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

1. 潮熱

錢仲陽曰:潮熱者,時間發熱,過時即退,來日依時而至。有風寒疳積食癖之分,陰陽虛實五臟之異。如汗出身熱,呵欠面赤者,風熱也。傷寒時疫,陰陽相勝,外感熱也。肌瘦口乾,骨蒸盜汗,疳熱也。大小便秘澀,汗下不解,積熱也。腹背先熱,夜發旦止,食熱也。涎嗽飲水,乳食不消,癖熱也。

白話文:

錢仲陽說:潮熱,是指在一段時間內發熱,過一段時間後熱退,到了第二天又在預定時間發作。潮熱可以分為風寒、疳積、食癖、陰陽虛實、五臟有異等不同類型。

比如,如果出汗後身上發熱,打哈欠、臉紅,這種潮熱是風熱引起的。如果是傷寒時疫引起的,是陰陽相爭引起的,是外感熱。

如果肌肉消瘦、口乾、骨頭發熱、盜汗,這種潮熱是疳熱引起的。如果是大小便乾燥、排便困難,出汗後仍不解,這種潮熱是積熱引起的。

如果先從背部和腹部開始發熱,晚上發作、早晨停止,這種潮熱是吃太多引起。

如果是流口水、咳嗽、喝水、吃奶食不消化,這種潮熱是癖熱引起的。

又有煩熱者,氣粗喘促,心躁不安,頰赤口瘡,兼發癇症。瘡疹熱者耳鼻尖冷。血熱者,巳午間發,至夜則涼。虛熱者,困倦少力,發於病後。陽邪於心,則來去不定。陰陽相勝,則寒熱如瘧。前症在小兒。有因乳母或妊娠,七情厚味遺熱,或飲食停積,衣衾過暖,及頻浴熱湯而為患。

白話文:

還有發燒煩躁的人,呼吸急促短促,心裡煩躁不安,臉頰發紅,嘴巴長瘡,合併有癲癇症狀。瘡疹由於熱的緣故,耳朵和鼻子尖端冰涼。血熱的人,上午十點到下午十二點發燒,到了晚上就涼快。虛熱的人,疲倦無力,通常發病之後才會發熱。陽邪在心裡,發作時間不定。陰陽互相交戰,冷熱交替,就像瘧疾一樣。上述症狀出現在小兒身上,有的是因為乳母或懷孕婦女的七情厚味傳給小孩,有的則是因為飲食停滯、衣物被褥過暖、或經常洗熱水澡而引起的。

若寅卯辰時,熱而力盛,飲水者,肝經實熱也,用柴胡清肝散。熱而力怯,飲湯者,肝經虛熱也,用六味地黃丸。巳午時熱,心經也,實用導赤散;虛用秘旨安神丸。申酉戌時熱,肺經也,實用瀉白散;虛用秘旨保脾湯。亥子丑時熱,腎經也,用地黃丸。大凡壯熱飲水,大便秘結,屬實熱,用二黃犀角散下之。

白話文:

如果寅時、卯時、辰時感到熱且體力充沛,喜歡喝水,這是肝經有實熱,可以用柴胡清肝散來治療。如果感到熱但體力虛弱,喜歡喝熱湯,這是肝經有虛熱,可以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巳時、午時感到熱,這是心經有問題,如果心經實熱,可以用導赤散來治療;如果心經虛熱,可以用祕旨安神丸來治療。申時、酉時、戌時感到熱,這是肺經有問題,如果肺經實熱,可以用瀉白散來治療;如果肺經虛熱,可以用祕旨保脾湯來治療。亥時、子時、醜時感到熱,這是腎經有問題,可以用地黃丸來治療。一般來說,壯熱且喜歡喝水,大便乾燥,屬於實熱,可以用二黃犀角散來瀉下。

熱渴飲湯,大便如常,屬血虛,用四物湯補之。若下後,陰虛陽無所附而仍熱,用四物、參、耆。汗後,陰陽虛無所生而仍熱,用四君、芎、歸。若汗下後,煩渴面赤,血虛發躁也,用當歸補血湯。若見驚搐等症,肝血虛而內生風也,用四物、天麻、鉤藤鉤。頰赤口乾,小便赤澀,大便焦黃,表裡俱實熱也,用清涼飲子。

白話文:

  1. 若是發燒口渴想喝水、大便正常,這是血虛引起的,可以用四物湯來補血。
  1. 若是下痢後,陰虛陽氣無處附著而繼續發熱,可以用四物湯、人參、黃耆來治療。
  2. 若是出汗後,陰陽虛弱無氣血生發而繼續發熱,可以用四君湯、川芎、當歸來治療。
  3. 若是下痢後,煩渴面赤,這是血虛引起的心煩躁動,可以用當歸補血湯來治療。
  4. 若是出現驚搐等症狀,這是肝血虛而內生風引起的,可以用四物湯、天麻、鉤藤來治療。
  5. 若是臉頰發紅口乾,小便發紅發澀,大便焦黃,這是表裡俱實熱引起的,可以用清涼飲子來治療。

白話文:

  1. 如果腹瀉後,出現陰虛陽氣無所依附而持續發熱的情況,可以使用四物湯、人參、黃芪來進行治療。
  2. 如果出汗後,陰陽兩虛沒有氣血的生發而繼續發熱,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川芎、當歸來治療。
  3. 如果腹瀉後感到煩躁口渴且面部潮紅,這是由於血虛導致的心神不寧,可以使用當歸補血湯來調理。
  4. 如果出現了驚搐等症狀,這是因為肝血不足而內生風邪所致,可以採用四物湯、天麻、鈎藤來進行治療。
  5. 如果臉頰泛紅、口腔乾燥、小便顏色偏紅且排尿時有澀感、大便乾結呈焦黃色,這是體內表裡都有實熱的表現,可以服用清涼飲子來進行治療。

如大便已利,或熱未止,表邪未解也,惺惺散未應,加麻黃微汗之。既汗而仍熱,此表裡俱虛,氣不歸源,陽浮於外而虛熱也,六神散加粳米。陽氣下陷於陰中而發熱者,用補中益氣湯。若乳下嬰兒,當兼治其母。

治驗

白話文:

如果大便已通暢,但熱度仍未退,說明表面的邪氣尚未消除,惺惺散還沒有效果,可以加入麻黃微微發汗。發汗後仍然發熱,這是表裡虛弱,氣血不歸源,陽氣浮於體外而虛熱,可以服用六神散加粳米。陽氣下陷於陰中而發熱的,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哺乳期的嬰兒發熱,應該同時治療其母親。

一小兒潮熱煩渴,大便乾實,氣促咳嗽,右腮色赤。此肺與大腸有熱,用柴胡飲子,一服頓愈。後因微驚,發搐咬牙頓悶,此肝脾氣血虛也,用四君、芎、歸、鉤藤鉤而愈。

白話文:

一個小孩潮熱煩渴,大便乾結,呼吸急促,咳嗽,右臉發紅。這是肺和大腸有熱,用柴胡飲子治療,一劑藥就痊癒了。後來因為受了驚嚇,發搐咬牙,突然昏迷,這是肝脾氣血虛的緣故,用四君湯加芎歸鉤藤治療而痊癒。

一小兒潮熱發躁,左腮青赤,此心肝血虛,用秘旨安神丸及四物、防風、酸棗仁漸愈。又用六味地黃丸,調補肝腎而痊。

白話文:

有一個小兒發燒躁動,左臉頰又紅又痛,這是因為心肝血虛造成的,使用了祕旨安神丸及四物湯、防風、酸棗仁等藥物,病情逐漸好轉。又使用了六味地黃丸,調理肝腎而痊癒。

一小兒潮熱發搐,痰涎上湧,手足指冷,左腮至申酉時,青中隱白,手足時搐,此肝經虛弱,肺金所勝而潮搐,脾土虛弱,而手足冷也。用補中益氣湯調補脾肺,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而愈。蓋病氣有餘,當認為元氣不足。若用瀉金伐肝、清熱化痰,則誤矣。

白話文:

有個小孩發高燒、抽搐,口中生痰,手腳冰冷,左臉在申時和酉時會出現青中帶白的斑點,手腳有時會抽搐。這是由於肝經虛弱,肺金過於強盛而導致抽搐,脾土虛弱,所以手腳冰冷。用補中益氣湯來調補脾肺,用六味地黃丸來滋補肝腎,病情就痊癒了。一般來說,當疾病過於嚴重時,應當考慮是元氣不足。如果用瀉金伐肝、清熱化痰的方法來治療,那就錯了。

一小兒寅卯時發熱,或兼搐有痰。服抱龍、瀉青二丸而愈。後復患,服前藥,兼咳嗽氣喘不時發搐,面赤色,或青黃,或浮腫,或流涎。余謂:咳嗽氣喘,脾肺氣虛也;不時發搐,肝木乘脾也;面青黃,肝入心脾也;浮腫流涎,脾氣虛也。用益智丸,以養心血,補中益氣湯,以補脾氣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兒每每寅卯時(凌晨三點至七點)發燒,並且有癲癇抽搐,還痰多。服用了抱龍丸、瀉青丸後就痊癒了。後來這個小兒又患病,服用以前服用過的藥,併發咳嗽、氣喘、不定時癲癇抽搐,臉色發紅,有時候青黃色,有時浮腫,或者流口水。我認為:咳嗽、氣喘是脾肺氣虛造成的;不定時癲癇抽搐是肝木乘脾造成的;臉色青黃是肝入心脾造成的;浮腫、流口水是脾氣虛造成的。服用益智丸來保養心血,服用補中益氣湯來補充脾氣而得到痊癒。

一小兒腹滿作嘔,飲食少思,至暮腹脹發熱,此脾虛下陷,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君、柴胡、升麻而愈。後因勞,不時寒熱,夜間盜汗,用十全大補湯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肚子脹滿想嘔吐,食慾不振,到了傍晚肚子脹並且發熱,這是脾氣虛弱下陷引起的,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六君、柴胡、升麻湯而痊癒了。後來因為勞累,不時出現寒熱症狀,晚上盜汗,服用十全大補湯而痊癒。

一小兒夜間發熱腹脹。余謂:脾虛肝盛。朝用五味異功散,夕用四味肥兒丸,熱止,乃朝用六味地黃丸,夕用異功散而痊。

白話文:

一個小兒晚上發燒、腹脹。我認為:是脾虛肝盛造成的。早上用五味異功散,晚上用四味肥兒丸,發燒停止,早上用六味地黃丸,晚上用異功散,最後痊癒了。

一小兒巳午時發熱驚悸,發時形氣倦怠,面黃懶食,流涎飲湯。余謂:心氣不足所致。不信,反服涼心之藥,更加吐瀉,睡而露睛,手足並冷,幾至慢脾風。先用六君、薑、桂,佐以地黃丸而愈。

白話文:

一個小兒在巳時(上午9時至11時)和午時(上午11時至下午1時)發燒,並且驚悸,發燒的時候形氣倦怠,面色萎黃,懶得吃東西,流口水,想喝湯。我看過後說:這是由於心氣不足所致。他們不信,反而服用清涼心臟的藥物,病情反而加重,嘔吐腹瀉,睡覺時眼睛睜開,手腳冰涼,幾乎發展成慢性脾虛。我首先用了六君子湯、薑、桂,輔以地黃丸,病情就痊癒了。

一小兒亥子時,患前症,用益黃散而愈。後復發,服前藥及清熱之劑,病發,不時嗜臥露睛,作渴少食,大便頻黃。余謂:脾虛,而肝木勝之,兼元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佐以地黃丸而愈。

白話文:

一個小孩在亥子時 (晚上 9 點到 11 點),患了前一次的疾病,使用益黃散而治癒。之後復發,服用了前一次的藥物和清熱的藥劑,但是病情發作,經常嗜臥、露出眼白,口渴、食慾不振,大便頻繁且黃色。我認為:脾臟虛弱,而肝木勝之,再加上元氣下陷。使用補中益氣湯,佐以地黃丸而治癒。

一小兒先停食,服克伐之藥,致面色痿黃,體倦少食,申酉時潮熱,或用清熱消導之劑,更加泄瀉。余先用六君子湯數劑,後用補中益氣湯漸愈。

白話文:

一個小孩先停食,又服瀉藥,導致面色蠟黃,體倦食少,下午五點到晚上七點時段潮熱。或者用清熱消導的藥,更加腹瀉。我一開始用六君子湯治了幾次,後來用補中益氣湯逐漸好轉。

一小兒申酉時發熱面赤,腹中作痛,或用峻利之劑下之,致發搐吐痰作渴,腹痛按之即止,此脾胃傷而變症也。用七味白朮散、補中益氣湯頓安。

柴苓散,治壯熱來去。

白話文:

一個小孩在下午三點到七點之間發燒臉紅,肚子疼痛,有人用強烈的瀉藥讓他瀉肚子,卻導致他抽搐、嘔吐、 口渴,肚子痛一按就停止,這是脾胃受損而引起的併發症。使用七味白朮散、補中益氣湯,可立即改善症狀。

柴胡,麥門冬(去心焙),人參,赤茯苓,甘草(各半兩),黃芩(一兩)

白話文:

柴胡、麥門冬(掏出種子後烤過)、人參、赤茯苓、甘草(以上各半兩)、黃芩(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小麥二十粒,青竹葉二片,水煎服。

二黃犀角散,治溫壯熱,心神不安,大腑秘結。

白話文:

把它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二十粒小麥,兩片青竹葉,用水煎服。

犀角屑,大黃(酒浸蒸),鉤藤鉤,梔子仁,甘草,黃芩(各半兩)

白話文:

  1. 犀角屑:犀牛角研磨而成的粉末,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2. 大黃(酒浸蒸):大黃用黃酒浸泡後蒸製,具有瀉熱通便、清肝火的作用。

  3. 鉤藤鉤:鉤藤的根莖,具有解熱、鎮靜、鎮痙的作用。

  4. 梔子仁:梔子的種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5. 甘草:具有補益氣血、調和諸藥的作用。

  6. 黃芩(各半兩):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上為末,每服五分,熱湯調下,量兒加減。

牛黃散,治溫壯常熱,或寒熱往來。

白話文:

將藥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用熱水調服,根據兒童的具體情況調整劑量。 牛黃散用於治療體溫持續偏高或寒熱交替的情況。

牛黃(研),甘草(各半兩),柴胡,梔子(酒炒),龍膽草(酒炒),黃芩(炒。各二錢半)

白話文:

牛黃(研磨成粉),甘草(各半兩),柴胡,梔子(用酒炒過),龍膽草(用酒炒過),黃芩(炒過。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半錢,以金銀薄荷湯調下。

黃龍湯,治發熱不退,或寒熱往來。

柴胡(五錢),黃芩(炒),甘草(炙。各二錢),赤芍藥(三錢)

上每服三錢,薑、棗水煎。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金銀薄荷湯調和後服用。 黃龍湯用來治療持續發熱或寒熱交替的情況。 柴胡(五錢),炒黃芩,炙甘草(各二錢),赤芍(三錢) 每次取三錢藥材,加入薑和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牛黃膏,治壯熱,咽喉涎響,或不省人事,或左右手偏搐,或唇口眼鼻顫動。此涎熱內蓄,風邪外感也。宜急服之。

白話文:

牛黃膏,用於治療壯熱,咽喉有涎聲、痰鳴,或人事不省,或左右手抽搐,或脣口、眼、鼻顫動。這是由於涎熱內積,風寒外感引起的。應立即服用。

蠍尾(四十九枚),巴豆肉(去油膜,一錢半),梅花腦(半匙),辰砂(研,二錢),鬱金(一錢,皂角水煮),牛黃(少許),麝香(一匙)

白話文:

蠍尾(四十九枚):將蠍尾除去毒刺後,取用49枚。

巴豆肉(去油膜,一錢半):將巴豆的果實去殼,取出內部的巴豆仁,去除油膜後,取用一錢半的巴豆仁。

梅花腦(半匙):梅花腦是梅花鹿的鹿角的頂部,取用半匙。

辰砂(研,二錢):將辰砂研磨成粉末,取用二錢。

鬱金(一錢,皁角水煮):將鬱金切片後,用皁角水煮至軟爛,取用一錢。

牛黃(少許):取用少許牛黃。

麝香(一匙):取用一匙麝香。

上為末,每服一匙,蜜水調下,量兒虛實用之。

梔子仁湯,治陽毒壯熱,百節疼痛,下後熱不退者。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匙,用蜂蜜水調和後飲用,根據兒童體質的虛弱或強壯來調整用量。 梔子仁湯用於治療陽毒引起的高熱、全身關節疼痛,以及發病後仍然持續不退的熱症。

梔子仁(酒炒),赤芍藥,大青,知母(各一兩),升麻,黃芩(酒炒),石膏(各二兩),柴胡(一兩半),甘草(五錢),杏仁(二兩,浸去皮,麵炒微黃)

白話文:

  • 梔子仁(用酒炒過)

  • 赤芍藥

  • 大青葉

  • 知母(各一兩)

  • 升麻

  • 黃芩(用酒炒過)

  • 石膏(各二兩)

  • 柴胡(一兩半)

  • 甘草(五錢)

  • 杏仁(二兩,浸泡後去除外皮,用麵粉炒至微黃)

上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煎服。

六物黃芩湯,治壯熱,腹大短氣,往來寒熱,飲食不化。

黃芩(酒炒),大青,甘草(炙),麥門冬(去心),石膏(各半兩),桂(二錢)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服。

五物人參飲,治壯熱咳嗽,心腹脹滿

人參,甘草(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各一兩半),茅根(半握)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益智丸,治脾腎虛熱,心氣不足。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六物黃芩湯用於治療高熱、腹部脹大呼吸短促、發冷發熱交替出現、食物難以消化等症狀。配方包括:酒炒的黃芩、大青、炙甘草、去心麥門冬、石膏(各半兩),以及桂枝(二錢)。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五物人參飲適用於治療高熱伴隨咳嗽、心臟和腹部脹滿不適等情況。成分有:人參、炙甘草(各半兩)、去心麥門冬、生地黃(各一兩半)及茅根(半握)。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益智丸適用於脾腎虛弱導致的內熱和心氣不足的調理。

益智仁,茯苓,茯神(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滾湯下。(亦治白濁)

白話文:

益智仁、茯苓、茯神(各等分)

四物二連湯,治血虛勞,五心煩熱,晝則明瞭,夜則發熱,脅肋並一身盡熱,日晡肌熱。

白話文:

「四物二連湯」用於治療血虛勞熱,症狀包括五心煩熱(手掌心、腳掌心、心口灼熱),白天神智清楚,夜間發熱,脅肋和全身都感到發熱,下午肌肉發熱。

當歸,生地黃,白芍藥,川芎,黃連,胡黃連(各等分)

上水煎服。

地骨皮散,治虛熱壯熱。

白話文:

當歸、生地黃、白芍藥、川芎、黃連、胡黃連(分量各等)

知母,柴胡,甘草,人參,地骨皮,茯苓,半夏(各等分)

白話文:

  • 知母:滋陰清熱,養陰潤燥,益胃生津。

  •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 甘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和中調胃。

  • 人參:補氣益元,生津止渴。

  • 地骨皮:涼血清熱,瀉火明目。

  • 茯苓:健脾益氣,補心安神,利水滲濕。

  • 半夏:化痰止咳,降逆止嘔。

上薑水煎,有驚熱加蟬退、天麻、黃芩。

抱龍丸(方見傷寒)

六味丸(方見腎臟)

七味白朮散(方見積痛)

導赤散

秘旨安神丸(二方見心臟)

瀉白散(方見肺臟)

惺惺散

保肺湯(二方見咳嗽)

四物湯(方見急驚)

當歸補血湯

柴胡清肝飲

清涼飲子三(方見發熱)

六神散(方見夜啼)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二方見內釣)

益黃散(方見脾臟)

瀉青丸(方見肝臟)

白話文:

將薑用水煎煮,如果有驚熱的情況可以加入蟬蛻、天麻和黃芩。 抱龍丸(處方詳見傷寒) 六味丸(處方詳見腎臟相關) 七味白朮散(處方詳見積痛) 導赤散 秘旨安神丸(兩個處方詳見心臟相關) 瀉白散(處方詳見肺臟相關) 惺惺散 保肺湯(兩個處方詳見咳嗽) 四物湯(處方詳見急驚) 當歸補血湯 柴胡清肝飲 清涼飲子三(處方詳見發熱) 六神散(處方詳見夜啼) 補中益氣湯(處方詳見虛弱羸瘦)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兩個處方詳見內釣) 益黃散(處方詳見脾臟相關) 瀉青丸(處方詳見肝臟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