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 (2)
卷十 (2)
1. 自汗
一女子十四歲,自汗寒熱,月經先期,余謂肝火血熱,用加味逍遙散、地黃丸而痊。後因怒,經行不止,自汗盜汗,先用加味小柴胡湯,次用加味逍遙散而愈。
一小兒自汗,叫哭發熱,作渴飲水,抽搐仰睡,乃心經實熱也,用導赤散治之而愈。後又自汗,發熱飲湯,抽搐無力,驚竄咬牙,覆睡面赤,心經虛熱也,用茯苓補心湯而愈。
一小兒自汗惡風,用補中益氣湯加炒浮麥而止。因飲食停滯,患吐瀉,用六君子湯而愈,又用四君、當歸、浮麥而汗止。出痘時,自汗盜汗,用十全大補湯而痘愈。後因風咳嗽,自汗腹脹。余謂脾肺俱虛,宜用六君、桔梗,因惑於人言,先服發表之劑,更加氣喘盜汗,余用四君、五味子、炮姜,四劑不應,每劑又加人參五錢、炮姜一錢,稍止,又三劑而痊。
十全大補湯,治諸虛不足,自汗不食,時發潮熱等症。
白茯苓,人參,當歸,白朮,黃耆(炒),川芎,肉桂,白芍藥(炒),熟地黃,甘草(炒。各等分)
上三五錢,薑棗水煎服。
八珍湯,(前方去肉桂、黃耆,治驗見各門)
人參養榮湯,治病後時自汗,或發潮熱,口乾食少,心虛驚悸,咳而下痢。前方去川芎,加陳皮、五味子、遠志。
百解散,治感冒風邪,發熱自汗者。
荊芥,白芷,麻黃(去節),陳皮,蒼朮,甘草(炒。各三分)
上姜三片,蔥白三根,水煎服。
清暑益氣湯,治暑邪干衛,身熱自汗。
黃耆,蒼朮(泔浸去皮。各一錢),升麻(七分),人參,白朮,陳皮(炒),神麯(炒),澤瀉(各五分),甘草(炙),黃柏(酒浸,炒),當歸身,麥門冬(去心),青皮(炒),葛根(各三分),五味子(九粒,杵)
上水煎服。
茵陳五苓散,治伏暑發黃煩渴,小便不利。
赤茯苓,豬苓,澤瀉,白朮,茵陳(各三分)
上水煎服。
血餘散,治汗不止。
用男子亂髮一握,煅存性,為細末,以絹袋盛置,干撲之。
清燥湯,治小兒自汗,或因熱傷元氣,大小便秘澀。
黃耆(炒),蒼朮(各五分),白朮,陳皮,澤瀉,人參,白茯苓,升麻,麥門冬,當歸身,生地黃神麯(炒),豬苓,黃柏(酒拌炒。各三分),五味子(五粒,杵),黃連(炒),甘草(炙。各二分)
上姜一片,水一鍾,水煎服。
升陽益胃湯(方見諸痢)
六君子湯
加味歸脾湯
四君子湯
加味逍遙散
五味異功散五(方見內釣)
柴胡梔子散(方見發熱)
小柴胡湯(方見肝臟)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龍膽瀉肝湯
人參理中湯
茯苓補心湯三(方見喑)
團參湯
當歸六黃湯(二方見盜汗)
惺惺散
四物湯(二方見急驚)
白話文:
自汗
一位十四歲的少女,出現自汗、發冷發熱、月經提前的狀況,我認為是肝火旺盛、血熱,使用了加味逍遙散和地黃丸後痊癒。後來因為生氣,導致月經不止、又出現自汗和盜汗,先使用加味小柴胡湯,接著使用加味逍遙散後痊癒。
一個小孩自汗,哭鬧時會發熱,口渴想喝水,身體抽搐而且仰著睡,這是心經實熱的緣故,使用導赤散治療後痊癒。後來又出現自汗、發熱想喝湯,抽搐但沒有力氣,驚嚇亂竄、咬牙,趴著睡且臉色發紅,這是心經虛熱的緣故,使用茯苓補心湯後痊癒。
一個小孩自汗又怕風,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炒過的浮小麥後止住。後來因為飲食停滯,出現嘔吐和腹瀉,使用六君子湯後痊癒,又使用四君子湯、當歸和浮小麥後汗止住。出痘疹的時候,出現自汗和盜汗,使用十全大補湯後痘疹痊癒。後來因為感冒咳嗽,出現自汗和腹脹。我認為是脾肺都虛弱,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和桔梗,但因為被其他人說法迷惑,先服用了發散的藥劑,反而加重了氣喘和盜汗,我使用四君子湯、五味子和炮姜,服用了四帖藥沒有效果,每帖又加入人參五錢、炮姜一錢,才稍微止住,又服用了三帖才痊癒。
十全大補湯,治療各種虛弱不足,自汗不思飲食,時常發作潮熱等症狀。
藥材:白茯苓、人參、當歸、白朮、黃耆(炒過)、川芎、肉桂、白芍藥(炒過)、熟地黃、甘草(炒過),每種藥材等量。
用法:取三到五錢,加薑和紅棗用水煎服。
八珍湯,(是十全大補湯去掉肉桂和黃耆,治療效果在其他章節有記載)
人參養榮湯,治療病後時常自汗,或發潮熱,口乾食慾差,心虛容易受驚,咳嗽又腹瀉。配方是原方去掉川芎,加上陳皮、五味子和遠志。
百解散,治療感冒風邪,發熱自汗。
藥材:荊芥、白芷、麻黃(去節)、陳皮、蒼朮、甘草(炒過),每種藥材各三分。
用法:加三片薑、三根蔥白,用水煎服。
清暑益氣湯,治療暑邪侵犯體表,導致身體發熱自汗。
藥材:黃耆、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去皮,各一錢)、升麻(七分)、人參、白朮、陳皮(炒過)、神麯(炒過)、澤瀉(各五分)、甘草(炙過)、黃柏(用酒浸泡後炒過)、當歸身、麥門冬(去心)、青皮(炒過)、葛根(各三分)、五味子(九粒,搗碎)。
用法:用水煎服。
茵陳五苓散,治療因暑邪導致黃疸、口渴煩躁、小便不暢。
藥材:赤茯苓、豬苓、澤瀉、白朮、茵陳(各三分)。
用法:用水煎服。
血餘散,治療汗流不止。
用法:用男子頭髮一撮,燒成灰,研磨成細末,用絹布袋裝起來,撲在出汗處。
清燥湯,治療小孩自汗,或是因發熱損傷元氣,導致大小便乾澀不暢。
藥材:黃耆(炒過)、蒼朮(各五分)、白朮、陳皮、澤瀉、人參、白茯苓、升麻、麥門冬、當歸身、生地黃、神麯(炒過)、豬苓、黃柏(用酒拌炒過,各三分)、五味子(五粒,搗碎)、黃連(炒過)、甘草(炙過,各二分)。
用法:加一片薑,用水一鍾煎服。
升陽益胃湯(配方在其他章節治療腹瀉的內容有記載)
六君子湯
加味歸脾湯
四君子湯
加味逍遙散
五味異功散(配方在其他章節治療內部疾病的內容有記載)
柴胡梔子散(配方在其他章節治療發熱的內容有記載)
小柴胡湯(配方在其他章節治療肝臟疾病的內容有記載)
補中益氣湯(配方在其他章節治療虛弱消瘦的內容有記載)
龍膽瀉肝湯
人參理中湯
茯苓補心湯(配方在其他章節治療失聲的內容有記載)
團參湯
當歸六黃湯(兩種配方在其他章節治療盜汗的內容有記載)
惺惺散
四物湯(兩種配方在其他章節治療急驚風的內容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