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

1. 熱吐

一小兒吐酸發熱,用保和丸漸愈,又用四君、山楂、神麯而安。後因飲食過多,嘔吐復作,另用下積丸,更加作瀉腹脹,手足發搐。余以為肝木侮脾,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鉤藤鉤而搐止,又用六君子湯,飲食漸進而痊。

一小兒夏間嘔吐腹痛,大便不通,服大黃藥而愈。又傷食患吐發熱,服瀉黃散等藥,嘔吐腹痛,按之即止,面色青黃,手足並冷,此脾胃復傷而虛寒也,用異功散加木香愈之。後又傷食,腹脹作痛,或用消食丸,吐瀉並作,小腹重墜,午後益甚,余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君子加木香而愈。

一小兒嘔吐,發熱腹痛,面赤手熱,口乾飲湯,按其腹不痛,此脾胃氣虛也,用異功散加木香、乾薑一劑而愈。後傷食,吐而咽酸,腹中作痛,按之益甚,此飲食內停也,用保和丸二服而痊。

葛花解醒湯,治乳母酒醉後,乳兒遺熱為患。

白豆蔻,砂仁,葛花(各五錢),乾生薑,白朮,澤瀉,神麯(炒黃。各二錢),白茯苓,陳皮,人參,豬苓,木香(五分),青皮(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服。

愚按:前湯先哲不得已而用之,蓋醉酒耗氣,又復辛散,重損真陰,折人長命,可不慎哉!

助胃膏,治脾胃虛寒吐瀉等症。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丁香(各五錢),砂仁(四十個),木香(三錢),白豆蔻(十四個),乾山藥(一兩),肉豆蔻(四個,煨)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每服十丸,米湯化下。

香薷散(方見熱吐)

竹茹湯

五苓散(二方並見五淋)

玉露散

補中益氣湯

大安丸

保和丸四(方見虛羸)

六君子湯

四君子湯(二方見天釣)

瀉黃散

人參安胃散(二方見脾臟)

理中丸(方見冷瀉)

人參養胃湯(方見瘧症)

白話文:

熱吐

有一個小孩吐酸水又發燒,吃了保和丸後漸漸好轉,接著又吃了四君子湯、山楂、神麴就康復了。後來因為吃太多東西,又開始嘔吐,改用下積丸,反而更嚴重,變成腹瀉、肚子脹氣,手腳還抽搐。我認為是肝氣過盛影響到脾胃,所以用五味異功散加上柴胡、鉤藤,抽搐才停止,再用六君子湯,飲食也慢慢恢復,就痊癒了。

有個小孩夏天嘔吐肚子痛,大便不通,吃了大黃藥就好了。後來又因為吃壞東西導致嘔吐發燒,吃了瀉黃散之類的藥,還是嘔吐肚子痛,按壓肚子會好一點,但臉色青黃,手腳冰冷,這是脾胃再次受傷而且變得虛弱寒冷,所以用異功散加上木香就治好了。後來又因為吃壞東西,肚子脹痛,有人用消食丸,結果吐瀉都出現,小腹感覺很沉重下墜,下午更嚴重,我早上用補中益氣湯,晚上用六君子湯加木香,才痊癒。

有個小孩嘔吐、發燒、肚子痛,臉紅手熱,口渴想喝水,按壓肚子不會痛,這是脾胃的氣虛,用異功散加上木香、乾薑一劑就痊癒了。後來又因為吃壞東西,嘔吐且咽酸,肚子痛,按壓肚子更痛,這是飲食停留在體內,用保和丸兩服就好了。

葛花解醒湯是用來治療哺乳的婦女喝醉酒後,導致嬰兒發熱的症狀。

[藥方組成]:白豆蔻、砂仁、葛花(各五錢)、乾生薑、白朮、澤瀉、神麴(炒黃,各二錢)、白茯苓、陳皮、人參、豬苓、木香(五分)、青皮(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調服。

我認為:前述的藥方是以前的醫者不得已才使用的,因為醉酒會耗損氣,再加上辛辣發散的藥物,會更加損耗體內的陰氣,減少人的壽命,不可不謹慎啊!

助胃膏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丁香(各五錢)、砂仁(四十個)、木香(三錢)、白豆蔻(十四個)、乾山藥(一兩)、肉豆蔻(四個,煨)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像芡實那麼大。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化開服用。

香薷散(藥方在「熱吐」篇有記載)。

竹茹湯

五苓散(這兩帖藥方在「五淋」篇有記載)。

玉露散

補中益氣湯

大安丸

保和丸四(藥方在「虛羸」篇有記載)。

六君子湯

四君子湯(這兩帖藥方在「天釣」篇有記載)。

瀉黃散

人參安胃散(這兩帖藥方在「脾臟」篇有記載)。

理中丸(藥方在「冷瀉」篇有記載)。

人參養胃湯(藥方在「瘧症」篇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