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傷寒夾驚夾食

錢仲陽云:小兒正傷寒者,謂感冒寒邪,壯熱頭痛,鼻塞流涕,畏寒拘急是也。夾驚者,因驚而又感寒邪,或因傷寒熱極生風,是熱乘於心,心神易動,故發搐也。用薄荷散人參羌活散之類解之,甚者,抱龍丸。夾食者,或先傷於風寒,後復停滯飲食,或先停滯飲食,而後傷於風寒,以致發熱,氣粗噯氣,壯熱頭疼,腹脹作痛,大便酸臭,先用解散,次與消導;不解者,用大柴胡湯。周歲已前傷寒熱輕者,用惺惺散;周歲已後,須解表微汗。

白話文:

錢仲陽說:小兒正傷寒,是指感冒了寒邪,出現高燒頭痛、鼻塞流涕、畏寒拘急等症狀。夾驚,是指在驚嚇後又感受了寒邪,或者因為傷寒熱極生風,導致熱氣侵襲心臟,心神容易受到驚動,所以發生抽搐。可以用薄荷散、人參羌活散等藥物來解表。如果病情嚴重,可以用抱龍丸。夾食,是指先受風寒之邪,後來又停滯飲食,或者先停滯飲食,後來又受風寒之邪,導致發熱、氣粗噯氣、壯熱頭痛、腹脹作痛、大便酸臭等症狀。先用藥物解散表邪,然後再用藥物消導。如果不解表,可以用大柴胡湯。周歲以內的小兒,傷寒熱如果較輕,可以用惺惺散。周歲以後的小兒,需要解表微汗。

若五六日不除,邪入於經絡,傳變多端,不可枚舉。若夫榮衛俱傷者,羌活沖和湯主之,過此則少陽、陽明二經,在於半表半裡肌肉之間,脈不浮沉。外症在陽明,則目疼鼻乾,不得眠,脈洪而長,以葛根解肌升麻等湯治之。在少陽,則耳聾脈弦數,小柴胡湯加減和之。若少陽陽明俱病,小柴胡加葛根、芍藥,傳入陽明,為里脈沉實,譫妄惡熱,六七日不大便,口燥咽乾而渴。用大柴胡湯,重則三一承氣湯,若兼三焦俱病,則痞滿燥實,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五、六天之內無法消除(感冒症狀),邪氣入侵經絡,病情變幻多端,不勝枚舉。假如同時損傷榮衛的,應服用羌活沖和湯。超過這個時間,病邪侵犯少陽和陽明兩經,介於半表半裡、肌肉之間,脈象既不浮也不沉。如果邪氣在陽明經,會出現眼睛疼痛、鼻子乾澀、失眠、脈搏洪大而長,應服用葛根解肌升麻等湯劑。如果邪氣在少陽經,會出現耳聾、脈搏弦而數,適宜服用小柴胡湯加減和之。如果少陽和陽明兩經都生病了,小柴胡湯加上葛根、芍藥,病邪傳入陽明經,大便六、七天不解、口乾咽燥而口渴,脈象沉實、胡言亂語、惡熱。用大柴胡湯治療,病情嚴重者用三一承氣湯。假如三焦同時生病,出現痞滿、燥實等症狀,則應服用大承氣湯。

三陽之邪在裡為患,不頭痛惡寒而反渴,此為溫病,當遵仲景法治之。其餘正傷寒症,治自有專方,不復贅論。其兼驚兼食者,各從本症治之。

白話文:

三陽經之邪氣在體內作祟,不頭痛惡寒,反而口渴,這是溫病,應該按照仲景的方法治療。其餘是正宗傷寒症狀,治療方法自有專方,不再贅述。如果又有驚厥,又有消化不良,就各按其症狀治療就是了。

治驗(散見各證)

抱龍丸,治傷風瘟疫,身熱氣粗,痰實壅嗽,常服安神鎮驚,亦治痘疹壯熱。

膽南星(一兩),天竺黃,雄黃,辰砂(二錢),麝香(少許)

白話文:

牛膽南星(一兩)、天竺黃、雄黃、辰砂(各二錢)、麝香(少許)

上為末,煮甘草汁丸,櫻桃大陰乾,每服一丸,薄荷湯下,氣喘有痰加枯礬。

白話文:

把上面的材料研磨成粉末,用甘草汁做丸劑,曬乾到櫻桃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如果有氣喘並伴有痰,可以加入一點枯礬。

愚按:前方若風熱痰嗽,或急驚發搐,昏睡咬牙,形病俱實,宜用此方。若初冒風寒,咳嗽痰盛氣喘者,屬客邪內作,先用十味參蘇飲。客邪既解,而腹脹吐瀉,發搐咬牙,睡而露睛,屬脾肺氣虛,用五味異功散,切忌祛痰表散。若過服克伐之劑,以致前症者,尤宜溫補脾肺。

白話文:

我的看法是:如果出現風熱痰嗽,或者急驚發搐,昏睡咬牙,病情嚴重,適合使用這個方劑。如果剛開始感冒,咳嗽痰多氣喘,屬於外邪侵犯,先用十味參蘇飲。外邪解除後,出現腹脹吐瀉,發搐咬牙,睡覺時眼睛睜開,屬於脾肺氣虛,使用五味異功散,嚴禁使用祛痰表散的藥物。如果過度服用攻伐的藥物,導致出現上述症狀,則更應該溫補脾肺。

紅綿散,治傷風咳嗽,鼻塞或流清涕。

全蠍(五個),麻黃(去節),殭蠶,白芷川芎桔梗天麻(各二錢),甘草,蘇木

白話文:

  • 全蠍:5 隻

  • 麻黃(去除節):2 錢

  • 殭蠶:2 錢

  • 白芷:2 錢

  • 川芎:2 錢

  • 桔梗:2 錢

  • 天麻:2 錢

  • 甘草:2 錢

  • 蘇木:2 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加紅綿少許,水煎,有熱加荊芥

葛根解肌渴,治發熱惡寒,頭痛項強,傷寒溫病。

葛根(四分),桂(一分),黃芩,甘草,白芍藥(各三分),麻黃(二分)

白話文:

葛根(四錢),肉桂(一錢),黃芩,甘草,白芍藥(各三錢),麻黃(二錢)

上薑棗水煎服。

三乙承氣湯,治臟腑積熱,痞滿燥實堅脹。

甘草,枳實(麩炒),厚朴(薑製),大黃芒硝(各等分)

白話文:

甘草、枳實(用麩皮炒過)、厚朴(用生薑炮製過)、大黃和芒硝(各等分)。

上姜水煎服。

升麻湯,治小兒中風頭痛,增寒壯熱,肢體疼痛,鼻乾不得眠。兼治瘡症,已發未發皆可服。

白話文:

升麻湯,用於治療小兒中風導致的頭痛,寒熱交加,肢體疼痛,鼻腔乾燥無法入睡。此外,它還可兼治各種瘡症,無論是已經發作的還是尚未發作的,都可以服用。

甘草,白芍藥,升麻,乾葛(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煎服。

小柴胡湯

承氣湯

大柴胡湯三(方見痙症)

惺惺散(方見咳嗽)

葛根解肌湯

抱龍丸(二方見傷寒)

薄荷(方見瘰癧)

人參羌活散(方見驚風)

2. 咳嗽

錢仲陽云: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間肺氣正旺,若面赤身熱,其病為實,當用葶藶丸下之,久嗽者不宜下。若在冬月,乃傷風嗽,當用麻黃汗之。面赤飲水,咳嗽唾膿痰,咽喉不利者,以甘橘湯清之。先咳後喘,面腫身熱,肺氣盛也,以瀉白散平之。嗽而唾痰涎乳者,以白餅子下之。

白話文:

錢仲陽說:咳嗽是肺部感受了輕微的寒氣所致。在八九月份的時候,肺氣正旺,如果臉紅、身體發熱,這種病症屬於實證,應該服用葶藶丸來治療,長久咳嗽的人不適合服用。如果是在冬天的時候,那麼是風寒咳嗽,應該服用麻黃湯來發汗。臉紅、口渴,咳嗽、咳出膿痰,咽喉部不舒服的人,可以使用甘橘湯來清熱化痰。先咳嗽後喘氣,臉腫、身體發熱,是肺氣太盛造成的,可以使用瀉白散來平息肺氣。咳嗽並咳出粘稠的痰液,可以使用白餅子來治療。

潔古云:嗽而兩脅痛者,屬肝經,用柴胡湯。咳而嘔苦水者,屬膽經,用黃芩半夏生薑湯。咳而喉中如梗者,屬心經,用甘桔湯。咳而失氣者,屬小腸,用芍藥甘草湯。咳而右脅痛者屬脾經,用升麻湯。咳而嘔長蟲者,屬胃經,用烏梅丸。咳而喘息吐血者,屬肺經,用麻黃湯。

白話文:

潔古說:咳嗽而兩邊肋骨疼痛的,屬於肝經,用柴胡湯。咳嗽嘔吐苦水的,屬於膽經,用黃芩半夏生薑湯。咳嗽而喉嚨中有異物感,屬於心經,用甘桔湯。咳嗽而元氣不足的,屬於小腸,用芍藥甘草湯。咳嗽而右側肋部疼痛,屬於脾經,用升麻湯。咳嗽嘔吐長蟲子的,屬於胃經,用烏梅丸。咳嗽氣喘吐血的,屬於肺經,用麻黃湯。

咳而遺尿者,屬大腸,用赤石脂湯。咳而腰背痛,甚則咳涎者屬腎經,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咳而遺尿者,屬膀胱,用茯苓甘草湯。咳而腹滿,不欲食,面腫氣逆者,屬三焦,用異功散。若咳嗽流涕,外邪傷肺也,先用參蘇飲。喘嗽面赤,心火刑肺也,用人參平肺散,及六味地黃丸

白話文:

  1. 咳嗽並遺尿者,這是屬於大腸系統的疾病,使用赤石脂湯治療。

  2. 咳嗽並腰背疼痛,嚴重時會咳出涎液者,這是屬於腎經的疾病,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

  3. 咳嗽並遺尿者,這是屬於膀胱的疾病,使用茯苓甘草湯治療。

  4. 咳嗽並腹脹,不想吃東西,臉腫氣往上衝者,這是屬於三焦的疾病,使用異功散治療。

  5. 如果咳嗽流鼻涕,這是外邪侵犯肺部所致,先使用參蘇飲治療。

  6. 喘咳面紅,這是心火刑肺所致,使用人參平肺散,以及六味地黃丸治療。

嗽而吐青綠水,肝木乘脾也,用異功散加柴胡桔梗。嗽而吐痰乳,脾肺氣傷也,用六君子加桔梗。若咳膿痰者,熱蘊於肺,而成肺癰也,用桔梗湯。凡風邪外傷,法當表散而實腠理,其用下藥,非邪傳於內,及胃有實熱者,不宜輕用。面色白,脈短澀者,肺之本證也,易治。

白話文:

  1. 咳嗽時吐出青綠色的水,是肝木乘脾造成的,可用異功散加上柴胡、桔梗來治療。

  2. 咳嗽時吐出黏痰,是由於脾肺氣傷造成的,可用六君子加上桔梗來治療。

  3. 如果咳出的痰中帶有膿,是熱氣蘊藏在肺部,形成肺癰,可用桔梗湯來治療。

  4. 對於風邪外傷,治療方法應以表散解表、實腠理固表為主,如果使用瀉下的藥物,除非邪氣已經傳入體內,或胃中有實熱,否則不宜輕易使用。

  5. 臉色蒼白、脈搏短澀,是肺的本證,較容易治療。

面色赤,脈洪數者,火刑金也,難治。

治驗

一小兒潮熱煩渴,大便乾實,氣促咳嗽,右腮色赤,此肺與大腸有熱,用柴胡飲子一服,諸症頓退。後又發搐咬牙頓悶,此肝脾氣血虛也,用四君、芎、歸、鉤藤鉤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兒潮熱煩渴,大便乾硬,呼吸急促咳嗽,右臉發紅,這是肺和大腸有熱,用柴胡飲子一劑,各種症狀都退了。後來又發生抽搐、咬牙、呼吸困難,這是肝脾氣血虛,用四君、芎、歸、鉤藤來治療而治癒。

一小兒咳嗽噁心,塞鼻流涕,右腮青白,此脾肺氣虛,而外邪所乘也,先用惺惺散,咳嗽頓愈。但飲食不思,手足指冷,此外邪雖去,而元氣尚虛也,當調補脾土,而生肺金,遂用六君、升麻,治之而愈。大凡外邪所侵,而痰涎壅塞者,宜表散之;外邪既去,而喘嗽未愈,或更氣促,肺氣虛也,屬形病俱虛,須用六君子之類,調補脾土,以生肺金為善。設徑補肺氣,則反益其邪,況肺乃脆嫩之臟而司腠理,以脾為母。

白話文:

有個小孩咳嗽、噁心、鼻子塞住流鼻涕、右臉頰蒼白,這是脾肺之氣虛弱,而被外邪侵犯所致,先用惺惺散,咳嗽就立刻痊癒了。但飲食沒有胃口,手足指尖冰冷,這是外邪雖然被趕走了,但元氣還是很虛弱,應該調理補益脾胃,而生出肺氣,於是用六君、升麻來治療,才治癒。通常外邪侵犯,而痰液阻塞的,應該用疏散的方式來治療;外邪已經被趕走了,但喘咳還沒有痊癒,或是呼吸更急促,這是肺氣虛弱,屬於體力和元氣都很虛弱的疾病,應該用六君子之類的藥物,來調理補益脾胃,以生出肺氣纔好。如果直接補肺氣,反而會助長邪氣,況且肺是嬌嫩的臟器,而統領皮毛肌肉的是脾,所以脾是肺的母親。

若腠理不密,風邪外侵,蘊結於肺,而變咳嗽諸症,乃形氣不足,病氣有餘也,最難調理。設或嘔吐傷其胃氣,汗下損其津液,必變肺痿、肺癰。

白話文:

如果人體的腠理不緻密,那麼外來的風邪就會侵襲人體,在肺中積結成各種咳嗽症狀,這是因為人體的正氣不足,邪氣過剩所造成的,這種情況最難調理。如果再用嘔吐的方法傷了胃氣,或用汗下之法損傷了津液,那麼就一定會轉變為肺痿或肺癰。

吳江史萬言子六歲,感冒咳嗽,發散過度,喘促不食,痰中有血,用桔梗湯而愈。後因元氣未復,清氣不升,大便似痢,或用五淋散黃連枳實之類,痰喘目札,四肢抽搐,變慢風而歿。

白話文:

吳江的史萬言之子年僅六歲,患上感冒咳嗽,過度發散氣血,導致呼吸急促、食慾不振、痰中帶血。用桔梗湯治療後痊癒。但由於元氣尚未恢復,清氣不能上升,大便像痢疾一樣,或使用五淋散、黃連、枳實等藥物治療,但痰喘嚴重,四肢抽搐,最終演變成慢風而死亡。

一小兒傷風咳嗽發熱,服解表之劑,加喘促出汗。余謂肺脾氣虛,欲用補中益氣湯五味子補之。不信,乃自服二陳、桑皮、枳殼,而發搐痰湧。余仍用前藥,加鉤藤鉤而痊。

白話文:

有個小孩得了傷風,咳嗽發燒,吃了驅散外邪的藥,結果喘得更厲害,還出汗。我認為他是肺脾氣虛,想用補中益氣湯加上五味子來補氣。他不相信,自己吃了二陳湯、桑皮、枳殼,結果抽搐,痰液湧出來。我又用前面的藥,加上鉤藤,最後他痊癒了。

一小兒有哮病,其母遇勞即發,兒飲其乳亦嗽,用六君、桔梗、桑皮、杏仁治之,母子並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患有哮喘,他的母親只要一勞累,哮喘就會發作,小孩喝了母親的奶也會咳嗽。醫生用六君、桔梗、桑皮、杏仁來治療,母子倆都痊癒了。

一小兒傷食,發熱抽搐,嘔吐喘嗽,屬脾肺氣虛有熱,用六君、炒黑黃連、山梔而愈。

一小兒咳嗽,因乳母素食膏粱炙煿所致,用清胃散而愈。後其母因怒,咳嗽脅痛,其子亦然,母服小柴胡湯,子亦隨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兒咳嗽,是由於他的乳母吃素菜、吃膏粱芳香的食物,並用火烤炙所導致的,用清胃散治療後痊癒。後來他的母親因生氣,得了咳嗽、脅痛的病,他的兒子也得了同樣的病,母親服用了小柴胡湯,兒子也隨之痊癒。

吳江史萬洲子,傷風咳嗽,或用散表化痰之藥,反加痰盛腹脹,面色㿠白,余謂脾肺氣虛也,用六君、桔梗一劑,頓愈。三日後,仍嗽,鼻流清涕,此後感於風寒也,仍用前藥,加桑皮、杏仁,而愈。

白話文:

吳江有一位姓史的人,他的兒子感冒咳嗽,醫生用藥散表化痰,但是反而加重了痰液增多和腹脹,而且面色蒼白。我認為這是脾肺氣虛造成的,於是用六君加桔梗一劑,頓時痊癒。三天後,他又開始咳嗽,鼻子流清涕,這可能是之後又感染了風寒,因此我又用之前的藥物,再加入桑皮和杏仁,結果也痊癒了。

一小兒發熱咳嗽,右腮赤色,此肺金有熱,用瀉白散而愈。次日重感風邪,前症復作,聲重流涕,用參蘇飲加杏仁、桑皮而愈。但右腮與額微赤,此心火乘肺也,用人參平胃散一劑遂痊。

白話文:

一個小孩發燒咳嗽,右臉頰發紅,這是肺部有熱,用瀉白散治癒。第二天又受了風寒,之前的症狀又復發,聲音沙啞流鼻涕,用參蘇飲加上杏仁、桑皮治癒。但右臉頰和額頭微紅,這是心火乘肺,用一人參平胃散一劑就痊癒了。

一小兒咳嗽發熱,右臉赤色,作渴煩悶,倦怠少食,肚腹作脹,此風邪傷肺,飲食傷脾,先用六君、桔梗、杏仁、柴胡一劑,諸症少愈,後去杏仁、柴胡,又一劑而安。

白話文:

有個小孩咳嗽發燒,右臉發紅,口渴煩躁,疲倦沒胃口,腸胃脹氣。這是因為風邪傷害了肺,飲食不節損傷脾胃,首先用六君子湯、桔梗、杏仁、柴胡一劑,各項症狀略有緩解,後來去掉杏仁、柴胡,再服一劑就痊癒了。

一小兒發熱,右臉赤,咳嗽痰盛,余謂:風邪蘊結於肺,而痰作也。用二陳加桑皮、杏仁、桔梗治之將愈,自用發散降火之劑,風痰不退,發熱益甚。余曰:此脾肺俱虛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桔梗四劑漸愈,又用六君子湯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發燒,右臉發紅,咳嗽有大量痰液。我看完後說:風邪積聚在肺部,因而產生痰液。我用二陳湯加上桑皮、杏仁、桔梗治療,快要痊癒了。他卻自己服用宣散風熱的藥物,導致風痰沒有消退,發熱更加嚴重。我說:這是脾肺虛弱造成的。我用五味異功散加上桔梗,四劑藥後逐步痊癒,又用六君子湯治療痊癒。

一小兒三歲,痰涎上湧,氣喘胸滿,大便不實,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此屬形病俱虛也,用六君、桔梗一劑,諸症稍緩,至四劑,將愈。復傷風寒,前症仍作,又以前藥加紫蘇、杏仁、桑皮而安。

白話文:

有個三歲的小孩,痰液上湧、氣喘胸悶,大便不成形,睡覺時眼睛睜着,手腳冰涼。這些症狀都屬於陰陽俱虛。給他吃六君子湯加桔梗一劑,各種症狀逐漸減輕,到第四劑時,症狀幾乎痊癒。後來又感冒受寒,之前的症狀又出現了,又用之前的藥方加上紫蘇、杏仁、桑皮來治療,症狀纔好轉。

一小兒傷風咳嗽痰盛,雜用化痰等藥,寒熱益甚,面色或青或赤,此風熱相搏也,用牛黃清心丸一服,又六君、桔梗二服而痊。

白話文:

有個小孩傷風咳嗽痰液很多,卻亂用化痰的藥,反而加重了寒熱的症狀,臉色忽青忽紅,這是風熱相併的症狀啊,服用了一劑牛黃清心丸,再服用了兩劑六君和桔梗湯,就痊癒了。

麥煎散,治夾驚傷寒,吐逆壯熱,表裡不解,氣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語驚叫,或不語自汗。又治癮疹搔癢,往來潮熱,或時行麻痘,餘毒未盡,痰涎咳嗽,或變驚風,手足搐搦,眼目上視,或傷風頭痛。並宜服之。

白話文:

麥煎散,治療夾雜驚嚇的傷寒,嘔吐、反胃、發高燒,表裡兩方面的不適無法緩解,氣粗、喘急、臉紅、自汗,可能伴有狂語、驚叫,或不說話自汗。也治療癮疹搔癢,反覆出現潮熱,或者流行性麻疹,餘毒未清,痰液粘稠、咳嗽,或轉變為驚風,手足抽搐,眼睛向上看,或傷風頭痛。並宜服用。

滑石地骨皮赤芍藥,石膏,白茯苓,杏仁,人參知母甘草葶藶子(炒。各半兩),麻黃(去節一兩半),小麥(五六十粒)

白話文:

滑石:清熱解暑,利尿。

地骨皮:清熱涼血,生津。

赤芍藥:活血化瘀,涼血止痛。

石膏: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白茯苓:益氣健脾,寧心安神。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止渴。

知母:清熱滋陰,涼血止血。

甘草:補氣益血,緩急止痛。

葶藶子:利水通淋,清熱解毒。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小麥:養心益氣,清熱除煩。

上為末,每服一錢,麥子煎湯調下。若久嗽傳於五臟,或唾痰涎,或厥冷驚悸,甚則目眶腫黑,白睛色赤,用生地黃黑豆濕研,或膏掩目眶上,服麥煎散。久嗽成癇,服散癇之藥。

白話文:

研成粉末服用,每次服用一錢,用麥子煎成的湯劑送服。若久咳發展到五臟,可能會出現唾液黏稠或突然寒冷、驚慌悸動,嚴重時眼眶會腫脹發黑、眼白發紅,這時可以用生地黃、黑豆濕研成糊狀,敷在眼眶上方,同時服用麥煎散。若因久咳形成痙癇,則服用治療痙癇的藥物。

小青龍湯,治傷寒表不解,惡寒體熱,心下停水乾嘔,咳嗽喘急,或肺脹胸滿,鼻塞清涕,噯逆氣喘。仲景所謂: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噎,或小便不利,或小腹脹滿。此湯主之。

白話文:

小青龍湯,治療傷寒外表沒有解除,怕冷身體發熱,心臟以下有水分乾嘔,咳嗽急促,或者肺部膨脹胸部滿滿的,鼻子阻塞清鼻涕,打嗝喘不過氣。仲景所謂:外表沒有解除,心臟以下有水分,乾嘔發燒且咳嗽,或口渴或噎住,或小便不順,或小腹脹滿。此湯為主。

麻黃(去節),赤芍藥,半夏(湯炮。各七錢),細辛乾薑(炮),甘草(炙),桂枝(各三錢),五味子(半兩,杵)

白話文:

麻黃(去掉節),赤芍藥,半夏(煮熟後搗碎。各七錢),細辛,乾薑(炮製),甘草(炙過),桂枝(各三錢),五味子(半兩,搗碎)

上每服二錢,水煎。

理中湯,治脾胃虛寒,胸膈痞滿,或心腹疼痛,痰逆嘔吐,飲食減少,氣短羸困,或霍亂吐利,手足厥冷,不喜飲水者。

白話文:

理中湯:治療脾胃虛寒,胸口和橫膈膜感覺悶脹,或者心臟和腹部疼痛,痰液倒流,嘔吐,食量減少,呼吸急促、身體虛弱,或霍亂吐瀉,手腳冰冷,不喜歡喝水的人。

人參,白朮,乾薑(炮。各等分),甘草(炒,減半)

上每服三錢,水煎熱服,或研末,白湯調下。

惺惺散,治外感風寒,鼻塞痰嗽發熱。

桔梗,細辛,人參,白朮,甘草,栝蔞根,白茯苓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薄荷五葉,水煎服。

參蘇飲,治感冒發熱頭痛,傷風咳嗽,傷寒嘔吐,胸膈不袂,痰飲凝結。

紫蘇,前胡陳皮,半夏(泡七次),乾葛,茯苓,枳殼(炒),桔梗(各三錢),甘草(一錢),人參(三錢)

白話文:

紫蘇、前胡、陳皮、半夏(浸泡七次)、乾葛、茯苓、枳殼(炒)、桔梗(各三錢)、甘草(一錢)、人參(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薑棗水煎服。

保肺湯,治肺胃受風熱,痰盛咳嗽,喘吐不止,及治久嗽不愈。

山藥,白茯苓,紫蘇葉(各一錢),白殭蠶(去絲嘴,炒,二錢),藿香(五分),百部(六分),黃芩防風,杏仁(去皮尖麩炒。各一錢),百合(五分),五味子(一錢),桔梗(一錢)

白話文:

  • 山藥:一錢

  • 白茯苓:一錢

  • 紫蘇葉:一錢

  • 白殭蠶:二錢(去絲嘴,炒)

  • 藿香:五分

  • 百部:六分

  • 黃芩:一錢

  • 防風:一錢

  • 杏仁:一錢(去皮尖麩炒)

  • 百合:五分

  • 五味子:一錢

  • 桔梗:一錢

上水煎,食後服。

天麻防風丸,治驚風咳嗽,身體壯熱,多睡驚悸,手足抽掣,精神昏憒,痰涎不利,及風邪溫熱。

白話文:

天麻防風丸,治療驚風咳嗽,身體壯熱,多睡驚悸,手足抽搐,精神昏迷,痰涎不利,以及風邪溫熱證。

天麻,防風,人參,辰砂,雄黃麝香,甘草(炙。各二錢半),全蠍(炒),殭蠶(各半兩,炒),牛黃

白話文:

  • 天麻:補氣活血,平肝息風

  • 防風:祛風通竅,解表散寒

  • 人參:補氣健脾,益氣生津

  • 辰砂:鎮驚安神,清心除煩

  • 雄黃:解毒殺蟲,燥濕殺蟲

  •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化瘀

  • 甘草(炙):甘補脾胃,緩急止痛

  • 全蠍(炒):息風止痙,通絡止痛

  • 殭蠶(炒):祛風解痙,熄風止痙

  • 牛黃:鎮驚安神,清熱解毒

一方有膽南星,無麝香。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薄荷湯下。

白話文:

有一種藥方含有膽南星,但沒有麝香。將藥材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一或兩丸,用薄荷湯送服。

麻黃湯,治太陽症,頭疼發熱,身頭惡風,無汗喘滿,脈浮緊,八九日不解,當發汗,汗已煩悶瞑目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

白話文:

麻黃湯,治療太陽症,症狀包括頭痛、發熱、身體怕冷、無汗、喘滿,脈象浮而緊,八九天不退,應當發汗。若病人已經煩悶、閉目,必定會流鼻血,流鼻血後病情就會緩解。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陽氣太盛的緣故。

甘草(半兩),麻黃(去節,一兩半),桂枝(一兩),杏仁(去皮,三十五個)

上每服三錢,水煎。

柴胡石膏湯,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痛體疼鼻塞,心胸煩滿,寒熱往來,咳嗽涕唾稠黏。

白話文:

柴胡石膏湯,用於治療流行性瘟疫,症狀包括高燒怕冷、頭痛全身疼痛、鼻子不通、胸悶煩躁、寒熱交替、咳嗽痰黏稠。

桑白皮,黃芩(各三錢半),升麻(二錢半),石膏,前胡,赤芍藥,乾葛,柴胡(各五錢),荊芥穗(三錢)

白話文:

桑白皮、黃芩(各10.5公克),升麻(7.5公克),石膏、前胡、赤芍藥、乾葛、柴胡(各15公克),荊芥穗(9公克)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姜二片,淡豉十粒,水煎。

葶藶丸,治脾熱熏肺,或傷風咳嗽,面赤痰盛,身熱喘促。

葶藶子(隔紙略炒),防己黑牽牛(略炒),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搗膏,一兩)

白話文:

葶藶子(隔著紙稍微炒一下),防己,黑牽牛(稍微炒一下),杏仁(去皮尖雙仁,用麩皮炒,搗成膏狀,一兩)

上為末,研入杏膏拌勻,取蒸棗肉搗和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淡薑湯下,量兒加減。

黃芩半夏生薑湯,治膽腑咳嘔苦水若膽汁。

黃芩,生薑(各一錢),甘草(炙),芍藥(各六分),大棗(二個),半夏(一錢五分)

白話文:

  • 黃芩:一錢

  • 生薑:一錢

  • 甘草(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 обжаренный):六分

  • 芍藥:六分

  • 大棗:兩個

  • 半夏:一錢五分

上水煎服。

甘橘湯,治心臟咳,咳而喉中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粉草(一錢),苦梗(一錢)

上水煎,食後服。

芍藥甘草湯,治小腸腑咳,咳而失氣。

芍藥,甘草(炙。各一錢)

上水煎服。

升麻湯,治脾臟咳,咳而右脅下痛,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涎。(方見傷寒)

烏梅,治胃腑咳,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烏梅(三十個),細辛,附子(掣),桂枝,人參,黃柏(各六錢),乾薑,黃連(各一兩),當歸,蜀椒(各四兩)

白話文:

  • 烏梅:30 顆

  • 細辛:6 錢

  • 附子(炮製過的):6 錢

  • 桂枝:6 錢

  • 人參:6 錢

  • 黃柏:6 錢

  • 乾薑:1 兩

  • 黃連:1 兩

  • 當歸:4 兩

  • 蜀椒:4 兩

上為末,用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與米飯搗和丸,桐子大。每服十丸,白湯下。

赤石脂禹餘糧湯,治大腸咳,咳而遺屎。

赤石脂禹餘糧(各二兩,並打碎)

上每服二錢,水煎。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腎臟咳,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又治寒邪犯齒,致腦齒痛,宜急用之,緩則不救。

白話文: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腎臟引起的咳嗽,咳嗽時腰背疼痛,嚴重時還會咳出痰液。另外,還可以治療寒邪侵犯牙齒,導致牙齒疼痛,需要緊急服用,否則病情會惡化,難以治癒。

麻黃,細辛(各二錢),附子(一錢)

上每服一錢,水煎。

茯苓甘草湯,治膀胱咳,咳而遺溺。

茯苓(二錢),桂枝(二錢半),生薑(五大片)

上每服二錢,水煎。

牛黃清心丸(方見急驚)

白散(方見肺臟)

二陳丸(方見吐噦)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小柴胡湯(方見痙症)

桔梗湯(方見肺癰)

四君子湯

君子湯

清胃散

異功散(四方並見內釣)

地黃丸(方見腎臟)

五苓散(方見五淋)

人參平肺散(方見夜啼)

白餅子(方見發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