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一 (8)
卷十一 (8)
1. 熱毒瘡瘍
一小兒頭面患之,腫痛焮作,屬胃經熱毒,先用仙方活命飲末,次用清胃散而痊。後口舌生瘡,別搽末藥,腹痛重墜,作嘔不食,手足指冷,余謂脾胃虛寒,用異功散加升麻而痊。
一小兒十二歲,胸前患此,腫焮作痛,外敷鐵箍散,內服犀角丸,腹中寒痛,驗之膿已成,先用五味異功散,再用托裡消毒散,膿自出,卻用托裡散而愈。
一小兒臂患毒,漫腫微痛,敷鐵箍散,時欲嘔吐,胸腹痞滿,手足並冷,此脾氣虛寒也,症屬半陰半陽,鐵箍散乃純陽之藥,非其所宜,遂敷沖和膏,服六君、乾薑而消。蓋小兒元氣,易實易虛,用寒藥敷貼,逼毒入臟,而不能救者多矣。
仙方活命飲
金銀花,陳皮(各三錢),皂角刺(炒),穿山甲(蛤粉同炒),防風,沒藥,白芷,乳香,當歸(各一錢),貝母,天花粉,甘草節(各七分)
上每服五錢,酒煎服,嬰兒每服一兩,子母同服,為末酒調服亦可。毒在表者加麻黃散下毒,在內者加大黃下之,當臨症制宜。此解毒回生起死之良劑。
托裡消毒散,治胃經虛弱,或因克伐,致瘡不能潰散,瘡未成即消,已成即潰,腐肉自去,新肉自生。
人參,黃耆,當歸(酒拌),川芎,芍藥(炒),白朮(炒),茯苓(各一錢),金銀花,白芷,甘草(炙),連翹(各五分)
上作二劑,水煎徐徐服。
托裡散,治瘡瘍。因氣血虛,不能起發腐潰收斂,及惡寒發熱,宜用此補托之。
人參(氣虛倍用),黃耆(炒),當歸(血虛倍用),白朮(倍用),茯苓,芍藥(酒炒。各五分),熟地黃(二錢生者自制)
上作二三劑,水煎服。
替針丸,治瘡疽,膿已成不潰者。
陳壞米(一錢),硇砂(五錢),雄雀糞(四十九粒,直細者是也)
上為末,米粥丸,麥粒大。每用一粒,黏瘡頭上,以膏藥貼之半晌,其膿自出。若瘡頭透而膿不出,或出而愈痛,或發熱,血氣虛也,用托裡散。或作嘔吐痰,食少體倦,脾氣虛也,用六君子湯。
五福化毒丹,治熱毒蘊積,赤咽乾,口舌生瘡,或頭面瘡癤,譫語不寧。(方見胎毒瘡瘍)
按:前方生血涼血,解毒寒中之劑,形病俱實者,殊有良驗,但一二丸即止,不可過,多則反傷元氣,變症不可勝言也。
天烏散
天南星,赤小豆,草烏,黃柏(各等分)
上為末,薑汁、米醋調貼患處。
四物湯,治發熱煩躁,或日晡熱。若因脾虛不能生血者,則用六君子湯之類,忌用前藥。(方見腋癰)
四君子湯,治腸胃虛熱,唇口生瘡,或瘡不消、不潰、不斂,或食少作嘔,大便不實。若因肝木乘脾土而致者,宜加軟柴胡、炒黃芍藥。(方見腹癰)
六君子湯,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大便不調,肢體消瘦,面色痿黃。即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
白話文:
熱毒瘡瘍
一個小孩頭部和臉部長了瘡,又腫又痛,發紅發熱,這是屬於胃經有熱毒。先用仙方活命飲的藥粉,接著用清胃散就痊癒了。後來口舌生瘡,另外塗抹藥粉,卻出現肚子痛,感覺下墜,想吐又吃不下東西,手腳冰冷。我認為這是脾胃虛寒,用異功散加上升麻就痊癒了。
一個十二歲的小孩,胸前長了這種瘡,又腫又紅又痛,外敷鐵箍散,內服犀角丸,結果肚子反而覺得寒冷疼痛,檢查發現膿已經形成。先用五味異功散,再用托裡消毒散,膿就自己流出來了,最後用托裡散就痊癒了。
一個小孩手臂長了毒瘡,蔓延開來腫脹卻只有微微疼痛,敷了鐵箍散,時常想吐,胸腹悶脹,手腳也冰冷,這是脾氣虛寒的表現。這種病症屬於半陰半陽,而鐵箍散是純陽的藥,不適合使用,於是改敷沖和膏,服用六君子湯和乾薑就消腫了。小孩的元氣,容易變強也容易變弱,用寒涼的藥敷貼,會把毒逼入體內,很多因此無法救治。
仙方活命飲
金銀花、陳皮(各三錢),炒過的皂角刺、與蛤粉一起炒過的穿山甲,防風、沒藥、白芷、乳香、當歸(各一錢),貝母、天花粉、甘草節(各七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五錢,用酒煎煮服用。嬰兒每次服用一兩,母親和嬰兒可以一起服用,也可以磨成粉用酒調服。如果毒在表皮,就加麻黃散幫助排出毒素;如果毒在體內,就加大黃幫助排出毒素,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用藥。這是解毒、恢復生命、起死回生的良藥。
托裡消毒散,治療胃經虛弱,或因為過度攻伐而導致瘡瘍無法潰爛,瘡未成形就消散,已成形就潰爛,腐肉自然脫落,新肉自然長出。
人參、黃耆、用酒拌過的當歸、川芎、炒過的芍藥、炒過的白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白芷、炙甘草、連翹(各五分)
將上述藥材分成兩份,用水煎煮後慢慢服用。
托裡散,治療瘡瘍。因為氣血虛弱,無法使瘡瘍發作潰爛和收斂,以及怕冷發熱時,適合用此藥來補養。
人參(氣虛時加倍用量),炒過的黃耆,當歸(血虛時加倍用量),白朮(加倍用量),茯苓,用酒炒過的芍藥(各五分),熟地黃(二錢,若用生地黃則自行處理)
將上述藥材分成兩三份,用水煎煮後服用。
替針丸,治療瘡疽,膿已形成卻無法潰爛。
陳壞米(一錢),硇砂(五錢),雄雀糞(四十九粒,要用細長形的)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用米粥做成丸子,大小如麥粒。每次用一粒,黏在瘡頭上,再用膏藥貼住半晌,膿就會自己流出來。如果瘡頭已破但膿出不來,或者出來後更痛,或者發熱,這是血氣虛弱的表現,要用托裡散。如果出現嘔吐痰液、食慾不振、身體疲倦,這是脾氣虛弱的表現,要用六君子湯。
五福化毒丹,治療熱毒積聚,咽喉發紅乾燥,口舌生瘡,或頭臉長瘡癤,胡言亂語,煩躁不安。(藥方在胎毒瘡瘍篇)
注意:這個藥方有生血、涼血、解毒、寒涼的作用,對於身體實證的患者,效果很好,但吃一兩顆就好,不要過量,否則會傷害元氣,引起很多難以處理的病症。
天烏散
天南星、赤小豆、草烏、黃柏(各等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用薑汁和米醋調和後塗抹在患處。
四物湯,治療發熱煩躁,或在午後發熱。如果因為脾虛無法產生血液,就要用六君子湯之類的藥,不要用四物湯。(藥方在腋癰篇)
四君子湯,治療腸胃虛熱,嘴唇生瘡,或者瘡無法消散、潰爛、收口,或者食慾不振、想吐、大便稀溏。如果因為肝木剋脾土而導致的,要加軟柴胡、炒過的黃芍藥。(藥方在腹癰篇)
六君子湯,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或者大便不調,肢體消瘦,面色萎黃。就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上陳皮、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