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六 (4)
卷六 (4)
1. 傷寒夾驚夾食
錢仲陽云:小兒正傷寒者,謂感冒寒邪,壯熱頭痛,鼻塞流涕,畏寒拘急是也。夾驚者,因驚而又感寒邪,或因傷寒熱極生風,是熱乘於心,心神易動,故發搐也。用薄荷散、人參羌活散之類解之,甚者,抱龍丸。夾食者,或先傷於風寒,後復停滯飲食,或先停滯飲食,而後傷於風寒,以致發熱,氣粗噯氣,壯熱頭疼,腹脹作痛,大便酸臭,先用解散,次與消導;不解者,用大柴胡湯。周歲已前傷寒熱輕者,用惺惺散;周歲已後,須解表微汗。
若五六日不除,邪入於經絡,傳變多端,不可枚舉。若夫榮衛俱傷者,羌活沖和湯主之,過此則少陽、陽明二經,在於半表半裡肌肉之間,脈不浮沉。外症在陽明,則目疼鼻乾,不得眠,脈洪而長,以葛根解肌升麻等湯治之。在少陽,則耳聾脈弦數,小柴胡湯加減和之。若少陽陽明俱病,小柴胡加葛根、芍藥,傳入陽明,為里脈沉實,譫妄惡熱,六七日不大便,口燥咽乾而渴。用大柴胡湯,重則三一承氣湯,若兼三焦俱病,則痞滿燥實,宜大承氣湯。
三陽之邪在裡為患,不頭痛惡寒而反渴,此為溫病,當遵仲景法治之。其餘正傷寒症,治自有專方,不復贅論。其兼驚兼食者,各從本症治之。
治驗(散見各證)
抱龍丸,治傷風瘟疫,身熱氣粗,痰實壅嗽,常服安神鎮驚,亦治痘疹壯熱。
牛膽南星(一兩),天竺黃,雄黃,辰砂(二錢),麝香(少許)
上為末,煮甘草汁丸,櫻桃大陰乾,每服一丸,薄荷湯下,氣喘有痰加枯礬。
愚按:前方若風熱痰嗽,或急驚發搐,昏睡咬牙,形病俱實,宜用此方。若初冒風寒,咳嗽痰盛氣喘者,屬客邪內作,先用十味參蘇飲。客邪既解,而腹脹吐瀉,發搐咬牙,睡而露睛,屬脾肺氣虛,用五味異功散,切忌祛痰表散。若過服克伐之劑,以致前症者,尤宜溫補脾肺。
紅綿散,治傷風咳嗽,鼻塞或流清涕。
全蠍(五個),麻黃(去節),殭蠶,白芷,川芎,桔梗,天麻(各二錢),甘草,蘇木
上為末,每服一錢,加紅綿少許,水煎,有熱加荊芥。
葛根解肌渴,治發熱惡寒,頭痛項強,傷寒溫病。
葛根(四分),桂(一分),黃芩,甘草,白芍藥(各三分),麻黃(二分)
上薑棗水煎服。
三乙承氣湯,治臟腑積熱,痞滿燥實堅脹。
甘草,枳實(麩炒),厚朴(薑製),大黃,芒硝(各等分)
上姜水煎服。
升麻湯,治小兒中風頭痛,增寒壯熱,肢體疼痛,鼻乾不得眠。兼治瘡症,已發未發皆可服。
甘草,白芍藥,升麻,乾葛(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煎服。
小柴胡湯
大承氣湯
大柴胡湯三(方見痙症)
惺惺散(方見咳嗽)
葛根解肌湯
抱龍丸(二方見傷寒)
薄荷湯(方見瘰癧)
人參羌活散(方見驚風)
白話文:
傷寒夾驚夾食
錢仲陽說:小兒真正的傷寒,是指感受到寒邪,出現高燒、頭痛、鼻塞流涕、怕冷、身體僵硬等症狀。夾驚,是因為受到驚嚇而又感受寒邪,或者因為傷寒發熱到極點而產生風邪,這是熱邪侵擾心臟,心神容易動搖,所以會抽搐。可以用薄荷散、人參羌活散之類的藥方來解除,嚴重的則用抱龍丸。夾食,是指先感受風寒,之後又飲食停滯,或者先飲食停滯,然後又感受風寒,導致發燒、呼吸粗重、打嗝、高燒頭痛、腹脹疼痛、大便酸臭。先用解表藥發散,再用消食導滯的藥,如果沒有好轉,就用大柴胡湯。一歲以下的嬰兒傷寒發熱較輕的,用惺惺散;一歲以上的則需要解表,微微發汗。
如果五六天還沒有好,邪氣就會進入經絡,產生各種變化,難以一一列舉。如果氣血都受到損傷,用羌活沖和湯來治療,超過這個階段,病邪就會轉到少陽、陽明二經,位於半表半裡肌肉之間,脈象不浮也不沉。外在症狀在陽明經,就會眼睛疼、鼻子乾、睡不著,脈象洪大而長,用葛根解肌升麻等藥方來治療。在外在症狀在少陽經,就會出現耳聾、脈弦數,用小柴胡湯加減來調和。如果少陽和陽明兩經同時生病,用小柴胡湯加葛根、芍藥來治療。病邪傳入陽明經,就會變成裡證,脈象沉實,出現胡言亂語、怕熱、六七天不大便、口乾舌燥想喝水。用大柴胡湯,嚴重則用三一承氣湯,如果三焦都生病,就會出現腹部痞滿、乾燥、便秘,應該用大承氣湯。
三陽經的邪氣進入體內為患,不頭痛、怕冷反而想喝水,這是溫病,應該按照張仲景的方法來治療。其餘的真正傷寒症,有專門的藥方可以治療,不再贅述。至於兼有驚嚇或飲食停滯的,各自按照原本的症狀來治療。
治療驗案(散見於各種症狀中)
抱龍丸:治療傷風瘟疫,身體發熱、呼吸粗重、痰多咳嗽,經常服用可以安神鎮驚,也可以治療痘疹的高燒。
牛膽南星(一兩),天竺黃,雄黃,辰砂(二錢),麝香(少許)
把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甘草汁做成藥丸,如櫻桃大小,陰乾,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氣喘有痰加枯礬。
我認為:前面這個藥方,如果是風熱引起的咳嗽,或者急驚風發作抽搐,昏睡咬牙,屬於實證,應該用這個方子。如果是剛開始感受風寒,咳嗽痰多氣喘,屬於外邪侵入體內,先用十味參蘇飲。外邪解除後,如果出現腹脹、嘔吐腹瀉、抽搐咬牙、睡覺時眼睛半睜,屬於脾肺氣虛,用五味異功散,切忌使用祛痰發散的藥物。如果過度使用攻伐的藥物,導致出現之前這些症狀,更應該溫補脾肺。
紅綿散:治療傷風咳嗽、鼻塞或流清鼻涕。
全蠍(五個),麻黃(去節),殭蠶,白芷,川芎,桔梗,天麻(各二錢),甘草,蘇木
把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少許紅棉,用水煎服,有熱加荊芥。
葛根解肌渴:治療發熱怕冷、頭痛脖子僵硬,傷寒溫病。
葛根(四分),桂枝(一分),黃芩,甘草,白芍藥(各三分),麻黃(二分)
加生薑和紅棗用水煎服。
三乙承氣湯:治療臟腑積熱,腹部痞滿、乾燥、便秘。
甘草,枳實(麩炒),厚朴(薑製),大黃,芒硝(各等分)
加生薑用水煎服。
升麻湯:治療小兒中風頭痛、怕冷發熱、四肢疼痛、鼻子乾睡不著。兼治瘡症,已經發作或還沒發作都可以服用。
甘草,白芍藥,升麻,乾葛(各等分)
把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服。
小柴胡湯
大承氣湯
大柴胡湯(藥方見痙症)
惺惺散(藥方見咳嗽)
葛根解肌湯
抱龍丸(兩個藥方見傷寒)
薄荷湯(藥方見瘰癧)
人參羌活散(藥方見驚風)
2. 咳嗽
錢仲陽云: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間肺氣正旺,若面赤身熱,其病為實,當用葶藶丸下之,久嗽者不宜下。若在冬月,乃傷風嗽,當用麻黃湯汗之。面赤飲水,咳嗽唾膿痰,咽喉不利者,以甘橘湯清之。先咳後喘,面腫身熱,肺氣盛也,以瀉白散平之。嗽而唾痰涎乳者,以白餅子下之。
潔古云:嗽而兩脅痛者,屬肝經,用柴胡湯。咳而嘔苦水者,屬膽經,用黃芩半夏生薑湯。咳而喉中如梗者,屬心經,用甘桔湯。咳而失氣者,屬小腸,用芍藥甘草湯。咳而右脅痛者屬脾經,用升麻湯。咳而嘔長蟲者,屬胃經,用烏梅丸。咳而喘息吐血者,屬肺經,用麻黃湯。
咳而遺尿者,屬大腸,用赤石脂湯。咳而腰背痛,甚則咳涎者屬腎經,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咳而遺尿者,屬膀胱,用茯苓甘草湯。咳而腹滿,不欲食,面腫氣逆者,屬三焦,用異功散。若咳嗽流涕,外邪傷肺也,先用參蘇飲。喘嗽面赤,心火刑肺也,用人參平肺散,及六味地黃丸。
嗽而吐青綠水,肝木乘脾也,用異功散加柴胡、桔梗。嗽而吐痰乳,脾肺氣傷也,用六君子加桔梗。若咳膿痰者,熱蘊於肺,而成肺癰也,用桔梗湯。凡風邪外傷,法當表散而實腠理,其用下藥,非邪傳於內,及胃有實熱者,不宜輕用。面色白,脈短澀者,肺之本證也,易治。
面色赤,脈洪數者,火刑金也,難治。
治驗
一小兒潮熱煩渴,大便乾實,氣促咳嗽,右腮色赤,此肺與大腸有熱,用柴胡飲子一服,諸症頓退。後又發搐咬牙頓悶,此肝脾氣血虛也,用四君、芎、歸、鉤藤鉤而愈。
一小兒咳嗽噁心,塞鼻流涕,右腮青白,此脾肺氣虛,而外邪所乘也,先用惺惺散,咳嗽頓愈。但飲食不思,手足指冷,此外邪雖去,而元氣尚虛也,當調補脾土,而生肺金,遂用六君、升麻,治之而愈。大凡外邪所侵,而痰涎壅塞者,宜表散之;外邪既去,而喘嗽未愈,或更氣促,肺氣虛也,屬形病俱虛,須用六君子之類,調補脾土,以生肺金為善。設徑補肺氣,則反益其邪,況肺乃脆嫩之臟而司腠理,以脾為母。
若腠理不密,風邪外侵,蘊結於肺,而變咳嗽諸症,乃形氣不足,病氣有餘也,最難調理。設或嘔吐傷其胃氣,汗下損其津液,必變肺痿、肺癰。
吳江史萬言子六歲,感冒咳嗽,發散過度,喘促不食,痰中有血,用桔梗湯而愈。後因元氣未復,清氣不升,大便似痢,或用五淋散、黃連、枳實之類,痰喘目札,四肢抽搐,變慢風而歿。
一小兒傷風咳嗽發熱,服解表之劑,加喘促出汗。余謂肺脾氣虛,欲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補之。不信,乃自服二陳、桑皮、枳殼,而發搐痰湧。余仍用前藥,加鉤藤鉤而痊。
一小兒有哮病,其母遇勞即發,兒飲其乳亦嗽,用六君、桔梗、桑皮、杏仁治之,母子並愈。
一小兒傷食,發熱抽搐,嘔吐喘嗽,屬脾肺氣虛有熱,用六君、炒黑黃連、山梔而愈。
一小兒咳嗽,因乳母素食膏粱炙煿所致,用清胃散而愈。後其母因怒,咳嗽脅痛,其子亦然,母服小柴胡湯,子亦隨愈。
吳江史萬洲子,傷風咳嗽,或用散表化痰之藥,反加痰盛腹脹,面色㿠白,余謂脾肺氣虛也,用六君、桔梗一劑,頓愈。三日後,仍嗽,鼻流清涕,此後感於風寒也,仍用前藥,加桑皮、杏仁,而愈。
一小兒發熱咳嗽,右腮赤色,此肺金有熱,用瀉白散而愈。次日重感風邪,前症復作,聲重流涕,用參蘇飲加杏仁、桑皮而愈。但右腮與額微赤,此心火乘肺也,用人參平胃散一劑遂痊。
一小兒咳嗽發熱,右臉赤色,作渴煩悶,倦怠少食,肚腹作脹,此風邪傷肺,飲食傷脾,先用六君、桔梗、杏仁、柴胡一劑,諸症少愈,後去杏仁、柴胡,又一劑而安。
一小兒發熱,右臉赤,咳嗽痰盛,余謂:風邪蘊結於肺,而痰作也。用二陳加桑皮、杏仁、桔梗治之將愈,自用發散降火之劑,風痰不退,發熱益甚。余曰:此脾肺俱虛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桔梗四劑漸愈,又用六君子湯而愈。
一小兒三歲,痰涎上湧,氣喘胸滿,大便不實,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此屬形病俱虛也,用六君、桔梗一劑,諸症稍緩,至四劑,將愈。復傷風寒,前症仍作,又以前藥加紫蘇、杏仁、桑皮而安。
一小兒傷風咳嗽痰盛,雜用化痰等藥,寒熱益甚,面色或青或赤,此風熱相搏也,用牛黃清心丸一服,又六君、桔梗二服而痊。
麥煎散,治夾驚傷寒,吐逆壯熱,表裡不解,氣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語驚叫,或不語自汗。又治癮疹搔癢,往來潮熱,或時行麻痘,餘毒未盡,痰涎咳嗽,或變驚風,手足搐搦,眼目上視,或傷風頭痛。並宜服之。
滑石,地骨皮,赤芍藥,石膏,白茯苓,杏仁,人參,知母,甘草,葶藶子(炒。各半兩),麻黃(去節一兩半),小麥(五六十粒)
上為末,每服一錢,麥子煎湯調下。若久嗽傳於五臟,或唾痰涎,或厥冷驚悸,甚則目眶腫黑,白睛色赤,用生地黃、黑豆濕研,或膏掩目眶上,服麥煎散。久嗽成癇,服散癇之藥。
小青龍湯,治傷寒表不解,惡寒體熱,心下停水乾嘔,咳嗽喘急,或肺脹胸滿,鼻塞清涕,噯逆氣喘。仲景所謂: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噎,或小便不利,或小腹脹滿。此湯主之。
麻黃(去節),赤芍藥,半夏(湯炮。各七錢),細辛,乾薑(炮),甘草(炙),桂枝(各三錢),五味子(半兩,杵)
上每服二錢,水煎。
理中湯,治脾胃虛寒,胸膈痞滿,或心腹疼痛,痰逆嘔吐,飲食減少,氣短羸困,或霍亂吐利,手足厥冷,不喜飲水者。
人參,白朮,乾薑(炮。各等分),甘草(炒,減半)
上每服三錢,水煎熱服,或研末,白湯調下。
惺惺散,治外感風寒,鼻塞痰嗽發熱。
桔梗,細辛,人參,白朮,甘草,栝蔞根,白茯苓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薄荷五葉,水煎服。
參蘇飲,治感冒發熱頭痛,傷風咳嗽,傷寒嘔吐,胸膈不袂,痰飲凝結。
紫蘇,前胡,陳皮,半夏(泡七次),乾葛,茯苓,枳殼(炒),桔梗(各三錢),甘草(一錢),人參(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薑棗水煎服。
保肺湯,治肺胃受風熱,痰盛咳嗽,喘吐不止,及治久嗽不愈。
山藥,白茯苓,紫蘇葉(各一錢),白殭蠶(去絲嘴,炒,二錢),藿香(五分),百部(六分),黃芩,防風,杏仁(去皮尖麩炒。各一錢),百合(五分),五味子(一錢),桔梗(一錢)
上水煎,食後服。
天麻防風丸,治驚風咳嗽,身體壯熱,多睡驚悸,手足抽掣,精神昏憒,痰涎不利,及風邪溫熱。
天麻,防風,人參,辰砂,雄黃,麝香,甘草(炙。各二錢半),全蠍(炒),殭蠶(各半兩,炒),牛黃
一方有膽南星,無麝香。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薄荷湯下。
麻黃湯,治太陽症,頭疼發熱,身頭惡風,無汗喘滿,脈浮緊,八九日不解,當發汗,汗已煩悶瞑目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
甘草(半兩),麻黃(去節,一兩半),桂枝(一兩),杏仁(去皮,三十五個)
上每服三錢,水煎。
柴胡石膏湯,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痛體疼鼻塞,心胸煩滿,寒熱往來,咳嗽涕唾稠黏。
桑白皮,黃芩(各三錢半),升麻(二錢半),石膏,前胡,赤芍藥,乾葛,柴胡(各五錢),荊芥穗(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姜二片,淡豉十粒,水煎。
葶藶丸,治脾熱熏肺,或傷風咳嗽,面赤痰盛,身熱喘促。
葶藶子(隔紙略炒),防己,黑牽牛(略炒),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搗膏,一兩)
上為末,研入杏膏拌勻,取蒸棗肉搗和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淡薑湯下,量兒加減。
黃芩半夏生薑湯,治膽腑咳嘔苦水若膽汁。
黃芩,生薑(各一錢),甘草(炙),芍藥(各六分),大棗(二個),半夏(一錢五分)
上水煎服。
甘橘湯,治心臟咳,咳而喉中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粉草(一錢),苦梗(一錢)
上水煎,食後服。
芍藥甘草湯,治小腸腑咳,咳而失氣。
芍藥,甘草(炙。各一錢)
上水煎服。
升麻湯,治脾臟咳,咳而右脅下痛,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涎。(方見傷寒)
烏梅丸,治胃腑咳,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烏梅(三十個),細辛,附子(掣),桂枝,人參,黃柏(各六錢),乾薑,黃連(各一兩),當歸,蜀椒(各四兩)
上為末,用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與米飯搗和丸,桐子大。每服十丸,白湯下。
赤石脂禹餘糧湯,治大腸咳,咳而遺屎。
赤石脂,禹餘糧(各二兩,並打碎)
上每服二錢,水煎。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腎臟咳,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又治寒邪犯齒,致腦齒痛,宜急用之,緩則不救。
麻黃,細辛(各二錢),附子(一錢)
上每服一錢,水煎。
茯苓甘草湯,治膀胱咳,咳而遺溺。
茯苓(二錢),桂枝(二錢半),生薑(五大片)
上每服二錢,水煎。
牛黃清心丸(方見急驚)
瀉白散(方見肺臟)
二陳丸(方見吐噦)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小柴胡湯(方見痙症)
桔梗湯(方見肺癰)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
清胃散
異功散(四方並見內釣)
地黃丸(方見腎臟)
五苓散(方見五淋)
人參平肺散(方見夜啼)
白餅子(方見發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