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6)

1.

上水煎服。

導痰湯

半夏,南星,茯苓,陳皮(炒),枳實(炒),甘草(炒)

上姜水煎服。

防風散,治脾臟中風,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能動,色微黃,不嗜食,舌強語澀,口眼喎斜,或肌膚不仁,腹膨心煩,翕翕發熱,神思如醉,其脈浮緩,胸滿痰涎,志意昏濁。

獨活(一錢五分),防風,茯神(去木),人參,附子(炮,去皮臍),前胡,沙參,半夏(湯洗七次),黃耆(炒),旋覆花,羚羊角(鎊),甘草

上水煎服。

半夏湯

半夏,桂枝,甘草(各等分)

上水煎,細細呷之。

雞頭丸,治小兒諸病後不能語。

雄雞頭(一個,炙),鳴蟬(三個,炙焦),大黃(錦紋者濕紙裹,煅),甘草(炙,一兩),木通,人參(各半兩),當歸,黃耆,川芎,遠志(去心,薑汁製,略炒),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分)

上為末,煉蜜丸,小豆大,平旦米飲下五丸,日三服,兒大者加之,久服取效。

射干湯,治夏秋暴寒喘咳,喉啞失聲,喉中如梗。

半夏(五錢,湯泡),生薑(四錢,泡),杏仁(三錢,去雙仁,皮尖),射干,甘草(炙),紫菀,肉桂,枳實(炒),當歸,橘皮,獨活,麻黃(去節泡。各二錢)

上每二三錢,水煎服。

菖蒲丸(方見語遲)

錢氏全蠍散(方見偏風噤)

地黃丸(方見腎臟)

七味白朮散(方見積痛)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二陳湯(方見吐穢)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導痰湯

半夏、南星、茯苓、炒過的陳皮、炒過的枳實、炒過的甘草。

將藥材用薑水煎煮後服用。

防風散,治療因脾臟中風引起的疾病,症狀為多汗怕風、身體疲倦懶散、四肢不能活動、面色微黃、食慾不振、舌頭僵硬難以說話、口眼歪斜,或者皮膚麻木不仁、腹部脹滿心煩、時常發熱、精神恍惚如同醉酒一般,其脈象為浮緩,胸部滿悶、痰多、意識不清。

獨活(一錢五分)、防風、茯神(去除木心)、人參、炮製過的附子(去除皮和臍)、前胡、沙參、用湯洗過七次的半夏、炒過的黃耆、旋覆花、磨碎的羚羊角、甘草。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半夏湯

半夏、桂枝、甘草(各等量)。

將藥材用水煎煮,慢慢地一點點喝。

雞頭丸,治療小兒在生病後不能說話。

烤過的公雞頭(一個)、烤焦的蟬(三個)、用濕紙包裹後煅燒過的大黃、烤過的甘草(一兩)、木通、人參(各半兩)、當歸、黃耆、川芎、用薑汁製過並稍微炒過的遠志(去心)、去心焙乾的麥門冬(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小豆大小,每天早上用米湯送服五顆,一天服用三次,較大的兒童可以增加藥量,長期服用可以見效。

射干湯,治療在夏秋之際突然受寒引起的喘咳、喉嚨沙啞失聲、喉嚨感覺像被東西卡住。

用湯泡過的半夏(五錢)、泡過的生薑(四錢)、去除雙仁和皮尖的杏仁(三錢)、射干、烤過的甘草、紫菀、肉桂、炒過的枳實、當歸、橘皮、獨活、去除節並泡過的麻黃(各二錢)。

每次取二三錢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菖蒲丸(配方見「語遲」條目)

錢氏全蠍散(配方見「偏風噤」條目)

地黃丸(配方見「腎臟」條目)

七味白朮散(配方見「積痛」條目)

補中益氣湯(配方見「虛羸」條目)

二陳湯(配方見「吐穢」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