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變蒸

巢氏云:小兒變蒸者,以長氣血也,變者上氣,蒸者體熱。仲陽云:變者易也。又云:變蒸者,自內而長,自下而上,又身熱。故每變畢,即覺性情有異於前,何者?長生臟腑意智故也。何謂三十二日長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以象天數,以應期歲,以分十二經絡。自初生至三十二日一變,生癸屬足少陰經,腎藏精與志。

六十四日二變一蒸,生壬屬足太陽經膀胱腑,其發耳與骫冷,腎與膀胱合,俱主於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至九十六日三變,生丁屬手少陰經,心藏神其性為喜。至一百二十八日四變二蒸,生丙屬手太陽經小腸腑,其發汗出而微驚,心與小腸合為火,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至一百六十日五變,生乙屬足厥陰經,肝藏魂喜哭。

至一百九十二日六變三蒸,生甲屬足少陽經膽腑,其發目不閉(一作開)而赤,肝與膽合主木,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至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辛屬手太陰經,肺藏魄主聲。至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四蒸,生庚屬手陽明經大腸腑,其髮膚熱而汗或不汗,肺與大腸合主金,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至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己屬足太陰經,脾藏意與智。

至三百二十日十變五蒸,生戊屬足陽明經胃腑,其發不食腹痛而吐乳,脾與胃主土,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又手厥陰經心包絡為臟,手少陽經三焦為腑。此一臟一腑俱無狀,故不變而不蒸也。前十變五蒸,乃天地之數以生成之。此後如生齒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太倉云:氣入四肢,長碎骨於十變後六十四日為一大蒸,計三百八十四日,長其經脈,手受血故能持物;足受血故能行立。經云:變且蒸謂蒸畢而足一歲之日有餘也。

師曰:不汗而熱者發其汗,大吐者微止不可別治。又六十四日為二大蒸,計四百四十八日。又六十四日為三大蒸,計五百一十二日,至五百七十六日,變蒸既畢,兒乃成人也。變者生五臟也,蒸者養六腑也,變者上氣,蒸者發熱,每經一變一蒸,情態即異,輕則發熱微汗,其狀似驚,重則壯熱脈亂而數,或汗或吐,或煩啼躁渴,輕者五日解,重者七八日解,其候與傷寒相似。

亦有變蒸之餘,續感寒邪者,但變蒸則耳冷骫冷,上唇發泡如濁珠,若寒邪搏之,則寒熱交爭,腹中作痛,而啼叫之聲,日夜不絕。變者易也,蒸於肝則目眩微赤;蒸於肺則嚏咳毛聳。凡五臟六腑筋脈骨,循環各有證應,其治法平和者解表之,實熱者微利之,可服紫霜丸、黑散子、柴胡湯。有寒無熱並吐瀉不乳多啼者,當歸散、調氣散主之。

變蒸之外,小兒體貌情態,自然平和。大抵人得中和之道,以為純粹,陰陽得所,剛柔兼濟,氣血和而百脈順。所以心智益通,精神俱備,臟腑充實,形體固壯,齒細發黑,聲洪睡穩,此乃受氣充足,稟性得中,而無疾爾。前症蓋小兒所不免者,雖勿藥亦可也。前藥峻烈,非惟臟腑之不勝,抑且反傷氣血。

白話文:

變蒸

巢氏說:「小孩子會經歷變蒸,這是為了成長氣血。所謂『變』是指氣向上升,『蒸』是指身體發熱。」仲陽說:「『變』的意思是改變。」他又說:「變蒸是從身體內部成長,從下往上發展,並且伴隨身體發熱。所以每次變蒸結束,就會感覺孩子的性情與之前不同,這是因為變蒸使孩子的臟腑和心智都得到了成長。」

為什麼說三十二天會長骨骼、增長精神呢?人有三百六十五塊骨頭,象徵天數,對應一年的時節,並分屬於十二條經脈。從出生到三十二天,會經歷第一次變,這時會生出癸,屬於足少陰經,腎臟儲藏精氣和意志。

六十四天會經歷第二次變和第一次蒸,這時會生出壬,屬於足太陽經的膀胱,會出現耳朵發冷和脊椎發冷的現象。腎與膀胱相合,都主導體內的水分,天一生水,地六生成。到九十六天,會經歷第三次變,這時會生出丁,屬於手少陰經,心臟儲藏神,性情表現為喜悅。到一百二十八天,會經歷第四次變和第二次蒸,這時會生出丙,屬於手太陽經的小腸,會出現出汗和輕微的驚嚇。心與小腸相合為火,地二生火,天七生成。到一百六十天,會經歷第五次變,這時會生出乙,屬於足厥陰經,肝臟儲藏魂,性情表現為喜歡哭泣。

到一百九十二天,會經歷第六次變和第三次蒸,這時會生出甲,屬於足少陽經的膽,會出現眼睛睜開而且發紅。肝與膽相合主導木,天三生木,地八生成。到二百二十四天,會經歷第七次變,這時會生出辛,屬於手太陰經,肺臟儲藏魄,主導聲音。到二百五十六天,會經歷第八次變和第四次蒸,這時會生出庚,屬於手陽明經的大腸,會出現皮膚發熱,有時出汗,有時不出汗。肺與大腸相合主導金,地四生金,天九生成。到二百八十八天,會經歷第九次變,這時會生出己,屬於足太陰經,脾臟儲藏意念和智慧。

到三百二十天,會經歷第十次變和第五次蒸,這時會生出戊,屬於足陽明經的胃,會出現不吃東西、肚子痛、吐奶的現象。脾與胃主導土,天五生土,地十生成。另外,手厥陰經的心包絡屬於臟,手少陽經的三焦屬於腑。這兩個臟腑沒有固定的形狀,所以不會發生變蒸。前面的十次變和五次蒸,是依照天地之數來生成。此後如果長牙、能說話、知道喜怒,就代表身體開始完全成熟。太倉說:「氣進入四肢,在十次變之後的六十四天會長出細碎的骨頭,這是一次大的蒸,總共是三百八十四天,會增長經脈。手得到氣血所以能拿東西,腳得到氣血所以能站立行走。」經典說:「變和蒸同時發生,意思是蒸結束後,離滿一歲還有多餘的時間。」

老師說:「如果發熱但不出汗,就應該讓他出汗。如果吐得很厲害,就要稍微止吐,不要用其他方法治療。另外,每隔六十四天是一次大的蒸,總共是四百四十八天。再過六十四天,是第三次大的蒸,總共是五百一十二天。到五百七十六天,變蒸就完全結束,孩子就長成大人了。變是為了生長五臟,蒸是為了滋養六腑。變時氣上升,蒸時會發熱。每次經歷一次變和一次蒸,孩子的性情就會有所不同,輕微的會發熱、微微出汗,看起來有點驚嚇的樣子;嚴重的會高燒、脈搏混亂而加快,有時出汗,有時吐,有時煩躁哭鬧、口渴。輕微的五天會好轉,嚴重的七八天會好轉,這些症狀與傷寒相似。

也有在變蒸之後,又感染寒邪的,但變蒸時會出現耳朵發冷、脊椎發冷、上嘴唇起像濁珠一樣的水泡。如果感染寒邪,就會出現寒熱交替,肚子痛,啼哭不止。變的意思是改變,在肝臟發生蒸時會出現眼睛發花、輕微發紅;在肺臟發生蒸時會出現打噴嚏、咳嗽、毛髮豎立。所有五臟六腑、筋脈骨骼的循環都有各自的症狀,治療方法是:平和的就用解表的方法,實熱的就用微瀉的方法,可以服用紫霜丸、黑散子、柴胡湯。有寒冷、沒有發熱、同時吐瀉、不喝奶、哭鬧不止的,應該用當歸散、調氣散來治療。

變蒸之外,孩子的身體、容貌、性情自然會平和。大概人只要得到中和之道,就會變得純粹。陰陽平衡,剛柔並濟,氣血調和,百脈順暢。所以心智更加通達,精神充足,臟腑充實,身體強壯,牙齒細密、頭髮烏黑,聲音洪亮、睡覺安穩,這都是因為先天之氣充足、秉性平和,所以不會生病。前面說的那些症狀都是小孩子不可避免的,即使不用藥物也能好。前面的藥物過於強烈,不但臟腑承受不住,反而會損傷氣血。

我曾見過一個孩子,在第一次變時發熱有痰,吃了一顆抱龍丸,結果就死了。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一定要謹慎!也有孩子不發熱、不驚嚇,沒有明顯的症狀,就默默地完成了變蒸,這是因為他受到的胎氣很強盛的緣故。

紫霜丸(藥方在《撮口》中)

紫陽黑散,治療變蒸,消除熱氣。 麻黃(二兩,不去節),大黃(半兩),杏仁(去皮,二分半,研磨) 將以上三味藥混合搗碎,稍微燒過後,保留藥性,然後加入杏仁膏混合,用蜂蜜裝起來。每次用一豆子大小,用乳汁調和服用。

柴胡湯,治療變蒸引起的骨頭發熱、心煩、啼哭不止。 人參(二錢),甘草(微炒,二錢),麥門冬(去心,二錢),龍膽草(酒炒黑),防風(各一錢),柴胡(五分) 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服。

當歸散,治療變蒸時有寒冷、沒有發熱的症狀。 當歸(二錢),木香,官桂(辛辣的),甘草(炙),人參(各一錢) 每次服用一錢,加薑、棗用水煎服。

調氣散,治療變蒸引起的吐瀉、不喝奶、哭鬧不止,將要出現慢驚的症狀。 木香,香附子,人參,橘皮,藿香,甘草(炙,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薑、棗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