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七 (7)

1. 諸瘧

經曰:夏傷於暑,秋必痎瘧。其證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冷飲。蓋邪氣並於陽則陽勝,並於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陰陽上下交爭,虛實更作,故寒熱間發也。有一日一發,二日一發,三日一發,有間一日,連二日發,有日與夜各發,有上半日發,下半日發,及發於夜者;有有汗,有無汗,此其略也。以詳言之,當分六經、五臟,及痰、食、勞、暑、鬼、瘴之不同,邪中三陰之各異。

白話文:

醫經上說:夏天被暑氣侵襲,秋天很可能會得瘧疾。症狀一開始從皮膚毛孔出現,接著打哈欠,然後感覺寒冷,脖子和脊椎都痛,寒氣退去後,全身內外都發熱,頭痛劇烈,口渴想喝冷飲。這是因為邪氣侵犯陽氣,則陽氣會變強;邪氣侵犯陰氣,則陰氣會變強,陰氣過盛會導致寒氣,陽氣過盛會導致熱氣,陰陽上下交替爭鬥,虛實交替發生,所以寒熱交替發作。有的瘧疾患者一天發作一次,有的兩天發作一次,有的三天發作一次,有的間隔一天,連續兩天發作,有的白天和晚上都發作,有的上午發作,下午發作,還有的是晚上發作;有的發作時出汗,有的不發作時出汗,這些都是瘧疾的概況。詳細來說,瘧疾的症狀應該根據六經、五臟,以及痰、食、勞、暑、鬼、瘴等不同的病因,以及邪氣侵犯三陰的各個不同部位來區分。

如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內熱,熇熇暍暍然熱止,汗出難已。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㑊,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灑淅灑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足太陰之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止則善嘔,嘔已乃衰。

白話文:

  1. 足太陽經的瘧疾,會導致腰痛、頭重、寒氣從背部開始,先寒內熱,灼熱煩悶的感覺後熱度停止,汗出難以停止。

  2. 足少陽經的瘧疾,會導致身體虛弱、精神萎靡,寒熱不甚,厭惡見人,見到人會感到心悸,熱多汗出。

  3. 足陽明經的瘧疾,會導致先寒,寒戰不止,寒氣很重,持續很久才發熱,熱退後出汗,喜歡見到日光月光火,精神才會舒暢。

  4. 足太陰經的瘧疾,會導致心情不佳、喜歡嘆息、不想吃東西,經常寒熱交替,汗出後病情好轉,但會嘔吐,嘔吐後身體衰弱。

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開戶而處,其病難已。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此六經瘧也。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

白話文:

足少陰經的瘧疾,會引起嘔吐,寒熱交替,尤其是發熱多,發冷少。病人喜歡打開門窗,但這種病很難痊癒。足厥陰經的瘧疾,會引起腰痛、小腹脹滿,小便不利,像尿閉一樣,但實際上並不是尿閉,只是有頻繁的排便意向,感覺恐懼和氣虛,腹中鬱悶不適。這是六經瘧疾的證狀。肺瘧,則會導致心寒怕冷,尤其在晚上變冷,而且容易受到驚嚇,好像看到了什麼東西一樣。心瘧,則會導致煩躁不安,很想喝冷水,但實際上並不發熱,即使發熱也不嚴重。

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脾瘧者,令人心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腎瘧者,令人灑淅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眴眴然手足寒。胃瘧者,令人且病也,善飢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此五臟瘧也。痰瘧者,胸膈先有停痰,因而成瘧,令人心下脹滿,氣逆煩嘔是也。

白話文:

肝臟瘧疾的人,面色蒼白,長籲短嘆,看起來好像快死了。脾臟瘧疾的人,腹部疼痛,發熱時腸鳴,鳴叫聲消失後出汗。腎臟瘧疾的人,腰脊疼痛,大便困難,眼睛昏花,手腳冰涼。胃臟瘧疾的人,胃口好,但不能吃東西,吃東西後會肚子脹痛,胃脹得很大。這是五臟瘧疾。痰瘧疾的人,胸膈先有痰停滯,因此形成瘧疾,令人心下脹滿,氣逆煩嘔。

食瘧者,是飲食傷脾,其人噫氣吞酸,胸膈不和是也。勞瘧者,久而不瘥,表裡俱虛,客邪未散,真氣不復,故疾雖間遇勞即發是也。暑瘧者,其人面垢口渴,雖熱亦退,亦常有汗是也。鬼瘧者,進退無時是也。瘴瘧者,感山嵐瘴氣,其狀寒熱,休作有時是也。作於子午卯酉日為少陰瘧,作於寅申巳亥日為厥陰瘧,作於辰戌丑未日為太陰瘧,此所謂三陰各異也。久而不愈,名曰痎瘧。

白話文:

  1. 食瘧:是飲食傷害了脾臟,表現為愛打嗝、吞酸水、胸悶腹脹等症狀。

  2. 勞瘧:是瘧疾久治不愈,表裡皆虛,邪氣未散,正氣不足,所以稍微勞累就會發作。

  3. 暑瘧:表現為面色晦暗、口渴,即使發熱也會退燒,而且經常出汗。

  4. 鬼瘧:發作時間沒有規律。

  5. 瘴瘧:是感染了山林中的瘴氣,表現為寒熱交替,發作時間有規律。

  6. 子午卯酉日發作的瘧疾:稱為少陰瘧。

  7. 寅申巳亥日發作的瘧疾:稱為厥陰瘧。

  8. 辰戌醜未日發作的瘧疾:稱為太陰瘧。

  9. 瘧疾久治不愈:稱為痎瘧。

痎瘧,老瘧也。老瘧不愈,結癖於兩脅之間,名曰瘧母。此先失於解散,或復外感風寒,內傷飲食,故纏綿不已也。治法:風暑之邪,從外而入,宜解散之,解表後,即宜扶持胃氣。故丹溪曰: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有汗要無汗,固正氣為主。驟發之瘧,宜解表。久發之瘧,宜補脾。

白話文:

瘧疾,是一種長期的瘧疾。長期的瘧疾不治癒,就會在兩側脅部之間形成結塊,叫做瘧母。這是因為起初沒有及時解除邪氣,或再次感受外界的風寒,或者損傷了消化系統,所以纏綿不愈。治療方法:風暑邪氣,從外界侵入,宜解除它,解除外邪後,立即應扶持胃氣。所以丹溪說:沒有汗要發汗,以解除邪氣為主;有汗要不能出汗,以鞏固正氣為主。突然發生的瘧疾,應解除外邪。長久發生的瘧疾,應補益脾氣。

寒瘧宜溫,溫瘧宜和,癉瘧宜清,挾痰則行痰,兼食則消食,勞瘧宜安,暑瘧宜解,鬼瘧宜祛,瘴瘧宜散,此亦其略也。更以詳言之,則熱多寒少者,小柴胡湯。寒多熱少者,清脾飲子。無汗者,桂枝麻黃各半湯。有汗者,柴胡桂枝湯。渴而小便不利者,五苓散。熱多汗出,腹滿便秘者,大柴胡湯

白話文:

對於寒瘧,應該溫補、對於溫瘧,應該和中、對於癉瘧,應該清熱,如果夾雜痰濕,則要化痰,如果兼有飲食積滯,則要消食。對於勞瘧,應該使人感到安適,對於暑瘧,應該解暑氣,對於鬼瘧,應該驅邪,對於瘴瘧,應該散發邪氣,這些都是簡要的原則。更詳細地來說,如果熱多寒少,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如果寒多熱少,可以使用清脾飲子。如果沒有汗,可以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如果有汗,可以使用柴胡桂枝湯。如果口渴小便不利,可以使用五苓散。如果熱多汗出,腹滿便祕,可以使用大柴胡湯。

痰瘧者,大棗柴胡黃芩,甚者加枳實。食瘧者,先用大安丸,次用異功散。勞瘧、痎瘧,並用補中益氣湯。暑瘧者,十味香薷飲。鬼瘧者,鬼哭散。瘴瘧者,四獸飲。瘧母者,鱉甲飲。凡脾胃虛而患瘧者,不拘有汗無汗,三陰六經,悉以六君子湯為主。熱多加柴胡、山梔。

白話文:

  1. 有痰導致的瘧疾,可以用大棗加柴胡、黃芩,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再加枳實。

  2. 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瘧疾,首先要服用大安丸,然後服用異功散。

  3. 由於勞累引起的瘧疾、由暑熱引起的瘧疾,都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

  4. 由於暑熱引起的瘧疾,可以服用十味香薷飲。

  5. 由於鬼魅引起的瘧疾,可以服用鬼哭散。

  6. 由於瘴氣引起的瘧疾,可以服用四獸飲。

  7. 由於瘧母引起的瘧疾,可以服用鱉甲飲。

  8. 由於脾胃虛弱引起的瘧疾,無論有汗還是無汗,三陰六經都可以服用六君子湯為主。

  9. 如果熱症重,可以加柴胡、山梔。

寒多加乾薑肉桂。有汗加黃耆、浮麥。無汗加蒼朮葛根。元氣下陷,及肝木乘脾,並加升麻、柴胡為善。若用青皮草果常山等藥,以為攻截良法,正氣益虛,邪氣益深,是多延綿不止,而為勞熱者有矣。若乳母七情六慾,飲食不調,或寒熱似瘧,肝火熾盛,致兒為患者,又當治其乳母,斯無誤矣。

白話文:

天氣寒冷時,可多添加乾薑、肉桂。有汗時,可多添加黃耆、浮麥。沒有汗時,可多添加蒼朮、葛根。元氣下陷,以及肝木乘脾,皆可多添加升麻、柴胡。若使用青皮、草果、常山等藥物,以為是攻截的良方,正氣會更加虛弱,邪氣會更加深重,這樣會導致病情反覆不止,並且可能會轉變成勞熱病。如果乳母的情緒波動、飲食不節,或者出現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症狀,肝火熾盛,導致嬰兒患病,那麼就應該優先治療乳母,這樣才能避免誤診。

治驗

一小兒先因停食腹痛,服峻厲之劑,後患瘧,日晡而作,余以為元氣下陷,欲治以補中益氣湯,不信,泛行清熱消導,前症益甚,食少作瀉,余朝用前湯,夕用異功散加當歸,月餘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孩子,最初因為飲食不節制而腹痛,服用了烈性而嚴厲的藥物,後來患上瘧疾,每天傍晚發作。我認為他的元氣下陷,想要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但他不信,隨便用清熱消導的藥方,結果病情加重,吃得少、拉肚子。我早上用前面的湯藥,晚上用異功散加當歸,一個多月後痊癒。

一小兒每午前先寒後熱,久不愈,用六君子加炮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旬余而愈。

白話文:

一個小孩每天早上先出現寒症後出現熱症,持續了很長時間都痊癒不了。醫生使用了六君子湯加上炮製過的薑片,製成芡實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十多天之後痊癒了。

一小兒患瘧兼便血、盜汗年餘矣。審乳母素有鬱怒,寒熱便血,朝用加味歸脾湯,夕用加味逍遙散;兒以異功散加酒炒芍藥為末,每服三四分,米飲下,月餘母子並痊。

白話文:

一個小孩患有瘧疾,並且伴有便血、盜汗一年多了。經詢問,他的乳母一直都有鬱怒、寒熱、便血的症狀。早上給乳母服用加味歸脾湯,晚上給乳母服用加味逍遙散;給小孩服用異功散加炒過藥酒的芍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四分,用米湯送服,一個月後,母子倆都痊癒了。

一小兒瘧發熱,服消導之劑,腹脹作嘔,四肢浮腫,先用五味異功散木香,諸症頓退,飲食頓進。後因飲食過多,作瀉,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又用五味異功散而痊。

白話文:

一個小孩發作瘧疾,服用治療消化不良的藥物後,出現腹脹、嘔吐、四肢浮腫等症狀。醫生先用五味異功散加上木香,各種症狀很快就好轉,飲食也開始增多。後來因為飲食過量,引發腹瀉,醫生用補中益氣湯加上木香,再服用五味異功散,最後痊癒。

一小兒瘧後,腹脹咳嗽倦怠,屬脾肺氣虛,用補中益氣湯、茯苓半夏尋愈。後傷食發熱如瘧,服寒涼之劑,更加便血,用四君、升麻、柴胡,便血頓止,又用補中益氣湯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得過瘧疾後,出現腹脹、咳嗽、疲倦無力的症狀,屬於脾肺氣虛。服用補中益氣湯、茯苓和半夏後,病情逐漸好轉。之後因為飲食不當,又出現發熱、類似瘧疾的症狀,服用寒涼的藥物後,大便帶血的症狀加劇。改用四君湯、升麻和柴胡後,大便帶血的症狀立即停止,再服用補中益氣湯後,病情痊癒。

一小兒瘧將愈,飲食過多,腹脹發熱,大便不通,用消積丸保和丸、異功散尋愈。後飲食不節,寒熱吐瀉,用異功散、柴胡、升麻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瘧疾快要痊癒了,可是飲食過多,肚子脹氣發燒,大便不通,把消積丸、保和丸、異功散吃完後纔好轉。後來飲食又不節制,時冷時熱,嘔吐腹瀉,吃異功散、柴胡、升麻纔好轉。

一小兒瘧後,少思飲食,便血,發熱腹脹,屬脾虛不能統血,先用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而血止;又補中益氣湯,飲食頓進;仍用異功散而痊。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在患了瘧疾之後,食慾不振,大便帶血,發熱腹脹,症狀屬於脾虛不能統血引起的。

首先,醫生用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血便的症狀就止住了。

然後,他又用補中益氣湯,小孩的食慾明顯好轉。

醫生又繼續用異功散,直到小孩完全康復。

一小兒瘧後腹脹,用五味異功散、四味肥兒丸而漸愈,用補中益氣湯而愈。後傷食腹脹,大便不實,小便不利,用五味異功散、金匱加減腎氣丸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在患瘧疾後出現腹脹的症狀,服用五味異功散和四味肥兒丸後,病情逐漸好轉,最後服用補中益氣湯後痊癒。後來,這個小孩又因飲食不當導致腹脹,大便不成形,小便不利,服用五味異功散和金匱加減腎氣丸後痊癒。

一小兒愈後便澀。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而小便通,因勞發熱不食,小便不利,用補中益氣、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而痊。後每勞心,寒熱如瘧,用補中益氣湯;飲食失節如瘧,用五味異功散隨愈。

白話文:

一個孩子在病癒後,大便困難。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入山梔子,大便暢通了。後來因為勞累而發熱不思飲食,小便不暢。使用補中益氣湯、五味異功散加入升麻、柴胡而痊癒。後來每次勞心,寒熱交替發作,像瘧疾一樣,就使用補中益氣湯;飲食不節制,也像瘧疾一樣發作,就使用五味異功散,隨即痊癒。

一小兒十四歲,瘧後肚腹膨脹,小便不利,屬脾腎虛寒,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金匱腎氣丸而痊。畢姻後,朝寒暮熱,肌體消瘦,服滋陰之劑,更痰甚發熱,腹中作脹,小便不利,余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而愈。

白話文:

有個十四歲的小孩,得了瘧疾後,肚子和腹部腫脹,小便也變的不通暢,歸屬為脾腎虛寒。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金匱腎氣丸治療痊癒。後來結婚後,早上感到寒冷,晚上感到發熱,身體日漸消瘦。服用了滋陰的藥物後,痰變的更嚴重,還發燒了。肚子也感到脹脹的,小便不通暢。於是早上服用了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了金匱加減腎氣丸,病情治癒。

一小兒瘧疾將愈,飲食過多,腹脹發熱,大便不通,用消積丸、保和丸、異功散,調理脾胃而愈。後飲食不節,寒熱吐瀉,先用胃苓散,吐瀉止;又用異功散、柴胡、升麻寒熱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兒子的瘧疾即將痊癒,卻飲食過量,導致腹脹發熱,大便不通暢。使用消積丸、保和丸、異功散來調理脾胃,最後治癒。後來飲食不節制,出現寒熱、嘔吐、腹瀉的症狀。先用胃苓散來治療,嘔吐、腹瀉停止了。又使用異功散、柴胡、升麻來治療,寒熱的症狀也治癒了。

一小兒十五歲,瘧後發熱吐痰。余謂脾氣所變,不信,反服黃柏知母之類,諸症悉具。謂余曰:胃火盛而滋水,其症益甚,何也?余曰:症在脾陰,土喜溫和而惡寒濕,前所用藥,悉屬沉陰,復傷其生氣,故病愈甚也。先用六君、柴胡、升麻、木香四劑,諸症頓愈,乃佐以異功散加柴胡、升麻,元氣漸充,又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異功散而愈。畢姻後,發熱如瘧。

白話文:

有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在患瘧疾後發熱吐痰。我認為是脾氣出了問題,但他不信,反而服用黃柏、知母等藥物,結果病情加重。他問我:胃火旺盛而滋生水液,病情加重,這是為什麼?我說:症狀在脾陰,脾土喜歡溫暖乾燥而討厭寒冷潮濕,你之前服用的藥物都是寒涼之藥,反而損傷了脾的生氣,所以病情加重。我首先用了六君子湯、柴胡、升麻、木香四種藥物,服用四劑後,症狀就痊癒了。然後我輔以異功散加柴胡、升麻,元氣逐漸充盈。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異功散,最終痊癒。後來他結婚,又發熱如瘧疾。

用補中益氣湯,寒熱益甚,手足並冷,另用清熱等藥,大便去則小便牽痛,小便去則大便先出,余謂此陰精已耗,而復傷耳,乃腎氣虛寒之危症也。用大劑補中益氣湯、八味地黃丸,喜其遠幃幕而得生。

白話文:

服用補中益氣湯之後,寒熱症狀更加嚴重,手腳冰冷。另外使用清熱等藥物,大便排出後小便會疼痛,小便排出後大便會先出現。我認為這是陰精已經耗盡,並且再次受傷,這是腎氣虛寒的危重症狀。使用大劑量的補中益氣湯、八味地黃丸,很高興他遠離生命危險而得以生存。

柴胡桂枝,治瘧,身熱多汗。

柴胡(八錢),黃芩(三錢),半夏(二錢半),芍藥,甘草桂枝(各三錢)

白話文:

  • 柴胡(40公克)

  • 黃芩(15公克)

  • 半夏(12.5公克)

  • 芍藥(15公克)

  • 甘草(15公克)

  • 桂枝(15公克)

上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鬼哭散,治瘧久不止。

常山,大腹皮,白茯苓,鱉甲(醋炙),甘草(炙。各六錢)

白話文:

常山、大腹皮、白茯苓、鱉甲(以醋炙過)、甘草(炙過。各六錢)

上入桃柳枝各七寸,水煎服。

清脾飲,治癉瘧脈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不食,口苦舌乾,煩渴,小便黃赤,大腸不利。

白話文:

  1. 清脾飲子:用於治療瘧疾,脈搏弦數,但只有發熱而沒有惡寒,或發熱多而惡寒少;胸膈滿悶,不思飲食;口苦、舌乾;煩渴;小便黃赤;大便不通。
  1. 清脾飲子用於治療瘧疾,脈搏弦而數,但僅發熱不惡寒,或發熱重惡寒輕;胸膈脹滿,不思飲食;口苦、舌乾;煩渴;小便黃赤;大便不通。

青皮(炒),厚朴(薑製),白朮,草果,柴胡,茯苓,半夏(泡七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青皮(炒過的),厚朴(用生薑製過的),白朮,草果,柴胡,茯苓,半夏(用清水浸泡七次),黃芩,甘草(炙過的。各等份)

上每服二三錢,姜水煎服。

四獸飲,治陰陽相勝,結聚涎飲為瘧,兼治瘴瘧神效。

半夏,茯苓,人參,白朮,草果,橘紅(各等分),甘草(減半)

白話文:

半夏、茯苓、人參、白朮、草果、橘紅(各相同分量),甘草(減半)。

上用烏梅、薑、棗,濕紙裹,煨香熟,焙乾入藥。每服二錢,水煎服。

鱉甲飲子,治瘧久不愈,脅下痞滿,形容羸瘦,腹中結塊,時發寒熱,名曰瘧母。

白話文:

鱉甲飲劑,治療瘧疾長期不癒,兩脅肋下痞滿,形容枯瘦,腹中結塊,時常發作寒熱,又名瘧母。

鱉甲(醋炙),白朮,甘草,黃耆,白芍藥,川芎

人參養胃湯,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寒熱如瘧,或嘔逆噁心。寒瘧加桂枝。

白話文:

人參養胃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或嘔吐噁心。如果得的是寒症瘧疾,可以加入桂枝。

人參,厚朴,蒼朮,半夏(泡),藿香,草果仁,茯苓(各五錢),甘草,橘紅(二錢半)

白話文:

  • 人參:5錢。

  • 厚朴:5錢。

  • 蒼朮:5錢。

  • 半夏:5錢(泡製)。

  • 藿香:5錢。

  • 草果仁:5錢。

  • 茯苓:5錢。

  • 甘草:2錢半。

  • 橘紅:2錢半。

上每服二三錢,姜七片,烏梅一個,水煎熱服。

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發熱,自汗或無汗。

桂枝,白芍藥,生薑,甘草(炙),麻黃(各一錢),杏仁(十粒,泡去皮尖)

白話文:

  • 桂枝:一錢

  • 白芍藥:一錢

  • 生薑:一錢

  • 甘草(炙):一錢

  • 麻黃:一錢

  • 杏仁:十粒,浸泡後去除尖端

上水一鍾,大棗二枚,煎四分,食遠服。

五苓散(方見五淋)

柴胡湯

大柴胡湯(二方見痙症)

二陳湯(方見寒吐)

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朮)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十味香薷飲(方見嘔吐乳)

君子湯

加味歸脾丸

加味逍遙散

異功散四(方見內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