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2)

1. 肺癰肺痿

麻黃(去節),赤芍藥,半夏(各七錢),細辛,乾薑(炮),甘草(炙),桂枝(各三錢),五味子(半兩杵)附子(二錢,脈浮不用)

上每服二錢,水煎。

桔梗湯,治咳嗽膿血腥穢,已成癰症。

桔梗(炒),貝母(去心),知母(炒),桑白皮(炒),枳殼(各二錢),地骨皮,栝蔞仁,薏苡仁,杏仁(炒,五分),當歸,黃耆(炒。各一錢),五味子(杵炒),百合(炒。各一錢五分),防己(一錢),甜葶藶(炒,五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升麻湯,治肺癰,膿血穢臭,胸乳皆痛。

升麻,桔梗(炒),薏苡仁,地榆,條芩(炒),牡丹皮,芍藥(炒),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排膿散,治肺癰,此方排膿補肺。

黃耆(鹽水拌炒),白芷,人參,五味子(炒研碎。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蜜湯調下。

射干湯,治胃脘癰吐膿血。

射干(去毛),梔子仁,赤茯苓,升麻,赤芍藥(一兩三錢),白朮(五錢)

上每服三五錢,水煎,入地黃汁少許,再煎服。

人參平肺散,治心火克肺金,傳為肺癰,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嗌不利。

人參,陳皮,甘草,地骨皮,茯苓(各一錢),知母(炒,七分),五味子,青皮,天門冬(去心,四分),桑白皮(炒,一錢)

上每服二三錢。

參耆補脾湯,治肺癰,脾氣虧損,咳吐膿涎,或中滿不食,必服此藥,補脾土以生肺金,否則不治。

人參,白朮(各二錢),茯苓,陳皮,當歸(各一錢),黃耆(炒,二錢五分),升麻(三分),麥門冬(七分),五味子(杵,四分),桔梗(炒,六分),甘草(炙,五分)

上作三服,薑棗水煎。

人參補肺湯,治肺症咳喘短氣,或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痰涎壅盛,或吐膿血發熱,小便短澀。

人參,黃耆(炒),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一錢),山茱萸,乾山藥,五味子(杵),麥門冬(去心),甘草(炙),熟地黃(自制),牡丹皮(各五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五味異功散(方見用敗毒之藥)

七味白朮散(方見發熱不止)

白話文:

[肺癰肺痿]

  • 麻黃湯加味: 使用麻黃(去除莖節)、赤芍藥、半夏(各七錢)、細辛、乾薑(炮製過)、甘草(烤過)、桂枝(各三錢)、五味子(半兩,搗碎)、附子(二錢,如果脈象浮起則不用)。 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煮。

  • 桔梗湯: 治療咳嗽帶膿血且有腥臭味,已經形成肺癰的病症。 使用桔梗(炒過)、貝母(去除心部)、知母(炒過)、桑白皮(炒過)、枳殼(各二錢)、地骨皮、栝蔞仁、薏苡仁、杏仁(炒過,五分)、當歸、黃耆(炒過。各一錢)、五味子(搗碎炒過)、百合(炒過。各一錢五分)、防己(一錢)、甜葶藶(炒過,五分)。 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煎煮。

  • 升麻湯: 治療肺癰,膿血有穢臭味,胸部和乳房都會疼痛。 使用升麻、桔梗(炒過)、薏苡仁、地榆、黃芩(炒過)、牡丹皮、芍藥(炒過)、甘草(各等分)。 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煎煮。

  • 排膿散: 治療肺癰,這個方子的作用是排出膿液並補養肺部。 使用黃耆(用鹽水拌炒過)、白芷、人參、五味子(炒過並研磨成粉末。各等分)。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二錢,用蜂蜜水調服。

  • 射干湯: 治療胃部癰腫,吐出膿血。 使用射干(去除毛)、梔子仁、赤茯苓、升麻、赤芍藥(一兩三錢)、白朮(五錢)。 每次服用三五錢,用水煎煮,加入少許生地黃汁,再煎煮後服用。

  • 人參平肺散: 治療心火過旺導致肺部受損,發展成肺癰,出現咳嗽、氣喘、想吐、痰液很多、胸部和膈膜感覺脹悶、咽喉不利等症狀。 使用人參、陳皮、甘草、地骨皮、茯苓(各一錢)、知母(炒過,七分)、五味子、青皮、天門冬(去除心部,四分)、桑白皮(炒過,一錢)。 每次服用二三錢。

  • 參耆補脾湯: 治療肺癰,同時伴隨脾氣虛弱,咳嗽吐出膿痰,或是腹脹、食慾不佳,必須服用這個藥方,補養脾土以滋養肺金,否則無法治癒。 使用人參、白朮(各二錢)、茯苓、陳皮、當歸(各一錢)、黃耆(炒過,二錢五分)、升麻(三分)、麥門冬(七分)、五味子(搗碎,四分)、桔梗(炒過,六分)、甘草(烤過,五分)。 將藥材分成三份,用薑和紅棗水煎煮。

  • 人參補肺湯: 治療肺部疾病,如咳嗽、氣喘、呼吸短促,或因腎水不足導致虛火上炎,痰液很多,或是吐膿血、發熱、小便量少且不順暢。 使用人參、黃耆(炒過)、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一錢)、山茱萸、乾山藥、五味子(搗碎)、麥門冬(去除心部)、甘草(烤過)、熟地黃(自製)、牡丹皮(各五分)。 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 五味異功散:(藥方見於使用敗毒藥的章節)

  • 七味白朮散:(藥方見於發熱不止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