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發熱

小兒之熱,有心肝脾肺腎五臟之不同。虛實溫壯,四者之不一。及表裡血氣、陰陽浮陷,與夫風濕痰食,各當詳之。心熱者額上先赤,心煩心痛,掌中熱而噦,或壯熱飲水,已午時益甚。肝熱者左頰先赤,便難轉筋,尋衣捻物,多怒多驚,四肢困倦,寅卯時益甚。脾熱者鼻上先赤,怠惰嗜臥,身熱飲水,遇夜益甚。

白話文:

  1. 兒科熱症根據心、肝、脾、肺、腎五臟不同,分虛、實、溫壯四種,涉及表裡、血氣、陰陽、浮陷和風邪、濕熱、痰食等因素,要仔細辨別。

  2. 心熱症狀:額頭先發紅,心煩心痛,手掌發熱而噁心,或壯熱口渴,正午時分症狀加重。

  3. 肝熱症狀:左臉頰先發紅,大便困難,腳抽筋,經常整理衣服和撫摸物品,性格急躁容易驚嚇,四肢痠軟乏力,凌晨三、四點時症狀加重。

  4. 脾熱症狀:鼻樑先發紅,倦怠嗜睡,身體發熱口渴,到了晚上症狀加重。

肺熱者右頰先赤,手掐眉目,喘咳寒熱飲水,日西熱甚。腎熱者頦下先赤,兩足熱甚,骨蘇蘇如蟲蝕,熱甚不能起於床,夜間益甚。仍當辨其虛實,實則面赤氣粗,口燥唇腫,作渴飲冷,大小便難,或掀衣露體,煩啼暴叫,伸體而臥,睡不露睛,手足指熱,宜用表下。虛則面色青白,恍惚神緩,口中虛冷,噓氣軟弱,喜熱惡寒,泄瀉多尿,或乍涼乍溫,怫鬱驚惕,上盛下泄,夜則虛汗,屈體而臥,睡露睛,手足指冷,宜用調補。壯熱者肢體大熱,熱不已則發驚癇。

白話文:

肺熱:右臉頰先發紅,手搓眉毛和眼睛,喘息咳嗽,怕冷怕熱,喝水後更熱,晚上熱得更厲害。

腎熱:下巴先發紅,兩隻腳很熱,骨頭酸軟得像被蟲子咬,熱得很厲害,起不了牀,晚上更嚴重。

無論是肺熱還是腎熱,都應當辨別虛實。實熱證:臉紅、氣粗、口乾、嘴脣腫,口渴想喝冷飲,大小便困難,或掀開衣服、露體,煩躁哭鬧、大聲叫喊,身體伸直地睡覺,睡覺時眼睛不閉,手腳手指發熱,宜用表下法治療。虛熱證:面色青白,恍惚精神不振,口中虛冷,呼吸軟弱,喜歡熱的、怕冷的,腹瀉、多尿,或時冷時熱,煩躁、驚嚇警惕,上盛下虛,晚上出虛汗,身體彎曲著睡覺,睡覺時睜著眼睛,手腳手指發冷,宜用調補法治療。

壯熱:身體發高熱,熱勢不退就會發驚癇。

溫熱者手體微熱,熱不已則發驚搐。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以手輕捫之則熱重,按之不熱,此皮毛血脈之熱,熱在表也。重按之筋骨之分則熱,輕手則不熱,此筋骨之熱,熱在裡也。不輕不重,按之而熱,此肌肉之熱,熱在表裡之間也。以虛實分屬表裡而言之,壯熱惡風寒,為元氣不充,表之虛熱也。

白話文:

溫熱證的人身體微熱,熱度不斷上升就會發生抽搐。陰虛的話內部會發熱,陽氣旺盛的話外部會發熱。用手輕輕按壓感覺熱量很重,用力按壓卻不覺得熱,這是皮毛血脈的熱,熱在體表。用力按壓筋骨的部位覺得熱,用手輕輕按壓卻不覺得熱,這是筋骨的熱,熱在體內。不輕不重地按壓,覺得熱,這是肌肉的熱,熱在體表和體內之間。如果根據虛實來分表裡,壯熱惡風寒,是元氣不足,表之虛熱。

壯熱不惡風寒,為外邪所客,表之實熱也。壯熱飲湯,為津液短少,里之虛熱也。壯熱飲水,為內火銷爍,里之實熱也。若夫內外皆熱,則喘而渴,齒乾煩冤腹滿,四肢熱,逢風寒,如炙於火,能冬不能夏,是皆陽盛陰虛也。脈黃柏俱滿為重實,尺寸俱弱為重虛,脈洪大,或緩而滑,或數而鼓,此熱盛拒陰,雖形症似寒,實非寒也。熱而脈數,按之不鼓,此寒盛格陽,雖形症似熱,實非熱也。

白話文:

發熱厲害卻不畏懼風寒,是外邪入侵,外在的熱症。發熱厲害又喜歡喝湯,是體內津液虧少,內在的虛熱。發熱厲害喝很多水,是體內火氣過旺,內在的實熱。至於內外都發熱,就會喘氣並且口渴,牙齒乾澀心煩便祕腹脹,四肢發熱,遇到風寒就像在火上烤一樣,能在冬天忍受卻不能在夏天忍受,這些都是陽氣過盛陰氣不足的症狀。脈象黃柏脈俱滿是重實在,脈象寸關尺脈都弱是重虛。脈象洪大,有時緩慢且滑動,有時數快且急促,這是熱症過旺抵制陰氣,即使症狀看起來像寒症,實際上並不是寒症。發熱並且脈象數快,按壓脈搏不鼓起,這是寒症過盛阻隔陽氣,即使症狀看起來像熱症,實際上並不是熱症。

發熱惡熱,大渴不止,煩躁肌熱,不欲近衣,其脈洪大,按之無力,或兼目痛鼻乾者,此血虛發躁也,當補其血。如不能食而熱,自汗者,氣虛也,當補其氣。仲景論內外不足發熱自汗之症,禁不可發汗。加飲食勞役,雖病發熱,誤發其汗,則表必虛也。身熱而汗出者,風也。

白話文:

發燒怕熱、非常口渴、煩躁、皮膚發熱,不想要穿衣服,脈搏有力,按壓起來無力,有些還有眼睛痛、鼻子乾燥的症狀,這是屬於血虛症狀所引起的心煩意躁,應補充血氣。如果不能進食且發燒、冒冷汗,是屬於氣虛引起的,應補充元氣。仲景在論述內、外不足所引起的發燒、冒汗的病症時,強調不能再發汗。如果再加上飲食以及勞累,即使發燒、誤以為是發汗,那麼身體的表面一定是虛弱的。全身發熱、冒汗是風寒引起的。

發熱身疼而身重黃者,濕也。增寒發熱,惡風自汗,脈浮胸痞者,痰也。發熱頭痛,脈數者,食也。寸口脈微為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惡寒;尺脈弱為陰不足,陽氣下入陰中則發熱,陰陽不歸其分,則寒熱交爭也。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晝則發熱煩躁,夜則安靜,是重陽無陰也,當急瀉其陽,峻補其陰。至若身熱脈弦數,戰慄而不惡寒者,癉瘧也。

白話文:

發熱、身體疼痛而且身體沉重的,是濕氣引起的。發熱加重、惡寒、自發出汗,脈搏浮動、胸悶的,是痰引起的。發熱、頭痛,脈搏數快的,是飲食引起的。寸口脈搏微弱是陽氣不足,陰氣上升進入陽中,就會惡寒;尺脈微弱是陰氣不足,陽氣下降進入陰中,就會發熱,陰陽不歸其位,就會寒熱交替。白天安靜,晚上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降進入陰中;白天發熱煩躁,晚上安靜,是純陽沒有陰,應急瀉陽氣,大力補充陰氣。至於身體發熱、脈搏弦而數,戰慄但不惡寒的,是瘧疾。

發熱惡寒,脈浮數者,溫病也。若四肢發熱,口舌咽乾,是火熱乘土位,濕熱相合,故煩躁悶亂也。若身體沉重,走注疼痛,乃濕熱相搏,風熱鬱而不得伸也。心熱則用瀉心湯導赤散安神丸。肝熱則用瀉青丸柴胡飲子。脾熱則用瀉黃散。肺熱輕則用瀉白散;重則用涼膈散地骨皮散

白話文:

發熱惡寒,脈搏浮數,這是溫病的症狀。如果四肢發熱,口舌咽喉乾燥,這是火熱乘土位,濕熱相合,所以煩躁悶亂。如果身體沉重,走動時疼痛,這是濕熱相搏,風熱鬱結不能舒展的緣故。心熱則用瀉心湯、導赤散、安神丸。肝熱則用瀉青丸、柴胡飲子。脾熱則用瀉黃散。肺熱輕則用瀉白散;重則用涼膈散及地骨皮散。

腎熱則用滋腎丸。實熱則宜疏下,虛熱則宜調補。壯熱者導赤散。溫熱者瀉黃散。若肢體熱輕,則用惺惺散,重則用羌活散之類。大便秘者,二黃犀角散。餘熱不退者,地骨皮散。骨節疼痛者,梔子仁湯。宿滯內作者,紫霜丸。肝火內熱者,龍膽草湯。陰盛隔陽而熱者,人參理中湯

白話文:

腎臟發熱的話,應服用滋腎丸。實熱的話,適宜去病根,虛熱的話,則應以食物調補。身體發高燒的,可用導赤散。身體發溫熱的,可用瀉黃散。如果四肢發熱、但較輕微,則可用惺惺散;如果較嚴重,則可用羌活散之類的藥物。排便困難的,可用二黃犀角散。餘熱難退的,可用地骨皮散。骨骼關節疼痛的,可用梔子仁湯。由於宿留滯留在腸胃中而引起的,可用紫霜丸。肝火旺盛、體內發熱的,可用龍膽草湯。陰盛,以至於隔離陽氣而發熱的,可用人參理中湯。

肝經血虛生風而搐者,用四物、天麻、鉤藤鉤。若熱蘊便秘者,四順清涼飲。熱而二便調和,風邪蘊結於表而發者,用惺惺散加麻黃汗之。汗後血虛而熱益甚者,六神散加粳米。汗後氣虛而惡寒發熱者,補中益氣湯。汗後陰虛,陽無所附而熱者,用四物湯加參耆。汗後陽虛,陰無所附而熱者,用四君湯加芎、歸。

白話文:

  • 如果因肝經血虛而生風,抽搐的話,則用四物湯加天麻、鉤藤等藥,如果由熱鬱滯便祕引起的,就服四順清涼飲。

  • 如果是因熱而大小便失調,風邪蘊結於表而發搐,則用惺惺散再加上麻黃發汗。出汗後血虛而熱度益盛的,服六神散再加粳米。

  • 若患者因出汗而氣虛,有惡寒發熱症狀,就服用補中益氣湯。

  • 如果患者出汗後陰虛,陽氣無所附麗而發熱,則加人參、黃耆於四物湯。

  • 如果患者因出汗而陽虛,陰氣無所附麗而發熱,則加川芎、歸尾於四君湯。

嬰兒諸熱,其因別症而作者,當從所重而治之。或乳母七情厚味,飲食停積,遺熱於兒;或見嗜食甘肥,衣衾過暖;或頻浴熱湯,積熱於內為患者,各當詳之。蓋小兒臟腑脆弱,元氣易虛,補泄宜用輕和之劑,庶無變症。若乳下嬰兒,當兼治其母,仍參諸熱症治之。

白話文:

嬰兒出現各種發熱,其發生的原因不同,應該根據不同的原因進行治療。有可能是乳母的情緒起伏很大,飲食中含有厚重的味道,導致飲食積滯,將熱氣傳給了嬰兒;或者嬰兒看到喜歡吃的甘甜肥膩的食物,衣物被褥過於溫暖;或者頻繁用熱水洗澡,導致體內積熱,這些都是引起嬰兒發熱的原因,應該仔細地進行診斷。由於嬰兒的臟腑脆弱,元氣容易虛弱,因此在治療時應當使用溫和的藥物,以防止出現新的疾病。如果嬰兒是吃母乳的,治療時應當同時治療嬰兒和母親,並參考嬰兒的其他發熱症狀進行治療。

治驗

一小兒夜間發熱,天明如故,或小腹作痛,飲食少思,面色痿黃,熱時面赤,不時飲食,此食積所致,用下積丸,治之而消。又用白朮散,調理而安。

白話文:

有個小孩在晚上發燒,天亮了還在發燒,有時肚子疼,食慾不振,臉色蠟黃,發燒時臉發紅,有時會吃東西,這是飲食積滯引起的,用下積丸治療,治好了。又用白朮散調理,身體就安康了。

一小兒飲食停滯,腹痛作嘔,用大安丸而愈,飲食雖進,其腹仍痛,用六君、山楂、神麯,痛少止。余以為脾氣傷,而飲食難化,乃去前二味,服六君子四劑而愈。後又傷食,仍服前藥,痛止而至暮發熱,用六君、柴胡升麻而痊,此由脾虛下陷,不能升發,故至暮發熱也。

白話文:

某兒童飲食停滯,腹痛欲嘔。經服用大安丸後治癒。雖然飲食已經恢復,但腹痛仍然存在。嘗試服用六君、山楂、神曲等藥物,腹痛稍有減輕。我認為,兒童的脾氣虛弱,導致食物消化不良。於是,停用前兩味藥,服用六君子四劑而治癒。之後,兒童再次因飲食不當而生病,再次服用之前服用的藥物。腹痛雖然止住了,但傍晚時分卻發熱。服用六君、柴胡、升麻等藥物後痊癒。這是因為兒童的脾臟虛弱下陷,不能升發陽氣,所以傍晚時分發熱。

一小兒發熱,飲食少思,大便不實,常服蘆薈等丸,視其鼻赤,此寒涼之劑,復傷脾土而虛熱也,用五味異功散,數劑而愈。

白話文:

一個小孩發燒,飲食慾不佳,大便不成形,經常服用蘆薈等丸劑,我看他的鼻子發紅,這種寒涼的藥劑,反而傷害脾土而虛熱。服用五味異功散,數劑後痊癒。

一小兒十三歲,內熱晡熱,形體倦怠,食少作渴,此稟賦怯弱之虛熱也。用地黃丸異功散,補之不越月而痊。

白話文:

有一個十三歲的小孩,體內有熱,下午發熱,身體倦怠,食慾不振,口渴,這是稟賦虛弱引起的虛熱。服用地黃丸、異功散,補養不超過一個月就痊癒了。

一小兒十四歲,而近女色,發熱吐痰,至有室,兩目羞明,頭覺脹大,用地黃丸料加五味子當歸黃耆,煎服,及補中益氣湯,得慎疾而瘥。

白話文:

有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沉迷於女色,導致發熱、吐痰。直到結婚後,他的眼睛變得害羞,頭部也感覺腫脹。醫生使用地黃丸、五味子、當歸、黃耆等中草藥煎服,並搭配補中益氣湯,謹慎地治療他的疾病,最終使他康復。

一小兒十四歲,肢體倦怠,發熱晡熱,口乾作渴,吐痰如湧,小便淋漓,或面目赤色,身不欲衣,此稟腎不足而虛熱也,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尋愈。

白話文:

一個十四歲的小孩,四肢容易感到疲倦,發燒在傍晚時分最嚴重,口乾舌燥,想喝水,咳嗽咳痰好像水往外湧一樣,小便淋漓,有時臉部發紅,身上穿著衣服也不舒服,這是因為腎氣不足而引起的虛熱,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治療後,病情逐漸痊癒。

一小兒五歲,發熱作渴,右腮鼻準微赤,或與冷水涼藥,即時嘔吐。余曰:右腮微赤,肺經虛熱也;鼻準微赤,胃經虛熱也。先用四君、升麻一劑吐止,又用白朮散二劑而不渴,更用四君子湯四劑而安。

白話文:

一個五歲的小孩,發熱口渴,右臉頰和鼻子微紅,喝涼水或服寒涼藥物,就會嘔吐。

我說:右臉頰微紅,是肺經虛熱所致;鼻子微紅,是胃經虛熱所致。

我先開了四君子湯和升麻一起服用,一劑藥服下去,嘔吐就停止了。然後再服用白朮散兩劑,口渴的症狀也消失了。再服用四君子湯四劑,小孩就痊癒了。

一小兒九歲,發熱作渴,用瀉黃散。大便重墜,口角流涎,彼欲瀉火。余曰:鼻準青白,脾胃虛寒,肝木所侮也;口角流涎,脾氣不能攝也;大便重墜,胃氣不能升也。不信,竟服涼藥,眉唇微動,四肢微搐,復求治。余曰:此虛極而變慢脾風矣。用六君、炮薑、當歸、木香、鉤藤鉤二劑,益甚。

白話文:

有一個九歲的小孩,發熱並感到口渴,醫生用了「瀉黃散」來治療。孩子服藥後,大便變得非常沉重,且嘴角流口水。當時那位醫生還是想「瀉火」,但我說:「孩子的鼻樑根部呈現青白色,脾胃虛寒,肝木乘侮脾土;嘴角流口水,是脾氣不攝所致;大便沉重,是胃氣不能升降所導致的。」孩子家長不相信我的話,繼續讓孩子服用涼藥,結果導致孩子眉毛和嘴脣微細顫動,四肢微細抽搐,纔再度前來求診。我說:「這是因為虛弱到極點,而轉變成慢性的脾風。」於是我使用「六君子湯」、「炮薑」、「當歸」、「木香」、「鉤藤」等藥物,但治療效果反而更差。

欲求更劑。余曰:藥力未及耳,又加炮附子一片即安。後去附子二劑而愈。

一小兒四歲,停滯腹痛發熱,用大安丸,而飲食進。又用六君、山楂、神麯四劑,而痛止。後傷食,至暮復熱,用六君、柴胡、山梔、升麻而痊。此脾虛兼肝火之治法也。

白話文:

一個四歲的小孩子,肚子痛發燒不思飲食。給他服用了大安丸,飲食進展;之後服用六君、山楂、神麴四劑藥,疼痛停止。後來因為飲食不節制,到傍晚又發燒,給他服用了六君、柴胡、山梔、升麻這些藥,就痊癒了。

一小兒發熱體瘦,夜間遺尿,日間頻數,此稟脾腎不足,用補中益氣湯加補骨脂,及地黃丸加鹿茸治之而痊。畢姻後,小便頻數,作渴發熱,服補陰丸等藥,發熱尤甚,小便如淋,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而愈。

白話文:

1.一個小兒發燒、身體消瘦,晚上尿牀,白天也頻尿,這是因為脾和腎虛弱所致,用補中益氣湯加補骨脂,再加上地黃丸加鹿茸來治療,最後痊癒了。

2.一位已婚婦女,小便頻繁,感到口渴、發燒,服用補陰丸等藥物後,發燒更加嚴重,小便如同淋漓,最後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來治療,最終治癒了。

一小兒體瘦腹大,發熱嗜臥,作渴引飲,先用白朮散為主,佐以四味肥兒丸,諸症漸愈,又用異功散、六味丸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身體瘦弱,肚子很大,發燒喜歡睡覺,口渴想喝水,先用白朮散為主藥,輔以四味肥兒丸,各種症狀逐漸好轉,又用異功散、六味丸治癒。

一小兒十四歲,傷食發熱,服消食丸,胸腹膨脹,發熱作渴,此脾氣復傷也。先用四君、升麻、柴胡,飲食漸進;用補中益氣湯而愈。後因勞心,發熱少食,用四君、升麻、柴胡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因為飲食不當導致積食發熱,服用了消食丸後,胸腹脹滿,發熱口渴,這是因為脾氣再次受傷。

首先用四君子湯、升麻、柴胡治療,飲食逐漸恢復正常;然後用補中益氣湯治療,病情痊癒。

後來因為勞累過度,發熱少食,再次用四君子湯、升麻、柴胡治療後痊癒。

一小兒傷風咳嗽,服參蘇飲,加痰盛喘急,腹脹不食,此脾肺虛而復傷也,用六君、柴胡、桔梗一劑,諸症頓息,用六君子湯而痊。

白話文:

有個小孩感冒咳嗽,吃了參蘇飲。後來痰多喘急,肚子脹得不想吃東西。這是因為脾肺虛弱又受到傷害,用六君、柴胡、桔梗治療,各種症狀立刻緩解,用六君子湯治療痊癒。

一女子十四歲,發熱,至夜益甚,久不愈,左關脈弦數,右關脈微,按之亦弦,此肝火血熱,脾胃虛弱,先用四物二連湯加柴胡、山梔、牡丹皮二劑,熱稍退;又二劑,熱頓退。再用加味逍遙散加白朮三錢,數劑而痊。

白話文:

一位十四歲的女孩,發燒,到了晚上更加嚴重,很久沒有好轉。檢查她的左關脈弦數,右關脈微弱,按壓後也變成了弦數脈。這是肝火血熱,脾胃虛弱引起的。我給她先服用了四物二連湯加柴胡、山梔、牡丹皮,一共兩劑,熱稍微消退了。又服用了兩劑,熱終於完全消除了。再服用加味逍遙散加上三錢的白朮,服用了幾劑後就痊癒了。

嘉靖癸丑閏三月,渠下第北歸。大子麟孫方病瀉不食,遍體如焚,胸滿腹冷痛,日夜不成寢。或投以山楂、枳殼,中氣愈弱,瀉愈甚。不食至累月,日進米飲一半甌,或糕餌棗慄少許。稍過節度,則肢體熱益壯,腹痛不解,奄奄喘息,旦暮不保矣。立齋先生枉視之,則曰:「此胃虛不能納,脾濕不能運,病在戊巳,深且久,兼木氣所乘脫,服攻治之藥,則殆矣。」亟用補中益氣湯數,裡熱稍退,瀉不食如初。

白話文:

嘉靖癸丑潤三月的時候,他子麟孫得了瀉痢的病,無法吃東西,全身像焚燒一樣熱,胸悶腹痛,日夜無法入睡。有人給他服用山楂、枳殼,結果中氣愈來愈弱,瀉痢越來越嚴重。他好幾個月沒吃東西,每天只能喝半碗稀飯,或吃一點點糕點、棗子、栗子。稍微吃多了,肢體就會發熱,腹痛更劇烈,喘息不斷,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立齋先生去看了他,說:「這是因為脾胃虛弱,無法吸收食物,濕氣阻滯在脾臟,無法運化,病因在戊巳,深且久,加上肝氣不振,如果再用攻伐治病的藥物,情況就會很危險。」於是趕緊使用補中益氣湯幾次,病人內熱逐漸退卻,但瀉痢和食慾不振的症狀依舊。

先生復曰:此勿亟,惟胃氣漸復,濕漸除,當自得效耳。改用六君兼補中湯,仍服八味丸生命門火,以滋脾土。如是三月,諸症悉退,納穀倍常日。惟稍遇形役,或記誦心勞,則潮熱遄發,先生復授以歸脾方加梔、柴二種,熱尋止,形氣日充。甲寅七月,偶觸暑飲冷,前症復作,間發瘧疾,熱晝夜不止。

白話文:

醫生又說:不要著急,只要胃氣逐漸恢復,濕氣逐漸消除,就會自然而然地收到治療效果。改用六君湯和補中益氣湯,仍然服八味丸溫灼命門之火,用以滋養脾土。照這樣服藥三個月後,諸症狀皆已消除,平時吃食物的量比平常多。只有稍微遇到勞累,或者記誦費心時,潮熱便會迅速發作,醫生又給他開了歸脾湯,加上梔子和柴胡兩種藥物,潮熱很快就停止了,身體氣血一天比一天好。甲寅年七月,偶然觸犯了暑熱又喝了冷飲,之前的症狀又復發,間歇發作瘧疾,白天黑夜都不退熱。

先生曰:此虛寒偪陽,法當舍時從症。用補中湯多加炮姜,益以生薑二兩,及口而瘧止,面色青黃相錯,更患痢。或謂:參、耆、炮姜不宜。先生哂之,且曰:此固虛弱自利耳。往嘗謂戊巳受病,木氣乘之,此青黃二色,非正形耶!仍用補中益氣多加柴胡、參、術,數日而痢止,餘症亦漸解脫。惟吾兒襁褓失母,渠每姑息之故,其性外溫而中易怒。

白話文:

老師說,這是虛寒制壓陽氣所引起的,應當忽略時令,依據症狀來治療。採用補中益氣湯加更多乾薑,再把生薑加到二兩,瘧疾就停止,面色出現青黃相間的顏色,病情又轉變為痢疾。有人說:人參、黃耆、乾薑不宜。老師笑著說,這是由於虛弱自己腹瀉。過去曾經說過他戊巳年染病,木氣乘虛而入,現在的青黃面色,不是正色嗎?仍然採用補中益氣湯,再加柴胡、人參、白術,幾天后痢疾停止,其他症狀也逐漸康復。只是我兒幼年喪母,老人家總是對他過於寵愛、姑息,使他性格上外表溫和而內心易怒。

渠少孤,遭家多難,藜藿恆不充,兒幼多病失調養,故形怯而胃弱,致疾之原,其所由來者漸矣。先生洞微燭幽,知其病深且久,而堅持獨見,以祛攻治之惑,吾兒再造之慈,何幸得此於先生哉!先生之曾大父與先廷評公為中表兄弟,先君與先生,同宦遊京師。末年尤敦泉石之雅。

白話文:

他很小的時候就沒了父母,遭遇到許多家庭變故,粗劣的食物常常吃不飽,幼兒時期多病,缺乏調養,所以身體虛弱,消化不良,得病的根源,是循序漸進的。先生洞悉細微,知曉他的病已經很深且時間很長了,卻堅持獨特的見解,以祛除邪氣攻治疾病的迷惑,我的兒又重新獲得了康復,多麼幸運能遇到先生啊!先生的曾祖父和先廷評公是表兄弟,先君和先生,同在京師任官。晚年尤其喜愛雅緻的泉石。

先生盛德,及於犬子,能使先人後嗣永存,區區志感,誠不能盡萬分之一也。是歲冬十月望,眷晚生張慕渠頓首頓首。

白話文:

先生高貴的恩德,惠及到我的兒子,能夠讓祖先和後代永遠長存,這份小小的情意和感激,真是無法用萬分之一來表達。這年的冬十月望日,我張慕渠誠懇地伏地叩頭致謝。

嘉靖甲寅,敬臣之女,年十二,患脾胃素弱,自夏入秋,時瀉時止,小腹微痛,至八九月間,遂成疳積之症,發熱凡二十餘日不止,汗泄熱解,汗已復熱,自中脘至小腹膨脹堅直,大便溏,氣喘咳嗽作噯,俱晝輕夜重,徹夜煩躁不睡,鼻塞眼暗譫語,其母以為必死矣。立齋先生診之曰:脈浮大而無根,此大虛證也,非獨參湯不可。

白話文:

嘉靖甲寅年,敬臣的女兒,十二歲,因脾胃虛弱,從夏天進入秋天,時常腹瀉時,時常停止,小腹微痛。到了八九月間,逐漸成了疳積的症狀。發燒超過二十多天沒有停止,出汗退燒,汗退之後又再發燒。從中脘到小腹膨脹發硬,直挺挺的。大便溏瀉、氣喘咳嗽、打嗝,白天症狀較輕,晚上症狀較重,整夜煩躁睡不著覺。鼻子塞住、眼睛昏暗、說胡話。她母親認為她必定會死了。立齋先生診斷後說:脈浮大而沒有根,這是大虛的症狀,非獨參湯不可。

乃用參一兩,加熟附三分,煨生薑三片,日進二劑。仍並渣服之,大下疳積,其氣甚惺,腹漸寬,熱漸減,脈漸斂,然手猶尋捻不已,鼻孔出血。先生曰:此肝證也。煎六味丸料與之一服,如脫,乃晝服獨參姜附湯,夜服六味丸料,脈漸有根,諸症漸退。先此手足恆熱,至是乃始覺寒。

白話文:

於是用參一兩,加上熟附片三分,用生薑三片各煨,每天服用二劑。仍把湯渣一同服下,大便下疳積,其氣味很腥,腹漸漸寬了,熱漸漸退了,脈象漸漸收斂,可是手還不住地撫摸捻動,鼻子流血。先生說:這是肝證。煎六味丸的藥料給他服用一服,如同脫胎換骨一般,白天服用獨參姜附湯,晚上服用六味丸的藥料,脈象漸漸有根了,諸症漸漸退了。先前手足經常發熱,到現在才開始覺得寒冷。

先生喜曰:此病邪盡退,而真氣見矣。然猶飲食不進,乃單用六君子湯加炮姜,遂能食;咳嗽獨甚,與補中益氣湯嗽遂止,夜始有睡。凡弱女之得生,皆先生力也,向非先生卓有定見,專治其本,而其末自愈,則奄奄一息之軀,豈堪雜劑之攻擊哉!其為丘中之骨,蓋必然矣。

白話文:

醫生高興地說:「這位小姐的病邪已經完全退去,而真正的元氣也顯現出來了。但是她仍然吃不下東西,於是單獨使用六君子湯加炮姜,就已經能夠飲食;咳嗽特別嚴重,服用補中益氣湯後,咳嗽就停止了,晚上也開始能夠入睡。這位小姐能夠獲得新生,都是由於這位醫生的努力。如果這位醫生沒有堅定的見解,專門治療病人的根本,而讓病症自愈,那麼奄奄一息的身體,怎麼經得起各種藥劑的攻擊呢?這位醫生必定是其中之中的骨幹。」

敬臣感激之餘,無由以報,敬書施療之顛末,以附醫錄,庶不泯先生之功,且以告同患此者,幸無所誤。亦推廣先生一念之仁於萬一云爾!孟冬望日,眷晚生王敬臣頓首拜書。

白話文:

敬臣十分感激,無以回報,謹將治療經過記錄下來,附在醫錄之後,以免遺忘先生的功勞,也讓同樣患病的人不會誤診,也希望能傳播先生一點仁慈之心,讓更多人受益。孟冬望日,晚輩王敬臣叩首拜謝。

敗毒散,治傷風瘟疫風濕,頭目昏眩,四肢作痛,增寒壯熱,項強睛疼,或惡寒咳嗽,鼻塞聲重。

白話文:

敗毒散,治療傷風瘟疫風濕、頭目昏眩、四肢作痛、增寒壯熱、項強眼睛疼痛、或惡寒咳嗽、鼻塞聲音重。

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炒),羌活獨活茯苓,桔梗,人參(各一兩),甘草(半兩)

白話文:

  •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退熱止汗的作用。

  • 前胡:具有疏風解表、止咳平喘的作用。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作用。

  • 枳殼(炒):具有行氣消痞、寬中理氣的作用。

  • 羌活: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的作用。

  • 獨活: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的作用。

  • 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

  •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祛痰的作用。

  •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作用。

  • 甘草(半兩):具有益氣補脾、清熱解毒的作用。

上每服二錢,生薑、薄荷水煎。

滋腎丸,治腎熱。

黃柏(酒拌炒焦,三錢),知母(二錢),肉桂(五分)

白話文:

黃柏(以酒拌炒至焦黑,用量三錢),知母(用量二錢),肉桂(用量五分)

上為末,熟水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前百沸湯下。

四順清涼飲,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蓄熱,頰赤作渴,五心煩熱,睡臥不安,四肢擎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順,腸胃不調,大小便澀,欲發驚癇。或風熱結核,頭面生瘡,目赤咽痛,瘡疹餘毒,一切壅滯挾熱。泄瀉不止,加木香,煨大黃

白話文:

四順清涼飲,治療小兒血脈壅塞,臟腑蓄積熱氣,臉頰發紅、嗜渴,五心煩熱,睡不安穩,四肢痙攣痠痛。以及因哺乳不規律,寒溫失調,導致兒童血氣不順暢,腸胃不調,大小便乾燥,容易驚厥抽搐。或風熱引起結核,頭面長瘡,眼睛發紅、喉嚨疼痛,瘡疹餘毒,一切壅滯含熱的症狀。若有腹瀉不止的症狀,則酌情添加木香、煨大黃。

赤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作兩服。

消風散,治小兒解脫,致令風邪客於皮毛,入於臟腑,則令惡風發熱,胸膈痰涎,目澀多睡。(方見驚癇胎症)

白話文:

消風散,治療小兒在夜驚中驚醒後,因身體虛弱,風邪趁虛侵入皮毛,進而進入臟腑,便會出現畏風發熱、胸膈痰多、眼睛澀痛、嗜睡等症狀。(具體方劑請參閱驚癇胎症)

小柴胡湯,治傷寒溫熱,身熱惡風,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往來寒熱,脅痛耳聾,嘔噦痰實,中暑瘧疾並服之。(方見天釣)

白話文:

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傷寒溫熱,出現發熱惡寒怕風、頭痛後頸僵直、四肢痠痛煩躁不安、時而發熱時而發冷的情況。還伴有脅部疼痛,耳聾,嘔吐反胃,痰多充實,中暑瘧疾等疾病,都可以服用。(方子出自天釣)

愚按:前方若肝膽經風熱,肝火瘰癧,寒熱往來,日晡發熱潮熱,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或脅痛胠滿,小便不利,或泄瀉吐酸苦水,或肢體搐動,唇目抽掣,及乳母有前症,致兒為患者,並宜服之。

白話文:

愚按:遇到前方有肝膽經風熱,肝火瘰癧,寒熱交替,下午傍晚發燒潮熱,不想要吃飯,或者有怒火、口苦、耳朵聾、咳嗽,或者肋骨疼痛、胸悶、小便不利,或者腹瀉、吐酸苦水,或者身體抽動、嘴脣和眼睛抽搐,以及有這些症狀的乳母,導致孩子生病的,都可以服用。

抑肝散,治肝經虛熱發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眠不安。(方見肝臟)

白話文:

抑肝散:治療肝經虛熱引起的抽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克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眠不安。(藥方見肝臟)

梔子清肝散(一名柴胡梔子散),治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發熱,耳內作癢生瘡,或出水疼痛,或胸乳間作痛,寒熱往來。

白話文:

梔子清肝散(又名柴胡梔子散),用於治療三焦及足少陽經(膽經)風熱發熱,耳內發癢生瘡,或出水疼痛,或胸部及乳房間疼痛,寒熱往來。

柴胡,梔子(炒),牡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牛蒡子(炒。各七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柴胡、炒梔子、牡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炒牛蒡子(各七分),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治肝膽三焦風熱怒火,或乍寒乍熱,往來寒熱發熱,或頭髮瘡毒等症。

白話文:

柴胡清肝散,用於治療肝膽及三焦因風熱怒火引起的症狀,例如忽冷忽熱、反覆寒熱發燒,或頭髮長瘡等症狀。

柴胡(一錢半),黃芩(炒),人參,川芎(各一錢),山梔(炒,一錢半),連翹,甘草(各五分),桔梗(八分)

白話文:

柴胡(七點五公克),黃芩(炒過,六公克),人參,川芎(各六公克),山梔(炒過,七點五公克),連翹,甘草(各三公克),桔梗(四公克)

上水煎服。

柴胡飲,解肌熱、蒸熱、積熱,或汗後餘熱,脈洪實弦數,大便堅實。

白話文:

柴胡飲子:可以消除肌肉的熱度、蒸熱、積熱,或是汗後餘熱,脈搏強勁、堅實、跳動快,大便堅硬。

黃芩(七分),甘草(四分),大黃(八分),芍藥(七分),柴胡,人參(各五分),當歸(一錢)

上每服一錢,姜水煎。

當歸補血湯,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脈虛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宜此主之。

白話文:

當歸補血湯,用於治療肌肉發熱、心煩躁熱,眼睛發紅、臉色發紅、口渴,晝夜不息,脈搏洪大而虛弱,用力按壓完全沒有,這是脈虛血虛的症狀。如果誤服白虎湯,必定會死亡,應該服用此藥方來治療。

黃耆,當歸(各等分)

上水煎服。

三黃丸,治三焦積熱,眼目赤腫,頭項腫痛,口舌生瘡,心膈煩躁,不美飲食,大小便秘澀,五臟實熱,或下鮮血,瘡節熱症。

白話文:

三黃丸,治療三焦積熱,眼睛發紅並腫脹,頭頸部位腫脹疼痛,嘴巴和舌頭長瘡,胸口悶熱焦躁,食慾不振,大便和小便澀而不暢,五臟內部發熱,或是解出鮮血,瘡節熱症。

黃連,黃芩,大黃(煨。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滾湯下,量大小加減服。

白虎湯,治傷寒,或吐或下後,七八日邪毒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作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數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汗出惡風寒,身熱而渴。

白話文:

白虎湯,治療傷寒,或吐或洩後,七八天邪毒不解,熱症積聚在體內,表裡感到發熱,時時怕風想喝大量的水,舌上乾燥煩躁,想喝數升水的人,適合服用。另外也治療夏季中暑,汗流不止怕風怕冷,身體發熱口渴。

知母(三兩),甘草(一兩,炙),石膏(八兩,另研),糯米(三合)

白話文:

知母(180克),甘草(60克,炙甘草),石膏(480克,研成細末),糯米(150克)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至米熟為度。

瀉黃散(方見脾臟)

瀉心湯(方見心臟)

地黃散(方見腎臟)

清涼飲

柴苓散

二黃犀角

牛黃散

黃龍湯

牛黃膏

梔子仁湯

六物黃芩湯

五物人參飲

地骨皮散十(方見潮熱)

惺惺散

理中湯(二方見咳嗽,加人參即人參理中湯)

龍膽湯

紫霜丸(二方見噤風撮口)

四物湯(方見急驚)

神散(方見夜啼)

白朮散(方見積痛)

羌活散(方見驚風)

下積丸(方見積滯)

補中益氣湯

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朮)

六君子湯

四君子湯

加味逍遙散

異功散六(方見內釣)

瀉白散(方見肺臟)

瀉青丸(方見肝臟)

涼膈散(方見瘡瘍)

八珍湯(方見寒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