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五 (1)
卷十五 (1)
1. 大便不止
瘡瘍泄瀉不止,或因膿血出多,脾氣有傷;或命門火衰不能生土;或脾氣虛寒,不能司攝;或稟腎虛不能禁固;或乳母脾胃虧損,元氣下陷,致兒為患。若瀉而煩熱無寐,脾氣虛也,用東垣聖愈湯。瀉而口乾飲湯,胃氣虛也,用錢氏白朮散。瀉而煩渴飲水,胃經有熱也,用東垣瀉黃散。
瀉而色黃,飲食不化,或腹中作痛,脾氣虛弱也,用六君加木香。瀉而色黃,小腹重墜;或大便去而不了,脾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瀉而色青,飲食少思,腹中作痛,肝木侮土也,用六君、木香、升麻、柴胡。東垣先生云:診右關脈弦,風邪傷脾也,用芍藥甘草湯之類。
右關脈洪,熱邪傷脾也,用三黃丸之類。右關脈緩,本經濕熱傷脾也,用平胃散之類。右關脈澀,燥邪傷脾也,用異功散加當歸;或四君子湯加熟地黃之類。右關脈沉細,寒邪傷脾也,用益黃散、理中丸之類,寒甚加附子。大凡飲沸湯而不知熱者,陽氣虛寒之症也,急用四君、桂、附。
飲冰水而不知寒者,陽氣亢熱之症也,急用清涼飲之類。又法以手足並冷者為虛寒,用五味異功散加薑、桂,不應,急加附子。手足不熱者,為虛熱,用五味異功散、七味白朮散。手足並熱者為實熱,用瀉黃散。多有更生者。
一小兒臂癰久潰,飲食後即泄瀉,小腹重墜,面色或痿黃,或皎白,兩寸脈短不及本位,按之若無,此脾氣虛寒下陷,不能升化而然,用八味丸補命門火,佐以益氣湯以倍胃氣,月餘漸愈,更佐以二神丸,兩月餘而瘡愈。
一小兒腿癰潰後泄瀉,飲食少思,手足並冷,多在侵晨夜間,此變脾腎虛寒也,用四神丸、六君、薑、桂漸愈,以益氣湯間服而愈。
一小兒便癰久不愈,泄瀉面黃,手足時冷,小腹重墜,此脾氣虛弱下陷之惡症也,朝用益氣湯,內人參五錢、白朮二錢;夕用異功散、內人參三錢、白朮二錢,更以人參二兩煎湯代茶,兩月餘而愈。至十七歲畢姻後,患便癰泄瀉,手足並冷幾危,余謂命門火衰,用八味丸、益氣湯而愈。
一小兒流注,潰後作瀉,飲食難化,余謂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而愈。後因停食泄瀉,手足並冷,用六君、薑、桂,不應,用人參一兩、附子一錢數劑,諸症始退,卻用獨參湯,月許而愈。
一小兒瘰癧泄瀉,面青腹脹。審乳母乳頭、乳房作痛,蓋乳房屬胃經,乳頭屬肝經,乃肝木勝脾土而然耳,兒病正屬是經,乃母子同病也,朝用益氣湯,夕用六君、升麻、柴胡為主,佐以肥兒丸,母子同服並愈。
一小兒瘰癧泄瀉,服分利之劑,小便不利,面黃少食,余謂因脾肺氣虛,不能分布諸臟,朝用益氣湯,夕用異功散,諸症悉愈。
一小兒瘰癧作瀉,面青腹脹,此脾虛而肝侮也,用異功散為主,以四味肥兒丸為佐,諸症漸愈;卻用肥兒丸為主,異功散為佐而愈。
白話文:
標題:[持續腹瀉]
內容:
如果瘡瘍導致的腹瀉無法停止,可能是因爲膿血流失過多傷害了脾臟功能;也可能是因爲腎陽虛弱無法滋養脾土;或是脾虛寒導致無法控制排泄;或是腎氣不足無法穩固;或者母親脾胃虧損,元氣下陷,影響到了孩子。如果腹瀉伴隨煩躁發熱,難以入睡,這是脾虛的表現,可以使用東垣聖愈湯。如果腹瀉且口乾想喝水,這是胃虛的表現,可使用錢氏白朮散。如果腹瀉並感到煩渴想喝水,這表示胃經有熱,可以使用東垣瀉黃散。
如果大便顏色發黃,食物消化不良,或者腹部疼痛,這都是脾虛的表現,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木香。如果大便黃色,小腹沉重,或者大便後仍有排便感,這表示脾虛導致下陷,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大便顏色發青,食慾不振,腹部疼痛,這表示肝木克脾土,可以使用六君子湯、木香、升麻、柴胡。東垣先生說:如果右關脈弦,表示風邪傷脾,可以使用芍藥甘草湯等藥物。
如果右關脈洪,表示熱邪傷脾,可以使用三黃丸等藥物。如果右關脈緩,表示脾經溼熱,可以使用平胃散等藥物。如果右關脈澀,表示燥邪傷脾,可以使用異功散加當歸,或四君子湯加熟地黃。如果右關脈沉細,表示寒邪傷脾,可以使用益黃散、理中丸等藥物,如果寒氣嚴重,可以加入附子。如果喝熱水卻感覺不到熱,這是陽虛寒證,應立即使用四君子湯加桂枝、附子。
如果喝冷水卻感覺不到冷,這是陽氣亢進熱證,應立即使用清涼飲等藥物。如果手腳都冷,表示虛寒,可以使用五味異功散加姜、桂,如果沒有效果,應立即加入附子。如果手腳不熱,表示虛熱,可以使用五味異功散、七味白朮散。如果手腳都熱,表示實熱,可以使用瀉黃散。這樣治療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個小孩手臂癰腫久潰,飲食後就腹瀉,小腹沉重,臉色或萎黃,或皎白,兩寸脈短,按下去幾乎感覺不到,這是脾虛寒下陷,無法正常升化,使用八味丸補腎陽,輔助使用益氣湯加倍胃氣,一個多月逐漸好轉,再輔助使用二神丸,兩個月後瘡愈。
一個小孩腿癰潰後腹瀉,飲食減少,手腳冷,多在清晨或夜晚,這是脾腎虛寒,使用四神丸、六君子湯、姜、桂逐漸好轉,使用益氣湯間服而愈。
一個小孩便癰久不愈,腹瀉面黃,手腳時冷,小腹沉重,這是脾虛下陷的惡症,早上使用益氣湯,內含人參五錢、白朮二錢;晚上使用異功散,內含人參三錢、白朮二錢,再使用人參二兩煎湯代茶,兩個月後痊癒。到十七歲結婚後,再次出現便癰腹瀉,手腳冷幾乎危急,我認爲是腎陽衰弱,使用八味丸、益氣湯而愈。
一個小孩流注潰後腹瀉,飲食難化,我認爲是脾虛,使用六君子湯而愈。後來因爲消化不良腹瀉,手腳冷,使用六君子湯、姜、桂沒有效果,使用人參一兩、附子一錢幾劑,症狀纔開始減輕,再使用獨參湯,一個月左右痊癒。
一個小孩瘰癧腹瀉,面色青腹脹。檢查母親乳頭、乳房疼痛,乳房屬於胃經,乳頭屬於肝經,這是肝木勝脾土造成的,孩子的病正是屬於這個經絡,這是母子同病,早上使用益氣湯,晚上使用六君子湯、升麻、柴胡爲主,輔助使用肥兒丸,母子同服都痊癒。
一個小孩瘰癧腹瀉,服用分利藥物,小便不利,面色黃少食,我認爲是因爲脾肺氣虛,無法正常分配給其他臟器,早上使用益氣湯,晚上使用異功散,所有症狀都痊癒。
一個小孩瘰癧腹瀉,面色青腹脹,這是脾虛肝侮,使用異功散爲主,以四味肥兒丸爲輔,症狀逐漸好轉;再使用肥兒丸爲主,異功散爲輔而愈。
一個小孩臀癰久不愈,大便腹瀉,小便不調,發熱口渴,我認爲腎臟開竅於二陰,所以二便不調,這是稟賦腎氣虛熱造成的。使用地黃丸、益氣湯等藥物,症狀逐漸減輕,肌肉逐漸生長,瘡口自然癒合。
一個小孩十五歲,已經接近女性,患此病,服用十宣散,久不愈,我認爲應該大補元氣。他不相信,導致惡寒發熱,或口渴吐痰,或頭暈眼花,或手腳發熱,排便後大小便牽痛,形體骨瘦如柴,我認爲這是精血未滿而虧損造成的,使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八味丸,每天使用人參二兩煎湯代茶,三個月後痊癒。
一個小孩十五歲,腿癰將愈而腹瀉,我使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君子湯而愈。後來因爲功課勞累,飲食無節制,有時會復發腹瀉,我認爲胃氣未恢復,繼續使用前面的藥物。他不相信,另服消導藥物,腹瀉不止而死亡。如果胃氣和平,飲食進入胃部,精氣則輸送到脾土,歸於肺,運行於全身血脈,形成營衛。如果飲食傷害,作息不規律,損害胃氣,那麼上升的精華之氣反而下降造成腹瀉,如果不升陽補氣,肯定無法痊癒。
八味地黃丸,治療各種瘡瘍因爲腎陽衰弱,無法滋養脾土,導致氣血虛弱,無法生肌,瘡口無法癒合,或變成各種敗症。還治療瘡瘍愈後,小便頻繁,大便腹瀉,飲食不入,口渴發熱,肌肉不生長的聖藥。但是世人未經試驗而不相信,可惜!
熟地黃(使用生地黃酒浸透,砂器內九蒸九曬,然後曬乾,八兩),山茱萸(酒拌取肉),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炮附子(一兩),肉桂(使用厚的颳去外皮淨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地黃酒攪拌成膏狀,混合均勻,再加入少量酒糊製成丸劑,根據大小用白開水送下。
四神丸,治療瘡瘍脾虛胃弱,大便不實,飲食減少,或腹瀉腹痛。還治療腎虛導致的五更初瀉。
肉豆蔻(二兩),補骨子(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使用六十五枚紅棗,六兩生薑,兩杯水煮幹,取出棗肉,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白開水送下,或融化服用。
二神丸,治療瘡瘍因爲脾腎陰虛導致的腹瀉。
補骨脂(四兩),肉豆蔻(二兩生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使用四十九枚紅棗,四兩生薑,一杯水煮幹,取出棗肉,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滾水送下。
補中益氣湯(方見肌肉不生)
五味異功散(方見使用敗毒藥物)
六味地黃丸(方見口渴不止)
六君子湯(方見腋癰)
獨參湯(方見出血不止)
四味肥兒丸(方見貼骨癰)
蚵蟆湯(方見各種疽口瘡,即蟾蜍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