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二 (2)
卷二 (2)
1. 面上症
脾肺氣虛不能通調水道者,亦用前藥。其小便赤色,久而尿血,亦屬肝腎氣虛有熱,用六味地黃丸,如不應,則用補中益氣湯益脾肺生肝腎。若小便後出白津,或莖中作痛,屬肝經濕熱,先用龍膽瀉肝湯,後用六味地黃丸。
印堂:青黑主腹痛夜啼,此脾氣虛寒也,脾為至陰,故夜間腹痛而啼,用鉤藤飲。色淡白主泄瀉,乳食不化,屬脾氣虛弱,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
人中:黃主傷乳胃逆,青主下利,乳食不化,噯氣酸腐,此脾虛停滯,先用大安丸消食,後用異功散健脾。黑主蛔蟲咬痛。
唇:色白主吐涎嘔逆,或吐血便血,乃脾氣虛弱不能攝涎統血歸源,急用六君子湯。色赤乾燥而皺者,主脾經熱渴,大便不通,煩熱不寐,先以清胃散治其熱,次以四君、黃連、山梔調其脾。黃主食積泄瀉,乳食不化,以六君子湯健脾。色赤兼白主衄血,乃脾肺虛熱,不能攝血歸源,用聖濟犀角地黃湯清熱補血,用四君子湯以補脾氣,如久不應,用麥門冬散,或人參安胃散。
口畔:色黃主脾經積熱,用清胃散;久病用四味肥兒丸以治疳熱。唇口抽動主驚熱不安,用異功散加山梔、鉤藤鉤,補脾平肝。若口流涎唇色紫,乃脾氣虛寒,用異功散加炮薑、木香。若腹中痛口吐涎,乃蟲作痛,先用蕪荑散,後用調中丸。不吐涎是積痛也,用異功散。手足厥冷,用理中湯加烏梅溫補中氣而痛自止。
或吐後,或大便去後而痛止者,先用下積丸,後用異功散。
白主失血死,青主驚風死,黑色繞口者不治。耳後微赤,此少陽經風熱,用柴胡飲子清肝生血。微黃主睡中驚悸咬牙,用四君子加芎、歸、升麻以調理脾氣。
耳:乾燥主骨疳蒸熱,作渴盜汗,用地黃丸。若小便後出白津,或玉莖癢痛,屬肝經濕熱,先用龍膽瀉肝湯,後用地黃丸。若稟賦腎氣不足,或早近女色,致小便濕滯,或作痛如淋者,急用地黃丸、補中益氣湯滋其化源。或大小便去後,穀道牽痛者,其虛尤甚,用前丸加牛膝、車前、肉桂。
如手足逆冷,或畏寒少食,陽氣虛寒也,急加附子多可得生。大抵多因稟賦臟氣不平,或乳食寒暑失節,或妊娠乳母飲食起居六淫七情所致。若初病元氣無虧,乳食如常,發熱壯熱,二便秘結,作渴飲水,睡不露睛者,悉屬形病俱實,當治邪氣。若病久元氣已虧,食少發熱,口乾飲湯,嘔吐泄瀉,肢體畏寒而露睛者,悉屬形病俱虛,當補正氣,更宜審胎氣之虛實,臟腑之相勝而治之,庶無誤矣。
瀉心散(方見心臟)
秘旨安神丸(方見心臟)
五味異功散(方見內釣)
硃砂安神丸(方見發搐)
柴胡清肝散(方見諸熱)
地黃丸(方見腎臟症)
六君子湯(方見內釣)
白話文:
脾和肺的氣虛,導致身體水分調節失常,可以用前面提到的藥方。如果小便呈現紅色,而且長期出現血尿,這也屬於肝腎氣虛有熱的現象,可以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如果沒有效果,就用補中益氣湯來增強脾肺功能,並滋養肝腎。如果小便後出現白色分泌物,或是陰莖疼痛,這屬於肝經濕熱,先用龍膽瀉肝湯,之後再用六味地黃丸。
印堂:呈現青黑色,代表肚子痛、晚上哭鬧,這是因為脾氣虛寒。脾屬於陰,所以晚上肚子痛會哭鬧,可以用鉤藤飲來治療。如果呈現淡白色,代表腹瀉、消化不良,這是因為脾氣虛弱,可以用五味異功散加上木香來治療。
人中:呈現黃色,代表吃奶後胃不舒服;呈現青色,代表腹瀉、消化不良、打嗝有酸味,這是因為脾虛停滯,先用大安丸幫助消化,之後再用異功散來健脾。呈現黑色,代表有蛔蟲在咬痛。
嘴唇:呈現白色,代表會吐口水、噁心想吐,或是吐血、便血,這是因為脾氣虛弱,無法控制口水和血液,讓它們回歸正常位置,要趕快用六君子湯來治療。如果呈現紅色、乾燥而且有皺紋,代表脾經有熱,導致口渴、大便不順、煩躁失眠,先用清胃散來清熱,之後再用四君子湯加上黃連、山梔來調理脾。呈現黃色,代表食物積滯、腹瀉、消化不良,用六君子湯來健脾。呈現紅色又帶點白色,代表流鼻血,這是因為脾肺虛熱,無法控制血液回歸正常位置,用聖濟犀角地黃湯來清熱補血,用四君子湯來補脾氣。如果長期沒有效果,就用麥門冬散或是人參安胃散。
嘴角:呈現黃色,代表脾經有積熱,用清胃散來治療;如果是長期生病,就用四味肥兒丸來治療疳熱。嘴唇嘴角抽動,代表因為驚嚇而導致身體發熱不安,用異功散加上山梔、鉤藤來補脾平肝。如果嘴巴流口水而且嘴唇呈現紫色,代表脾氣虛寒,用異功散加上炮薑、木香。如果肚子痛而且嘴巴吐口水,代表有蟲在作怪,先用蕪荑散,之後再用調中丸。如果沒有吐口水,那就是單純的肚子痛,用異功散。如果手腳冰冷,用理中湯加上烏梅來溫補中氣,疼痛就會停止。
如果吐過後,或是大便排完後,疼痛就停止了,先用下積丸,之後再用異功散。
呈現白色,代表失血過多快要死亡;呈現青色,代表驚風快要死亡;如果嘴巴周圍一圈是黑色的,代表沒有辦法治療。耳朵後面微微發紅,代表少陽經有風熱,用柴胡飲子來清肝生血。微微發黃,代表睡覺時容易驚醒、咬牙,用四君子湯加上芎、歸、升麻來調理脾氣。
耳朵:乾燥,代表骨骼有疳熱、感到口渴、盜汗,用地黃丸來治療。如果小便後出現白色分泌物,或是陰莖搔癢疼痛,屬於肝經濕熱,先用龍膽瀉肝湯,之後再用地黃丸。如果天生腎氣不足,或是太早接觸女色,導致小便濕滯,或是像淋病一樣疼痛,趕快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來滋養身體的根本。如果大小便排完後,肛門有牽引疼痛,代表身體更虛弱,用前面提到的藥丸加上牛膝、車前、肉桂。
如果手腳冰冷、怕冷、食慾不佳,代表陽氣虛寒,趕快加上附子,或許還有救。大多是因為天生臟腑之氣不平衡,或是飲食沒有注意寒暑、或是懷孕期間的孕婦在飲食起居方面沒有注意、或是受到外在環境影響、情緒波動等因素導致。如果是剛生病,而且元氣沒有虧損、飲食正常、發高燒、大小便不通、感到口渴想喝水、睡覺時眼睛睜開,這些都屬於身體內部實熱的症狀,應該治療邪氣。如果生病很久,元氣已經虧損、食慾不佳、發燒、口乾想喝湯、嘔吐腹瀉、肢體畏寒而且睡覺時眼睛睜開,這些都屬於身體內部虛弱的症狀,應該補養正氣,更應該仔細判斷懷孕期間的胎氣虛實,了解臟腑的相生相剋關係來治療,這樣才不會出錯。
瀉心散 (藥方在心臟部分)
秘旨安神丸(藥方在心臟部分)
五味異功散(藥方在內釣部分)
硃砂安神丸(藥方在發搐部分)
柴胡清肝散(藥方在諸熱部分)
地黃丸(藥方在腎臟症部分)
六君子湯(藥方在內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