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六 (3)
卷十六 (3)
1. 舌斷唇傷
凡舌斷者,須乘熱接上,急用雞子輕擊周圍,去硬殼,取膜套舌上,以洪寶丹敷膜上,自然接續。若良久舌已冷,不必用接,但以洪寶丹敷之,其舌自生,所斷唇舌,雞子膜含護,恐風寒傷之。外症若寒熱作痛,用四物加柴胡。晡熱作痛,加地骨皮。倦怠少食,用四君加芎、歸、柴胡。
惡寒少食,用托裡散加參,耆。若煩渴發熱,用當歸補血湯,如不作痛,但用四君之類以健脾則肌肉自生,旬余可愈。不宜用辛熱之劑,恐助火而益其痛也。
一小兒舌斷半寸許,敷洪寶丹,服四物加柴胡,痛定血止,次服四君加柴胡、山梔,月餘而舌自完。
一小兒十四歲,疫病愈後,齧舌出血,先君謂腎虛則齧舌,用地黃丸而愈。後唾血咳血,發熱痰盛,仍用前丸而瘥。
一小兒唇傷出血不止,以藥止之,唇面腫大,揭去其藥,出血甚多,腫亦頓消,用托裡之劑及當歸膏,患處潰而愈。
一小兒唇傷,腫痛發熱,服清熱止痛之劑,連瀉二次,眉目搐動,服祛風等藥,手指俱冷,手足搐動,余謂脾土被肝木所侮,用異功散加升麻、柴胡、半夏,手溫而搐止,仍用前藥,佐以托裡散而愈。
一小兒跌傷,唇口發搐,咬牙驚哭腹痛,此出血過多,肝火內動所致也,用四物加柴胡、山梔而安。但焮痛至面,此患處欲作膿耳,用托裡散四劑,頭目腫痛,其脈滑數,此膿已成,氣虛而不能潰出也,又用托裡散二劑,膿出腫消。若初傷時,不遽用收斂瘡口之藥,則無此患也。
一小兒傷唇出血,發搐目直,用柴胡梔子散一劑,其搐稍定,但傷處焮痛,外敷洪寶丹,內服逍遙散而愈。
一小兒跌傷面腫,連唇頰出血,焮痛發熱,以花蕊石散敷之,血止痛定,次用當歸補血湯,而發熱頓止;又用加味逍遙散、八珍湯而潰,托裡散而斂。
洪寶丹(一名濟陰丹),治傷損焮痛並接斷。
天花粉(二兩),薑黃,白芷,赤石藥(各一兩)
上為末,湯調搽患處。
一方:用亂髮燒灰,敷舌上接之。又治:擦落耳鼻,乘熱蘸之,接上即愈。亦須口含,以防其冷。
當歸補血湯,治杖瘡、金瘡,血氣損傷;或妄服峻劑,致血氣俱虛,肌熱大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之全無。經曰:脈虛血虛,脈實血實。蓋血虛發熱是也,證似白虎湯,惟脈不長實為辨耳。若誤服白虎湯必死。此病多得於飢飽勞役者。(方見發熱不止)
四物湯,治一切血虛發熱;或因失血太多;或克伐太過;或潰後發熱,煩躁不安,並宜服之。(方見腋癰)
柴胡梔子散(方見脅癰)
花蕊石散(方見後)
八珍湯
加味逍遙散(二方見發熱不止)
托裡散(方見熱毒瘡瘍)
白話文:
舌斷唇傷
凡是舌頭斷裂的情況,必須趁熱將斷裂的舌頭接回去。趕緊用雞蛋輕輕敲擊周圍,去掉硬殼,取出雞蛋內層的薄膜套在舌頭上,再將洪寶丹敷在薄膜上,斷裂的舌頭自然就能接合。如果時間過久,舌頭已經冷了,就不用接了,直接用洪寶丹敷在斷處,舌頭會自己長好。對於斷裂的嘴唇和舌頭,用雞蛋膜保護,是為了避免風寒侵襲。如果出現外在的寒熱交替、疼痛等症狀,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柴胡來治療;如果午後發熱疼痛,則要加上地骨皮;如果感到疲倦、食慾不振,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柴胡。
如果感到畏寒、食慾不振,可以使用托裡散加上人參、黃耆。如果感到煩躁口渴、發熱,則用當歸補血湯。如果沒有疼痛感,只需用四君子湯類的藥來健脾,肌肉就能自然長出,十幾天就能痊癒。切記不可使用辛辣燥熱的藥物,以免助長火氣,加重疼痛。
一個小孩舌頭斷了半寸左右,敷上洪寶丹,服用四物湯加柴胡,疼痛就停止了,血也止住了。之後再服用四君子湯加柴胡、山梔,一個多月後,舌頭就完全長好了。
一個十四歲的小孩,在疫病痊癒後咬破了舌頭出血,先父認為是腎虛導致的咬舌,所以用六味地黃丸治好了。後來又出現吐血、咳嗽帶血、發熱、痰多的症狀,仍然用之前的藥丸治好了。
一個小孩嘴唇受傷出血不止,用藥止血後,嘴唇和臉腫大,揭去藥後,出血反而更多,但腫脹卻立刻消退了,使用托裡散類的藥物和當歸膏,傷口潰爛後痊癒。
一個小孩嘴唇受傷,腫痛發熱,服用清熱止痛的藥後,連續腹瀉兩次,眉毛和眼睛抽搐,服用祛風藥後,手指冰涼,手腳抽搐。我認為這是脾土被肝木所欺侮,所以用異功散加升麻、柴胡、半夏,手就溫熱了,抽搐也停止了。之後繼續使用之前的藥方,並佐以托裡散就痊癒了。
一個小孩跌倒受傷,嘴唇和嘴角抽搐,咬牙哭鬧,腹痛,這是因為出血過多,導致肝火內動。用四物湯加柴胡、山梔,病情就穩定下來了。如果患處紅腫熱痛蔓延到臉上,表示傷處要化膿了,使用托裡散四劑後,頭部和眼睛腫痛,脈象滑數,表示膿已經形成,但因氣虛無法排出,又使用托裡散兩劑,膿排出後腫脹就消退了。如果在剛受傷時,不馬上使用收斂傷口的藥物,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個小孩嘴唇受傷出血,出現抽搐,眼睛直視,用柴胡梔子散一劑後,抽搐稍為平靜,但傷處紅腫熱痛,外敷洪寶丹,內服逍遙散,就痊癒了。
一個小孩跌倒受傷,臉腫,連著嘴唇和臉頰都出血,紅腫熱痛,用花蕊石散敷上,血就止住了,疼痛也減輕了,接著用當歸補血湯,發熱立刻停止;又用加味逍遙散和八珍湯使傷口潰爛,最後用托裡散使傷口收斂。
洪寶丹(又名濟陰丹)能治療損傷引起的紅腫熱痛,並能接續斷裂的組織。
成分:天花粉(二兩),薑黃、白芷、赤石脂(各一兩)。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物研成粉末,用湯調和後塗抹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用亂髮燒成灰,敷在舌頭上接合斷裂處。還可以治療:耳朵或鼻子擦傷脫落的情況,趁熱蘸上,接回去就能痊癒。接回去之後必須含在口中,防止它變冷。
當歸補血湯,治療跌打損傷、刀傷,導致氣血損傷;或是亂服猛藥,導致氣血虛弱,肌肉發熱、口渴想喝水,眼睛紅腫、面色潮紅,晝夜不停,脈象洪大而空虛,按下去感覺無力。古籍說:脈虛表示血虛,脈實表示血實。因此血虛會發熱,症狀和白虎湯症狀相似,但脈象沒有像白虎湯那樣強實,這是區別的方法。如果誤服白虎湯就會死亡。這種病多發生在飢餓、飽食或勞累過度的人身上。(藥方在發熱不止部分)。
四物湯,治療各種血虛發熱;或是因為失血過多;或是因為藥物攻伐過度;或是傷口潰爛後發熱,煩躁不安,都適合服用。(藥方在腋癰部分)。
柴胡梔子散 (藥方在脅癰部分)。
花蕊石散 (藥方在後面)。
八珍湯
加味逍遙散(兩個藥方都在發熱不止部分)。
托裡散(藥方在熱毒瘡瘍部分)。
2. 腦骨傷損
腦骨傷損者,用輕手搏令端正,剪去其發。若皮不破,敷黑龍散或蔥熨法。皮破則填乳石散,以絹帛包之。不可見風著水,更用蔥杵爛炒熱,頻罨患處為佳。
一小兒傷腦出血過多,發熱煩躁,肉瞤筋惕,殊類風症,欲作風治。余曰:無風可祛,無汗可發,法當峻補其血。遂用聖愈湯二劑而安,又用養血之劑而愈。
一小兒傷腦腫痛出血。外敷花蕊石散,內服八珍湯而安。後揭瘡痂出血碗許,手足發搐,寒熱痰盛。此血虛兼驚,肝火內動而生風也,令服地黃丸及加味逍遙散而愈。
一小兒傷脛骨出血腫痛,惡寒少食,睡中發搐,先用異功散,飲食漸進;又用逍遙散,發搐頓止;再用歸脾湯,母子並服而愈。
一小兒被傷,手足發搐,頓悶咬牙,飲食不思,此肝經血虛,火動生風,脾土受侮而然耳,用地黃丸、異功散,諸症漸退;用八珍湯、托裡散瘡漸愈。
一小兒被傷,面青懶食,時作腹痛,以手按腹卻不痛,余以為脾氣內傷而然。不信,妄服攻血之藥,果吐瀉作嘔,手足並冷。余先用六君加柴胡、升麻、生薑,又用托裡散、異功散而愈。
一小兒腦側近耳被傷,寒熱作痛,潰後不斂,恪服止痛清熱之劑。余曰:寒熱作痛,因肝經氣血虛也,潰而不生肌肉,脾經氣血虛。遂用地黃丸、異功散加歸、耆,諸症漸愈,又用托裡散而斂。
謙甫花蕊石散,治一切金刃箭鏃打撲傷損,或死者急搽傷處。其血如入臟,二便不通,用童便和水煎,入酒少許,調服立效。若腹破腸出,急宜內入以桑白皮為線縫合,摻圍瘡上,如瘡干以津潤之。
硫磺(明淨者四兩),花蕊石(一斤)
上為末拌勻,入瓦罐內,用紙筋和泥固濟,候泥干,漸添火煅至通紅,經宿取出細研,瓷器盛用。
加味逍遙散,治傷損血虛,內熱發熱或遍身瘙癢寒熱;或肢體作痛,頭目昏重;或怔忡頰赤,口燥咽乾;或發熱盜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瘡,耳內作痛;或胸乳腹脹,小便不利。(方見發熱不止)
聖愈湯,治杖瘡、金瘡、癰疽,膿血出多,熱躁不安,或晡熱作渴等症。(方見出血不止)
十全大補湯,治杖瘡瘀穢已出,氣血俱虛,腫痛不消,或腐而不潰,潰而不斂;或惡寒發熱,自汗盜汗,飲食少思,肢體倦怠。若怯弱之人,患處青腫,肌肉不壞者,服之自愈。若有瘀血,砭刺早者,服之自消;或潰而膿水清稀,肌肉不生;或口乾作渴,而欲飲湯;或砭後發熱惡寒,頭痛目暈,口乾作渴,有似中風之症,皆屬氣血虛也。並宜服之。(即四君、四物加肉桂、黃耆。)
八珍湯(一名八物湯),治傷損等症,失血過多,或誤服克伐之劑,血氣耗損,惡寒發熱,煩躁作渴;或瘡瘍因氣虛,腫痛不消,不能潰斂;或潰瘍,惡寒發熱,膿水清稀,久而不愈。(即四君、四物)
黑龍散,治跌撲傷損,筋骨碎斷,先端正其骨,以紙攤貼,若骨折,更以薄木片,疏排夾貼,卻將小繩緊縛三日,再用前法,勿去夾板,恐搖動患處,至骨緊牢,方不用板。若被刀箭蟲傷成瘡,並用薑汁和水調貼,如口破以玉珍散填塗。
枇杷葉(去毛入半兩,一雲山枇杷根),穿山甲(六兩,炒黃或煉存性)
上為末,薑汁水調,或研地黃汁調亦好。
地黃丸(方見作渴不止)
白話文:
頭部骨頭受傷的人,要用輕柔的手法將骨頭擺正,然後剪去頭髮。如果皮膚沒有破,就敷上黑龍散或用蔥熨燙的方法處理。如果皮膚破了,就填入乳石散,用絲綢包紮。不要讓傷口吹到風或碰到水,最好是用搗爛炒熱的蔥,頻繁地敷在患處。
有一個小孩因為頭部受傷出血過多,出現發燒、煩躁、肌肉抽動、筋脈跳動等症狀,很像中風的樣子,想要用治療中風的方法來醫治。我說:這不是中風,不需要驅風,也沒有汗可以發,應該用大補氣血的方法。於是用了聖愈湯兩劑就好了,之後又用了養血的藥治癒。
有一個小孩頭部受傷腫痛出血。外敷花蕊石散,內服八珍湯就好了。後來,傷口結痂脫落,又出血一大碗,手腳抽搐,忽冷忽熱,痰也很多。這是因為血虛又受到驚嚇,肝火內動而產生風的症狀,讓小孩服用地黃丸和加味逍遙散就治好了。
有一個小孩小腿骨頭受傷出血腫痛,怕冷、食慾不振,睡覺時會抽搐,先用了異功散,飲食漸漸恢復正常;又用了逍遙散,抽搐就停止了;再用了歸脾湯,母親和孩子一起服用就都痊癒了。
有一個小孩受傷後,手腳抽搐,昏迷、咬牙,不想吃東西,這是因為肝經血虛,火氣旺盛產生風,脾土受到欺負的緣故,用地黃丸、異功散,各種症狀就漸漸消退;用八珍湯、托裡散,傷口就漸漸癒合了。
有一個小孩受傷後,臉色發青、懶得吃東西,時常腹痛,用手按肚子反而不痛,我認為這是脾氣內傷造成的。有人不相信,亂用活血化瘀的藥,結果導致吐瀉、噁心,手腳都冰冷。我先用了六君子湯加上柴胡、升麻、生薑,又用了托裡散、異功散才治好。
有一個小孩頭部靠近耳朵的地方受傷,忽冷忽熱地疼痛,傷口潰爛後無法癒合,一直用止痛清熱的藥。我說:忽冷忽熱的疼痛,是因為肝經氣血虛弱,潰爛無法長出肌肉,是因為脾經氣血虛弱。於是用地黃丸、異功散加上當歸、黃耆,各種症狀就漸漸好轉,又用了托裡散,傷口就癒合了。
謙甫花蕊石散,可以治療一切刀傷、箭傷、跌打損傷,甚至可以急救快要死的人,塗抹在傷口上。如果血進入內臟,導致大小便不通,就用童子尿和水煎煮,加入少許酒,調服後就有效。如果腹部破裂、腸子跑出來,就要趕快把腸子放回腹腔,用桑白皮線縫合傷口,然後敷上這個藥粉,如果傷口乾燥就用津液潤濕。
硫磺(要明淨的四兩)、花蕊石(一斤)
把上面的藥材磨成粉混合均勻,放入瓦罐中,用紙筋和泥封固,等泥乾後,慢慢加熱煅燒到通紅,經過一夜取出,磨成細粉,用瓷器盛裝使用。
加味逍遙散,可以治療外傷導致血虛,內熱發燒或全身發癢、忽冷忽熱;或是肢體疼痛,頭暈目眩;或是心悸臉紅,口乾舌燥;或是發燒盜汗,食慾不振、失眠;或是口舌生瘡,耳朵痛;或是胸悶腹脹,小便不順。(藥方在「發熱不止」的章節中)
聖愈湯,可以治療棒瘡、金瘡、癰疽等,膿血流出過多,煩躁不安,或是午後發熱口渴等症狀。(藥方在「出血不止」的章節中)
十全大補湯,可以治療棒瘡瘀血已經排出,但氣血仍然虛弱,腫痛不消,或是腐爛無法潰破,潰破無法癒合;或是怕冷發燒,自汗盜汗,食慾不振,四肢倦怠。如果體質虛弱的人,患處青腫,肌肉沒有壞死,服用這個藥就會自己好轉。如果有瘀血,盡早用針刺破,服用這個藥就能消除;或是潰爛後膿水清稀,肌肉無法生長;或是口乾口渴,想喝湯;或是針刺後發熱怕冷,頭痛頭暈,口乾口渴,有類似中風的症狀,都是屬於氣血虛弱,都適合服用這個藥。(就是四君子湯、四物湯加上肉桂、黃耆)
八珍湯(又名八物湯),可以治療外傷等導致失血過多,或是誤用攻伐的藥物,導致氣血耗損,怕冷發燒,煩躁口渴;或是瘡瘍因為氣虛,腫痛不消,無法潰破癒合;或是潰瘍,怕冷發燒,膿水清稀,久久不能癒合。(就是四君子湯、四物湯)
黑龍散,可以治療跌打損傷,筋骨斷裂,先將骨頭擺正,用紙貼在傷處,如果是骨折,還要用薄木片夾住,用小繩子緊緊綁住三天,然後再用之前的方法,不要取下夾板,以免傷處搖動,等到骨頭完全癒合牢固,才能不用夾板。如果是被刀箭或蟲咬傷形成瘡,也可以用薑汁和水調和後敷貼,如果傷口破裂就用玉珍散填塗。
枇杷葉(去除毛,用半兩,一說是山枇杷根),穿山甲(六兩,炒黃或煉製保留藥性)
把上面的藥材磨成粉,用薑汁水調和,或用地黃汁調和也很好。
地黃丸(藥方在「口渴不止」的章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