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一 (3)
卷一 (3)
1. 變蒸
巢氏云:小兒變蒸者,以長氣血也,變者上氣,蒸者體熱。仲陽云:變者易也。又云:變蒸者,自內而長,自下而上,又身熱。故每變畢,即覺性情有異於前,何者?長生臟腑意智故也。何謂三十二日長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以象天數,以應期歲,以分十二經絡。自初生至三十二日一變,生癸屬足少陰經,腎藏精與志。
白話文:
巢元方說:小兒發育生長是靠氣血來維持的,過程中,氣向上升,身體發熱。仲陽說:發育生長是不可逆轉的。又說:發育生長是從內到外,從下到上發生的,而且身體發熱。所以,每次發育生長結束後,小兒的性情都會有變化,這是因為臟腑和智力都發育生長了的緣故。什麼是三十二天長骨骼添精神?人體有三百六十五塊骨頭,這與天數相應,與歲數相應,可以分為十二經絡。從出生到三十二天,小兒會有一次發育生長,從癸日開始,屬於足少陰經,腎臟藏精,掌管意志。
六十四日二變一蒸,生壬屬足太陽經膀胱腑,其發耳與骫冷,腎與膀胱合,俱主於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至九十六日三變,生丁屬手少陰經,心藏神其性為喜。至一百二十八日四變二蒸,生丙屬手太陽經小腸腑,其發汗出而微驚,心與小腸合為火,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至一百六十日五變,生乙屬足厥陰經,肝藏魂喜哭。
白話文:
六十四天兩次改變一次蒸發,代表壬五行元素,歸屬於足太陽經膀胱臟腑,症狀包括耳朵和骫部冰冷,腎臟和膀胱融合,都屬於水行五行元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到九十六天三次改變,代表丁五行元素,歸屬於手少陰經,心臟藏神,其性質為喜悅。到一百二十八天四次改變兩次蒸發,代表丙五行元素,歸屬於手太陽經小腸臟腑,症狀包括出汗並微微驚慌,心臟和小腸融合為火行五行元素,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到一百六十天五次改變,代表乙五行元素,歸屬於足厥陰經,肝臟藏魂,喜歡哭泣。
至一百九十二日六變三蒸,生甲屬足少陽經膽腑,其發目不閉(一作開)而赤,肝與膽合主木,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至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辛屬手太陰經,肺藏魄主聲。至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四蒸,生庚屬手陽明經大腸腑,其髮膚熱而汗或不汗,肺與大腸合主金,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至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己屬足太陰經,脾藏意與智。
白話文:
到了一百九十二天,經歷了六次變化和三次蒸發,生甲屬於足少陽經的膽腑,其眼睛不閉合(另一種說法是睜開)並且發紅。肝臟和大腸共同負責木元素,天上的三生成木,地上的八生成木。到二百二十四天,經歷了七次變化,生辛屬手太陰經,肺臟儲藏魂魄,主掌聲音。到二百五十六天,經歷了八次變化和四次蒸發,生庚屬手陽明經大腸腑,其頭髮皮膚發熱,或者出汗,或者不出汗。肺和大腸共同負責金元素,地上的四生成金,天上的九生成金。到二百八十八天,經歷了九次變化,生己屬足太陰經,脾臟儲藏意念和智慧。
至三百二十日十變五蒸,生戊屬足陽明經胃腑,其發不食腹痛而吐乳,脾與胃主土,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又手厥陰經心包絡為臟,手少陽經三焦為腑。此一臟一腑俱無狀,故不變而不蒸也。前十變五蒸,乃天地之數以生成之。此後如生齒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太倉云:氣入四肢,長碎骨於十變後六十四日為一大蒸,計三百八十四日,長其經脈,手受血故能持物;足受血故能行立。經云:變且蒸謂蒸畢而足一歲之日有餘也。
白話文:
到三百二十天,經歷十次變化,五次蒸煮,產生戊,屬足陽明經的胃腑,這時嬰兒不吃不喝,腹痛而且嘔吐乳汁。脾和胃主屬土,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又手厥陰經的心包絡為臟,手少陽經的三焦為腑。這一個臟和一個腑都沒有形狀,所以不變化,也不蒸製。前面的十次變化,五次蒸煮,是天地之數,以生成之。此後,嬰兒生出牙齒,能說話,能表達喜怒,所以說開始完全了。太倉說:氣進入四肢,增長細骨,在十次變化後六十四天是一個大次的蒸製,共計三百八十四天,增長經脈,手能接受血液所以能拿東西;足能接受血液所以能行走。經雲:變化且蒸製,謂蒸製完成而滿一歲的時間還有剩餘。
師曰:不汗而熱者發其汗,大吐者微止不可別治。又六十四日為二大蒸,計四百四十八日。又六十四日為三大蒸,計五百一十二日,至五百七十六日,變蒸既畢,兒乃成人也。變者生五臟也,蒸者養六腑也,變者上氣,蒸者發熱,每經一變一蒸,情態即異,輕則發熱微汗,其狀似驚,重則壯熱脈亂而數,或汗或吐,或煩啼躁渴,輕者五日解,重者七八日解,其候與傷寒相似。
白話文:
老師說:不流汗而發熱的,幫助他發汗;大吐的,稍微止住他的吐即可,不能再做其他治療。另外,六十四天為兩次大蒸,總計四百四十八天。再六十四天為三次大蒸,總計五百一十二天,到五百七十六天,變蒸完畢,嬰兒纔算長成大人。變是生長五臟,蒸是滋養六腑,變是上面有氣,蒸是發熱,每次經歷一次變一次蒸,狀況就不同,輕微的發熱輕微流汗,症狀像受驚,嚴重的發高燒脈搏紊亂而急促,有時流汗有時嘔吐,有時煩躁啼哭口渴,輕微的五天痊癒,嚴重的七八天痊癒,這些症狀和傷寒相似。
亦有變蒸之餘,續感寒邪者,但變蒸則耳冷骫冷,上唇發泡如濁珠,若寒邪搏之,則寒熱交爭,腹中作痛,而啼叫之聲,日夜不絕。變者易也,蒸於肝則目眩微赤;蒸於肺則嚏咳毛聳。凡五臟六腑筋脈骨,循環各有證應,其治法平和者解表之,實熱者微利之,可服紫霜丸、黑散子、柴胡湯。有寒無熱並吐瀉不乳多啼者,當歸散、調氣散主之。
白話文:
也有一些患產後風濕症,接著又被寒邪侵襲的患者,單純患產後風濕症的患者,只有耳朵和肚子非常冷,上嘴脣出現小水泡,像混濁的珍珠。如果再被寒邪侵襲,寒熱就會交替發作,腹部疼痛,而且日日夜夜啼哭不止。產後風濕症是容易變化的疾病,侵犯肝臟就會出現眼花和眼睛微紅的症狀;侵犯肺臟就會出現噴嚏、咳嗽和汗毛直豎的症狀。凡五臟六腑、筋脈和骨骼,都會出現不同的症狀,治療的方法是,平和的症狀可以用解表的藥方治療,熱盛的症狀可以用清熱的藥方治療,可以服用紫霜丸、黑散子、柴胡湯。有寒證而沒有熱證,同時吐瀉不止,不吃奶,多啼哭的患者,應該用當歸散、調氣散治療。
變蒸之外,小兒體貌情態,自然平和。大抵人得中和之道,以為純粹,陰陽得所,剛柔兼濟,氣血和而百脈順。所以心智益通,精神俱備,臟腑充實,形體固壯,齒細發黑,聲洪睡穩,此乃受氣充足,稟性得中,而無疾爾。前症蓋小兒所不免者,雖勿藥亦可也。前藥峻烈,非惟臟腑之不勝,抑且反傷氣血。
白話文:
在使用上述的湯劑治療後,嬰兒身體的外觀,以及情緒、狀況等,自然就會平和穩定下來。總體來說,一個人能夠得到中和之道,使之純粹,陰陽得到各自的定位,剛柔相濟,氣血平和,百脈順通。因此,心智更加通達,精神面貌俱全,臟腑充實,形體堅固壯實,牙齒細密,頭髮烏黑,聲音洪亮,睡眠安穩,這都是因為受氣充足,稟性得中,所以沒有疾病。前面所說的那些症狀,本來就是嬰兒難免會遇到的,即使不用藥也可以。前面所說的藥物峻烈,不僅臟腑承受不住,而且還會反而損傷氣血。
余常見一小兒,至一變發熱有痰,投抱龍丸一粒,卒至不救,觀此可驗,慎之慎之!其有不熱不驚,略無症候而暗變者,蓋受胎氣壯實故也。
紫霜丸(方見撮口)
紫陽黑散,治變蒸解利熱氣。
白話文:
我曾經看過一個小孩,變成發高燒和有痰。我給他服了一粒抱龍丸,結果他突然死亡。看到這個例子,你們要引以為戒,一定要慎重考慮。另外,有一些小孩沒有發燒和驚嚇,也沒有任何症狀,但是突然死亡。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在胎兒時期太壯實了。
麻黃(二兩不去節),大黃(半兩),杏仁(去皮,二分半,研)
白話文:
麻黃(二兩,不須去掉枝節),大黃(半兩),杏仁(去皮,二分半,搗成碎末)。
上以前三味和一處杵碎,略燒存性,後入杏仁膏和之,蜜盛貯,每用一豆許,乳汁和咽之。
柴胡湯,治變蒸骨熱心煩,啼叫不已。
白話文:
將前面三種藥材在一起碾碎,稍微烤一下保存藥性,之後加入杏仁膏和在一起,加上蜂蜜收起來存放,每次用一顆小豆子的量,加上乳汁服下。
人參(二錢),甘草(微炙,二錢),麥門冬(去心,二錢),龍膽草(酒炒黑),防風(各一錢),柴胡(五分)
白話文:
人參(12 克),甘草(微火烤過,12 克),麥門冬(去除綠心,12 克),龍膽草(用酒炒成黑色),防風(各 6 克),柴胡(3 克)
上每服一錢,水煎。
當歸散,治變蒸有寒無熱。
當歸(二錢),木香,官桂(辣者),甘草(炙),人參(各一錢)
上每服一錢,薑棗水煎。
調氣散,治變蒸吐瀉,不乳多啼,欲發慢驚。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煮。 當歸散,用於治療變蒸症狀中只有寒而沒有熱的情況。 配方包括:當歸(二錢),木香,官桂(辛辣的),甘草(烤炙過的),人參(各一錢)。 每次服用一錢,用薑和棗一起加水煎煮。 調氣散,用於治療變蒸引起的嘔吐、腹瀉,不吃奶且哭鬧不止,以及即將發生的慢驚風。
木香,香附子,人參,橘皮,藿香,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薑棗水煎服。
白話文:
木香、香附子、人參、橘皮、藿香、甘草(經過炙烤。各一錢)
2. 肝臟
錢仲陽云:肝主風,實則目直大叫,項急煩悶,虛則咬牙呵欠,氣熱則外生風,氣溫則內生風,大青膏散之。若能食飲水不止,用大黃丸微下之,肝熱則目直不搐,手尋衣領及亂捻物,瀉青丸主之。壯熱飲水喘悶,瀉白散主之。肝病秋見,肺怯不能勝肝也,當用益黃散補脾,瀉青丸治肝。
白話文:
錢仲陽說:肝臟主風,肝實則眼睛瞪大並大叫,脖子僵硬煩躁悶熱,肝虛則咬牙哈欠,氣熱則在外生風,氣溫則在內生風,可以用大青膏散來治療。如果病人能不斷地吃喝水,可以用大黃丸稍微瀉下。肝熱則眼睛直視而不抽動,手尋找衣領並亂抓物品,可以用瀉青丸來治療。壯熱喝水喘悶,可以用瀉白散來治療。肝病在秋天發作,是肺氣虛弱不能戰勝肝臟,應該用益黃散來補脾,瀉青丸來治療肝臟。
肝有風則目連眨,得心熱則搐,用瀉青丸治肝,導赤散治心。甚則身反張,目直不搐,心不受熱也,當用地黃丸補腎,瀉青丸治肝,唇白者不治。又張潔古云:肝主風,自病則風搐拘急,若心乘肝為實邪,肺乘肝為賊邪,腎乘肝為虛邪。凡肝得病必先察其肺腎,腎者肝之母,肺者肝之賊,今肝之得病,若非腎水不能相生,必是肺金鬼邪來克,故其來在肺,先治其肺,攻其鬼也。其來在腎,先補其腎,滋其源也。
白話文:
肝如果有風邪,就會出現連續眨眼或抽搐,這時需要使用瀉青丸來治療肝臟、導赤散來治療心臟。若是病情嚴重,出現身體反張、眼睛直視不動、心臟不受熱的症狀,應該使用地黃丸來補腎、瀉青丸來治療肝臟,如果患者嘴脣發白,則不建議治療。
此外,根據張潔古的說法,肝臟主風,如果肝臟本身生病,就會出現抽搐、拘急等症狀。若是心臟影響肝臟,形成實邪;肺臟影響肝臟,則為賊邪;腎臟影響肝臟,則為虛邪。凡是肝臟生病,必須先檢查肺臟和腎臟,因為腎臟是肝臟的母親,肺臟是肝臟的賊。如果肝臟生病,如果不是因為腎水不能相生,那一定是肺金鬼邪來克,所以導致肝臟生病的原因在肺臟,應先治療肺臟,以攻克鬼邪。若是原因在腎臟,應先補腎,滋養肝臟的來源。
然後審其本臟之虛實而寒溫之。竊謂前症,若肝經實熱而外生風者,宜用大青膏散之。若既服而前症仍作或益甚者,此邪氣已去而脾氣虧損也,宜用異功散加芎、歸補之。若肝經虛熱,或因克伐而內生風者,宜用異功散、地黃丸補之。若風邪入臟,能食飲冷,大便秘結者,此邪氣內實也,宜用大黃丸下之。
白話文:
根據患者的體質虛實,應用寒涼或溫熱的藥物來治療。我認為,如果是肝經實熱,外因侵犯而生風的,應該用大青膏散來治療。如果服藥後,病情仍然沒有改善,甚至加重了,這是因為邪氣已經去除,但脾氣虛損了,應該用異功散加上川芎、當歸來補益。如果是肝經虛熱,或是因為肝氣鬱結而內生風的,應該用異功散、地黃丸來補益。如果是風邪入臟,能吃冷飲,大便不通暢的,這是因為邪氣在體內,應該用大黃丸來瀉下。
若既下而食少飲湯,或腹作脹者,此脾氣內虛也,宜用白朮散補之。氣血素弱,或因病後,或服攻伐之劑,而手尋衣領,咬牙呵欠,目淡青者乃肝經虛甚也,急用地黃丸以補腎肝。哽氣、短氣、長出氣,乃肺經虛甚也,急用異功散以補脾肺。若申、酉時叫哭直視,呵欠頓悶,項急驚悸,手足搖動,發熱飲水者,此風火相搏而勝肺金也,用柴胡梔子散以治肝火生肝血;用異功散補脾土生肺金,若唇白者為脾絕,不治。夫嬰童之症,多因妊娠厚味七情,或兒乳哺失宜,或乳母飲食鬱怒所致。
白話文:
如果已經拉肚子卻仍然想吃東西,又喝很多湯,或者腹部脹滿的人,這是脾氣虛弱所致,應該用白朮散來補充。氣血原本就虛弱,或是因為生病後,或是服用攻伐身體的藥物,而讓人不自主用手抓衣領,咬牙哈欠,眼睛淡青的人,那是肝經虛弱很嚴重了,趕快用地黃丸來補腎肝。感覺喉嚨有東西堵住,呼吸急促、短促,或者呼吸時間拉長,那是肺經虛弱很嚴重了,趕快用異功散來補脾肺。如果在下午3點到晚上7點的時間裡一直哭鬧、直視、哈欠連連、突然悶悶不樂、脖子緊繃、心悸、手腳晃動、發熱、一直喝水的人,這是風火相搏而勝過肺金,要用柴胡梔子散來治療肝火生肝血;用異功散來補脾土生肺金,如果嘴脣發白的人,是脾臟完全虛弱了,沒辦法治療。小孩子的疾病,大多是因為懷孕期間飲食太過豐厚、七情過於激動,或是嬰兒哺乳不當,或是乳母飲食不當、鬱結憤怒所導致。
病氣既見,形氣已虛,當推其所因用藥,加漏蘆以治其母,兒飲一二匙。後仿此。
大青膏,治傷風痰熱發搐。
白話文:
當疾病出現時,病人的形體氣血已經虛弱,應找出導致疾病的原因,並且用藥物加以治療。使用漏蘆來治療母親的疾病,兒子也喝了一、兩匙。以後可以仿效這個方法。
天麻,青黛(各一錢),白附子,烏蛇(酒浸取肉焙),蠍尾(各五分),天竺黃(煨),麝香(各一字)
白話文:
天麻、青黛(各一錢)、白附子、烏蛇(浸泡在酒中取出蛇肉烘焙)、蠍尾(各五分)、天竺黃(煨)、麝香(各一字)
上為末,生蜜丸豆大。每用半粒,薄荷湯化下。
大黃丸,治風熱裡實,口中氣熱,二便秘赤,飲水不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生蜂蜜製成豆子大小的丸劑。每次使用半粒,以薄荷湯送服。 大黃丸用來治療風熱內盛、口中有熱感、二便色赤且不通暢、不停喝水的情況。
黑牽牛(一半生,一半炒),川芎(各半兩),甘草(一錢),大黃(一兩,酒洗飯上蒸)
上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數丸,溫蜜水乳後服,以溏利為度,大小用。
白話文:
-
黑牽牛(一半生用,一半炒熟)
-
川芎(各半兩)
-
甘草(一錢)
-
大黃(一兩,用酒洗淨後,放在米飯上蒸煮)
愚按前症,既屬裡實二便秘,法當疏下,若初服雖未通利,而病勢已退,不可再服。如二便未利,病勢未退,當減數丸研化服之,恐過劑則元氣傷而變病也。
瀉青丸,治急驚發搐,眼赤睛疼。
白話文:
我認為上面的情況屬於裡實性便祕,治療時應使用瀉下的方法,如果第一次服藥後大便沒有通利,但病情已經減輕,就不應該再服藥了。如果二便不通,病情沒有減輕,可以減少藥丸的劑量,研為末後服用,擔心過量服藥會損傷元氣而導致病情發生變化。
當歸,龍膽草(炒),川芎,防風,大黃(炒),羌活,梔仁(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砂糖湯化下。
白話文:
當歸、龍膽草(炒)、川芎、防風、大黃(炒)、羌活、梔仁(各等分)。
愚按:前方足厥陰經解散肌表,疏通內熱之藥也。若大便秘結,煩渴飲冷,飲食如常者,屬形病俱實,宜用此以瀉之。若大便調和,煩渴飲冷,目淡青色,屬病氣實而形氣虛,宜用抑肝散平之。若大便不實,作渴飲湯,飲食少思,肢體倦怠者,屬形病俱虛,宜用地黃丸補之。
白話文:
我認為:前方使用的藥物是足厥陰經的藥物,它可以解散肌表,疏通內熱。如果患者大便祕結,煩渴飲冷,但飲食如常,則屬於形病俱實,應當使用前方藥物以瀉之。如果患者大便調和,煩渴飲冷,眼睛淡青色,則屬於病氣實而形氣虛,應當使用抑肝散來平息。如果患者大便不實,口渴飲湯,飲食少思,肢體倦怠,則屬於形病俱虛,應當使用地黃丸來補益。
大抵前症,若因肝經血虛風熱,先用四物湯加鉤藤鉤以生肝血;次用四君子湯以補脾土。若因肝經血燥痰盛,用地黃丸滋腎水生肝木,四君加芍藥實脾土以平肝木。若因攻伐而致脾土虛寒者,急用六君子湯加丁香、木香溫補脾土,否則必變慢脾風也。
抑肝散,治肝經虛熱發搐,或痰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臥不安。
白話文:
總的來說,前面提到的症狀,如果因為肝經血虛風熱,先用四物湯加上鉤藤來生肝血;然後用四君子湯來補脾土。如果因為肝經血燥痰盛,用地黃丸滋腎水以生肝木,四君子湯加上芍藥來實脾土以平肝木。如果因為攻伐而導致脾土虛寒的人,趕快用六君子湯加上丁香、木香溫補脾土,否則必定很快變成脾風病。
軟柴胡,甘草(各五分),川芎(八分),當歸,白朮(炒),茯苓,鉤藤鉤(各一錢)
上水煎,子母同服。如蜜丸,名抑青丸。
白話文:
-
軟柴胡:五分
-
甘草:五分
-
川芎:八分
-
當歸:一錢
-
白朮(炒):一錢
-
茯苓:一錢
-
鉤藤:一錢
小柴胡湯(加山梔、牡丹皮,名加味小柴胡),治肝膽經風熱瘰癧,寒熱往來,口晡發熱,潮熱身熱,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或脅痛胸滿,小便不利,或泄瀉吐酸苦水,或肢體搐動,唇目抽札,並宜用之。(方見變蒸)
白話文:
小柴胡湯(加入山梔、牡丹皮,稱為加味小柴胡湯),用於治療肝膽經絡風熱引起的瘰癧,出現寒熱交替發作、口乾舌燥、體溫潮熱上升、不思飲食,或者出現暴躁、口苦、耳聾、咳嗽等症狀。此外,若出現脅痛、胸悶、小便不利,或者是腹瀉、嘔吐酸苦水,以及肢體抽搐、嘴脣和眼睛抽動等,均可使用小柴胡湯。 (處方請參照變蒸篇)
異功散(方見天釣)
地黃丸(方見臟腑)
白朮散(方見積滯)
柴胡梔子散(方見諸熱)
導赤散(方見心臟)
四物湯(方見急驚)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二方見內釣)
加味清胃散(方見天釣)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白話文:
異功散、地黃丸、白朮散、柴胡梔子散、導赤散、四物湯、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加味清胃散、補中益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