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十七 (1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11)

1. 頂陷灰白瀉渴之症

一小兒第十日不紅活,漿不滿,先君謂氣血虛弱,用參耆托裡散數劑出贈痘,紅活起發,又用十全大補湯而愈。

十一味木香散

木香,大腹皮,人參,桂心,赤茯苓,青皮,前胡,訶黎勒(去核),半夏,丁香,甘草(炙。各三錢)

上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煎,量大小服。

十二味異功散

木香,官桂(各三錢,去粗皮),當歸(三錢半),人參,茯苓,陳皮,厚朴,白朮(各二錢),半夏,丁香,肉豆蔻(二錢半),附子(炮,去皮,一錢)

上每服三五錢,姜五片,棗三枚,水煎,量大小服。此藥家傳五世,累經效驗。

愚嘗治癰疽陰症,凡雜症陽氣脫陷,與寒氣逼陽於外者,發熱煩躁,口乾作渴,投以薑、桂、附子之類,津液頓生,煩熱頓退,其應如響。人但不習而察之耳。

八珍湯,治痘瘡氣血俱虛者,此方主之。若因脾氣虛弱而不能生血者,宜用異功散。

當歸(一錢),川芎(五分),芍藥(炒,七分),熟地黃(酒拌),人參,白朮(炒),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豆蔻丸(方見咬牙)

內托散(即托裡散,方見痘癰)

紫草快癍湯(方見大便不通)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二方見不靨)

參耆內托散(方見腹脹氣促)

紫草木香散(方見大便不通)

補中益氣湯(方見寒戰咬牙)

四聖散(方見痘出不快)

參耆四聖散

十全大補湯

獨參湯三(方見腹脹氣促)

紫草木通湯(方見痘出遲)

白話文:

頂陷灰白瀉渴之症

有一個小孩在出生後第十天,痘疹沒有呈現紅潤活力的樣子,而且漿液也不飽滿。他的父親認為這是氣血虛弱的表現,於是使用了參耆托裡散數帖,痘疹才順利長出,變得紅潤有活力,之後又服用十全大補湯才痊癒。

十一味木香散

藥材包含:木香、大腹皮、人參、桂心、赤茯苓、青皮、前胡、訶黎勒(去除核)、半夏、丁香、炙甘草,各取三錢。

使用方法: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依照病人體型大小調整服用劑量。

十二味異功散

藥材包含:木香、官桂(去除粗皮,各三錢)、當歸(三錢半)、人參、茯苓、陳皮、厚朴、白朮(各二錢)、半夏、丁香、肉豆蔻(二錢半)、炮附子(去除皮,一錢)。

使用方法:每次服用三至五錢,加入生薑五片、紅棗三枚,用水煎煮,依照病人體型大小調整服用劑量。這個藥方是家傳五代,多次驗證有效。

我曾經治療癰疽的陰症,以及各種雜症中陽氣虛脫下陷,或者寒氣逼迫陽氣於外,導致發熱煩躁、口乾想喝水的狀況,使用薑、桂、附子這類的藥材,就能快速產生津液,煩躁發熱的情況也能立刻消退,效果非常顯著。只是人們不習慣去仔細觀察罷了。

八珍湯 用於治療痘瘡氣血皆虛的患者,這個方子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如果是因為脾氣虛弱導致無法產生血液,應該使用異功散。

藥材包含:當歸(一錢)、川芎(五分)、炒芍藥(七分)、酒拌熟地黃、人參、炒白朮、茯苓(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使用方法:每次服用二至三錢,加入生薑、紅棗用水煎煮。

豆蔻丸 (藥方請參見咬牙篇)

內托散 (就是托裡散,藥方請參見痘癰篇)

紫草快癍湯 (藥方請參見大便不通篇)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 (這兩個藥方請參見不靨篇)

參耆內托散 (藥方請參見腹脹氣促篇)

紫草木香散 (藥方請參見大便不通篇)

補中益氣湯 (藥方請參見寒戰咬牙篇)

四聖散 (藥方請參見痘出不快篇)

參耆四聖散

十全大補湯

獨參湯三 (藥方請參見腹脹氣促篇)

紫草木通湯 (藥方請參見痘出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