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三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4)

1. 天釣內釣

鉤藤膏,治腹痛乾啼作嘔,名盤腸內釣。

乳香,沒藥,木香,薑黃(各一錢),木鱉子(三個去油)

上為末,蜜丸皂角子大,鉤藤鉤湯磨半丸入蜜服,未止再服魏香散。

魏香散

阿魏(二錢,先用溫酒溶化),蓬朮(五錢)

上將蓬朮浸阿魏酒中一伏時,焙乾為末,每服二三分,紫蘇米飲調下。

鉤藤飲,治小兒臟寒夜啼,陰極發躁,此方主之。

鉤藤,茯神,茯苓,川芎,當歸,木香,甘草,芍藥(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薑棗水煎。若心經熱,臉紅舌白,小便赤澀,用鉤藤飲去木香,加硃砂末一錢,木通湯下。

乳香丸,治驚風內釣,腹痛驚啼。

乳香(半錢),沒藥,沉香(各一錢),蠍稍(十四個),雞心檳榔(一錢半)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錢,菖蒲鉤藤鉤煎湯送下。

木香丸,治病同前。

木香,全蠍(各五分),沒藥,茴香,鉤藤鉤(各一錢)

上各別為末,以大蒜搗爛和丸桐子大,曬乾,每服二丸,鉤藤煎湯下。

清胃散,治胃火牙痛,或連頭面。

升麻(五分),生地黃,牡丹皮,黃連,當歸(各三分)

上水煎服。加柴胡、山梔,即加味清胃散。

愚按:前方治脾胃實火作渴,口舌生瘡,或唇口腫痛,齒齦潰爛,焮連頭面,或惡寒發熱,或重舌馬牙,吐舌流涎等症,子母並宜服之。若因脾胃氣虛,寒涼克伐,或虛熱上行,口舌生瘡,弄舌發熱,飲食少思,或嘔吐困睡,大便不實,流涎齦爛者,用五味異功散。

四君子湯,治脾氣虛損,吐瀉少食。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薑棗水煎。(新增)

愚按:前方若胃氣虛弱,克伐傷脾,飲食少思,或食而難化,若作嘔作泄,尤宜用之。如兼痰嗽氣逆,肢體倦怠,面目浮腫者,宜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即四君子加陳皮、半夏。治脾胃氣虛,吐瀉不食,肌肉消瘦,或肺虛痰嗽,喘促惡寒,或肝虛驚搐,目眩自汗,諸症並宜服之,以滋化源。(方見內釣)

錢氏異功散,治吐瀉不食,脾胃虛冷者,先與數服,以益中州之氣。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炒),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愚按:前方治脾胃虛弱,吐瀉不食,或驚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肺虛弱,咳嗽吐痰,或虛熱上攻,口舌生瘡,弄舌流涎。若母有症致兒患此者,子母並服之。

加味歸脾湯,去丹皮、山梔,即歸脾湯治脾虛弱損,健忘驚悸等症。

人參,黃耆,茯神(去木。各一錢),甘草,白朮(炒。各一錢),木香(五分),遠志(去心),酸棗仁,龍眼肉,當歸,牡丹皮,山梔(炒。各一錢)

上水煎服。

愚按:前方若乳母憂思傷脾,血虛發熱,食少體倦;或脾虛不能統攝,以致陰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少寐;或心脾作痛,自汗盜汗;或肢體腫痛,大便不調;或婦人經候不調,晡熱內熱;或繭唇流注等症,致兒為患者,令子母俱服之。

白話文:

天釣內釣

鉤藤膏:這個藥膏用來治療腹痛、乾嘔啼哭,這種情況被稱為「盤腸內釣」。 配方包含:乳香、沒藥、木香、薑黃(各一錢)、木鱉子(三個,去掉油脂)。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同皂角子大小的藥丸。服用時,用鉤藤煮的湯磨開半顆藥丸,加入蜂蜜一起服用。如果還沒有止住症狀,再服用魏香散。

魏香散: 配方包含:阿魏(二錢,先用溫酒溶化)、蓬朮(五錢)。 將蓬朮浸泡在阿魏酒中約一個時辰,取出焙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三分,用紫蘇米湯調服。

鉤藤飲:用來治療小兒因體內寒冷引起的夜啼,以及陰寒極盛而出現煩躁的狀況,這個藥方主要針對這些症狀。 配方包含:鉤藤、茯神、茯苓、川芎、當歸、木香、甘草、芍藥(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薑、棗煮水煎服。如果出現心經有熱,臉色發紅,舌苔發白,小便赤黃且排尿困難的情況,則在鉤藤飲的基礎上,去掉木香,加入硃砂末一錢,用木通煮的湯送服。

乳香丸:用來治療驚風、內釣、腹痛、驚恐啼哭。 配方包含:乳香(半錢)、沒藥、沉香(各一錢)、蠍稍(十四個)、雞心檳榔(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同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錢,用菖蒲、鉤藤煎湯送服。

木香丸:用來治療與乳香丸相同的病症。 配方包含:木香、全蠍(各五分)、沒藥、茴香、鉤藤(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分別磨成粉末,用搗爛的大蒜和成藥丸,大小如同桐子。曬乾後,每次服用二丸,用鉤藤煎湯送服。

清胃散:用來治療胃火引起的牙痛,甚至連帶頭面部疼痛。 配方包含:升麻(五分)、生地黃、牡丹皮、黃連、當歸(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服。如果加入柴胡、山梔,就變成加味清胃散。 作者認為: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因脾胃實火導致的口渴,口舌生瘡,或嘴唇、口腔腫痛,牙齦潰爛,甚至牽連到頭面部疼痛,或者出現怕冷發熱,重舌、馬牙,吐舌頭、流口水等症狀。嬰兒和母親都可以服用。如果因為脾胃虛弱,體內寒涼,或者虛熱上炎導致口舌生瘡,喜歡伸舌頭,發熱,食慾不振,或者嘔吐困倦,大便稀溏,流口水、牙齦潰爛等情況,則應該使用五味異功散。

四君子湯:用來治療脾氣虛弱、導致吐瀉、食慾不振。 配方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各等分)。 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棗煮水煎服。 作者認為:這個藥方適合治療胃氣虛弱,損傷脾胃,導致食慾不振,或進食後難以消化,甚至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情況。如果兼有痰多咳嗽、氣喘、肢體疲乏、面部浮腫等症狀,則應該使用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其實就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陳皮、半夏。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導致吐瀉、食慾不振、肌肉消瘦,或肺虛咳嗽、氣喘怕冷,或肝虛驚悸、頭暈自汗等症狀,都可以服用此藥,可以補充身體的元氣。(這個方子在內釣篇有介紹)

錢氏異功散:用來治療因脾胃虛寒導致的吐瀉、食慾不振,可以先服用幾次這個藥,用來增強脾胃之氣。 配方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炒)、陳皮(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三錢,用薑、棗煮水煎服。 作者認為:這個藥方適用於脾胃虛弱,導致吐瀉、食慾不振,或者出現驚悸抽搐、痰多,睡覺時眼睛半睜、手腳冰涼,或脾肺虛弱,咳嗽有痰,或虛熱上攻,口舌生瘡,喜歡伸舌頭、流口水等情況。如果母親有這些症狀,導致嬰兒也患有這些症狀,則母親和嬰兒都應該一起服用。

加味歸脾湯:去掉丹皮、山梔,就成了歸脾湯,用來治療脾虛體弱,健忘、驚悸等症狀。 配方包含:人參、黃耆、茯神(去木,各一錢)、甘草、白朮(炒,各一錢)、木香(五分)、遠志(去心)、酸棗仁、龍眼肉、當歸、牡丹皮、山梔(炒,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服。 作者認為:這個藥方適用於哺乳期母親因憂思傷脾,導致血虛發熱、食慾不振、身體疲倦;或者脾虛導致陰血流失;或者健忘、心悸、失眠;或者心脾疼痛、自汗盜汗;或者肢體腫痛、大便不調;或者婦女月經不調、午後發熱;或者出現唇部潰瘍流膿等症狀,導致嬰兒也患有這些疾病。這種情況下,母親和嬰兒都應該一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