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七 (2)
卷七 (2)
1. 寒吐噦逆
錢仲陽曰:寒吐者,由乳母當風取涼,或風寒客於乳房,其症面目脹,額汗出,脈沉遲微,寒氣停於胃,故胃不納而吐出也。噦逆者,由胃氣虛甚,過服克伐,使清氣不升,濁氣不降,以致氣不宣通而作也。風寒在胃者,用理中丸,次服釀乳法。若嘔吐清涎夾乳,小便清利,用大安丸。
若因乳母食厚味,用東垣清胃散。若乳母飲醇酒,用葛花解醒湯;飲燒酒,服冷米醋三五杯。乳母食生冷而致者,用五味異功散。乳母停食者,母服大安丸,子服異功散。乳母勞役者,子母俱服補中益氣湯。乳母怒動肝火者,用加味逍遙散。乳母鬱怒傷脾者,用歸脾湯。乳母脾虛血弱者,用六君、芎、歸,其子亦服三五滴。
氣血虛而乳熱者,子母俱服八珍散,仍參熱吐霍亂治之。
治驗
一小兒因停食腹痛,服疏導之藥而愈。後復停食,又用前藥,寒熱不食,腹脹後重,大便頻而少,此脾氣復傷而下陷也,先用異功散加升麻數劑,後重漸愈,再用當歸痊愈。後因乳母恚怒,致見寒熱發搐作嘔,用六君、柴胡、山梔,以治其母,兼灌其兒並愈。
一小兒因乳母感冒風寒發熱,兒患嘔吐,身發赤暈,用東垣人參安胃散而愈;又咬牙發搐,嘔吐酸腐,待其吐止自安。
一小兒時吐乳食,診其母有鬱怒之症,用加味歸脾湯、加味逍遙散治之而愈。
一小兒七歲,身羸兼吐,少食發熱面黃,余謂脾臟受傷,用六君、煨姜二劑,而飲食進,去姜,又數劑而愈。
一小兒吐乳,大便臭穢,目睛緩視,因乳母交感後飲乳所致,用六君、木香、藿香,治之而安。
一小兒吐乳不食,手足搐搦,痰涎上湧,手足指冷,額黑唇青,此腎水勝心火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炮姜,頓愈;去姜,又數服而愈。
一小兒不時乾嘔,不乳腹膨,此脾胃虛而將成疳也,用四味肥兒丸以治疳,四君子湯以健中而痊。後傷食,吐瀉完穀,行氣困憊,四肢微搐,余曰且勿藥,次日吐止,但搐而瀉青黃,此脾土虛而肝木勝也,用六君、鉤藤鉤而痊。
釀乳法,治嬰兒有胎熱症,令乳母服之,不可遽用冷藥,恐損脾胃。若加嘔吐,必成大患。
澤瀉(二兩五錢),豬苓(去黑皮),赤茯苓,天花粉(各一兩半),生地黃(二兩),山茵陳(去梗),甘草(各一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食後捏去舊乳服。
茯苓半夏湯,治嘔穢,心下堅痞,膈間有水,痰眩驚悸。
半夏(五錢),白茯苓(二兩)
上每服三錢,姜水煎服。
二陳湯,治痰飲,嘔吐噁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食冷物,胃氣不和。
半夏,橘紅(各五錢),白茯苓(三錢),甘草(炙,一錢五分)
上每服二三錢,烏梅一個,薑棗水煎服。
四味肥兒丸,治嘔吐不食,腹脹成疳,或作瀉不止,或食積脾疳,目生雲翳,口舌生瘡,牙齦腐爛,發熱瘦怯,遍身生瘡。又治小便澄白,腹大青筋,一切疳症。
黃連,蕪荑,神麯,麥芽(炒。各等分)
上為末,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白滾湯送下。
東垣人參安胃散,治服峻劑,脾胃虛損,或成慢驚,泄瀉嘔吐,腸胃有熱,以致前症。(方見脾臟)
東垣清胃散(方見內釣)
理中丸(方見咳嗽)
葛花解醒湯(方見熱吐)
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朮)
保和丸
補中益氣湯三(方見虛羸)
加味逍遙散
加味歸脾丸
清胃散
六君子湯
異功散
四君子湯六(方見內釣)
八珍湯(方見寒熱)
人參養胃湯(方見瘧症)
白話文:
寒吐噦逆
錢仲陽說:所謂寒吐,是因為乳母受風著涼,或是風寒侵入乳房,導致嬰兒面部腫脹,額頭出汗,脈象沉緩微弱。寒氣停留在胃部,所以胃無法消化而吐出來。至於噦逆,是因為胃氣極度虛弱,過度使用攻伐藥物,導致清氣無法上升,濁氣無法下降,以致氣機不順暢而發生。如果風寒在胃部,可以使用理中丸,然後服用釀乳法。如果嘔吐的是清稀的痰液夾雜乳汁,小便清澈量多,則使用大安丸。
如果因為乳母吃了過於油膩的食物,就用東垣清胃散。如果乳母喝了濃烈的酒,就用葛花解酲湯;如果喝的是烈酒,就服用三到五杯冷的米醋。如果是乳母吃了生冷的食物而引起的,就用五味異功散。如果乳母消化不良,就讓乳母服用大安丸,嬰兒服用異功散。如果乳母過度勞累,則母子都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乳母生氣導致肝火旺盛,就用加味逍遙散。如果乳母因為鬱悶而傷到脾,就用歸脾湯。如果乳母脾虛血弱,就用六君湯加川芎、當歸,嬰兒也服用幾滴。
如果因為氣血虛弱而導致乳汁發熱,則母子都服用八珍散,同時參考治療熱吐霍亂的方法。
治療驗案
有個小孩因為消化不良而腹痛,服用疏導藥物後痊癒。後來又消化不良,再次服用之前的藥,出現怕冷發熱、不肯進食、腹脹、大便困難,而且次數頻繁但量很少,這是脾氣再次受損而下陷。先用異功散加升麻幾劑,大便困難的情況逐漸好轉,再用當歸就痊癒了。後來因為乳母生氣,導致小孩發冷發熱,抽搐嘔吐,用六君湯、柴胡、山梔來治療他的母親,同時也給小孩灌藥,都痊癒了。
有個小孩因為乳母感冒發燒,小孩也出現嘔吐,身上出現紅色的斑疹,用東垣人參安胃散就痊癒了;後來又咬牙抽搐,嘔吐酸腐的東西,等他停止嘔吐就自然好了。
有個小孩時常吐出奶水和食物,診斷後發現他的母親有鬱悶的症狀,用加味歸脾湯和加味逍遙散治療就痊癒了。
有個小孩七歲,身體虛弱又嘔吐,食慾不振,發燒面黃,我認為是脾臟受損,用六君湯加煨過的生薑兩劑,食慾就增加了,去掉生薑,再服用幾劑就痊癒了。
有個小孩吐奶,大便臭穢,眼神呆滯,是因為乳母在性交後馬上餵奶所導致,用六君湯加木香、藿香治療就痊癒了。
有個小孩吐奶不肯吃東西,手腳抽搐,痰液上湧,手腳冰冷,額頭發黑,嘴唇青紫,這是腎水過旺而剋制心火,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炮薑,立刻就好了;去掉生薑,再服用幾劑就痊癒了。
有個小孩時常乾嘔,不喝奶腹部腫脹,這是脾胃虛弱即將形成疳病,用四味肥兒丸來治療疳病,用四君子湯來健脾胃就痊癒了。後來因為消化不良,又吐又瀉,而且瀉出未消化的食物,氣虛疲憊,四肢輕微抽搐,我說暫時不要用藥,第二天嘔吐停止了,只是抽搐和瀉出青黃色的東西,這是脾土虛弱而肝木過旺,用六君湯加鉤藤就痊癒了。
釀乳法,是治療嬰兒有胎熱的症狀,讓乳母服用,不可立即使用寒涼的藥物,以免損傷脾胃。如果加上嘔吐,必定會成為大患。
澤瀉(二兩五錢),豬苓(去黑皮),赤茯苓,天花粉(各一兩半),生地黃(二兩),山茵陳(去梗),甘草(各一兩)
以上每服五錢,用水煎服,飯後捏去舊的乳汁再服用。
茯苓半夏湯,治療嘔吐污穢物,心下堅硬痞塞,膈間有水,痰眩驚悸。
半夏(五錢),白茯苓(二兩)
以上每服三錢,用薑水煎服。
二陳湯,治療痰飲,嘔吐噁心,或是頭暈心悸,或是中脘不舒服,或是因為吃了冷的東西,導致胃氣不和。
半夏,橘紅(各五錢),白茯苓(三錢),甘草(炙,一錢五分)
以上每服二三錢,加一個烏梅,薑棗水煎服。
四味肥兒丸,治療嘔吐不肯進食,腹脹成為疳病,或是腹瀉不止,或是因為消化不良導致的脾疳病,眼睛長出翳膜,口舌生瘡,牙齦腐爛,發燒瘦弱,全身長瘡。也治療小便清澈,腹部脹大青筋,各種疳病。
黃連,蕪荑,神麯,麥芽(炒。各等分)
以上磨成粉末,用水調成糊狀做成丸子,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東垣人參安胃散,治療服用強烈藥物後,脾胃虛弱受損,或是形成慢驚風,腹瀉嘔吐,腸胃有熱,導致之前的症狀。(藥方見脾臟部分)
東垣清胃散(藥方見內釣部分)
理中丸(藥方見咳嗽部分)
葛花解酲湯(藥方見熱吐部分)
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朮)
保和丸
補中益氣湯(藥方見虛羸部分)
加味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
清胃散
六君子湯
異功散
四君子湯(藥方見內釣部分)
八珍湯(藥方見寒熱部分)
人參養胃湯(藥方見瘧疾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