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1. 卷五
2. 鶴膝行遲
錢仲陽云:鶴膝者,乃稟受腎虛,血氣不充,致肌肉瘦薄,骨節呈薄,如鶴之膝也。行遲者,亦因稟受肝腎氣虛,肝主筋,腎主骨,肝藏血,腎藏精,血不足,則筋不榮,精不足,則骨不立,故不能行也。鶴膝用六味地黃丸加鹿茸以補其血氣,血氣既充,則其肌肉自生。行遲用地黃丸加牛膝、五加皮、鹿茸,以補其精血,精血既足,則其筋骨自堅。
凡此皆肝腎之虛也,虛而熱者,用六味地黃丸。虛而寒者,用八味丸。若手拳攣者,用薏苡仁丸。足拳攣者,用海桐皮散。脾胃虧損,腎臟虛弱,寒邪所乘而膝漸腫者,佐以補中益氣湯,及大防風湯。
治驗
一小兒體瘦腿細,不能行,齒不堅,發不茂,屬足三陰經虛也。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年餘諸症悉愈。
一小兒六歲,面色㿠白,眼白睛多,久患下痢,忽聲音不亮,腿足無力,先用四神丸止其痢;後用地黃丸加牛膝、五加皮、鹿茸補其腎,兩月餘漸能行,半載後,其聲音亮。後停食,另用消食丸,連瀉五六次,去後益頻,五更侵晨為甚,聲音復喑,步履復難,而腿足作痛。仍服前丸,兼補中益氣湯而愈。
一小兒七歲,左腿自膝下至脛細小,行步無力,用地黃丸加鹿茸、五味子、牛膝為主,佐以補中益氣湯,半載腿膝漸強而能步。畢姻後,其腿內熱,足心如炙,唾痰口渴。余謂:當補脾腎。不信,另用滋陰丸,痰熱益甚;服四物、黃柏、知母之類,飲食日少;服二陳、青皮、枳殼之類,胸滿吐血;服犀角地黃湯,唾血不時,大便頻數。復請視,仍泥實火,余辭不能治。
恪服犀角地黃丸,而唾血益甚,不時發熱。後復懇治,余曰:兩足心熱,唾痰口乾,腎虛水泛也。飲食少思,胸膈痞滿,唾血不止,脾虛失攝也。晝發夜伏,夜作晝止,不時而熱,無根虛火也。遂用四君子及八珍湯、地黃丸,間服而愈。
四神丸,治脾虛胃弱,大便不實,飲食不思,或泄利腹痛等症。(方見驚瀉)
薏苡仁丸,治稟受肝氣怯弱,致兩膝攣縮,兩手伸展無力。
當歸(焙),秦艽,薏苡仁,酸棗仁,防己,羌活(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雞豆大。每服一丸,麝香荊芥湯下。
海桐皮散,治稟受腎氣不足,血氣未榮,腳趾拳縮,不能伸展。
海桐皮,牡丹皮,當歸(酒浸),熟地黃,牛膝(酒浸。各一兩),山茱萸,補骨脂(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蔥白煎湯,食前服。
五加皮散,治四五歲不能行。
真五加皮,川牛膝(酒浸二日),木瓜干(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湯調下,一日二服,服後再用好酒半盞,與兒飲之,仍量兒大小。
益氣養榮湯,治氣血損傷,四肢頸項等處患腫,不問軟硬、赤白痛否,日晡發熱,或潰而不斂者,並宜服之。
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當歸(酒拌),川芎,黃耆(鹽水拌炒),熟地黃(酒拌),芍藥(炒。各五分),甘草(炙),桔梗(炒),柴胡(各三分),白朮(炒,一錢)
上姜水煎服,大人倍用。
八珍湯(即四君、四物二湯,四君見內釣,四物見急驚)
四神丸(方見驚渴)
六味丸
八味丸(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二方見腎臟)
消食丸(方見嘔吐乳)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大防風湯(方見鶴膝風)
四君子湯(方見內釣)
白話文:
鶴膝行遲
錢仲陽說:「所謂鶴膝,是因為先天腎氣虛弱,導致氣血不足,使得肌肉消瘦,骨節突出,看起來像鶴的膝蓋一樣。行動遲緩,也是因為先天肝腎氣虛,肝主管筋,腎主管骨,肝儲藏血,腎儲藏精,血不足,筋就得不到滋養;精不足,骨就無法挺立,所以導致無法行走。治療鶴膝,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加上鹿茸來補益氣血,氣血充足後,肌肉自然就會生長出來。治療行走遲緩,可以用地黃丸加上牛膝、五加皮、鹿茸來補益精血,精血充足後,筋骨自然就會強健。
總而言之,這些都是肝腎虛弱的表現。如果是虛熱,就用六味地黃丸;如果是虛寒,就用八味丸。如果手出現攣縮,就用薏苡仁丸;如果腳出現攣縮,就用海桐皮散。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腎臟虛弱,又受到寒邪侵襲而使膝蓋逐漸腫脹,可以輔助使用補中益氣湯和大防風湯。
治療驗案
有一個小孩體弱消瘦,腿細無法行走,牙齒不堅固,頭髮稀疏,這是足三陰經虛弱的表現。用六味丸和補中益氣湯治療,一年多後,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另一個六歲的小孩,面色蒼白,眼白很多,長期腹瀉,突然聲音變得沙啞,腿腳無力。先用四神丸止瀉,然後用加了牛膝、五加皮、鹿茸的地黃丸補腎,兩個多月後逐漸能走路,半年後聲音也變得洪亮。後來因為停食,改用消食丸,連續腹瀉五六次,腹瀉次數越來越頻繁,凌晨最為嚴重,聲音又變得沙啞,走路又困難,腿腳也開始疼痛。又繼續服用之前的藥丸,同時配合補中益氣湯,才痊癒。
有一個七歲的小孩,左腿從膝蓋以下到小腿都細小,走路無力。用以地黃丸為主,加入鹿茸、五味子、牛膝,同時輔助使用補中益氣湯,半年後腿膝逐漸強健,能夠行走。結婚後,他的腿內部發熱,腳心像被火烤一樣,多痰口渴。我認為這是脾腎虛弱的表現,但他不相信,另外用了滋陰丸,結果痰熱更加嚴重。服用四物湯、黃柏、知母之類的藥,食量越來越少;服用二陳湯、青皮、枳殼之類的藥,胸悶吐血;服用犀角地黃湯,時常吐血,大便次數增多。又來請我診治,仍然固執地認為是實火,我拒絕治療。
後來,他還是服用犀角地黃丸,吐血更加嚴重,時常發熱。之後又懇求我治療,我說:「腳心發熱,多痰口渴,是腎虛導致水液上泛;飲食減少,胸悶,吐血不止,是脾虛無法統攝血液;時而發熱,無根虛火,是陰虛導致。於是用四君子湯和八珍湯、地黃丸交替服用,才得以痊癒。」
- 四神丸:治療脾虛胃弱,大便不成形,沒有食慾,或腹瀉腹痛等症狀。(配方見《驚瀉》)
- 薏苡仁丸:治療因先天肝氣虛弱,導致雙膝彎曲攣縮,雙手伸展無力。配方:當歸(炒)、秦艽、薏苡仁、酸棗仁、防己、羌活(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如雞豆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麝香荊芥湯送服。
- 海桐皮散:治療因先天腎氣不足,氣血沒有滋養,腳趾彎曲不能伸直。配方:海桐皮、牡丹皮、當歸(酒浸)、熟地黃、牛膝(酒浸)(各一兩),山茱萸、補骨脂(各五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蔥白煎湯,飯前服用。
- 五加皮散:治療四五歲還不會走路。配方:真五加皮、川牛膝(用酒浸泡兩天)、木瓜乾(各等份),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空心米湯調服,一天兩次,服用後再飲用半杯好酒。用量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 益氣養榮湯:治療氣血損傷,四肢、頸項等部位出現腫脹,無論軟硬、紅腫疼痛,或者午後發熱,或者潰爛無法收口的情況,都適合服用此方。配方: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當歸(用酒拌過)、川芎、黃耆(用鹽水拌炒)、熟地黃(用酒拌過)、芍藥(炒)(各五分),甘草(炙)、桔梗(炒)、柴胡(各三分),白朮(炒)(一錢),用水加薑煎服。成人用量加倍。
- 八珍湯:(即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的合方,四君子湯的配方見《內釣》,四物湯的配方見《急驚》)。
- 四神丸:(配方見《驚渴》)。
- 六味丸。
- 八味丸:(即六味丸加上肉桂和附子,這兩個配方見《腎臟》)。
- 消食丸:(配方見《嘔吐乳》)。
- 補中益氣湯:(配方見《虛羸》)。
- 大防風湯:(配方見《鶴膝風》)。
- 四君子湯:(配方見《內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