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七 (8)
卷十七 (8)
1. 泄瀉咬牙作渴之症
十二味異功散,(方見痘灰白色)
托裡散,(方見痘癰)
五味異功散,(方見寒戰咬牙)
前胡枳殼散,(方見涕唾稠黏)
白話文:
十二味異功散,這個藥方在「痘灰白色」的章節有提到。
托裡散,這個藥方在「痘癰」的章節有提到。
五味異功散,這個藥方在「寒戰咬牙」的章節有提到。
前胡枳殼散,這個藥方在「涕唾稠黏」的章節有提到。
2. 痘瘡發熱屬陰屬陽之異
陳文宿先生云:痘瘡之症,有陽盛陰虛,有陰盛陽虛。陽盛者飲冰雪而不知寒;陰盛者飲沸湯而不知熱。陽盛則補陰,用木香散加丁香、官桂;陰盛則補陽,用異功散加木香、當歸。竊謂:經云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當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壯水之主以鎮陽光。
若前症發熱作渴,手足並冷,大便自利,喜飲熱湯,此陰盛也,宜用十二味異功散、八味丸。若發熱作渴,大便秘結,手足並熱,喜飲冷水,此陽盛也,宜用四順散、六味丸。若煩熱作渴,面赤睛白,此為腎經虛熱,宜用地黃丸之類,治之及時,亦有生者。京師小兒出痘或作渴,喜飲冷水者,恣與飲之,再不服藥,如期而愈,亦無痘毒之患。
蓋北方人臥火炕,飲燒酒,有熱與水相構而然也。小兒面色目睛多白者,乃稟腎氣虛也,出痘必作渴,用地黃丸煎與恣飲,多有生者。
一小兒痘寒戰咬牙,瀉渴腹脹,手足並冷,時當仲夏,飲沸湯而不知熱,此脾胃虛寒之熱也,先用十二味異功散一劑頓安,又用六君、附子一劑,後用五味異功散而愈。
一男子出痘,色紫作渴飲水,腰痛足熱耳聾,此稟腎氣不足,用加減八味丸料煎與恣飲,熱渴頓止,佐以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麥門冬,滋其化源而愈。
一小兒十四歲,出痘色黯,兩足及腰熱痛,便秘咽乾、口渴引飲,先君謂稟腎不足,用加減八味丸料作大劑,煎與恣飲,至二斤,諸症悉退,又佐以益氣湯及八珍湯,各十餘劑而痊。
一小兒痘瘡發熱作渴,腹脹寒戰咬牙,飲冰雪而不知寒,悉似火症,但兩足並冷,此陽氣虛寒也,先用十二味異功散一劑,隨用五味異功散加薑、桂漸愈,乃去桂,又二劑而痊。
六味地黃丸,治腎虛痘瘡發熱作渴等症。
熟地黃(八兩杵膏),乾山藥,山茱萸(肉,各四兩),澤瀉,白茯苓,牡丹皮(各三兩)
上為末,入地黃膏量加米糊丸如小豆大,煎服尤好。
七味白朮散(一名人參白朮散),治胃氣虛弱,或因克伐,或因吐瀉,口乾作渴,飲食少思。如飲冷者去木香。
藿香,白朮,木香,白茯苓,甘草(炒),人參,乾葛
上每服五錢,水煎,徐徐服。
八珍湯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三(方見痘灰白色)
補中益氣湯
五味異功散(二方見寒戰咬牙)
加減八味丸(即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肉桂)
清涼飲(方見大便不通)
白話文:
陳文宿先生說:痘瘡這種病,有陽氣過盛而陰液不足的,也有陰氣過盛而陽氣不足的。陽氣過盛的人,喝冰水也不覺得冷;陰氣過盛的人,喝滾燙的熱水也不覺得熱。陽氣過盛就應該滋補陰液,用木香散加上丁香、肉桂;陰氣過盛就應該補益陽氣,用異功散加上木香、當歸。
我認為:《內經》說「極寒冷的時候病情會加重,發熱卻不覺得熱」,這是體內沒有火氣了,應當增強火的來源來消除陰寒之氣;「極熱的時候病情會加重,發冷卻不覺得冷」,這是體內沒有水液了,應當壯大水的根本來鎮靜陽熱。
如果痘瘡發作時出現發熱口渴,手腳冰冷,大便溏瀉,喜歡喝熱湯,這是陰氣過盛的表現,應該用十二味異功散和八味丸來治療。如果發熱口渴,大便秘結,手腳發熱,喜歡喝冷水,這是陽氣過盛的表現,應該用四順散和六味丸來治療。如果煩躁發熱口渴,臉色發紅,眼白充血,這是腎經虛熱,應該用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方,及時治療,也有機會痊癒。京城的小孩出痘如果出現口渴,喜歡喝冷水,就讓他盡情喝,再不用藥,也能按時痊癒,也不會有痘毒的後患。
這是因為北方人睡在火炕上,喝燒酒,體內有熱氣與水液相互作用導致的。小孩臉色和眼白比較白,是因為稟賦腎氣不足,出痘時必定會口渴,用六味地黃丸煎藥給他盡情喝,很多都能痊癒。
有一個小孩出痘時出現寒戰、咬牙、腹瀉口渴、肚子脹氣、手腳冰冷,當時正是盛夏,喝滾燙的熱水也不覺得熱,這是脾胃虛寒導致的發熱,先用一劑十二味異功散很快就安穩下來,又用六君子湯和附子,之後用五味異功散就痊癒了。
有一個男子出痘,皮膚呈紫色,口渴喝水,腰痛腳發熱、耳朵聽不清,這是稟賦腎氣不足,用加減八味丸的藥材煎湯給他盡情喝,熱渴立刻停止,再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麥門冬,滋養其生化之源而痊癒。
有一個十四歲的小孩,出痘顏色黯淡,兩腳和腰部發熱疼痛,大便秘結,咽喉乾燥,口渴想喝水,我父親認為是稟賦腎氣不足,用加減八味丸的藥材配成大劑量,煎好給他盡情喝,喝到二斤,所有症狀都消退了,又用益氣湯和八珍湯各十幾劑就痊癒了。
有一個小孩出痘時發熱口渴,肚子脹氣,寒戰咬牙,喝冰水也不覺得冷,症狀都像熱症,但兩腳卻冰冷,這是陽氣虛寒,先用一劑十二味異功散,接著用五味異功散加上薑、桂,漸漸痊癒,然後去掉桂枝,又服用了兩劑就痊癒了。
六味地黃丸,用來治療腎虛引起的痘瘡發熱口渴等症狀。 藥材組成:熟地黃(搗成膏狀,八兩),乾山藥,山茱萸(取肉,各四兩),澤瀉,白茯苓,牡丹皮(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加入熟地黃膏,再加入適量米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煎服效果更好。
七味白朮散(又名為人參白朮散),用來治療胃氣虛弱,或因藥物克伐,或因嘔吐腹瀉導致的口乾口渴,食慾不佳。如果病人喜歡喝冷水,就把木香去掉。 藥材組成:藿香、白朮、木香、白茯苓、甘草(炒過)、人參、乾葛。 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服,慢慢喝。
八珍湯。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藥方見痘瘡顏色灰白篇)。 補中益氣湯。 五味異功散(兩個藥方見寒戰咬牙篇)。 加減八味丸(就是六味地黃丸加上五味子、肉桂)。 清涼飲(藥方見大便不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