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1)

1. 卷十七

2. 痘疹受病之由

痘疹之由,因兒在胎,食母五臟血穢,伏於命門,或至天行時氣,或驚駭跌撲,或飲食所傷,因而發之,狀類傷寒。其症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頓悶,乍涼乍熱,咳嗽嚏噴,足稍冷,耳冷尻冷,多睡睡驚,耳後有紅絲赤脈,此其候也。五臟各具一證,肝藏水疱,肺藏膿疱,心藏癍,脾藏疹,歸腎變黑。

蓋以太陽起於右腎之下,煎熬左腎,足太陽膀胱寒水夾脊上流,上頭下額,逆手太陽,丙火不得傳道,逆於面上,故顯是諸症。蓋壬癸寒水克丙丁熱火故也。凡瘡疹初起,一發便出盡者必重。瘡夾疹者,半輕半重。稀少者輕,裡外微紅者輕,外黑裡赤者微重,外白里黑者太重,瘡端里黑點如針孔者勢劇也。青乾紫陷,睡昏汗出不止,煩躁熱渴,腹脹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

白話文:

痘疹的發生,是因為嬰兒在母親體內時,吸收了母親五臟的污濁血液,潛藏在命門這個部位。當遇到流行疾病的時節,或是受到驚嚇跌倒,或是因為飲食不當而引發。發病時的症狀類似傷寒,臉色乾燥、臉頰發紅,眼皮也發紅,會打呵欠、精神不佳,時而覺得冷,時而覺得熱,會咳嗽、打噴嚏,腳會稍微冰冷,耳朵和屁股也冰冷,常常想睡覺,睡覺時容易驚醒,耳朵後面會出現紅色的絲狀或脈絡,這些都是徵兆。五臟各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肝臟對應水泡,肺臟對應膿皰,心臟對應斑點,脾臟對應疹子,而歸屬於腎臟的痘疹則會呈現黑色。

這是因為太陽之氣從右腎下方開始,煎熬左腎,足太陽膀胱經的寒水之氣從脊椎向上流動,到達頭部和額頭,並逆行手太陽經,使得丙火之氣無法順利傳導,逆行到臉上,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這是因為壬癸寒水之氣剋制了丙丁的熱火之氣所導致的。凡是瘡疹剛發作時,如果一次就全部發出來,病情必定嚴重;如果瘡疹夾雜出現,病情則半輕半重;如果稀疏散落,病情就較輕;如果皮膚內部和外部都呈現輕微的紅色,病情也較輕;如果外部呈現黑色,內部呈現紅色,病情則稍重;如果外部呈現白色,內部呈現黑色,病情就非常嚴重;如果瘡疹的頂端內部有像針孔一樣的黑點,病情就非常危急。如果痘疹呈現青色、乾燥、紫色或凹陷,或是昏睡、汗流不止、煩躁口渴、腹脹啼哭、呼吸急促,大小便不通暢,就表示病情已經非常危險。

3. 痘疹正狀

痘疹正病,蒸熱一日稍涼現癍,一日至三日足心齊,漸大如珠結成膿窠飽滿,漸至蒼蠟色。自初紅癍為始,計七日當成靨結痂,此則言其大略也。人有虛實之不同,病有淺深之各異,脾胃充實,血氣調和,皆依期而愈。若調治失宜,虧損脾胃;或寒暄失度,必致遷延。大抵形勢既正,而無他症,不必用藥,此先哲之格言也。

鄭氏云:凡瘡痘欲出,先發熱,輕者三日,次五日,遠者不過七日,此約法也。一日太陽傳膀胱,二日陽明傳胃,三日少陽傳膽,四日太陰傳脾,五日太陰傳腎,六日厥陰傳肝,七日還經,五臟六腑傳遍,故七日而止也。又有因傷寒至七日以後,或已汗、或未汗,或吐下後熱不除,此毒氣盛而未發,熱毒入胃,發於皮膚。成癍者,狀如蚊蟲所齧,赤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

及有胃熱發黃者,狀如橘色,下利者死。又有成隱疹者,或白泡者,此皆傷寒熱毒不除,多變此疾。故發癍不可用表汗藥也。

白話文:

痘疹這種病,剛開始會發熱,燒一天後稍微退涼,就會出現紅疹。疹子從腳底開始出現,一天到三天內,疹子會長得像珠子一樣大,然後結成充滿膿液的膿包,之後顏色會慢慢變得蒼白像蠟的顏色。從最初出現紅色斑點開始算起,大約七天就會結痂。這說的是一般情況。每個人的體質有虛實的不同,病情也有輕重的差異。如果脾胃功能強健,氣血調和,通常都能按時痊癒。但如果調養不當,損傷脾胃,或是受寒受熱沒注意,就容易拖延病情。總的來說,如果疹子的形態正常,沒有其他併發症,就不需要用藥,這是古人的經驗之談。

鄭氏說:凡是出痘疹,都會先發燒,輕微的燒三天,再來五天,比較慢的也不會超過七天,這是一般規律。一天是熱氣從太陽經傳到膀胱,第二天熱氣從陽明經傳到胃,第三天熱氣從少陽經傳到膽,第四天熱氣從太陰經傳到脾,第五天熱氣從太陰經傳到腎,第六天熱氣從厥陰經傳到肝,第七天熱氣回到原來的位置,五臟六腑都走過一遍,所以七天就結束了。還有的情況是,因為傷寒病到第七天以後,可能已經發汗,也可能還沒發汗,或是吐瀉之後熱還沒退,這是因為體內毒氣很盛還沒發出來,熱毒跑到胃,就從皮膚發出來。變成紅疹,樣子像蚊蟲咬的,紅色的疹子十個病人有一個會死,黑色的疹子十個病人只有一個會活下來。

還有因為胃熱而發黃的,疹子顏色像橘子一樣,如果又拉肚子的,就會死亡。還有的會長成不明顯的疹子,或是白色的水泡,這些都是傷寒熱毒沒清除乾淨,才會變成這種情況。所以發疹子的時候不能用發汗的藥。

4. 痘疹輕重

輕者作兩三次出,大小不等,頭面稀少,胸前、眼中皆無,根窠紅活,肥滿光澤,形似水珠,不渴瀉,不煩躁。

重者一齊出,密如蠶種,頂陷如茱萸樣,或平頭灰白色,渴瀉煩躁,頭溫足冷,身熱不除。治之如法,十全八九。

輕變重所犯者七:不忌口味,不慎飲食,致傷脾胃。先曾泄瀉裡虛,毒氣不能發出。冒風寒,所謂春夏之氣為順,秋冬之氣為逆,大忌感冒風寒損表。犯房室。餌涼藥,宜用滋補血氣壯脾之藥,不宜清涼宣利之劑,裡寒則毒氣不能攻出。穢氣相觸血氣,聞香則順,聞臭則逆,順則易出易靨,逆則難愈。

生人輒至,恐外人由生產房室,或臨喪而來,或帶醉、或食腥氣,因此穢惡之觸,皆為害也。

重變輕所慎者五:謹避風寒,及房內有風亦宜避之,惟夏不忌,如遇狂風輒寒,亦宜避之。常和暖,寒則添衣,熱則減去,務得中和,毋令太過不及。節飲食,忌柿、橘、西瓜、菱角、水蜜等冷物,恐內傷胃氣;尤忌肥肉油膩,恐泄瀉;忌咸物,恐作渴;忌酒、蔥、蒜、魚、羊等腥物恐致瘡癢。務使脾胃充實,其瘡易出易靨也。

大便稠,飲食調和,不致泄瀉。一日二日一次為調,日行二三次為利,三四日不行為秘。依方調理,避風寒,節飲食,詳證用藥,庶不致輕變為重矣。

白話文:

痘疹輕微的症狀是,會分兩三次長出來,大小不一,頭部和臉上長得稀疏,胸前和眼睛周圍不會長,痘疹的根部呈現紅色且有活力,飽滿光滑,看起來像水珠,不會口渴腹瀉,也不會煩躁不安。

痘疹嚴重的症狀是,會一次全部長出來,密密麻麻像蠶卵一樣,頂部凹陷像茱萸的樣子,或是平頭且呈現灰白色,會感到口渴腹瀉、煩躁不安,頭部發熱但腳冰冷,身體發熱的狀況不會消退。如果依照正確的方法治療,十個人中會有八九個人痊癒。

輕微轉為嚴重的原因有七種:不忌口,飲食不注意,導致傷害脾胃。先前曾經腹瀉導致身體虛弱,毒氣無法順利發出來。冒犯風寒,所謂春夏的氣候是順應自然,秋冬的氣候是違逆自然,因此最忌諱感冒風寒損傷體表。犯了房事。服用寒涼藥物,應該要用滋補氣血、強健脾胃的藥物,不應該使用清涼瀉利的藥劑,體內寒冷就會讓毒氣無法攻發出來。接觸穢氣,使氣血受到影響,聞到香氣就會順利,聞到臭氣就會阻礙,順利就容易發出來且容易痊癒,阻礙就難以痊癒。

剛出生的人很容易感染,可能是因為外人從生產的房間進出,或是剛參加完喪事,或是帶著醉意,或是吃了腥味的食物,因為這些污穢之氣的接觸,都會造成傷害。

嚴重轉為輕微所需要注意的有五點:謹慎避開風寒,即使在房間內有風也要避開,只有夏天可以不用避開,但如果遇到狂風也容易受寒,所以也要避開。保持身體溫暖,覺得冷就加衣服,覺得熱就減少衣服,盡量保持身體處於中和狀態,不要太過或不及。節制飲食,忌吃柿子、橘子、西瓜、菱角、水蜜桃等寒涼的食物,以免內傷胃氣;尤其忌吃肥肉油膩的食物,以免腹瀉;忌吃鹹的食物,以免口渴;忌吃酒、蔥、蒜、魚、羊等腥味的食物,以免導致瘡癢。務必使脾胃充實,痘疹就容易發出來且容易痊癒。

大便正常,飲食調和,就不會腹瀉。一天排便一兩次是正常,一天排便兩三次是腹瀉,三四天沒排便是便秘。依照醫囑調理,避開風寒,節制飲食,詳細辨證用藥,才能避免輕微的病情轉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