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三 (9)
卷十三 (9)
1. 腋癰
上每服一二錢,薑、棗水煎,嬰兒用,大劑與母服,子少服之。
黃連安神丸,治心經血熱發熱,驚悸不安。
黃連(五分),生甘草(二錢五分),生地黃(五錢),當歸,硃砂(三錢)
上為末,飯糊丸,小豆大。每服十五丸,滾湯下。如二三服不應,當服歸脾湯,嬰兒乳母並服。
柴胡梔子散(方見脅癰,一名柴胡清肝散)
托裡消毒散
托裡散(二方見熱毒瘡瘍)
清胃散(方見腹癰)
加味逍遙散(方見發熱不止)
牛黃解毒散(方見胎毒瘡疥)
十全大補湯(方見便癰)
白話文:
腋癰
這個藥方,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薑和紅棗加水煎煮。如果是嬰兒使用,劑量要小,可以讓母親服用大劑量,嬰兒則少量服用。
黃連安神丸
這個藥方,是治療心經血熱引起的發熱、驚悸不安的症狀。
藥方組成:黃連(五分),生甘草(二錢五分),生地黃(五錢),當歸,硃砂(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飯糊做成丸子,大小如小豆。每次服用十五丸,用滾燙的開水送服。如果服用兩三次後沒有效果,應該服用歸脾湯,嬰兒和哺乳期的母親都要一起服用。
柴胡梔子散(這個藥方,在治療脅癰的方劑中有詳細說明,又名柴胡清肝散)
托裡消毒散(這個藥方,在治療熱毒瘡瘍的方劑中有詳細說明)
托裡散(這個藥方,在治療熱毒瘡瘍的方劑中有詳細說明)
清胃散(這個藥方,在治療腹癰的方劑中有詳細說明)
加味逍遙散(這個藥方,在治療發熱不止的方劑中有詳細說明)
牛黃解毒散(這個藥方,在治療胎毒引起的瘡疥的方劑中有詳細說明)
十全大補湯(這個藥方,在治療便癰的方劑中有詳細說明)
2. 脅癰
脅肋者,足厥陰少陽之經,相火之司也,乃木之主。肝膽之氣不平,則風火內搏,榮逆血鬱,熱聚為膿,而癰腫之所由生也。亦有稟賦母氣肝膽之熱,恚怒之火而致。然初患焮腫作痛者,宜用柴胡梔子散。未消者,用仙方活命飲。其熱既殺而腫不消者,則必成膿也,乃用托裡消毒散。
其膿既成,以代針膏決之,仍用托裡散,自愈。若膿出,而痛止腫消,則不必用藥也。
一小兒四歲,脅間漫腫一塊甚痛,色如故,服流氣敗毒等藥,加寒熱作嘔,食少作瀉,此稟肝脾氣滯之症,元氣復傷而甚耳,乃擇乳母氣血壯盛者,與加味歸脾湯、加味逍遙散服之,兒飲其乳半載而消。
一小兒左脅生瘡,寒熱作嘔,右關脈弦數,此肝症傳於脾也,先用柴胡清肝散,次用五味異功散,又用托裡散,瘡斂而愈。其時同患是症,專用敗毒者,俱致不起。
一小兒左脅下生瘡,漫腫色赤,此肝膽經形傷氣也,先用托裡散、消毒散、加味小柴胡湯間服,腫漸減;又用托裡消毒散、加味小柴胡湯,瘡潰而愈。
一小兒四歲,患脅癰,色赤腫痛,肝脈弦而遲。此肝膽經血虛有熱,先用加味逍遙散數劑,大勢已消,中間成膿,又用托裡消毒散加柴胡、山梔,膿潰而斂。
一小兒肩患癰,痛甚腫至背,乃膀胱經部分,血瘀滯也,先用仙方活命飲,毒解痛止。又用加味小柴胡湯加連翹、山梔、金銀花,其勢漸退,乃用加味逍遙散加金銀花、黃耆,漫腫悉消,但中間不退,此欲作膿也,用托裡消毒散,膿成而潰;又用托裡散、地黃丸,補氣血,滋腎水而痊。
一小兒患之,久不愈,左關脈弦數,右尺脈按之而弱。此稟腎虛而然也,用地黃丸為主,佐以八珍湯、托裡散而愈。
一小兒未期,脅間赤腫。此稟肝火所致,用加味逍遙散數劑,與母服,子日服數匙,漫腫悉退,佐以托裡消毒散加山梔、柴胡,瘡潰而愈。後因母恚怒勞役,子脅復腫赤,用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母子服之並愈。
一小兒脅癰,服伐脾之藥,膿清不斂,呵欠呀咬,飲食少思,仍用伐脾。余曰:此脾虛之症也,胃為五臟之主,當補脾胃,則肝不侮而肌肉自生矣。不信,乃伐肝木,遂致不救。
加味歸脾湯,治小兒因乳母憂思鬱怒,胸脅作痛;或肝脾經分患瘡瘍之症;或寒熱驚悸無寐;或便血盜汗,瘡口不斂等症。
人參,黃耆(炒),茯神(去木。各二兩),甘草(炒),白朮(炒,一兩),木香(五分),遠志(去心),酸棗仁,龍眼肉,當歸,牡丹皮,山梔(炒。各一錢)
上水煎,乳母服,兒亦服之。
小柴胡湯,治肝膽經分一切瘡瘍,發熱潮熱;或飲食少思,加山梔、牡丹皮,名加味小柴胡湯。
柴胡(一錢五分),人參(五分),黃芩(七分),半夏(五分),甘草(炒,三分)
白話文:
[脅癰]
脅部是足厥陰和少陽經絡的所在,由相火主管,象徵著木的特性。肝膽氣血不順暢,會導致風火在體內交戰,血液運行受阻,熱量聚集形成膿液,從而產生了脅部的癰腫。也可能因為遺傳母親的肝膽熱氣,或情緒憤怒引發的火氣所導致。剛開始感到脹痛紅腫時,應使用柴胡梔子散治療。如果癰腫未消,可改用仙方活命飲。若熱度已降,但腫脹仍未消退,這表示已生成膿液,此時需使用託裡消毒散。
一旦膿包形成,應用代針膏進行切開排膿,並持續使用託裡散,癰腫自然會痊癒。若膿液排出後,疼痛和腫脹都消失了,就不必再用藥了。
有一個四歲的小孩,脅部出現了一塊非常痛的腫脹,皮膚顏色未變,他服用了流氣敗毒等藥物後,反而出現了寒熱交錯、嘔吐、食慾減退和腹瀉的情況,這是肝脾氣滯的表現,且元氣受到傷害。選擇一位氣血旺盛的乳母,讓小孩服用加味歸脾湯和加味逍遙散,小孩喝了她的奶半年後,腫脹消失了。
有一個小孩的左脅長了瘡,伴有寒熱交替和嘔吐,他的右關脈弦數,這是肝病影響到脾的症狀。首先使用柴胡清肝散,接著用五味異功散,再用託裡散,瘡口收斂後康復。當時有其他小孩同樣患病,只用敗毒藥物治療,結果都未能康復。
有一個小孩左脅下長了瘡,腫脹泛紅,這是肝膽經絡受傷的徵兆。起初用託裡散、消毒散、加味小柴胡湯交替服用,腫脹逐漸減輕;之後用託裡消毒散、加味小柴胡湯,瘡口破潰後康復。
有一個四歲的小孩,患有脅癰,皮膚泛紅腫痛,肝脈弦而遲緩。這是肝膽經絡血虛有熱的現象,先用加味逍遙散數次,癥狀已大為減輕,中間生成膿液,再用託裡消毒散加柴胡、山梔,膿液排出後癥狀得到控制。
有一個小孩肩膀長了癰,劇烈疼痛,腫脹蔓延至背部,這是膀胱經絡部位的血液淤滯。首先使用仙方活命飲,毒素被清除,疼痛停止。再用加味小柴胡湯加連翹、山梔、金銀花,癥狀逐漸減輕,再用加味逍遙散加金銀花、黃耆,腫脹完全消退,但中間部分未見好轉,這表示可能生成膿液,使用託裡消毒散,膿液形成後破潰;再用託裡散、地黃丸,補充氣血,滋養腎臟,最終康復。
有一個小孩久病不愈,左關脈弦數,右尺脈按下去顯得微弱。這是因為先天腎虛所致,主要用的地黃丸,輔以八珍湯、託裡散治療,最終康復。
有一個不到一歲的小孩,脅部泛紅腫脹。這是肝火旺盛的表現,用加味逍遙散數次,母親服用,小孩每日也服用幾茶匙,腫脹完全消退,再用託裡消毒散加山梔、柴胡,瘡口破潰後康復。後來母親憤怒勞累,小孩的脅部再次腫脹泛紅,用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母親和小孩服用後都康復了。
有一個小孩患有脅癰,服用傷害脾胃的藥物,膿液變得清澈,但癥狀未見好轉,對食物失去興趣,仍然繼續服用傷害脾胃的藥物。我說:這是脾胃虛弱的症狀,胃是五臟之主,應該補充脾胃,這樣肝就不會過度活動,肌肉也會自行生長。他不相信,繼續傷害肝臟,最終無法救治。
加味歸脾湯:治療小孩因乳母憂慮憤怒,胸脅疼痛;或肝脾經絡患瘡瘡;或寒熱驚悸失眠;或便血盜汗,瘡口不癒合等症狀。
小柴胡湯:治療肝膽經絡所有瘡瘡,發熱潮熱;或飲食慾望降低,加山梔、牡丹皮,稱為加味小柴胡湯。
柴胡清肝散:治療肝經絡風熱,或乳母怒火,患所有瘡瘡。
梔子清肝散(又稱梔子柴胡散):治療三焦和足少陽經絡風熱生瘡,或發熱,耳內生瘡瘙癢,或分泌液體疼痛。
龍膽瀉肝湯:治療肝膽經絡有熱,在小腹脅間患瘡瘡;或玉莖便毒,懸癰、囊癰腫痛;或潰爛疼痛,小便困難,或睪丸下垂。
加味逍遙散:治療小孩肝脾血虛內熱,脅腹疼痛,頭目昏黑,怔忡臉紅,口乾咽燥;或發熱盜汗,食慾不佳,失眠;或口舌生瘡,胸乳脹痛,小便不順;或女性患上述症狀,月經不調,發熱咳嗽,寒熱交錯等。
六味地黃丸:治療肝經絡血虛發熱,或風邪引起的瘰癧結節;或四肢抽搐,眼目抽動,痰涎上湧;或傷損出血,發熱抽搐等症狀。
仙方活命飲、託裡消毒散、託裡散三、八珍湯的配方請參考相關疾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