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三 (19)
卷三 (19)
1. 五軟
五軟者,頭項手足肉口是也。夫頭軟者臟腑骨脈皆虛,諸陽之氣不足也。乃天柱骨弱,腎主骨,足少陰太陽經虛也。手足軟者,脾主四肢,乃中州之氣不足,不能營養四肢,故肉少皮寬,飲食不為肌膚也。口軟者,口為脾之竅,上下齦屬手足陽明,陽明主胃,脾胃氣虛,舌不能藏,而常舒出也。
夫心主血,肝主筋,脾主肉,肺主氣,腎主骨,此五者皆因稟五臟之氣,虛弱不能滋養充達,故骨脈不強,肢體痿弱,源其要總歸於胃。蓋胃水穀之海,為五臟之本,六腑之大源也。治法:必先以脾胃為主,俱用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頭項手足三軟,兼服地黃丸,凡此症必須多用二藥。
仍令壯年乳母飲之,兼慎風寒,調飲食,多能全形。
治驗
吳江史萬湖子七歲,患吐瀉,囟目頓陷,天柱骨倒,兼面赤色。余適在彼,先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一劑,其瀉止,而諸症愈。又用錢氏地黃丸料煎服頓安。
一小兒七歲,夏間過食生冷之物,早間患吐瀉,面赤作渴,手足並熱,項軟囟陷,午後面色頓白,手足並冷,脈微欲絕,急以六君子湯加附子一劑,諸症頓除,囟頂頓起而安。小兒易虛易實,故雖危症,若能速用對病之藥,亦可回生者。
一小兒九歲,因吐瀉後,項軟面白,手足並冷,脈微細,飲食喜熱。余先用六君子湯加肉桂五劑,未應,更加炮姜四劑,諸症稍愈,面色未復,尺脈未起,佐以八味丸,月餘面色微黃,稍有胃氣矣。再用前藥,又月餘,飲食略增,熱亦大減。乃朝用補中益氣湯,食前用八味丸。又月餘元氣漸復,飲食舉首如常。又月餘而肌肉充盛,諸病悉愈。
一小兒十二歲,瘧疾後項軟,手足冷,飲食少思,粥湯稍離火,食之即腹中覺冷。用六君子湯加肉桂、乾薑,飲食漸加,每飲食中加茴香、胡椒之類,月餘粥食稍可離火;又用前藥百劑,飲食如常,而手足不冷;又月餘其首能舉。後飲食停滯,患吐瀉,項乃痿軟,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君子湯,及加減八味丸,兩月餘而項復舉。畢姻後眼目昏花,項骨無力,頭自覺大。
用八味丸、補中益氣湯,三月餘元氣復而諸症退,後每入房勞役,形氣殊倦,盜汗發熱,服後二藥即愈。
一小兒十五歲,手足痿軟,齒不能嚼堅物,內熱晡熱,小便澀滯如淋。服分利之劑,小便如淋;服滋陰之劑,內熱益甚;服燥濕之劑,大便重墜。余謂:此稟腎氣不足,早犯色欲所致。故《精血篇》云:男子精未滿而御女以通其精,五臟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老人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小便澀痛如淋。若陰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正謂此也。
遂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味丸加五味子煎服,各三十餘劑,諸症漸愈。後夢遺諸症復作,手足時冷,痰氣上急,用十全大補湯、加味八味丸料各八劑,二便稍利,手足稍溫,仍用前二藥,三月餘元氣漸復,飲食如常。又飲食停滯,吐瀉腹痛,按之不疼,此脾胃受傷也,用六君子湯加木香、肉豆蔻治之,其吐未已,左尺右關二脈輕診浮大,按之如無。經云:腎開竅於二陰。
白話文:
【五軟】指的是頭部、頸項、手、腳以及口部的軟弱無力。頭部軟弱,象徵著身體內臟、骨骼和脈絡都處於虛弱狀態,代表陽氣不足。這是因為天柱骨薄弱,而腎主宰骨頭,所以反映出足少陰和太陽經絡的虛弱。手腳軟弱,由於脾臟主管四肢,顯示中焦的氣血不足,無法滋養四肢,因此肌肉稀少、皮膚鬆弛,食物營養無法轉化為肌膚所需。口部軟弱,口為脾臟的出口,上下牙齦屬於手足陽明經,陽明經主導胃功能,脾胃氣血虛弱,舌頭無法收縮,常外伸。
心臟主血液,肝臟主筋絡,脾臟主肌肉,肺臟主氣息,腎臟主骨頭,這五個部位都因得到五臟的氣血,但當氣血虛弱,無法充分滋養,導致骨骼和脈絡不強健,肢體乏力。究其根本,問題主要歸咎於胃。因為胃是消化水谷的地方,是五臟的根本,六腑的大源。治療原則:應以調理脾胃為主,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滋養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對於頭部、頸項、手腳軟弱,同時服用地黃丸,此病症需大量使用這兩種藥物。
此外,讓健康的母親飲用這些藥物,並小心防範風寒,調整飲食,多數情況下可以保全健康。
吳江的史萬湖兒子七歲時,患有嘔吐和腹瀉,囟門突然凹陷,天柱骨下垂,臉色泛紅。我當時正好在他那裡,先使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一劑,腹瀉停止,其他症狀也得以緩解。接著使用錢氏地黃丸煎服,病情迅速穩定。
另一個七歲的小孩,在夏季過度食用生冷食物,早晨開始嘔吐和腹瀉,臉色泛紅且口渴,手腳發熱,頸項軟弱,囟門凹陷,下午臉色突然變白,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幾乎停止,立即使用六君子湯加附子一劑,各種症狀立即消失,囟門立刻恢復正常。
一個九歲的小孩,嘔吐和腹瀉後,頸項軟弱,臉色蒼白,手腳冰冷,脈搏細微,喜歡熱食。我先使用六君子湯加肉桂五劑,效果不明顯,再加用炮製乾薑四劑,症狀略有改善,但臉色仍未恢復,脈搏仍無起色,輔以八味丸,一個月後臉色微微泛黃,稍微有胃氣了。再次使用前述藥物,一個月後,飲食逐漸增加,體熱也大幅降低。於是早上使用補中益氣湯,飯前服用八味丸。再經過一個月,元氣逐漸恢復,飲食正常,頭部抬起自如。又過了一個月,肌肉豐滿,所有病症完全康復。
一個十二歲的小孩,瘧疾後頸項軟弱,手腳冰冷,食慾不佳,粥湯稍微離開火爐,食用後即感腹部冰冷。使用六君子湯加肉桂、乾薑,飲食逐漸增加,每餐添加茴香、胡椒等,一個月後,粥食稍微可以離火;再使用前面的藥物一百劑,飲食恢復正常,手腳不再冰冷;又過了一個月,能夠抬頭。後來飲食停滯,再次嘔吐和腹瀉,頸項萎縮軟弱,早晨使用補中益氣湯,晚上使用六君子湯,加上加減八味丸,兩個多月後,頸項再次抬起。婚後眼睛模糊,頸骨無力,感覺頭部增大。
使用八味丸和補中益氣湯,三個多月後,元氣恢復,各種症狀消退,後來每次房事過後,形體和精神極度疲憊,出現盜汗和發熱,服用上述兩種藥物即能康復。
一個十五歲的小孩,手腳軟弱無力,無法咬硬物,內心煩躁,傍晚時體溫升高,小便排泄困難,猶如淋病。服用利尿劑,小便仍然像淋病一樣;服用滋陰劑,內心煩躁反而更嚴重;服用去濕劑,大便沉重。我認為這是因為腎氣不足,早年過度縱慾所導致。因此,《精血篇》提到:男子精氣未滿就與女子發生性行為,五臟會有空虛之處,將來可能患上難以描述的疾病;老年人性功能衰退,卻仍然想著性愛,導致精氣下降,精氣無法排出而在體內衰敗,小便困難且疼痛,就像淋病一樣。如果腎氣已經耗盡卻繼續耗竭,那麼大小便都會牽引疼痛,越疼越排,越排越疼,正是這個道理。
因此,早上使用補中益氣湯,晚上使用六味丸加五味子煎服,各三十多劑,各種症狀逐漸改善。後來,夢遺和其他症狀再次出現,手腳偶爾冰冷,痰氣上沖,使用十全大補湯和加味八味丸各八劑,大小便稍微順暢,手腳略微回暖,繼續使用前述兩種藥物,三個多月後,元氣逐漸恢復,飲食正常。後來飲食停滯,嘔吐和腹瀉,腹部按壓不疼,這是脾胃受損的表現,使用六君子湯加木香、肉豆蔻治療,嘔吐仍未停止,左尺和右關兩脈輕微浮大,按壓下去似乎沒有脈搏。經典說:腎臟在二陰(肛門和生殖器)開竅。
使用五味子散四次,大便立刻停止。後來再次因飲食過量導致喉嚨痠痛和腹瀉,大便沉重,早晨使用補中益氣湯,晚上使用六君子湯加木香、乾薑,病情痊癒。
一位老來得子的父親,四肢軟弱,畏寒怕風,喜歡曬太陽。我讓他的母親每日三次服用加減八味丸,一次服用十全大補湯,同時給孩子服用,一年多後,四肢逐漸強壯,到兩歲時能夠行走。
一個五歲的小孩,遺傳父親的腿部軟弱,行動不便,早年失去純真,到十七歲結婚後,腿部軟弱,頭部囟門感覺開大,他很自律,住在道觀裡,於是早晨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用地黃丸加五味子、鹿茸煎服,一年多後,身體康健。
一個頸項軟弱的小孩,服用上述兩種藥物而康復。結婚後患有頭顱鬆弛,口渴發熱,以兩種藥物加大劑量,煮熟後代替茶水隨意飲用,兩個多月後,口渴和發熱減少,一年後頭顱閉合,又過了一年,四肢強壯,如果不是謹慎對待疾病,即使服藥也無法康復。
星附膏,治療頸項軟弱。
天南星,附子(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自然汁調勻,敷在頸部,乾了就補充水分。
六君子湯(詳見天釣)
加減八味丸(即六味丸加肉桂、五味子,詳見腎臟)
補中益氣湯(詳見虛羸)
地黃丸(詳見腎臟)
五味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