手指上,沾井水擦拭,或者刺破之後流出帶毒的血液,然後敷上柳花散。如果患處腫脹或是有水泡的,都要刺破並敷上柳花散,或者用青黛塗抹。刺破之後又長出新的瘡的話,就再刺破。
若唇吻熱烈者,用當歸膏調柳花散敷之。若元氣虧損,或服寒涼之藥,或兼作嘔少食者,此虛熱也,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若泄瀉作渴者,脾胃虛弱也,用七味白朮散。若腹痛惡寒者,脾胃虛寒也,用六君、薑、桂。若因母食酒面煎煿者,用清胃散。若因母飲食勞役者,用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若嘴脣與嘴脣的溫度都很高,那麼使用當歸膏調和柳花散塗抹。若身體虛弱、缺乏能量,服用寒涼藥物後,或伴有嘔吐、食量減少,為虛熱症。此時,可以服用五味異功散,並加入升麻、柴胡。若出現腹瀉、口渴,為脾胃虛弱症。此時,可以服用七味白朮散。若出現腹痛、畏寒,為脾胃虛寒症。此時,可以服用六君子湯、生薑、肉桂。若是由母親飲食中含有酒、麵條、煎炒食物所引起的,那麼應該服用清胃散。若由母親在飲食與勞役中所引起的,那麼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
肝脾血氣者,用加味逍遙散。鬱怒內熱者,用加味歸脾湯,子母竝服。若泥用降火,必變慢脾風矣,仍參吐舌弄舌治之。凡針重舌,以線針直刺,不可橫挑,恐傷舌絡,致言語不清也。
白話文:
肝脾血氣虛弱的人,採用加味逍遙散。鬱憤發怒導致的內熱,可用加味歸脾湯,母子同服。假如死板的只用清熱降火,必定變成了脾虛風痰,仍然參照吐舌弄舌的方法治療。凡是針灸重舌病,應用線針直刺,不可橫挑,擔心傷及舌部絡脈,導致語言不清。
一小兒口舌生瘡,手熱飲冷。屬胃經實熱,用柳花散、加味解毒散而愈。後因傷食吐血,不時弄舌,屬脾經虛熱,用四君子湯而痊。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嘴裡長瘡,手熱喜歡喝冷水。這是胃經有實熱,用柳花散還有加味解毒散治癒了。後來因為飲食不當吐血,不時地伸出舌頭,這是脾經有虛熱,用四君子湯治好了。
一小兒口舌生瘡,延及頭面胸背,膿水淋漓,此胎毒也,內用牛黃解毒丸,外以當歸膏調黃柏末,塗之而愈。
白話文:
有個小孩口腔和舌頭生瘡,蔓延到頭、臉、胸、背,膿水直流,這是胎毒引起的。內服牛黃解毒丸,外用當歸膏調和黃柏末塗抹,最後痊癒了。
一小兒發熱飲冷,口患瘡,額鼻黃赤,吐舌流涎,余用導赤、瀉黃二散而愈。後復作,自服清熱化毒之藥,益甚,更加弄舌,余用五味異功散加鉤藤鉤及六君子湯而愈。蓋吐舌為脾之實熱也,弄舌為脾之虛熱也。治者審之!
白話文:
有一名小孩發熱後喝冷飲,導致嘴巴長出瘡,額頭和鼻子發紅變黃,還會吐舌頭流口水。我用導赤散和瀉黃散治好了他的病。後來他又復發了,卻自行服用清熱化毒的藥,反而病情加重,還經常吐舌頭。我用五味異功散加上鉤藤鉤和六君子湯治療,才治好了他的病。吐舌頭是脾臟實熱引起的,而吐舌頭則是脾臟虛熱引起的。治療時必須仔細辨別!
一小兒患前症,久不愈,恪服清涼之劑,痰喘不已,口開流涎,手足竝冷。又欲治痰,余謂:經云,脾主涎,肺主氣。此因脾土虛寒,不能生肺金而然,非痰火為患也。先用溫中丸二服,痰喘頓止,又用五味異功散而痊。
白話文:
一個孩子患有前症,很久都沒有康復,醫生一直使用清涼的藥物治療,痰喘不止,嘴巴張開並流涎,手腳冰冷。醫生又想治療痰,我說:經書上說,脾臟主導口水,肺臟主導呼吸。這是因為脾土虛寒,不能生肺金而引起的,並非痰火引起的疾病。先服用兩服溫中丸,痰喘頓時停止,又服用五味異功散而痊癒。
一小兒口內生瘡,用寒涼之劑,更發熱飲湯不絕,此中氣虛寒,隔陽於外,非實熱也。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一劑而愈。
陳湖陸欽若,子患前症,敷服寒劑,手足竝冷,口唇時動,余曰:此中氣虛寒,而變慢脾風也。後果歿。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嘴巴裡面長了瘡,用寒涼的藥治療,反而發燒更加嚴重,喝水、喝湯都停不下來,這是因為小孩的中氣虛弱,寒氣堵塞在體內,所以表徵上是發燒,實際上並非真正發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炮薑治療,一服藥就會痊癒。
東垣清胃散,治胃經有熱,牙齒作痛,或飲冷作渴,口舌生瘡,或唇口腫痛,焮連頭面,或重舌馬牙,吐舌流涎。若因服克伐之劑,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弄舌流涎,或嘔吐困睡,大便不實者,用五味異功散。
白話文:
東垣清胃散,用於治療胃火上炎,牙齒疼痛,或冷飲後口渴、口腔生瘡,或口脣腫痛、紅腫範圍擴及至頭面,或舌頭腫大長出齒痕、吐舌流涎。若服用過量伐之藥物引起的脾胃虛熱,口腔生瘡,或弄舌流涎,或嘔吐困睡,大便稀少的人,應改用五味異功散。
升麻(五分),生地黃(四分),黃連,牡丹皮(各三分),當歸稍(四分)
白話文:
升麻 (1.5 公克), 生地黃 (1.2 公克), 黃連, 牡丹皮( 各 0.9 公克 ), 當歸 (1.2 公克)
上水煎服,嬰兒母亦服。
清熱消毒散,治實熱,口舌生瘡,及一切瘡瘍腫痛,形病俱實者。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嬰兒的母親也需要服用。 清熱消毒散用於治療實熱症狀,如口腔和舌頭出現瘡瘍,以及其他各種瘡瘍腫痛,適用於病情和體質都表現為實證的情況。
黃連(炒),山梔(炒),連翹,當歸(各五分),川芎,芍藥(炒),生地黃(各六分),金銀花(一錢),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嬰兒母同服。
白話文:
-
黃連(炒過):5 分
-
山梔(炒過):5 分
-
連翹:5 分
-
當歸:5 分
-
川芎:6 分
-
芍藥(炒過):6 分
-
生地黃:6 分
-
金銀花:1 錢
-
甘草:2 分
四君子湯,治脾氣虛熱,口舌生瘡。或但胃氣復傷,飲食少思,或食而難化。若作嘔泄瀉,尤宜用之。如兼痰嗽氣逆,肢體倦怠,面目浮腫,宜用六君子湯。
白話文:
四君子湯,用於治療脾氣虛熱,口舌生瘡。或是單純的胃氣復傷,飲食少思,或是吃了東西難以消化。如果出現嘔吐腹瀉,更應該使用此方。如果還伴有痰嗽氣逆,肢體倦怠,面目浮腫,則應該使用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治脾胃氣虛,吐瀉不食,肌肉消瘦。或肺虛痰嗽,喘促惡寒。或驚搐口直口噤諸症。(二方見腹癰)
白話文:
「六君子湯」用於治療脾胃氣虛、嘔吐腹瀉、不思飲食、肌肉消瘦。或肺氣虛弱、痰多咳嗽、氣喘、怕冷。或驚厥抽搐、口眼歪斜或緊閉等症狀。(兩方藥方請參見「腹癰」)。
五味異功散,治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因誤服克伐之劑,脾胃復傷,而口舌生瘡。或弄舌流涎,吐瀉不止,飲食少思。或驚搐痰嗽,睡而露睛,手足竝冷。若母有病,致兒患者,子母並服。(方見用敗毒之劑)
人參理中湯
白話文:
《五味異功散》是治療脾胃虛熱,口舌生瘡的藥方。有的人誤服了克伐之劑,脾胃再次受傷,從而導致口舌生瘡。有的人舌頭流涎,嘔吐腹瀉不止,飲食慾望減退。還有些人驚厥痰嗽,睡覺時眼睛睜開,手腳都感到寒冷。若是母親患病,導致孩子患病,母親和孩子都要服用此藥。(方中使用了敗毒的藥劑)
人參,白朮(炒),乾薑(泡),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白朮(炒過)、乾薑(泡過)、甘草(炙過。各等分)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蜜丸,即人參理中丸,加附子,即人參理中湯。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一到二錢,以水煎煮成蜜丸,就是人參理中丸。如果加入附子,就成為人參理中湯。
四物湯,治瘡瘍血虛,發熱煩躁。或晡熱作渴,頭目不清。若因脾虛不能生血者,用四君子湯。(方見腹癰)
柳葉散,治熱毒口瘡。
白話文:
四物湯,用於治療瘡瘍血虛,發熱煩躁。或是在傍晚發熱口渴,頭目不清。如果是因為脾虛不能生血引起的,則使用四君子湯。(方子請參考腹癰)
黃柏(炒),蒲黃,青黛(真正者),人中白(煅,各等分)
白話文:
-
黃柏(炒):黃柏經過炒製後使用。
-
蒲黃:蒲公英的花粉。
-
青黛(真正者):真正的青黛,不是假冒的。
-
人中白(煅):人中白經過煅燒後使用。
以上四種藥材等分混合使用。
上為末,敷之。
加味解毒散
牛黃解毒丸(二方見胎毒瘡疥)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敷在患處。 加味解毒散 牛黃解毒丸 (上述兩種方劑詳見胎毒瘡疥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