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八 (13)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3)

1. 疳症

一女子十二歲,目生白翳,面黃浮腫,口乾作瀉,用四味肥兒丸而痊。

一小兒頭搖目札,口渴下血,此肝經血虛風熱也,用地黃丸而痊。若肝經濕熱,兼用瀉青丸。蓋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也。

一小兒十一歲,兩耳後腦下各結一核,色不變不痛,而面色痿黃,體倦口乾,去後不調,用蘆薈丸治之,諸症頓愈。

一小兒鼻外生瘡,不時揉擦,延及兩耳。又一小兒視物不明,鼻內或癢或生瘡,用四味肥兒丸並愈。

一小兒水入耳內,耳外生瘡,膿水淋漓,經歲不愈,余謂肝火上炎,用大蘆薈丸而愈。

一小兒遍身如疥,或癢或痛,肌體消瘦,日夜發熱,口乾作渴,大便不調,年餘不愈。用九味蘆薈丸而愈。

一小兒數歲,腦後並結二核,肉色如故,亦不覺痛,用大蘆薈丸以清肝脾,佐以地黃丸補腎水,形體健而核自消。

一小兒腹內結塊,小便不調,此肝經內疳也,用龍膽瀉肝湯及大味蘆薈丸而痊。

一小兒自生後兩目赤腫,或作癢,或生翳,此胎稟肝火,用蘆薈丸、六味地黃丸而痊。

一小兒患瘰癧,小便頻數,兩目連札,作嘔少食,泄瀉後重。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漸愈,佐以蘆薈丸而痊。

一小兒食泥土,困睡泄瀉,遍身如疥,此脾經內外疳也,用六君子湯、肥兒丸而愈。

一小兒面黃頰赤,發熱作渴,睡中驚悸,此心經內外疳也,用秘旨安神丸而痊。

一小兒患前症,兼掌心發熱,遍身如疥,用安神、肥兒二丸而愈。

一小兒咳嗽寒熱,咽喉不利,鼻上有瘡,久而不結痂,此肺經疳症也,用地黃清肺飲而痊。

一小兒下疳潰痛,爪黑麵黧,遍身生疥,此肝經內外疳也,用地黃、蘆薈二丸而愈。史少參幼子二歲,項後結核,不時仰叫,或以為熱瘡內潰,用針決之,服消毒之藥後,曲腰啼哭,余謂此名無辜疳,仰身而哭,外瘹症也;腰哭而啼,內瘹症也,元氣敗矣,果歿。

一小兒四肢消瘦,肚腹漸大,寒熱嗜臥,作渴引飲,此肝脾疳也。名丁奚哺露,用白朮散為主,佐以十全丹,月餘諸症漸愈,乃以異功散加當歸及六味丸而痊。

一小兒患疳,虛症悉具,熱如火炙,病狀不能盡述,朝用異功散,夕用四味肥兒丸,月餘諸症稍愈,佐以九味地黃丸,自能行立。遂朝以六味地黃丸,夕以異功散及蚵蟆丸而痊。

一小兒四肢消瘦,肚腹脹大,行步不能,作渴發熱,去後臭穢,以十全丹數服,諸症漸愈,又用異功散、肥兒丸,調理漸愈。

大蘆薈丸,治疳殺蟲,和胃止瀉。

胡黃連,黃連,白蕪荑(去扇),蘆薈,木香,青皮,白雷丸(破開,赤者不用),鶴蝨(微炒。各半兩),麝香(二錢,另研)

上為末,粟米飯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

愚按:前方肝脾疳積,食積發熱,目生雲翳;或疳熱,頸項結核;或耳內生瘡,肌體消瘦,發熱作渴,飲食少思,肚腹膨脹;或牙齦蝕落,項腮腐爛,陰囊、玉莖生瘡;或胸脅小腹作痛,並效。內青皮以龍膽草代之,麝香不用尤效。

白話文:

一個十二歲的女孩,眼睛長出白色翳膜,臉色蠟黃浮腫,口乾而且腹瀉,服用四味肥兒丸後痊癒。

一個小孩頭部搖晃、眼睛眨動,口渴且大便出血,這是肝經血虛風熱的表現,服用六味地黃丸後痊癒。如果肝經是濕熱,則要同時服用瀉青丸。因為虛弱就要補養它的母臟,實熱就要瀉它的子臟。

一個十一歲的小孩,兩耳後腦下方各長一個核狀物,顏色沒有改變也不痛,但臉色萎黃、身體疲倦、口乾,月經來時不調,服用蘆薈丸治療後,各種症狀都立刻痊癒。

一個小孩鼻子外面長瘡,不停地揉擦,蔓延到兩耳。另一個小孩視力模糊,鼻子內時常發癢或長瘡,都用四味肥兒丸後痊癒。

一個小孩耳朵進水,耳朵外面長瘡,流膿不止,經過一年都沒有好轉,我認為是肝火上炎導致,用大蘆薈丸後痊癒。

一個小孩全身長滿像疥瘡的東西,時癢時痛,身體消瘦,日夜發熱,口乾口渴,大便不調,一年多都沒有好轉。用九味蘆薈丸後痊癒。

一個幾歲的小孩,後腦勺長出兩個核狀物,肉色和原來一樣,也不覺得痛,用大蘆薈丸來清肝脾,再佐以六味地黃丸補腎水,身體就健康起來,核狀物也自然消失。

一個小孩腹內有腫塊,小便不正常,這是肝經內疳的表現,用龍膽瀉肝湯及大蘆薈丸後痊癒。

一個小孩從出生後兩眼就紅腫,有時發癢,有時長出翳膜,這是胎裡帶的肝火,用蘆薈丸和六味地黃丸後痊癒。

一個小孩患上瘰癧,小便頻繁,兩眼不停眨動,想吐、食慾不振,腹瀉後有便意卻解不出。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慢慢好轉,再佐以蘆薈丸而痊癒。

一個小孩吃泥土,困倦想睡又腹瀉,全身長滿像疥瘡的東西,這是脾經內外都有疳症,用六君子湯和肥兒丸後痊癒。

一個小孩臉色蠟黃、臉頰發紅,發熱口渴,睡覺時驚悸,這是心經內外都有疳症,用秘旨安神丸後痊癒。

一個小孩患有前面提到的症狀,同時手掌心發熱,全身長滿像疥瘡的東西,用安神丸和肥兒丸兩種藥丸後痊癒。

一個小孩咳嗽發冷發熱,咽喉不舒服,鼻子上有瘡,很久都沒結痂,這是肺經疳症,用清肺地黃飲後痊癒。

一個小孩下身患疳瘡潰爛疼痛,指甲發黑,臉色黯淡,全身長滿像疥瘡的東西,這是肝經內外都有疳症,用六味地黃丸和蘆薈丸兩種藥丸後痊癒。史少參的幼子兩歲,脖子後面長出核狀物,時常仰著頭大叫,有人認為是熱瘡潰爛在裡面,用針刺破,服用消炎的藥後,反而彎著腰啼哭。我認為這叫做「無辜疳」,仰著身子哭是外瘰症,彎著腰哭是內瘰症,元氣已經敗壞了,果然就過世了。

一個小孩四肢消瘦,肚子越來越大,忽冷忽熱,喜歡睡覺,口渴想喝水,這是肝脾疳症,叫做「丁奚哺露」,用白朮散為主,佐以十全丹,一個多月各種症狀慢慢好轉,之後再用異功散加當歸以及六味丸後痊癒。

一個小孩患上疳症,虛弱的症狀都出現了,熱得像火烤一樣,病狀無法詳細描述,早上用異功散,晚上用四味肥兒丸,一個多月各種症狀稍微好轉,再佐以九味地黃丸,就能夠自己行走站立。於是早上用六味地黃丸,晚上用異功散和蛤蟆丸後痊癒。

一個小孩四肢消瘦,肚子脹大,無法行走,口渴發熱,大便臭穢,用十全丹服用幾次後,各種症狀慢慢好轉,又用異功散和肥兒丸調理後漸漸痊癒。

大蘆薈丸,可以治療疳症,殺蟲,調和腸胃,止瀉。

胡黃連,黃連,白蕪荑(去掉外殼),蘆薈,木香,青皮,白雷丸(剝開,紅色不用),鶴虱(稍微炒過。各半兩),麝香(二錢,另外研磨)。

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小米飯做成藥丸,像綠豆那麼大。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米湯送服。

我認為: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肝脾疳積、食積發熱、眼睛長出翳膜;或是疳熱導致頸項長出核狀物;或是耳朵內長瘡,身體消瘦,發熱口渴,食慾不振,肚子脹大;或是牙齦腐爛脫落,脖子腮幫腐爛,陰囊、陰莖長瘡;或是胸脅小腹疼痛,都有效。其中青皮可以用龍膽草代替,麝香不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