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二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 (4)

1. 痘煩躁

補中益氣湯

當歸補血湯(二方見寒戰咬牙)

六味地黃丸(方見痘發熱屬陰陽)

聖濟犀角地黃湯(方見頂陷心煩)

內托散(即托裡散,方見痘癰)

七味白朮散(方見痘發熱屬陰陽)

白話文:

[痘煩躁]

使用補中益氣湯。

使用當歸補血湯(這兩個方子可以參考治療寒顫、牙關緊咬的狀況)。

使用六味地黃丸(這個方子可以參考治療痘疹發熱,屬於陰陽失調的情況)。

使用聖濟犀角地黃湯(這個方子可以參考治療痘疹頂部凹陷、心煩的狀況)。

使用內托散(也就是托裡散,這個方子可以參考治療痘瘡化膿的狀況)。

使用七味白朮散(這個方子可以參考治療痘疹發熱,屬於陰陽失調的情況)。

2. 痘腹痛

婁全善先生云:痘腹痛多是熱毒為患,當臨症消息之。又云:痘出腹痛,或身痛脈洪數者,用解毒涼藥加芍藥、甘草。竊謂前症若痘未出而發熱煩躁,或作渴飲冷,大便堅實,此熱毒壅滯也,用疏利之藥。若痘已出而不熱躁,不飲冷,大便不實,此元氣虛弱也,用白朮散之類補之。

若噯腐吞酸,大便穢臭,乳食停滯也,用保和丸消之。凡腹痛作渴飲冷,手足並熱者,屬實熱;作渴飲湯,手足並冷者,屬虛寒。虛寒者,當溫補脾胃;虛弱者,當調補脾胃。

一小兒善食作渴,腹痛便秘,痘痕赤色,先用加味四物湯而愈。後仍痛惡食,此脾胃受傷,用白朮散而痊。

一小兒痘將靨,腹脹發熱面赤,午後益甚,按其腹不痛,余謂脾虛,用五味異功散而痊。

一小兒出痘腹痛,大便似利,寒熱往來,余以為脾氣虛,用白朮散而痊。

一小兒出痘,腹痛作渴,飲食如常,光澤紅活,此胃經實熱,先用瀉黃散,一劑頓安,又用白木散而痊。

一小兒痘後,腹痛作渴,飲冷便秘,用清涼飲末五分頓安。後腹痛吐瀉發搐,用白朮散加鉤藤鉤而愈。

一小兒出痘腹痛,噯腐吞酸,此飲食停滯,先用保和丸二服,續用五味異功散而痛止,又用托裡散而靨。

人參理中湯,治脾胃虛寒,胸膈痞滿,或心腹疼痛,痰逆嘔吐少氣;或霍亂吐利,手足厥冷,不喜飲水。(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人參,白朮,乾薑(炮。各等分),甘草(炒,減半)

上每服三錢,水煎。或研末,白湯調下。

一味異功散,治小兒諸般釣症,角弓反張,胸膈臍凸,以透明沒藥為末,薑湯調下。

桔梗枳殼湯,治氣壅痞結,腹脅疼痛。

桔梗,枳殼(炒。各二兩),甘草(炙,半兩)

上每服二三錢,姜水煎。

七味白朮散,治肚腹作痛,和胃氣,生津液。若脾胃氣虛,作渴飲湯,或因吐瀉,津液虧損,煩渴引飲;或脾胃氣虛,腹脹瀉渴,弄舌流涎,手足指冷,並宜服之,以溫補脾氣,化生津液。(方見發熱屬陰陽)

保和丸,治飲食停滯腹痛,或惡寒發熱,不可多服。

神麯(炒),山楂,半夏,茯苓,陳皮(各一兩),連翹,蘿蔔子(各五錢)

上為末,粥飯丸,小豆丸。每服二三十丸,白湯送下,化服亦可。加白朮,名大安丸。

六君子湯,治脾胃氣虛,肚腹作痛,或吐瀉不食;或肺虛痰喘,氣促惡寒;或肝虛驚搐,眩暈自汗諸症,並宜服。即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方見不靨悶亂)

瀉黃散(方見痘瀉渴)

五味異功散(方見寒戰咬牙)

聖濟犀角地黃湯(方見頂陷心煩)

托裡散(方見痘癰)

四物湯(方見痘瘡出遲)

清涼飲(方見痘大便不通)

白話文:

婁全善先生說,長痘痘時的腹痛多半是熱毒引起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他又說,長痘痘時出現腹痛,或者身體疼痛、脈搏洪大快速的情況,要用解毒涼性的藥,加上芍藥、甘草。

我認為,如果長痘痘前發燒煩躁,或者口渴想喝冷飲,大便乾硬,這是熱毒阻塞造成的,要用疏通腸道的藥。如果痘痘已經長出來,但不發燒煩躁,也不想喝冷飲,大便稀軟,這是元氣虛弱,要用白朮散之類的藥來補養。

如果打嗝有腐臭味、吞酸水、大便惡臭,這是因為吃太多東西消化不良,要用保和丸來幫助消化。總之,腹痛時口渴想喝冷飲,而且手腳發熱,屬於實熱;口渴想喝熱湯,手腳冰冷,屬於虛寒。虛寒的情況要溫補脾胃,虛弱的情況要調養脾胃。

有一個小孩很能吃又口渴,腹痛便秘,痘痘痕跡是紅色的,先用加味四物湯就治好了。後來又開始腹痛、不想吃飯,這是脾胃受傷了,用白朮散就痊癒了。

有一個小孩痘痘快要消退的時候,肚子脹、發燒、臉紅,下午更嚴重,按肚子卻不痛,我認為是脾虛,用五味異功散就治好了。

有一個小孩長痘痘時腹痛,大便好像拉肚子,忽冷忽熱,我認為是脾氣虛弱,用白朮散就治好了。

有一個小孩長痘痘時腹痛口渴,飲食正常,氣色紅潤有光澤,這是胃經有實熱,先用瀉黃散,一劑就立刻好了,又用白木散就痊癒了。

有一個小孩長完痘痘後,腹痛口渴、想喝冷飲、便秘,用清涼飲末五分就立刻好了。後來腹痛、嘔吐、拉肚子、抽搐,用白朮散加上鉤藤就痊癒了。

有一個小孩長痘痘時腹痛、打嗝有腐臭味、吞酸水,這是因為吃太多東西消化不良,先用保和丸兩次,接著用五味異功散疼痛就止住了,又用托裡散痘痘就消退了。

人參理中湯,可以治療脾胃虛寒,胸口悶脹,或心腹疼痛,痰多嘔吐、氣短;或者霍亂吐瀉、手腳冰冷、不想喝水。(加上附子就叫附子理中湯)

藥方成分:人參、白朮、乾薑(炮製過,等量),甘草(炒過,減半)

用法: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或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服。

一味異功散,可以治療小兒各種抽搐症狀,如身體弓起、胸口或肚臍突出,用透明的沒藥磨成粉末,用薑湯調服。

桔梗枳殼湯,可以治療氣滯不通,胸腹疼痛。

藥方成分:桔梗、枳殼(炒過,各二兩),甘草(烤過,半兩)

用法:每次服用二三錢,用薑水煎煮。

七味白朮散,可以治療肚子痛,調和胃氣,產生津液。如果脾胃虛弱、口渴想喝熱湯,或是因為嘔吐腹瀉、津液不足、煩渴想喝水;或是脾胃虛弱、肚子脹、腹瀉又口渴、愛伸舌頭流口水、手腳冰冷,都適合服用,可以溫補脾氣,化生津液。(藥方在「發熱屬陰陽」篇章)

保和丸,可以治療因為吃太多東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或是怕冷發燒,不宜多吃。

藥方成分:神麯(炒過)、山楂、半夏、茯苓、陳皮(各一兩),連翹、蘿蔔子(各五錢)

用法:把藥磨成粉末,用粥或飯做成丸子,如小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二三十顆,用白開水送服,也可以直接化開服用。加上白朮,就叫做大安丸。

六君子湯,可以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肚子痛,或嘔吐腹瀉不想吃飯;或肺虛痰多氣喘、呼吸急促怕冷;或肝虛抽搐、頭暈自汗等症狀,都適合服用。就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上陳皮、半夏。(藥方在「不靨悶亂」篇章)

瀉黃散(藥方在「痘瀉渴」篇章)

五味異功散(藥方在「寒戰咬牙」篇章)

聖濟犀角地黃湯(藥方在「頂陷心煩」篇章)

托裡散(藥方在「痘癰」篇章)

四物湯(藥方在「痘瘡出遲」篇章)

清涼飲(藥方在「痘大便不通」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