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十八 (13)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13)

1. 水痘麻痘

黃連(一兩),陳皮,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麩炒),枳殼(炒),葛根(各五錢)

上每服二錢,作瀉者加厚朴、甘草。

黃芩知母湯,治麻症癍爛,隱疹如錦紋,或膿腥臭,心胸閉悶,嘔吐清水,溫壯不時。

葛根,知母(洗),黃芩,麻黃(去節),陳皮,杏仁(去皮尖),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若不嘔逆,去陳皮加芍藥,如吐則用之。

升麻葛根湯,治瘡疹初起,發熱咳嗽,似傷寒未辨麻疹。

白芍藥,川升麻,甘草,乾葛(各等分)

上水煎,每服三錢。

化癍湯,治癍疹渴熱最良。

人參,知母(各一錢),甘草(五分),石膏末(四錢)

上加粳米一撮,水煎量服之。

葛根橘皮湯,治發癍煩悶,嘔吐清汁,兼治麻痘等症。

葛根,陳皮,杏仁(去皮尖),麻黃(去節),知母(炒),甘草,黃芩(各半兩)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玄參升麻湯,治癍疹已發未發,或身如錦紋,甚則語言煩躁,喉閉腫痛。

玄參,升麻,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烏梅丸

烏梅(三十個,酒浸肉研爛),細辛,乾薑,附子(泡。各一兩),蜀椒(四兩),黃連(一兩),當歸(四兩)

上為末,烏梅肉與米飯和丸,桐子大。每服數丸,白湯下。

羌活散(即人參敗毒散加天麻、地骨皮)

葛根麥門冬湯(方見頂陷心狂)

升麻葛根湯(方見痘寒戰)

解毒湯

小柴胡湯(二方見癍症)

人參麥門冬湯一名麥門冬散,(方見發熱口渴)

犀角湯(方見頂陷心狂)

大連翹飲(方見夾疹痘)

四物湯(方見癍痘出遲)

導赤散(方見疳蝕之症)

白話文:

水痘麻痘

黃連(約37.5克),陳皮,麻黃(去除節),杏仁(去除外皮尖端,用麩皮炒過),枳殼(炒過),葛根(各約18.75克)

以上藥材,每次服用約7.5克,如果出現腹瀉症狀,就加入厚朴、甘草。

黃芩知母湯,治療麻疹症狀出現斑點潰爛,隱藏的疹子像錦緞的花紋,或者流膿有腥臭味,感到心胸悶塞,嘔吐清水,身體發熱不時。

葛根,知母(洗過),黃芩,麻黃(去除節),陳皮,杏仁(去除外皮尖端),甘草(各等量)

以上藥材,每次服用約7.5克,如果沒有嘔吐,就去掉陳皮加入芍藥,如果嘔吐就用陳皮。

升麻葛根湯,治療瘡疹剛開始出現,發熱咳嗽,症狀像是傷寒但又難以分辨是否為麻疹。

白芍藥,川升麻,甘草,乾葛(各等量)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每次服用約11.25克。

化癍湯,治療斑疹口渴發熱效果非常好。

人參,知母(各約3.75克),甘草(約1.875克),石膏粉(約15克)

以上藥材加入一小撮粳米,用水煎煮後,按適量服用。

葛根橘皮湯,治療發斑時感到煩悶,嘔吐清水,同時也治療麻痘等症狀。

葛根,陳皮,杏仁(去除外皮尖端),麻黃(去除節),知母(炒過),甘草,黃芩(各約18.75克)

以上藥材,每次服用約7.5~11.25克,用水煎煮。

玄參升麻湯,治療斑疹剛發還未完全出現,或者身體皮膚出現如錦緞花紋,嚴重的話會出現言語煩躁,喉嚨腫痛。

玄參,升麻,甘草(炙烤過。各等量)

以上藥材,每次服用約7.5~11.25克,用水煎煮服用。

烏梅丸

烏梅(約30個,用酒浸泡後搗爛成泥),細辛,乾薑,附子(泡過。各約37.5克),蜀椒(約150克),黃連(約37.5克),當歸(約150克)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將烏梅肉和米飯混合搓成藥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數丸,用白開水送服。

羌活散(就是人參敗毒散加上天麻、地骨皮)

葛根麥門冬湯(藥方見於治療頭頂凹陷、心神狂亂的章節)

升麻葛根湯(藥方見於治療痘症寒顫的章節)

解毒湯

小柴胡湯(兩個藥方見於治療斑疹的章節)

人參麥門冬湯又名麥門冬散(藥方見於治療發熱口渴的章節)

犀角湯(藥方見於治療頭頂凹陷、心神狂亂的章節)

大連翹飲(藥方見於治療夾雜疹痘的章節)

四物湯(藥方見於治療斑痘出疹延遲的章節)

導赤散(藥方見於治療疳蝕症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