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九 (9)
卷十九 (9)
1. 痘潮熱
當歸補血湯
補中益氣湯
五味異功散三(方見寒戰咬牙)
四物湯(方見痘出遲)
白話文:
痘潮熱
可以使用當歸補血湯、補中益氣湯、五味異功散(這三帖藥方的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寒戰咬牙」的說明)以及四物湯(這帖藥方的詳細內容可以參考「痘出遲」的說明)。
2. 痘吐逆
世傳方云:痘瘡吐逆無痰,益黃散。有痰,二陳湯或橘皮湯、半夏湯,不止加丁香。若吐而瀉者,亦宜益黃散,及陳氏木香散、異功散。吐而身熱煩渴,腹滿氣促,大小便澀而赤者,當利小便。竊謂前症若手足並冷,渴飲熱湯,或腹作痛,中氣虛寒也,宜用益黃散。手足不冷,吐逆痰涎,中氣虛弱也,宜用橘皮半夏湯。
手足並熱,熱毒壅滯也,宜用導赤散。口乾飲乳不徹,胃經氣熱也,宜用竹薷湯。吐逆不乳,或吐乳酸穢,此脾氣虛而乳食停滯也,宜用枳朮丸。
一小兒痘不紅活,手足微冷,此陽氣虛弱也,先用五味異功散加乾薑、肉桂二劑,乃去乾薑,加木香,又二劑而愈。
一小兒十一歲出痘,第九日吐逆不食,手足並冷,此陽氣虛寒之極也,用十二味異功散,一劑頓愈,用五味異功散而安,用參耆四聖散而靨。
一小兒吐逆作渴,手足並熱,此胃經有熱也,用竹茹湯而熱稍止;用人參胃愛湯而吐亦止;用化毒湯而貫膿;四聖散而結靨。
一小兒吐逆作瀉,腹脹煩渴,痘出不快,手指微冷,用七味白朮散,而諸症退;用四聖散,而諸痘出;用人參蟬蛻散,而諸痘靨。
一小兒吐逆腹脹,發熱作渴,大便乾臭,此因腸胃實熱,用竹茹湯加黃連、枳殼,諸症稍退,用紫草快癍湯,瘡勢頓發,如期而靨。
一小兒痘出甚密,嘔逆飲冷,手足並熱,此胃經熱甚,先用葛根麥門冬散,一劑熱症頓退;又用瀉黃散末一錢,用米飯調服而安;用白朮散而痊。
人參胃愛散,治痘瘡已發未發,吐瀉不止,不思飲食,或吐逆等症。
人參,藿香,紫蘇,甘草(炒),丁香,茯苓,木瓜(各等分),糯米
上每服三錢,薑、棗水煎。
葛根麥門冬散,治熱毒癍疹,頭痛壯熱,心神煩悶,亂吐逆者。(方見頂陷心煩)
按:此陽明胃經之藥也,外除表邪,內清胃火,兼補元氣。若非發熱作渴,表裡俱實者,不可用。若表裡俱虛而發熱作渴,宜用人參麥門冬散。
七味竹茹湯
橘紅,半夏(各等分),白茯苓(二分),甘草,竹茹,黃連(姜炒),葛根(各二分)
上姜水煎服。
人參蟬蛻散,治小便不利,痘瘡不發,煩躁作渴,咬牙喘滿。
人參,蟬蛻,白芍藥,木通,赤芍藥,甘草,紫草茸
上每服三四錢,水煎。
橘皮半夏湯
橘皮,半夏(等分)
上每服三錢,薑、棗水煎。
化癍湯(方見水痘麻痘)
紫草快癍湯(方見痘陷心煩)
六君子湯(方見痘腹脹)
導赤散(方見風邪搏於肌肉)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二方見痘灰白色)
六味地黃丸
七味白朮散(二方見發熱屬陰陽)
四聖散(方見涕唾稠黏)
五味異功散(方見寒戰咬牙)
白話文:
痘瘡嘔吐逆轉
流傳下來的說法是:痘瘡導致嘔吐,沒有痰,就用益黃散。如果有痰,就用二陳湯、橘皮湯或半夏湯,如果還止不住嘔吐,就加丁香。如果又吐又拉肚子,也適合用益黃散,以及陳氏木香散、異功散。如果嘔吐,並且發燒、煩躁口渴、肚子脹滿、呼吸急促、大小便不順暢而且顏色發紅,就應該利小便。
我認為,如果前面說的那些症狀,加上手腳冰冷、想喝熱湯,或者肚子疼痛,這是中氣虛寒,應該用益黃散。如果手腳不冷,嘔吐痰涎,這是中氣虛弱,應該用橘皮半夏湯。
如果手腳發熱,這是熱毒積聚,應該用導赤散。如果口乾,喝奶卻喝不下去,這是胃經有熱,應該用竹茹湯。如果嘔吐而不喝奶,或是吐出帶酸臭味的奶,這是脾氣虛弱,導致食物積滯,應該用枳朮丸。
有一個小孩長痘子,顏色不紅潤,手腳稍微冰冷,這是陽氣虛弱,先用五味異功散加上乾薑、肉桂兩劑,之後去掉乾薑,加上木香,又吃了兩劑就好了。
有一個十一歲小孩出痘,第九天嘔吐不進食,手腳冰冷,這是陽氣虛寒到了極點,用十二味異功散,一劑就立刻好了,接著用五味異功散就平安無事了,再用參耆四聖散,痘疤就消退了。
有一個小孩嘔吐口渴,手腳發熱,這是胃經有熱,用竹茹湯之後,發熱稍微止住了;用人參胃愛湯之後,嘔吐也止住了;用化毒湯來促進痘膿形成;用四聖散讓痘疤消退。
有一個小孩嘔吐又拉肚子,肚子脹、煩躁口渴,痘子發不出來,手指稍微冰冷,用七味白朮散之後,所有症狀都消退了;用四聖散,痘子就發出來了;用人參蟬蛻散,痘疤就消退了。
有一個小孩嘔吐肚子脹,發熱口渴,大便乾燥且有臭味,這是因為腸胃有實熱,用竹茹湯加上黃連、枳殼,所有症狀稍微退了一些,用紫草快癍湯,痘瘡很快就發出來,並且如期消退。
有一個小孩出痘很密集,嘔吐想喝冷的,手腳發熱,這是胃經熱太盛,先用葛根麥門冬散,一劑之後發熱的症狀就立刻消退了;又用瀉黃散末一錢,用米飯調和服用就好了;再用白朮散就痊癒了。
人參胃愛散,治療痘瘡已經發出或還沒發出,嘔吐拉肚子不止、不想吃東西,或者有嘔吐等症狀。
配方:人參、藿香、紫蘇、甘草(炒過)、丁香、茯苓、木瓜(各等分)、糯米。
用法:每次服用三錢,加薑、棗用水煎煮。
葛根麥門冬散,治療熱毒導致的斑疹,頭痛發高燒、心神煩悶、亂吐逆等症狀。(藥方在「頂陷心煩」篇)
按:這個方子是針對陽明胃經的藥,外能解除表邪,內能清除胃火,同時能補充元氣。如果不是發燒口渴,表裡都是實熱的人,不可以使用這個方子。如果表裡都是虛弱,但是發燒口渴,就應該用人參麥門冬散。
七味竹茹湯
配方:橘紅、半夏(各等分)、白茯苓(二分)、甘草、竹茹、黃連(用薑炒)、葛根(各二分)
用法:用水加薑煎煮後服用。
人參蟬蛻散,治療小便不順暢、痘瘡發不出來、煩躁口渴、磨牙、呼吸急促。
配方:人參、蟬蛻、白芍藥、木通、赤芍藥、甘草、紫草茸。
用法:每次服用三四錢,用水煎煮。
橘皮半夏湯
配方:橘皮、半夏(等分)
用法:每次服用三錢,加薑、棗用水煎煮。
化癍湯 (藥方在「水痘麻痘」篇)
紫草快癍湯(藥方在「痘陷心煩」篇)
六君子湯(藥方在「痘腹脹」篇)
導赤散(藥方在「風邪侵襲肌肉」篇)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這兩個藥方在「痘色灰白」篇)
六味地黃丸
七味白朮散(這兩個藥方在「發燒屬陰陽」篇)
四聖散(藥方在「涕唾黏稠」篇)
五味異功散(藥方在「寒戰咬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