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十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7)

1. 腦骨傷損

腦骨傷損者,用輕手搏令端正,剪去其發。若皮不破,敷黑龍散或蔥熨法。皮破則填乳石散,以絹帛包之。不可見風著水,更用蔥杵爛炒熱,頻罨患處為佳。

一小兒傷腦出血過多,發熱煩躁,肉瞤筋惕,殊類風症,欲作風治。余曰:無風可祛,無汗可發,法當峻補其血。遂用聖愈湯二劑而安,又用養血之劑而愈。

一小兒傷腦腫痛出血。外敷花蕊石散,內服八珍湯而安。後揭瘡痂出血碗許,手足發搐,寒熱痰盛。此血虛兼驚,肝火內動而生風也,令服地黃丸及加味逍遙散而愈。

一小兒傷脛骨出血腫痛,惡寒少食,睡中發搐,先用異功散,飲食漸進;又用逍遙散,發搐頓止;再用歸脾湯,母子並服而愈。

一小兒被傷,手足發搐,頓悶咬牙,飲食不思,此肝經血虛,火動生風,脾土受侮而然耳,用地黃丸、異功散,諸症漸退;用八珍湯、托裡散瘡漸愈。

一小兒被傷,面青懶食,時作腹痛,以手按腹卻不痛,余以為脾氣內傷而然。不信,妄服攻血之藥,果吐瀉作嘔,手足並冷。余先用六君加柴胡、升麻、生薑,又用托裡散、異功散而愈。

一小兒腦側近耳被傷,寒熱作痛,潰後不斂,恪服止痛清熱之劑。余曰:寒熱作痛,因肝經氣血虛也,潰而不生肌肉,脾經氣血虛。遂用地黃丸、異功散加歸、耆,諸症漸愈,又用托裡散而斂。

謙甫花蕊石散,治一切金刃箭鏃打撲傷損,或死者急搽傷處。其血如入臟,二便不通,用童便和水煎,入酒少許,調服立效。若腹破腸出,急宜內入以桑白皮為線縫合,摻圍瘡上,如瘡干以津潤之。

硫磺(明淨者四兩),花蕊石(一斤)

上為末拌勻,入瓦罐內,用紙筋和泥固濟,候泥干,漸添火煅至通紅,經宿取出細研,瓷器盛用。

加味逍遙散,治傷損血虛,內熱發熱或遍身瘙癢寒熱;或肢體作痛,頭目昏重;或怔忡頰赤,口燥咽乾;或發熱盜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瘡,耳內作痛;或胸乳腹脹,小便不利。(方見發熱不止)

聖愈湯,治杖瘡、金瘡、癰疽,膿血出多,熱躁不安,或晡熱作渴等症。(方見出血不止)

十全大補湯,治杖瘡瘀穢已出,氣血俱虛,腫痛不消,或腐而不潰,潰而不斂;或惡寒發熱,自汗盜汗,飲食少思,肢體倦怠。若怯弱之人,患處青腫,肌肉不壞者,服之自愈。若有瘀血,砭刺早者,服之自消;或潰而膿水清稀,肌肉不生;或口乾作渴,而欲飲湯;或砭後發熱惡寒,頭痛目暈,口乾作渴,有似中風之症,皆屬氣血虛也。並宜服之。(即四君、四物加肉桂、黃耆。)

八珍湯(一名八物湯),治傷損等症,失血過多,或誤服克伐之劑,血氣耗損,惡寒發熱,煩躁作渴;或瘡瘍因氣虛,腫痛不消,不能潰斂;或潰瘍,惡寒發熱,膿水清稀,久而不愈。(即四君、四物)

白話文:

頭部骨頭受傷的人,要用輕柔的手法將骨頭擺正,然後剪去頭髮。如果皮膚沒有破,就敷上黑龍散或用蔥熨燙的方法處理。如果皮膚破了,就填入乳石散,用絲綢包紮。不要讓傷口吹到風或碰到水,最好是用搗爛炒熱的蔥,頻繁地敷在患處。

有一個小孩因為頭部受傷出血過多,出現發燒、煩躁、肌肉抽動、筋脈跳動等症狀,很像中風的樣子,想要用治療中風的方法來醫治。我說:這不是中風,不需要驅風,也沒有汗可以發,應該用大補氣血的方法。於是用了聖愈湯兩劑就好了,之後又用了養血的藥治癒。

有一個小孩頭部受傷腫痛出血。外敷花蕊石散,內服八珍湯就好了。後來,傷口結痂脫落,又出血一大碗,手腳抽搐,忽冷忽熱,痰也很多。這是因為血虛又受到驚嚇,肝火內動而產生風的症狀,讓小孩服用地黃丸和加味逍遙散就治好了。

有一個小孩小腿骨頭受傷出血腫痛,怕冷、食慾不振,睡覺時會抽搐,先用了異功散,飲食漸漸恢復正常;又用了逍遙散,抽搐就停止了;再用了歸脾湯,母親和孩子一起服用就都痊癒了。

有一個小孩受傷後,手腳抽搐,昏迷、咬牙,不想吃東西,這是因為肝經血虛,火氣旺盛產生風,脾土受到欺負的緣故,用地黃丸、異功散,各種症狀就漸漸消退;用八珍湯、托裡散,傷口就漸漸癒合了。

有一個小孩受傷後,臉色發青、懶得吃東西,時常腹痛,用手按肚子反而不痛,我認為這是脾氣內傷造成的。有人不相信,亂用活血化瘀的藥,結果導致吐瀉、噁心,手腳都冰冷。我先用了六君子湯加上柴胡、升麻、生薑,又用了托裡散、異功散才治好。

有一個小孩頭部靠近耳朵的地方受傷,忽冷忽熱地疼痛,傷口潰爛後無法癒合,一直用止痛清熱的藥。我說:忽冷忽熱的疼痛,是因為肝經氣血虛弱,潰爛無法長出肌肉,是因為脾經氣血虛弱。於是用地黃丸、異功散加上當歸、黃耆,各種症狀就漸漸好轉,又用了托裡散,傷口就癒合了。

謙甫花蕊石散,可以治療一切刀傷、箭傷、跌打損傷,甚至可以急救快要死的人,塗抹在傷口上。如果血進入內臟,導致大小便不通,就用童子尿和水煎煮,加入少許酒,調服後就有效。如果腹部破裂、腸子跑出來,就要趕快把腸子放回腹腔,用桑白皮線縫合傷口,然後敷上這個藥粉,如果傷口乾燥就用津液潤濕。

硫磺(要明淨的四兩)、花蕊石(一斤)

把上面的藥材磨成粉混合均勻,放入瓦罐中,用紙筋和泥封固,等泥乾後,慢慢加熱煅燒到通紅,經過一夜取出,磨成細粉,用瓷器盛裝使用。

加味逍遙散,可以治療外傷導致血虛,內熱發燒或全身發癢、忽冷忽熱;或是肢體疼痛,頭暈目眩;或是心悸臉紅,口乾舌燥;或是發燒盜汗,食慾不振、失眠;或是口舌生瘡,耳朵痛;或是胸悶腹脹,小便不順。(藥方在「發熱不止」的章節中)

聖愈湯,可以治療棒瘡、金瘡、癰疽等,膿血流出過多,煩躁不安,或是午後發熱口渴等症狀。(藥方在「出血不止」的章節中)

十全大補湯,可以治療棒瘡瘀血已經排出,但氣血仍然虛弱,腫痛不消,或是腐爛無法潰破,潰破無法癒合;或是怕冷發燒,自汗盜汗,食慾不振,四肢倦怠。如果體質虛弱的人,患處青腫,肌肉沒有壞死,服用這個藥就會自己好轉。如果有瘀血,盡早用針刺破,服用這個藥就能消除;或是潰爛後膿水清稀,肌肉無法生長;或是口乾口渴,想喝湯;或是針刺後發熱怕冷,頭痛頭暈,口乾口渴,有類似中風的症狀,都是屬於氣血虛弱,都適合服用這個藥。(就是四君子湯、四物湯加上肉桂、黃耆)

八珍湯(又名八物湯),可以治療外傷等導致失血過多,或是誤用攻伐的藥物,導致氣血耗損,怕冷發燒,煩躁口渴;或是瘡瘍因為氣虛,腫痛不消,無法潰破癒合;或是潰瘍,怕冷發燒,膿水清稀,久久不能癒合。(就是四君子湯、四物湯)

黑龍散,可以治療跌打損傷,筋骨斷裂,先將骨頭擺正,用紙貼在傷處,如果是骨折,還要用薄木片夾住,用小繩子緊緊綁住三天,然後再用之前的方法,不要取下夾板,以免傷處搖動,等到骨頭完全癒合牢固,才能不用夾板。如果是被刀箭或蟲咬傷形成瘡,也可以用薑汁和水調和後敷貼,如果傷口破裂就用玉珍散填塗。

枇杷葉(去除毛,用半兩,一說是山枇杷根),穿山甲(六兩,炒黃或煉製保留藥性)

把上面的藥材磨成粉,用薑汁水調和,或用地黃汁調和也很好。

地黃丸(藥方在「口渴不止」的章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