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七 (13)
卷十七 (13)
1. 寒戰咬牙飲水瀉渴之症
黃耆(炙,一兩),當歸(二錢)
上水煎,徐徐服。
補中益氣湯
人參,黃耆(炒),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各一錢),柴胡,升麻(各二分)
上薑棗水煎,徐徐服。
五味異功散
人參,茯苓,白朮(炒),甘草,陳皮
上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為末調服亦可。
加減八味丸(即六味丸加五味子四兩、肉桂一兩),治腎經陰虛,虛火上炎,作渴咬牙,或口舌生瘡,或痰涎湧盛。
六味地黃丸加肉桂、附子各一兩,名八味丸。(二方見發熱屬陰屬陽)
獨參湯(方見腹脹氣促)
小柴胡湯(方見癍症)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二方見痘灰白色)
十全大補湯(方見腹脹氣促)
八珍湯
柴胡麥門冬散(二方見頂陷灰白)
參耆四聖散(方見頂陷心煩)
七味白朮散(方見痘發熱,即人參白朮散)
白話文:
針對寒戰、咬牙、喝水多、口渴的病症:
-
藥方一: 炙黃耆(一兩)、當歸(二錢)。用水煎煮,慢慢服用。
-
藥方二: (補中益氣湯) 人參、炒黃耆、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各一錢)、柴胡、升麻(各二分)。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慢慢服用。
-
藥方三: (五味異功散) 人參、茯苓、炒白朮、甘草、陳皮。每次服用二到三錢,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也可以磨成粉末,調水服用。
-
藥方四: (加減八味丸) 即在六味丸的基礎上,加入五味子四兩、肉桂一兩。這個藥方可以用於治療腎陰虛,虛火上炎引起的口渴、咬牙、或口舌生瘡、或痰涎過多的情況。
-
註解: 六味地黃丸加入肉桂、附子各一兩,稱為八味丸。(這兩種藥方在討論發熱時有說明屬於陰虛還是陽虛)
-
藥方五: (獨參湯) (藥方在討論腹脹氣促時有說明)
-
藥方六: (小柴胡湯) (藥方在討論癍症時有說明)
-
藥方七: (十一味木香散)
-
藥方八: (十二味異功散) (這兩種藥方在討論痘疹呈灰白色時有說明)
-
藥方九: (十全大補湯) (藥方在討論腹脹氣促時有說明)
-
藥方十: (八珍湯)
-
藥方十一: (柴胡麥門冬散) (這兩種藥方在討論痘疹頂部凹陷呈灰白色時有說明)
-
藥方十二: (參耆四聖散) (藥方在討論痘疹頂部凹陷、心煩時有說明)
-
藥方十三: (七味白朮散) (藥方在討論痘疹發熱時有說明,即人參白朮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