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七 (6)
卷十七 (6)
1. 痘瘡出遲屬各經所主
紫草,木通,人參,茯苓,糯米(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每服二錢,水煎。
防風芍藥甘草湯
防風,芍藥,甘草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
荊芥甘草防風湯
荊芥,甘草,防風(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升均湯,治痘瘡已出不均,或吐瀉熱渴。
升麻,乾葛,芍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紫草茸(如無,紅花代之)
上每服三五錢,姜水煎,量服之。
四物湯,治痘瘡血虛發熱,或煩躁不寐,作癢色赤。
當歸,熟地黃(各二錢),芍藥(炒),川芎(各一錢)
上水煎服。
仙聖散,治痘出不快,小便赤澀,咳嗽有痰。
紫草,枳殼,黃耆,甘草,木通(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十二味異功散(方見痘灰白色)
葛根湯
參耆內托散(二方見腹脹氣促)
升麻葛根湯(方見水痘麻痘)
紫草快癍湯(方見大便不通)
四物湯(方見痘瘡出遲)
人參麥門冬散(方見前)
參耆四聖散(方見腹脹氣促)
五味異功散(方見寒戰咬牙)
犀角消毒散(方見發癍)
清涼散(方見大便不通)
地黃丸(方見痘瘡發熱屬陰屬陽)
白話文:
痘瘡出遲,不同情況的處理方劑
紫草木通湯
紫草、木通、人參、茯苓、糯米(各等量),甘草(減半)。
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煮。
防風芍藥甘草湯
防風、芍藥、甘草。
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水煎煮。
荊芥甘草防風湯
荊芥、甘草、防風(各等量)。
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煮。
升均湯,用於治療痘瘡已出,但分布不均勻,或出現嘔吐、腹瀉、發熱、口渴等症狀。
升麻、葛根、芍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紫草茸(如果沒有,可用紅花代替)。
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薑水煎煮,適量服用。
四物湯,用於治療痘瘡因血虛引起發熱、煩躁失眠、皮膚搔癢、顏色發紅等症狀。
當歸、熟地黃(各二錢),炒芍藥、川芎(各一錢)。
用水煎煮服用。
仙聖散,用於治療痘瘡出得不順暢、小便赤澀、咳嗽有痰等症狀。
紫草、枳殼、黃耆、甘草、木通(各等量)。
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煮。
十二味異功散(配方見痘瘡呈灰白色時的處理)。
葛根湯。
參耆內托散(兩個配方見腹脹、呼吸急促的處理)。
升麻葛根湯(配方見水痘、麻疹的處理)。
紫草快癍湯(配方見大便不通的處理)。
四物湯(配方見痘瘡出得慢的處理)。
人參麥門冬散(配方見前面提到的情況)。
參耆四聖散(配方見腹脹、呼吸急促的處理)。
五味異功散(配方見寒戰、牙關緊咬的處理)。
犀角消毒散(配方見出斑疹的處理)。
清涼散(配方見大便不通的處理)。
地黃丸(配方見痘瘡發熱,需判斷屬陰或屬陽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