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一 (4)
卷一 (4)
1. 心臟
錢仲陽云:心主驚,實則叫哭發熱飲水而搐,虛則困臥驚悸不安。又云:熱則睡中口氣溫及上竄咬牙,而合面臥有就冷之意,皆心熱也,導赤散主之。若抑面臥者,乃心氣實,氣不得上下流通也,瀉心散主之。心病冬見,火勝水也,當補腎治心,輕者病自愈,下竄不語者,腎虛怯也。
白話文:
錢仲陽說:心主驚恐,實證症狀是叫哭、發熱、口渴、抽搐;虛證症狀是睏倦臥牀,驚悸不安。又說:心熱證狀是睡覺時口氣溫熱並向上竄,咬牙,面部緊貼地面並且想要著涼的意願,都是心熱造成的,用導赤散治療。如果面部壓著牀而臥,這是心氣實證,氣機不能上下流通造成的,用瀉心散治療。心病在冬天發作,是火氣旺盛剋制了水,應該用補腎來治療心,輕證的自己就能夠痊癒,下竄不說話的,是腎虛怯懦造成的。
又張潔古云:心主熱,若肺乘心為微邪,肝乘心為虛邪,脾乘心為實邪,腎乘心為賊邪。凡心臟得病,必先調其肝腎,肝氣通則心氣和,肝氣滯則心氣乏,此心病先求其肝,清其源也。五臟受病必傳其所勝,腎之邪必傳於心,故先治其腎逐其邪也。若肝腎脈俱和,然後察其心家虛實治之。
白話文:
張潔古說:心臟主熱,如果肺部侵犯心臟,就是微邪;肝臟侵犯心臟,就是虛邪;脾臟侵犯心臟,就是實邪;腎臟侵犯心臟,就是賊邪。凡是心臟得病,一定要先調理肝腎,肝氣通暢則心氣平和,肝氣滯塞則心氣不足,所以心臟疾病首先要治療肝臟,以清除其根源。五臟受病,一定會傳染給它所勝的臟腑,腎臟的邪氣一定會傳染給心臟,所以要先治療腎臟,驅逐其邪氣。如果肝腎經脈都和暢,然後再觀察心臟的虛實進行治療。
竊謂仰面臥者,因其心胸實熱,故喜仰面而向虛也。合面臥者,因心胸虛熱,故喜合臥而就實也。實則調治心肝,虛則調補脾肺,二者別之,盡其狀矣。其咬牙等症,多有雷同,不必拘泥。如用瀉心、導赤等劑,邪氣雖去而病仍作,當調補元氣,或反甚,急溫補元氣。其心氣冬見,或亥子時病益甚,或下竄不語者,乃腎水虛而心火甚也,用地黃丸。
白話文:
我認為仰面躺著的人,是因心胸實熱,所以喜歡仰臥而面向虛空。合面臥的人,是因心胸虛熱,所以喜歡側臥而就實。實證就調治心肝,虛證就調補脾肺,區別這兩種情況,就能盡其狀了。咬牙等症狀,大多相同,不必拘泥。如果使用瀉心、導赤等藥劑,邪氣雖然祛除了,但病症依然存在,應該調補元氣,或者反而是加重病情,趕快溫補元氣。心氣在冬季發病,或亥時子時病症加重,或病情向下竄而不說話的人,是因腎水虛弱而心火旺盛,應使用地黃丸。
其乳下嬰兒,須母服之。
錢氏瀉心散,治心經實熱。
黃連
上為末,每服五分,臨臥溫水化下。
白話文:
對於正在哺乳的嬰兒,需要母親服用。 錢氏瀉心散用來治療心經實熱。 使用黃連製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在睡前用溫水送服。
愚按:前症若叫哭發熱,作渴飲水,抽搐有力,仰面而睡者,屬心經實熱,宜用瀉心散或導赤散。若發熱飲湯,抽搐乏力,驚竄咬牙,合面而睡者,屬心經虛熱,用補心散。若喘嗽面赤,壯熱飲水,肺乘心也,用瀉白散。若搖頭目札,身熱抽搐,肝乘心也,用柴胡清肝散。若合目昏睡,泄瀉身熱,脾乘心也,用瀉黃散。
白話文:
愚拙認為:前面提到的症狀如果是哭叫、發燒、口渴想喝水、手腳抽搐有力、仰面睡覺,這屬於心經實熱,應該用瀉心散或導赤散治療。如果是發燒、口渴想喝湯、手腳抽搐無力、驚恐不安、咬牙切齒、合面睡覺,這屬於心經虛熱,應該用補心散治療。如果是喘咳、臉紅、發高燒、口渴想喝水,這是肺臟侵犯了心臟,應該用瀉白散治療。如果是搖頭、眼睛緊閉、身體發熱、手腳抽搐,這是肝臟侵犯了心臟,應該用柴胡清肝散治療。如果是閉目昏睡、腹瀉、身體發熱,這是脾臟侵犯了心臟,應該用瀉黃散治療。
若竄視驚悸,咬牙足熱,腎乘心也,用安神丸。若因乳母致症,亦用前藥,以治其母。
導赤散,治小腸實熱,小便秘赤。
白話文:
如果出現精神恍惚、恐懼不安,牙關緊閉、足部發熱的症狀,那是因為腎水過旺、向上侵犯了心臟,可以使用安神丸治療。如果症狀是由於乳母的情緒問題所引起,也應使用上述藥物治療乳母,以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生地黃,木通,甘草(等分)
白話文:
生地黃、木通、甘草(等份混合)
上為末,每服一錢,入淡竹葉水煎。
愚按:瀉心散、導赤散,瀉心、小腸實火之劑。蓋心為脾母,脾為心子,然心既病則脾土益虛矣。用者審之!
錢氏生犀散,治心經虛熱。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淡竹葉用水煎煮。 我認為:瀉心散和導赤散都是用來清除心臟和小腸實火的藥方。因為心是脾的母臟,脾是心的子臟,如果心臟有病,脾土會更加虛弱。使用這些藥方時要仔細考慮! 錢氏的生犀散,用來治療心經虛熱的症狀。
地骨皮,赤芍藥,柴胡,乾葛(各一兩),甘草(五錢),犀角(二錢,鎊)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新增)
白話文:
地骨皮、赤芍藥、柴胡、乾葛(各60克),甘草(30克),犀角(12克,研成粉末)。
愚按:前方云,治心經虛熱,其所用藥多屬瀉心、瀉肝經之劑,虛熱二字,恐魯魚也。如心經自病而血虛熱者,用秘旨安神丸。脾虛奪心之氣而熱者,用秘旨補脾湯,肝木不能生心火,而虛熱者用地黃丸。
秘旨安神丸,治心血虛而睡中驚悸,或受驚嚇而作。
白話文:
我認為,前面所說的治療心經虛火,使用了很多瀉心、瀉肝經的藥物。虛火這兩個字,恐怕是誤寫。如果心經本病而導致血虛發熱的,用祕旨安神丸。脾虛奪取心氣而發熱的,用祕旨補脾湯。肝木不能生心火,而導致虛熱的,用地黃丸。
人參,半夏(湯泡),酸棗仁(炒),茯神(各一錢),當歸(酒洗),橘紅,赤芍(炒。各七分),五味子(五粒,杵),甘草(炙,三分)
白話文:
人參、半夏(以熱水浸泡)、酸棗仁(炒熟)、茯神(各一錢)、當歸(以酒清洗)、橘紅、赤芍(炒熟,各七分)、五味子(五粒,搗碎)、甘草(炙烤過,三分)
上為末,薑汁糊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生薑湯下。
白話文:
研成粉末,用薑汁糊成芡實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粒,用生薑湯送服。
地黃丸(方見腎症)
補心散(方見驚啼)
瀉白散(方見肺臟)
柴胡清肝散(方見熱症)
瀉黃散(方見脾臟)
秘旨補脾湯(方見驚啼)
白話文:
地黃丸(配方見於腎症部分) 補心散(配方見於驚啼部分) 瀉白散(配方見於肺臟部分) 柴胡清肝散(配方見於熱症部分) 瀉黃散(配方見於脾臟部分) 秘旨補脾湯(配方見於驚啼部分)
2. 脾臟
錢仲陽云:脾主困,實則困睡,身熱飲水,或不飲水,虛則吐瀉生風,脾胃虛寒,則面㿠白,目無精光,口鼻氣冷,肌體瘦弱,吐水腹痛,不思乳食,用益黃散;下利用調中丸。傷風手足冷者,脾臟怯也,先用益黃散補脾;後用大青膏發散脾病,見四季皆仿此。順者易治,逆者難治。
白話文:
錢仲陽說:脾臟主掌人的睏倦,如果是實症,就會表現為睏倦嗜睡,渾身發熱卻不想喝水,或者根本不想喝水;如果是虛症,就會出現嘔吐腹瀉,因為風寒入體引發的疾病。
如果是脾胃虛寒,就會導致臉色蒼白,眼睛無神,口鼻呼出的氣是冷的,身體瘦弱,吐水腹痛,不想吃奶和食物,這時就需要服用益黃散;如果是下痢,就需要服用調中丸。
如果生病的時候手腳冰冷,說明脾臟虛弱,這種情況下,首先服用益黃散來補益脾臟,然後再服用大青膏來發散脾臟的病邪。一年四季都可以按照這個方法來治療疾病。
如果疾病是順著身體的生理規律發作,那麼就容易治療; 如果疾病是逆著身體的生理規律發作,那麼就難以治療。
脾怯當面赤黃,若兼五臟相勝,隨症治之。又張潔古云:脾主濕,自病則泄瀉多睡,體重昏倦。若肝乘脾為賊邪,心乘脾為虛邪,肺乘脾為實邪,腎乘脾為微邪。凡脾之得病,必先察其肝心二臟。蓋肝是脾之鬼,心是脾之母,肝氣盛則鬼邪有餘,心氣虧則生氣不足,當用平肝氣益心氣。
白話文:
面部發赤黃,若合併五臟相勝的情況,依照症狀處理。張潔古曾說:脾主濕,脾臟若有疾病,會出現腹瀉、愛睏、身體沉重、昏倦等症狀。若肝臟挾制脾臟為邪氣,心臟挾制脾臟為虛邪,肺臟挾制脾臟為實邪,腎臟挾制脾臟為微邪。凡脾臟發病,必須先察看肝臟與心臟這兩個臟器。因為肝臟是脾臟的陰陽,心臟是脾臟的本源,肝氣旺盛,陰陽邪氣就會過剩,心氣虛虧,生氣就不足,應該採用調和肝氣、增強心氣的方法治療。
若診其脈,肝心俱和,則脾家自病,察其虛實而治之。竊謂:前症實者病氣實而形氣虛也,若面色㿠白,吐瀉腹痛,口鼻氣冷,屬寒水侮土,宜用益黃散。若面青唇黯吐瀉,手足並冷,此脾土虛寒,用乾薑理中湯。若面色痿黃,手足不冷,此脾土虛弱,用人參理中湯。若傷風手足並冷,吐痰咳嗽,吐瀉腹脹,此脾肺氣虛,用五味異功散實脾氣,加防風、升麻散外邪。若發於寅卯之時,用六君、柴胡、升麻,補脾土平肝木。
白話文:
如果診斷脈象,肝臟和心臟都協調平衡,那麼就是脾臟本身的疾病,觀察虛實證候,然後進行治療。我認為:前面的症狀是實證,病氣實而形氣虛;如果面色蒼白,嘔吐腹瀉腹痛,口鼻氣息寒冷,這是寒水侮土引起的,應該使用益黃散治療。如果面色青暗,嘴脣發黑,嘔吐腹瀉,手腳冰冷,這是脾土虛寒引起的,應該使用乾薑理中湯治療。如果面色枯黃,手腳不冷,這是脾土虛弱引起的,應該使用人參理中湯治療。如果受了風寒,手腳冰冷,吐痰咳嗽,嘔吐腹瀉,腹脹,這是脾肺氣虛引起的,應該使用五味異功散來實脾氣,並加入防風、升麻來散發外邪。如果發病在寅卯時辰,應該使用六君子湯、柴胡、升麻來補益脾土,平肝木。
然面黃者脾之本色也,面赤者火生土為順,面青者木剋土為逆,當平其所勝,以補元氣為善。
大青膏(方見肝臟)
調中丸(方見脾胃虛寒)
人參安胃散,治脾胃虛弱,傷熱乳食,嘔吐瀉痢。
白話文:
然而面色黃是脾臟本來的顏色,面色紅表示火生土這是順利的現象,面色青則表示木剋土這是不順的情況,應該要平衡過盛的一方,補充元氣為佳。 大青膏(配方詳見肝臟相關內容) 調中丸(配方詳見脾胃虛寒相關內容) 人參安胃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受熱或飲食不當引起的嘔吐和腹瀉。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白芍藥(酒炒,七分),白茯苓(四分),陳皮(三分),黃連(炒,二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
白話文:
人參(六克),黃耆(十二克),生甘草、炙甘草(各三克),白芍藥(用酒炒過,四克),白茯苓(兩克),陳皮(一點八克),黃連(炒過,一克二)
愚按:東垣云:益黃散內有丁香、青皮之辛熱,蓋為寒水侮土而設也。若因熱藥巴豆之類,損其脾胃,或因暑熱傷乳食而成吐瀉,口鼻氣熱而致慢驚者,宜用前散。
益黃散,治脾虛吐瀉不食,米穀不化,困倦力少,滑腸夜起,並疳虛盜汗,涎流口角。
白話文:
我的愚見:張從正曾經說過:益黃散中含有丁香、青皮的辛熱成分,是為了治療寒水侵犯脾胃的病症。如果是因為服用熱藥巴豆等類藥物,損傷了脾胃,或者是因為暑熱傷了乳食而導致嘔吐腹瀉,口鼻氣熱而引起的慢驚,則宜服用前散。
陳皮(一兩),丁香(二錢),訶子(炮,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將陳皮(一兩)、丁香(二錢)、訶子(炮過並去皮)、青皮(去掉白色部分)、甘草(炒過,各取半兩)這些材料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 用水煎後服用。
愚按:前症若脾土虛寒,或寒水侮土而嘔吐泄瀉,手足並冷,或痰涎上壅,睡而露睛,不思乳食,宜用此方。若因脾土虛弱吐瀉者,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如不應,或手足俱冷,屬虛寒也,更加木香、炮薑。若因乳母脾虛肝侮,必治以前藥。若乳母鬱怒,致兒患前症,母服加味歸脾湯。
白話文:
我認為:以上症狀如果因為是脾虛寒造成的,或寒水剋制脾土導致的嘔吐腹瀉,手腳冰冷,或痰液上逆,睡覺時眼睛睜開,不想吃奶,可以用這個方子。如果因為脾虛弱引起的嘔吐腹瀉,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如果不管用,或手腳都冷,屬於虛寒,再加木香、炮薑。如果因為乳母脾虛肝旺,必須先用前面說的藥方治療。如果乳母鬱怒,導致嬰兒患上前面的症狀,母親服加味歸脾湯。
錢氏瀉黃散(一名瀉脾散),治脾熱吐舌。
白話文:
錢氏瀉黃散(又名瀉脾散),用於治療脾熱吐舌症狀。
藿香葉,甘草(各七錢五分),山梔仁(一兩),石膏(五錢),防風(二兩)
上用蜜酒微炒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白話文:
藿香葉:7錢5分
甘草:7錢5分
山梔仁:1兩
石膏:5錢
防風:2兩
愚按:前症若作渴飲冷,臥不露睛,手足熱甚,或遍身發黃,屬胃經實熱,宜用瀉黃散。若作渴飲湯,臥而露睛,手足並冷,屬胃經虛熱,宜用異功散。若面青搐搦,乳食少思,肝乘脾也,用秘旨補脾湯。若面赤驚悸,身熱昏睡,心乘脾也,用秘旨安神丸。若面白喘嗽,肢體倦怠,肺乘脾也,用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愚人認為:前面症狀如果出現口渴想喝冷水、睡覺時眼睛閉不攏、手腳發熱厲害,或者全身出現黃色,這是胃經實熱,應該使用瀉黃散。如果出現口渴想喝熱水、睡覺時可以閉眼,手腳都很冷,這是胃經虛熱,應該使用異功散。如果出現臉色青紫抽搐彎曲,對乳汁和食物沒有興趣,這是肝臟影響脾臟,應該使用祕旨補脾湯。如果出現臉色發紅驚悸,身體發熱昏睡,這是心臟影響脾臟,應該使用祕旨安神丸。如果出現臉色發白、喘咳,身體四肢感到倦怠,這是肺臟影響脾臟,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
若唇黑泄瀉,手足指冷,腎乘脾也,用益黃散。病後津液不足,口乾作渴,宜用七味白朮散。若乳母膏粱厚味,七情鬱火所致,當審其因而治其母。
白話文:
-
如果嘴脣發黑、腹瀉,手腳冰涼,這是腎臟影響了脾臟的功能,可以使用「益黃散」來治療。
-
生病後津液不足,嘴巴乾澀想喝水,應該使用「七味白朮散」來治療。
-
如果哺乳的母親因為飲食過於肥甘厚膩,加上七情鬱結導致火氣上升所引起的問題,應該先審視原因,然後針對母親本人進行治療。
人參理中湯(方見傷寒表裡)
五味異功散
六君子湯(二方見天釣、內釣)
白話文:
人參理中湯 六君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