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 (3)
卷十 (3)
1. 噫氣
經曰:脾病則面黃善噫。噫者,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於胃,而為噫。又善思、善味,其症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經曰:脾主四肢。有是者脾也。又曰: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何謂也?竊謂:上焦受氣於中焦,中焦氣未和,不能消穀,故為噫耳。
中焦亦脾胃之分也,脾土虛寒,由命門火衰,不能溫蒸水穀。古人有服菟絲子,旬日間飲食如湯沃雪,亦此義也。補脾宜人參理中湯;補右腎宜用八味丸。胃氣虛不能運化水穀者,六君子加木香。鬱結傷脾者,加味歸脾湯。木剋土者,四君、柴胡、升麻;兼嘈雜者,加吳茱萸、半夏,治者審之。
治驗
一小兒稟賦虛羸,時常作痢,年十三歲,泄瀉不食,手足並冷,諸藥不應,余謂命門火衰,六君子湯、八味丸治之尋愈。畢姻後,勞心過甚,飲食頓少,發熱下氣,先用參、術各五錢,薑、棗煎服,諸症稍愈;又用六君子湯加炮薑、肉桂、參、術各一兩,一劑諸症頓愈。又因勞心發熱煩渴,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一錢渴止;用參、耆各一兩,歸、術各五錢,附子一錢,三劑痊瘥。
一小兒十五歲喜噫,面黃腹脹,飲食難化,用六君、益智、木香漸愈。後因怒兼脅痛,少食下氣噫氣,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益智漸愈。後飲食過多,腹脹吞酸,服保和丸,熱渴痰甚,用二陳、黃連、石膏之劑,大便不止,吃逆不食,手足並冷,余用六君、附子,四劑稍愈。又以補中益氣湯加附子及八味丸而遂安。
一女子十九歲患前症,用六君子湯送四味茱萸丸而愈。但怒即發,服此藥亦即愈。後因怒氣勞役,前症復作,血崩不止,先用柴胡梔子散一劑,隨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而痊,仍參虛羸
治驗。
本事枳殼散,治心下痞悶,或作痛多噫。
枳殼,白朮(各半兩),香附子(炒,一兩),檳榔(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米飲調下。
四味茱連丸,治腹脹噫氣吞酸,食不能化。
吳茱萸(炒),黃連(炒),神麯,荷葉(各等分)
上為末,水煮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黃連當量病微甚,或炒黑炒黃用之。
八味丸(即六味丸加五味子、肉桂,方見腎臟)
四君子湯
加味歸脾湯
六君子湯三(方見內釣)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白話文:
[噫氣]
原文翻譯:
醫書上說:脾臟生病,臉色就會發黃,而且容易打嗝。打嗝的原因是寒氣侵入胃部,氣機逆亂,從下往上衝,又從胃部發出,就形成了打嗝。另外,如果一個人經常思考、嗜好濃厚的口味,他的肚臍周圍會有氣在跳動,按下去會覺得堅硬並且疼痛。這個人還會有腹脹、消化不良、身體沉重、關節疼痛、懶惰嗜睡、四肢無力等症狀。醫書上說:脾臟主管四肢的活動。有這些症狀,就是脾臟生病了。還有一種說法:兩條陽經和一條陰經同時發病,會導致驚恐、背痛、以及容易打嗝。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上焦的氣是從中焦來的,中焦的氣如果不協調,就不能消化食物,所以會出現打嗝。
中焦也就是脾胃的範疇,脾土虛寒是因為命門的火衰弱,不能溫暖蒸化水穀。古人有服用菟絲子後,短時間內吃東西就像冰雪遇熱水一樣迅速消化的說法,也是這個道理。調理脾臟虛寒,適合用人參理中湯;調理右腎虛寒,適合用八味丸。胃氣虛弱,不能運化水穀的,適合用六君子湯加木香。因為憂鬱結氣而傷害到脾臟的,適合用加味歸脾湯。如果木氣太旺盛而剋制土氣(脾臟),可以用四君子湯、柴胡、升麻;如果兼有嘈雜感,可以加入吳茱萸、半夏,醫生要仔細斟酌用藥。
醫案:
一個小孩,天生體質虛弱,經常拉肚子。十三歲時,腹瀉不吃東西,手腳冰冷,吃了很多藥都不見效。我認為這是命門的火衰弱,用六君子湯和八味丸治療,很快就好了。結婚後,因為過度勞累,食慾大減,開始發燒、放屁,先用人參、白朮各五錢,加上薑、棗煎服,各種症狀稍微好轉。然後又用六君子湯加炮薑、肉桂、人參、白朮各一兩,吃一劑,所有症狀都消失了。後來,又因為勞累過度導致發燒、口渴,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一錢,口渴就止住了。再用人參、黃耆各一兩,當歸、白朮各五錢,附子一錢,吃了三劑就痊癒了。
一個十五歲的少年,經常打嗝,臉色發黃,肚子脹,消化不良。用六君子湯、益智、木香,慢慢好了。後來因為生氣,導致脅肋疼痛、食慾減少、放屁、打嗝,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益智,慢慢好了。之後,又因為吃得太多,導致肚子脹、吐酸水,吃了保和丸後,發熱、口渴、痰多。用二陳湯、黃連、石膏等藥,腹瀉不止、打嗝、不吃東西、手腳冰冷。我用六君子湯加附子,吃了四劑稍微好轉。又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和八味丸,就完全康復了。
一個十九歲的女子,患了之前說的那些症狀,用六君子湯搭配四味茱萸丸,就痊癒了。但只要一生氣就會發作,吃這個藥也馬上就好了。後來因為生氣和勞累,之前的症狀又出現了,並且血崩不止。先用柴胡梔子散一劑,接著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就痊癒了,但仍然體虛。
醫案:
本事枳殼散:治療胸口悶脹、或疼痛,並且容易打嗝。
- 枳殼,白朮(各半兩),香附子(炒過,一兩),檳榔(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在空腹時送服。
四味茱連丸:治療腹脹、打嗝、吐酸水、消化不良。
- 吳茱萸(炒過),黃連(炒過),神麴,荷葉(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水煮神麴糊成丸,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白湯送服。黃連用量可根據病情輕重調整,可炒黃或炒黑。
八味丸(即六味丸加五味子、肉桂,藥方可參見腎臟部分)
四君子湯
加味歸脾湯
六君子湯(藥方可參見內部)
補中益氣湯(藥方可參見虛弱部分)
2. 下氣
劉河間云:腸胃鬱結,穀氣內發,而不能宣通於腸胃之外,故喜噫下氣也。若癲癇勞瘵,氣下泄而不止者,必死。乃真氣竭絕,腠理閉塞,穀氣不能宣通於腸胃之外,故從腸胃中泄出。婁全善云:下氣屬心虛。經云:夏脈者心也。心脈不及,下氣為泄者是也。經又云: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此平人也。
若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房勞過度,致脾土之陰受傷,轉運之官失職,不能輸化,故下氣也。又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陰精者,乃五穀之精,上榮心肺,以降腎肝,故曰其人壽。陽精者,乃胃中之清氣,陷入腎肝,不能升浮上輸心肺,故曰其人夭。
若飲食過多,腸胃鬱結,用平胃散。癲癇勞瘵,用補中益氣湯。心氣虛弱,用補心丸。心氣虛寒,用補心湯。脾胃虛寒,用理中湯。肝木乘脾,用六君子湯、加木香。脾氣鬱結,用加味歸脾湯。脾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命門火衰,用八味丸。腎氣不足,用六味地黃丸。
大凡噫氣下氣者,其脈不及本位。《內經》云:短則氣病,以其無胃氣也。諸病見此脈難治,但純補胃氣為善。
治驗(兼仍參虛羸治驗)
一小兒脾氣素弱,飲食少思,常患虛弱,畢姻後噫氣,右關脈弱,不及本部,左關脈弦數而長,此脾氣虛肝木勝之也,用六君、柴胡、炒黑山梔,治之尋愈。後因勞復作,用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二劑而痊。後又勞,復頭暈,仍用前湯,更加蔓荊子而愈。
一女子十四歲,性悉多怒噫氣,常服木香檳榔丸,胸中爽快,次年出嫁孀居,前症復發,服清氣化痰丸,發熱痰甚,服芩、連等藥,經行如崩,發熱作渴,四肢抽搐,唇口自動,此因肝盛脾虛,不能統血歸經,虛火動而類風也,用加味逍遙散,內歸、術各用五錢,加鉤藤鉤二錢治之,諸症頓愈。又用加味歸脾湯,久服而愈。
一女子早喪母,噫氣下氣,出嫁後患吞酸胸痞,用六君子送越鞠丸漸愈,又用加味歸脾湯而安。後因怒兼脅痛腹脹,小便淋澀,用加味逍遙散加車前子、龍膽草而愈。
一小兒十一歲,稟胃氣充實,飲食過多,胸滿噫氣,用枳殼散漸愈,又用六君子湯痊愈。至十七歲,飲食停滯,腹脹兼痛,自用枳殼散,肢體倦怠,噫氣下氣,余用六君、乾薑、肉桂而愈。
一女子年十六患此,先用參、術之藥,不應,用六君子湯送四味茱連丸而愈,後又因怒氣勞役,前症益甚,更兼發熱,用柴胡梔子散二劑,隨以補中益氣湯而痊。
平胃散(方見虛寒)
補心湯(方見喑)
補心丸(即茯神散為丸,方見驚悸)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人參理中湯(方見驚瀉)
越鞠丸
六君子湯
加味歸脾湯
加味逍遙散四(方見內釣)
本事枳殼散(方見前症)
柴胡梔子散(方見發熱)
四味茱連丸(方見噫氣)
八味地黃丸(方見腎臟)
白話文:
下氣
劉河間說:腸胃的氣機鬱結不暢,導致食物的精氣在體內發散,卻無法順利排出到腸胃之外,所以會打嗝、放屁。如果癲癇、勞損病症導致氣不停地向下泄出,這就表示病情危重,將要死亡。這是因為真氣耗盡,皮膚的毛孔閉塞,食物的精氣無法順利排出到腸胃之外,所以只能從腸胃中泄出。婁全善說:放屁多是因為心氣虛弱。醫書說:夏季的脈象與心臟有關,如果心脈衰弱,導致放屁,就表示心氣不足。醫書又說:食物進入胃後,精華會向上輸送到脾臟,脾臟再將精華向上輸送給肺臟,同時調節水分代謝,向下輸送到膀胱。水分和精華會散布到全身,經絡會順暢運行。這是正常人的情況。
如果因為情緒不佳,或遭受風寒暑濕等外邪侵襲,飲食不節制,房事過度,導致脾臟的陰氣受損,脾臟的運化功能失常,無法正常輸送精華,就會導致放屁。還有說:陰精充足的人長壽,陽精下泄的人短命。陰精指的是五穀的精華,向上滋養心肺,向下滋養腎肝,所以這樣的人長壽。陽精指的是胃中的清氣,如果沉降到腎肝,無法上升滋養心肺,這樣的人就會短命。
如果因為吃太多,導致腸胃積滯,可以用平胃散來治療。如果是癲癇、勞損疾病,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如果是心氣虛弱,可以用補心丸。如果是心氣虛寒,可以用補心湯。如果是脾胃虛寒,可以用理中湯。如果是肝木克制脾土,可以用六君子湯,並加入木香。如果是脾氣鬱結不暢,可以用加味歸脾湯。如果是脾氣下陷,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命門火衰,可以用八味丸。如果是腎氣不足,可以用六味地黃丸。
總的來說,打嗝、放屁的人,脈象通常都比較微弱,沒有力氣。醫書說:脈短就表示氣有問題,因為沒有胃氣的緣故。各種疾病出現這種脈象,都表示難以治療,最好是專注於補養胃氣。
治驗(兼仍參虛羸治驗)
有個小孩,脾氣原本就虛弱,食慾不佳,常常身體虛弱。結婚後開始打嗝,右手的脈象微弱,沒有力氣,左手的脈象弦而且快,這表示脾氣虛弱,肝木過旺。用六君子湯,配上柴胡、炒黑山梔來治療,很快就好轉。後來因為勞累又復發,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益智,服用了兩次就痊癒了。之後又因為勞累,出現頭暈,還是用之前的藥方,再加入蔓荊子,就痊癒了。
有個女子十四歲,常常生氣,也打嗝,常常吃木香檳榔丸,胸部會感到舒服。第二年出嫁後守寡,之前的症狀又復發。吃清氣化痰丸,出現發熱、痰多的情況,吃了黃芩、黃連等藥,月經量如同崩潰,發熱口渴,四肢抽搐,嘴唇不由自主地動,這是因為肝火太旺、脾氣虛弱,不能控制血液運行,導致虛火妄動,類似於風症。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其中當歸、白朮都用了五錢,並加入鉤藤二錢,各種症狀都立刻消失。之後又長期服用加味歸脾湯,就痊癒了。
有個女子從小就喪母,常常打嗝放屁,出嫁後出現吞酸、胸悶的情況。用六君子湯搭配越鞠丸,慢慢好轉,又用加味歸脾湯就痊癒了。後來因為生氣,加上脅肋疼痛、腹脹、小便不暢,用加味逍遙散,並加入車前子、龍膽草就痊癒了。
有個小孩十一歲,胃氣原本很充足,因為吃太多,導致胸悶打嗝,用枳殼散慢慢好轉,之後又用六君子湯就痊癒了。到了十七歲,因為飲食積滯,腹脹兼疼痛,自己用了枳殼散,導致身體疲倦,打嗝放屁。我用六君子湯,加上乾薑、肉桂,就痊癒了。
有個女子十六歲患上這個病,一開始用人參、白朮等藥,沒有效果,用六君子湯搭配四味茱連丸就痊癒了。後來又因為生氣勞累,之前的症狀更加嚴重,還出現發熱。用柴胡梔子散,服用了兩次,之後用補中益氣湯就痊癒了。
(以下列出所提及的藥方,以及藥方詳情所在的章節,以供參考)
- 平胃散(方子在虛寒篇)
- 補心湯(方子在喑篇)
- 補心丸(即茯神散做成藥丸,方子在驚悸篇)
- 補中益氣湯(方子在虛羸篇)
- 人參理中湯(方子在驚瀉篇)
- 越鞠丸
- 六君子湯
- 加味歸脾湯
- 加味逍遙散(方子在內釣篇)
- 本事枳殼散(方子在前症篇)
- 柴胡梔子散(方子在發熱篇)
- 四味茱連丸(方子在噫氣篇)
- 八味地黃丸(方子在腎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