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 (1)
卷十 (1)
1. 卷十
2. 自汗
自汗者,汗無時而自出也。經曰: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又云:陰虛而陽必輳,則發熱而自汗。陽虛而陰必乘,則發厥而自汗。東垣云:表虛自汗,秋冬用桂,春夏用黃耆。丹溪云:汗者心之液也。
自汗之症,未有不因心腎俱虛而得之者。巢氏云:虛勞病若陽氣偏虛,則津液發泄而為汗。天自心為主,陽之藏,火也。陽主氣,人身津液,隨其陽氣所在之處而生,亦隨其火所擾之處而泄,則為自汗矣。治法當用參、耆甘溫益氣之藥,使陽氣外固,而津液內藏則汗止矣。若元氣虛者,夏月用六君子湯加山藥、山茱萸,冬月用加減八味丸、十全大補湯。
血虛者,四物加參、耆。有熱者,當歸六黃湯。氣血俱虛者,十全大補湯。心腎虛熱者,六味丸。虛寒者,八味丸。心經血虛者,團參湯。胃經氣虛者,六君子湯。飲食勞倦者,補中益氣湯。嗜臥倦怠者,升陽益胃湯。熱傷元氣者,清燥湯。暑干心胞絡者,清暑益氣湯。外傷風邪者,惺惺散。
虛勞羸瘦者,人參養榮湯。思慮傷脾者,歸脾湯。怒動肝火者,小柴胡湯。肝經虛熱者,加味逍遙散。肝經濕熱者,龍膽瀉肝湯。泄瀉脈微者,人參理中湯。手汗者,補中益氣湯。胸腹汗者,四君子湯。當心一片有汗者,茯苓補中湯。黃汗者,茵陳五苓散。血汗者,血餘散敷之。
此皆云汗之大法也,仍推五臟相勝主之。若汗出如油,喘而不休,此為命絕;柔汗發黃,此為脾絕;汗出不流,如貫珠者,為絕汗;數者並不治。若六陽虛則汗出上至頭、下至項,亦多主難治。
治驗
一小兒四歲,因驚自汗,左關無脈,以此為憂。余曰:肝主驚,此稟肝氣不足,因驚則氣散,脈必在臂腕。於尺部盡處候之,果得。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半載脈複本位。其脈在合谷之間者,皆自幼被驚而然也。
一小兒五歲,因驚自汗發熱,虛證悉具,右寸脈短,此胃氣復傷也,用獨參湯月餘,又用補中益氣湯,仍佐以六君子及加味地黃湯,半載而愈。
一小兒自汗,目直項強頓悶,余謂肝經實熱,先用柴胡梔子散,隨用六味地黃丸而愈。後因驚自汗,咬牙呵欠,屬肝經虛熱生風,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而痊。後又驚,自汗怔悸,面赤發熱,悉屬肝經虛熱,用六味丸而愈。
一小兒自汗面青善怒,小便頻數,睡間驚悸,或發搐目直,此肝火血燥生風也,先用加味四物湯、加味逍遙散各四劑,與間服,諸症漸愈,又用四君、山梔而痊。
一小兒自汗盜汗,頸間結核,兩目連札,此兼肝脾疳症也,用四味肥兒丸及大蕪荑湯而痊。後每傷食發熱,便血自汗,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漸愈,又用六味地黃丸而痊。
白話文:
[自汗]
自汗指的是不分時間自己就冒汗的情形。古籍有提到,飲食過飽時,汗由胃而出;受驚嚇時,汗由心而出;提重物遠行時,汗由腎而出;疾速奔跑或恐懼時,汗由肝而出;身體搖晃勞累時,汗由脾而出。另外也有記載,陰虛時陽氣必定亢奮,就會發熱並自汗;陽虛時陰氣必定乘機作亂,就會發冷並自汗。
東垣說,表虛導致自汗的人,在秋冬季節應該使用桂枝,春夏季節則應使用黃芪。丹溪說,汗是心臟的液體。
自汗的症狀,通常都是因爲心腎都虛纔會發生。巢氏說,如果陽氣偏虛,體內津液會無故流失成爲汗。天由心主宰,陽氣的藏所,就是火。陽氣主管氣,人體內的津液,會隨陽氣所在的地方生成,也會隨着火的擾動而流失,這樣就形成自汗了。治療方法應該是使用參、芪等甘溫益氣的藥物,讓陽氣在外固守,而津液在內儲存,汗就會停止了。如果是元氣虛的人,夏天應該用六君子湯加山藥、山茱萸,冬天則用加減八味丸、十全大補湯。
血虛的人,應該用四物湯加參、芪。有熱症的人,應該用當歸六黃湯。氣血兩虛的人,應該用十全大補湯。心腎虛熱的人,應該用六味丸。虛寒的人,應該用八味丸。心經血虛的人,應該用團參湯。胃經氣虛的人,應該用六君子湯。飲食過度勞累的人,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喜歡臥牀疲倦的人,應該用昇陽益胃湯。熱傷元氣的人,應該用清燥湯。暑幹心胞絡的人,應該用清暑益氣湯。外傷風邪的人,應該用惺惺散。
虛弱消瘦的人,應該用人參養榮湯。思考過度傷害脾臟的人,應該用歸脾湯。怒氣沖天導致肝火的人,應該用小柴胡湯。肝經虛熱的人,應該用加味逍遙散。肝經溼熱的人,應該用龍膽瀉肝湯。泄瀉脈微的人,應該用人參理中湯。手汗的人,應該用補中益氣湯。胸腹汗的人,應該用四君子湯。心中一塊出汗的人,應該用茯苓補中湯。黃汗的人,應該用茵陳五苓散。血汗的人,應該用血餘散。
這些都是汗的治療原則,但仍然需要根據五臟的相互關係來調整。如果汗出如油,喘息不停,這是生命終結的徵兆;柔軟的汗變成黃色,這是脾臟衰竭的徵兆;汗出不流,如同珠串,這是絕汗;這種情況一般都無法治療。如果六陽虛,則汗從頭到頸項,也多半難以治療。
接下來的段落描述了一些案例,包括小孩和女性的自汗症狀,以及他們如何通過不同的中藥湯劑得到改善。這些案例包括了各種病因,如驚嚇、肝火、飲食停滯、風邪等,並詳細介紹了使用的中藥方劑,如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加味逍遙散等。
最後,文中列出了幾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如十全大補湯、八珍湯、人參養榮湯、百解散、清暑益氣湯、茵陳五苓散、血餘散、清燥湯、昇陽益胃湯等,以及它們的組成成分和適應症,用於治療自汗和其他相關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