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二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 (3)

1. 痘煩躁

東垣云:火入於心則煩,入於腎則躁,皆心火為之。蓋火旺則金爍水虧,故心腎合而為躁也,宜用梔子豆豉湯。凡痘瘡盛作之時,必令心火有所導引,苟或毒氣出而未盡,遂生煩躁,以生黑豆煎湯,或生犀磨汁飲之亦可。若津液不足,虛煩不得臥者,活人酸棗仁湯。此症多因脾胃氣虛,或服克伐之劑所致,但當調補中氣為善。

一小兒患此,飲冷不止,或作脹痛,余謂胃火所致,用犀角地黃湯、芹菜汁而頓愈。

一小兒煩躁作渴,飲冷不止,先君謂脾胃熱毒,用犀角地黃湯而愈。後復作,喜飲熱湯,面目赤色,用當歸補血湯而痊,惟倦怠少食,用白朮散而愈。

一小兒貫膿之際,煩躁不寧,肝脾脈數,用聖濟犀角地黃湯,一劑稍止,用八珍湯加牡丹皮而止,又二劑漿漸貫,卻用內托散,倍用參、耆、歸、術而靨。

一小兒痘將貫膿,煩躁面赤,脈數大而虛,此氣血虛也,先用參耆四聖散,又用當歸補血湯而愈。

一小兒出痘煩躁作渴,面赤口乾,脈洪而大,按之無力,兩尺為甚,此稟腎不足,陰虛而火動也,用大劑地黃丸料加五味子,煎與恣飲,諸症頓減,乃佐以補中益氣湯,二劑痘齊,乃用參耆四聖散而靨。

一小兒出痘煩躁,作渴飲湯,面目赤色,脈數無力,兩尺為甚,此稟足三陰虛也,用益氣湯及地黃丸料加五味子大劑,始末服而靨。

一男子出痘,煩躁作渴,虛症不能悉舉,先君用益氣湯、地黃丸料加五味子,各三十餘劑,更用人參五斤煎湯代茶,飲兩月餘而靨;又用參、耆、歸、術各數斤,半載始能步履,得元氣充實,且慎調攝而痊。

一小兒十五歲,痘將愈而煩躁,脈數而無力,勞則益甚,且無寐,或驚悸,余用歸脾、補中二湯漸愈。後因勞仍作,或用四物、化痰之劑,前症益甚,更發熱惡寒頭暈而歿。

一小兒痘愈後,煩躁面赤,脈洪大,按之如無,余謂血虛,朝用補中湯,夕用歸脾湯將愈。因飲食過多,功課勞心,吐瀉腹痛,頭暈惡寒,反服藿香正氣散,發熱如炙,汗出如雨,手足並冷而歿。

活人酸棗仁湯,治痘疹虛煩,驚悸不得眠。

酸棗仁(炒),甘草(炙),知母(炒),白茯苓,麥門冬(去心),川芎,乾薑(炒。各三分)

上水煎溫服,兒大倍之。

梔子豆豉湯

山梔(四個),豆豉(半兩)

上水二盞,先煮梔子一盞,內豆豉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得快吐,即止後服。

當歸六黃湯,治血氣不足,虛火內動,或煩躁,盜汗不止。

熟地黃,當歸,黃耆(炒),黃柏(以下俱炒黑),黃芩,黃連,生地黃

上每服三五錢,水煎。

八珍湯,治氣血俱虛,或用克伐之劑,脾胃虛損,肌肉消瘦,發熱惡寒,飲食少思等症。(方見頂陷灰白)

白話文:

[痘煩躁]

東垣說:火氣進入心臟就會煩躁,進入腎臟就會焦躁,這都是心火造成的。因為火氣旺盛就會損耗金和水,所以心和腎的陰陽失調就會產生焦躁。這種情況適合用梔子豆豉湯來治療。凡是痘瘡發作旺盛的時候,一定要讓心火有所疏導。如果毒氣排出不完全,就會產生煩躁,可以用黑豆煮湯,或是磨犀角汁飲用。如果體內津液不足,虛弱煩躁而睡不著,可以用活人酸棗仁湯。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為脾胃虛弱,或是服用了過於攻伐的藥物所導致,應該要調理和補養脾胃之氣才是好的方法。

有一個小孩得了這種病,一直喝冷飲,有時會脹痛,我認為是胃火引起的,用了犀角地黃湯和芹菜汁就立刻好了。

另一個小孩煩躁口渴,一直喝冷飲,我父親認為是脾胃有熱毒,用了犀角地黃湯就好了。後來又發作,喜歡喝熱湯,臉色發紅,用了當歸補血湯就痊癒了,只是感到疲倦食慾不佳,用了白朮散就恢復了。

另一個小孩在痘瘡化膿的時候,煩躁不安,肝脾脈搏跳動快速,用了聖濟犀角地黃湯,吃了一劑就稍微好轉,再用八珍湯加牡丹皮就好了,又吃了兩劑膿液才完全流出來,之後再用內托散,並加倍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才痊癒。

另一個小孩痘瘡快要化膿,煩躁臉紅,脈搏跳動快而且虛弱,這是氣血虛弱,先用人參黃耆四聖散,再用當歸補血湯就好了。

另一個小孩出痘瘡的時候煩躁口渴,臉紅口乾,脈象洪大,但按下去卻沒力氣,尤其兩尺脈最明顯,這是因為天生腎氣不足,陰虛火旺,用大量地黃丸的藥材加五味子,煎成藥汁讓他隨意喝,各種症狀就減輕了,再輔以補中益氣湯,吃了兩劑痘瘡就全部發出來,之後再用人參黃耆四聖散就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出痘瘡的時候煩躁,口渴想喝湯,臉色發紅,脈搏跳動快而無力,尤其兩尺脈最明顯,這是因為天生足三陰經虛弱,用益氣湯和大量地黃丸的藥材加五味子,持續服用就痊癒了。

一個男子出痘瘡的時候,煩躁口渴,虛弱的症狀說不完,我父親用了益氣湯和大量地黃丸的藥材加五味子,各三十多劑,又用人參五斤煎成湯當茶喝,喝了兩個多月才痊癒;又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各幾斤,吃了半年才能走路,恢復了元氣,並且小心調養才痊癒。

一個十五歲的小孩,痘瘡快要好了卻出現煩躁,脈搏跳動快而無力,勞累就會更嚴重,而且睡不著,有時會驚慌,我用了歸脾湯和補中益氣湯才漸漸好轉。後來因為勞累又發作,用了四物湯和化痰的藥材,反而讓之前的症狀更加嚴重,更出現發燒、怕冷、頭暈而去世。

一個小孩痘瘡痊癒後,煩躁臉紅,脈象洪大,按下去卻感覺虛弱,我認為是血虛,早上用補中湯,晚上用歸脾湯快要痊癒了。結果因為飲食過量、課業勞累,引起嘔吐腹瀉、肚子痛、頭暈怕冷,反而服用了藿香正氣散,結果發燒像火燒一樣,汗如雨下,手腳冰冷而去世。

活人酸棗仁湯,治療痘疹的虛煩,驚悸而睡不著。

酸棗仁(炒),甘草(炙),知母(炒),白茯苓,麥門冬(去心),川芎,乾薑(炒。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溫服,小孩用量加倍。

梔子豆豉湯

山梔(四個),豆豉(半兩)

將兩碗水煮開,先將梔子煮成一碗,再加入豆豉煎煮到剩七分,去渣後溫服,如果能快速嘔吐出來就停止服用,之後再服用。

當歸六黃湯,治療氣血不足,虛火在體內亂竄,或是煩躁,盜汗不止。

熟地黃,當歸,黃耆(炒),黃柏(以下皆炒黑),黃芩,黃連,生地黃

每次服用三到五錢,加水煎煮。

八珍湯,治療氣血兩虛,或是因為服用過於攻伐的藥物,導致脾胃虛弱,肌肉消瘦,發燒怕冷,食慾不佳等症狀。(藥方請參見頂陷灰白)

補中益氣湯

當歸補血湯(以上兩方請參見寒戰咬牙)

六味地黃丸(藥方請參見痘發熱屬陰陽)

聖濟犀角地黃湯(藥方請參見頂陷心煩)

內托散(即托裡散,藥方請參見痘癰)

七味白朮散(藥方請參見痘發熱屬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