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

1. 變蒸

余常見一小兒,至一變發熱有痰,投抱龍丸一粒,卒至不救,觀此可驗,慎之慎之!其有不熱不驚,略無症候而暗變者,蓋受胎氣壯實故也。

紫霜丸(方見撮口)

紫陽黑散,治變蒸解利熱氣。

麻黃(二兩不去節),大黃(半兩),杏仁(去皮,二分半,研)

上以前三味和一處杵碎,略燒存性,後入杏仁膏和之,蜜盛貯,每用一豆許,乳汁和咽之。

柴胡湯,治變蒸骨熱心煩,啼叫不已。

人參(二錢),甘草(微炙,二錢),麥門冬(去心,二錢),龍膽草(酒炒黑),防風(各一錢),柴胡(五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當歸散,治變蒸有寒無熱。

當歸(二錢),木香,官桂(辣者),甘草(炙),人參(各一錢)

上每服一錢,薑棗水煎。

調氣散,治變蒸吐瀉,不乳多啼,欲發慢驚。

木香,香附子,人參,橘皮,藿香,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薑棗水煎服。

白話文:

我常常看到一個小孩,在經歷一次「變」的階段時發燒咳嗽有痰,給他服用了一顆抱龍丸,結果卻突然救不活了。從這件事可以知道,要非常小心謹慎!有些小孩在「變」的階段,沒有發燒也沒有驚嚇,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卻也在默默地變化,這是因為他們先天體質強壯的緣故。

紫霜丸(配方在「撮口」篇有記載)

紫陽黑散,可以治療「變蒸」時的發熱並幫助排解熱氣。

麻黃(二兩,不去節),大黃(半兩),杏仁(去皮,二分半,研磨成粉)

將以上三味藥混合在一起搗碎,稍微燒過後保留藥性,再加入杏仁膏混合,用蜂蜜盛裝儲存。每次取像一顆豆子大小的量,用乳汁調和後餵食。

柴胡湯,可以治療「變蒸」時的骨頭發熱、心煩、哭鬧不止。

人參(二錢),甘草(稍微烤過,二錢),麥門冬(去心,二錢),龍膽草(用酒炒黑),防風(各一錢),柴胡(五分)

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煮。

當歸散,可以治療「變蒸」時有寒象但沒有發熱的情況。

當歸(二錢),木香,官桂(辛辣的),甘草(烤過),人參(各一錢)

每次服用一錢,用生薑和紅棗加水煎煮。

調氣散,可以治療「變蒸」時的嘔吐腹瀉、不喝奶、哭鬧不停,以及可能要發慢驚的情況。

木香,香附子,人參,橘皮,藿香,甘草(烤過。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生薑和紅棗加水煎煮服用。

2. 肝臟

錢仲陽云:肝主風,實則目直大叫,項急煩悶,虛則咬牙呵欠,氣熱則外生風,氣溫則內生風,大青膏散之。若能食飲水不止,用大黃丸微下之,肝熱則目直不搐,手尋衣領及亂捻物,瀉青丸主之。壯熱飲水喘悶,瀉白散主之。肝病秋見,肺怯不能勝肝也,當用益黃散補脾,瀉青丸治肝。

肝有風則目連眨,得心熱則搐,用瀉青丸治肝,導赤散治心。甚則身反張,目直不搐,心不受熱也,當用地黃丸補腎,瀉青丸治肝,唇白者不治。又張潔古云:肝主風,自病則風搐拘急,若心乘肝為實邪,肺乘肝為賊邪,腎乘肝為虛邪。凡肝得病必先察其肺腎,腎者肝之母,肺者肝之賊,今肝之得病,若非腎水不能相生,必是肺金鬼邪來克,故其來在肺,先治其肺,攻其鬼也。其來在腎,先補其腎,滋其源也。

然後審其本臟之虛實而寒溫之。竊謂前症,若肝經實熱而外生風者,宜用大青膏散之。若既服而前症仍作或益甚者,此邪氣已去而脾氣虧損也,宜用異功散加芎、歸補之。若肝經虛熱,或因克伐而內生風者,宜用異功散、地黃丸補之。若風邪入臟,能食飲冷,大便秘結者,此邪氣內實也,宜用大黃丸下之。

若既下而食少飲湯,或腹作脹者,此脾氣內虛也,宜用白朮散補之。氣血素弱,或因病後,或服攻伐之劑,而手尋衣領,咬牙呵欠,目淡青者乃肝經虛甚也,急用地黃丸以補腎肝。哽氣、短氣、長出氣,乃肺經虛甚也,急用異功散以補脾肺。若申、酉時叫哭直視,呵欠頓悶,項急驚悸,手足搖動,發熱飲水者,此風火相搏而勝肺金也,用柴胡梔子散以治肝火生肝血;用異功散補脾土生肺金,若唇白者為脾絕,不治。夫嬰童之症,多因妊娠厚味七情,或兒乳哺失宜,或乳母飲食鬱怒所致。

病氣既見,形氣已虛,當推其所因用藥,加漏蘆以治其母,兒飲一二匙。後仿此。

大青膏,治傷風痰熱發搐。

天麻,青黛(各一錢),白附子,烏蛇(酒浸取肉焙),蠍尾(各五分),天竺黃(煨),麝香(各一字)

上為末,生蜜丸豆大。每用半粒,薄荷湯化下。

大黃丸,治風熱裡實,口中氣熱,二便秘赤,飲水不止。

黑牽牛(一半生,一半炒),川芎(各半兩),甘草(一錢),大黃(一兩,酒洗飯上蒸)

上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數丸,溫蜜水乳後服,以溏利為度,大小用。

愚按前症,既屬裡實二便秘,法當疏下,若初服雖未通利,而病勢已退,不可再服。如二便未利,病勢未退,當減數丸研化服之,恐過劑則元氣傷而變病也。

瀉青丸,治急驚發搐,眼赤睛疼。

當歸,龍膽草(炒),川芎,防風,大黃(炒),羌活,梔仁(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砂糖湯化下。

白話文:

錢仲陽說:肝臟主風,如果肝臟實熱,會出現目光呆滯、大聲呼叫、頸部緊繃、煩躁悶悶的症狀;若是肝臟虛弱,則會有咬牙、打哈欠的情況。氣血過熱會在體外產生風象,氣血溫暖會在體內產生風象,可使用大青膏來散熱。若患者食慾旺盛且不停喝水,可用大黃丸稍微瀉下。肝熱會讓眼睛呆滯無神,手不由自主抓衣領或是亂摸東西,這時候瀉青丸是治療選擇。高燒且喝水後喘悶,可用瀉白散治療。秋天出現肝病,可能是肺臟虛弱無法剋制肝臟,應使用益黃散補脾,瀉青丸治肝。

肝臟有風會使眼睛頻繁眨動,受心臟熱氣影響會抽搐,可用瀉青丸治肝,導赤散治心。嚴重時,身體會向後弓起,眼睛呆滯無抽搐,心臟不受熱影響,這時應用地黃丸補腎,瀉青丸治肝,若嘴脣泛白則表示病情難治。張潔古也說:肝臟主風,自己生病就會風搐拘急,如果心臟壓制肝臟是實邪,肺臟壓制肝臟是賊邪,腎臟壓制肝臟是虛邪。肝臟生病,要先檢查肺臟和腎臟,因為腎臟是肝臟的母親,肺臟是肝臟的敵人,現在肝臟生病,如果不是腎臟的水無法滋養肝臟,就是肺臟的金屬邪氣來剋制,所以問題出在肺臟,應先治肺,攻擊其敵人。問題出在腎臟,應先補腎,滋養其根源。

之後再判斷肝臟本身虛實,進行溫補或寒涼治療。前面的症狀,如果是肝經實熱而外生風,應使用大青膏散熱。如果已經服用但症狀仍然存在或更嚴重,表示邪氣已去除但脾氣受損,應用異功散加芎、歸補充。如果是肝經虛熱,或是因克伐導致內生風,應使用異功散、地黃丸補充。若風邪進入臟器,能吃喝冷食,大便祕結,表示邪氣在內強烈,應使用大黃丸瀉下。

若瀉下後食慾減少、喝水,或是腹部脹大,表示脾氣內部虛弱,應用白朮散補充。氣血本來就弱,或是病後,或是服用攻伐藥物,手抓衣領、咬牙打哈欠、眼睛淡青色,這是肝經極度虛弱,應急用地黃丸補腎肝。喉嚨不暢、呼吸短促、長時間呼氣,這是肺經極度虛弱,應急用異功散補脾肺。若傍晚時分尖叫、目光呆滯、打哈欠、頓悶、頸部緊繃、驚嚇、手腳抖動、發熱喝水,這是風火交加剋制肺金,應用柴胡梔子散治療肝火生肝血;用異功散補脾土生肺金,若嘴脣泛白表示脾氣消失,難以治療。

兒童疾病,多因懷孕時母親食用厚味食物、情緒起伏,或是哺乳不當,或是母親飲食鬱怒所導致。病症出現,形氣已虛,應根據原因用藥,加漏蘆治療母親,孩子喝一兩匙。後面仿照這個方法。

大青膏,治療受風痰熱發搐。藥材包括天麻、青黛、白附子、烏蛇、蠍尾、天竺黃、麝香,製成丸子,每次用半粒,用薄荷湯送服。

大黃丸,治療風熱實症,口中氣熱,二便不通,紅腫,不停喝水。藥材包括黑牽牛、川芎、甘草、大黃,製成丸子,每次服幾丸,溫蜜水乳後服用,直到瀉下為止,大人小孩都適用。

瀉青丸,治療急驚發搐,眼睛紅腫疼痛。藥材包括當歸、龍膽草、川芎、防風、大黃、羌活、梔仁,製成丸子,每次服一丸,砂糖湯送服。

異功散、地黃丸、白朮散、柴胡梔子散、導赤散、四物湯、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加味清胃散、補中益氣湯等,分別用於不同症狀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