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一 (8)
卷一 (8)
1. 肝臟
愚按:前方足厥陰經解散肌表,疏通內熱之藥也。若大便秘結,煩渴飲冷,飲食如常者,屬形病俱實,宜用此以瀉之。若大便調和,煩渴飲冷,目淡青色,屬病氣實而形氣虛,宜用抑肝散平之。若大便不實,作渴飲湯,飲食少思,肢體倦怠者,屬形病俱虛,宜用地黃丸補之。
大抵前症,若因肝經血虛風熱,先用四物湯加鉤藤鉤以生肝血;次用四君子湯以補脾土。若因肝經血燥痰盛,用地黃丸滋腎水生肝木,四君加芍藥實脾土以平肝木。若因攻伐而致脾土虛寒者,急用六君子湯加丁香、木香溫補脾土,否則必變慢脾風也。
抑肝散,治肝經虛熱發搐,或痰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臥不安。
軟柴胡,甘草(各五分),川芎(八分),當歸,白朮(炒),茯苓,鉤藤鉤(各一錢)
上水煎,子母同服。如蜜丸,名抑青丸。
小柴胡湯(加山梔、牡丹皮,名加味小柴胡),治肝膽經風熱瘰癧,寒熱往來,口晡發熱,潮熱身熱,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或脅痛胸滿,小便不利,或泄瀉吐酸苦水,或肢體搐動,唇目抽札,並宜用之。(方見變蒸)
異功散(方見天釣)
地黃丸(方見臟腑)
白朮散(方見積滯)
柴胡梔子散(方見諸熱)
導赤散(方見心臟)
四物湯(方見急驚)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二方見內釣)
加味清胃散(方見天釣)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白話文:
我認為:前方所說的,是足厥陰肝經的藥方,主要用來解散肌肉表面的邪氣,疏通體內的熱氣。如果出現大便乾燥、便秘,而且容易口渴想喝冰冷的飲料,但食慾卻和平常一樣,這屬於身體和病邪都強盛的情況,應該使用藥物來瀉熱。如果大便正常,但容易口渴想喝冷飲,眼睛顏色呈現淡淡的青色,這屬於病邪強盛但身體虛弱的情況,應該使用抑肝散來調和。如果大便不成形,容易口渴想喝水,食慾不佳,而且身體容易疲倦,這屬於身體和病邪都虛弱的情況,應該使用地黃丸來補益。
總之,前面說的這些症狀,如果是因為肝經血虛而產生風熱,應該先使用四物湯加上鉤藤來滋養肝血;然後使用四君子湯來補益脾土。如果是因為肝經血燥而痰多,應該使用地黃丸來滋養腎水,進而滋養肝木,再用四君子湯加上芍藥來強健脾土,以平抑肝木。如果是因為過度使用攻伐藥物而導致脾土虛寒,應該趕緊使用六君子湯加上丁香、木香來溫補脾土,否則很可能會變成慢脾風的病症。
抑肝散,可以治療肝經虛熱引起的抽搐,或是痰熱導致咬牙,或是驚悸、寒熱交替,或是因為肝木剋伐脾土而引起的嘔吐痰涎、腹脹、食慾不振、睡不安穩等症狀。
這個藥方的組成是:軟柴胡、甘草(各五分)、川芎(八分)、當歸、白朮(炒)、茯苓、鉤藤(各一錢)。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讓母親和孩子一起服用。如果做成蜜丸,就叫做抑青丸。
小柴胡湯(加上山梔子、牡丹皮,就叫做加味小柴胡湯),可以治療肝膽經風熱引起的瘰癧,出現寒熱往來、口渴時發熱、潮熱、身體發熱、食慾不振,或是因為生氣而口苦、耳聾咳嗽、脅痛胸悶、小便不順暢,或是腹瀉、吐酸苦水,或是肢體抽搐、嘴唇眼睛顫動等症狀,都適合使用這個藥方。(藥方在變蒸篇有記載)
異功散(藥方在天釣篇有記載)
地黃丸(藥方在臟腑篇有記載)
白朮散(藥方在積滯篇有記載)
柴胡梔子散(藥方在諸熱篇有記載)
導赤散(藥方在心臟篇有記載)
四物湯(藥方在急驚篇有記載)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這兩個藥方都在內釣篇有記載)
加味清胃散(藥方在天釣篇有記載)
補中益氣湯(藥方在虛羸篇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