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九 (2)

1. 吐血

一女子十三歲,因怒吐血,咬牙發搐,用加味逍遙散加鉤藤鉤而愈。次年出嫁,懷抱鬱結,胸滿食少,吐血面赤,此因肝火動而血熱,氣虛而不能攝血也,用六味丸及歸脾湯加山梔、貝母而愈。

一小兒十四歲,發熱吐血,屬足三陰虛,余謂宜補中益氣以滋化源。不信,仍用寒涼降火,前症愈甚。或謂曰:小兒未有室,何腎虛之有,參、耆補氣,奚為用之?余述丹溪先生云:腎主閉藏,肝主疏泄,二臟俱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心為君火,為物所感,則相火翕然而起,雖不交會,而其精亦暗耗矣。

又褚氏云:男子精未滿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臟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正此謂也。遂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地黃丸而痊。

黃耆芍藥湯,治衄多歲,面黃眼澀,多眵手麻。

黃耆(三兩),甘草(炙),升麻,葛根,芍藥(炒黃。各一兩),羌活(半兩)

上每三錢,水煎服。

愚按:此手足太陰陽明藥也。然血虛久,則陽亦虛矣,故血不足則麻木,陰虛火動,變症百出,實非風也。此出升陽滋陰例。

人參黃耆散,治虛勞客熱,消瘦倦怠,口燥咽乾,日晡潮熱,五心煩熱,盜汗胸滿,食少作渴,咳唾時有膿血。

天門冬(去心,三兩),半夏,知母(炒黃),桑白皮,赤芍藥(炒),黃耆(炒),紫菀,甘草(炙。各半兩)白茯苓,柴胡,秦艽,生地黃,熟地黃,地骨皮(各二兩),人參,桔梗(各一兩),鱉甲(醋炙,五錢)

上銼散,每服三五錢,水煎服,大人亦得。一方有生薑。

四物湯(方見急驚)

加味小柴胡湯(方見痙症)

小柴胡湯(方見肝臟)

清胃散

加味歸脾湯

加味逍遙散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五(方見內釣)

濟生犀角地黃湯(方見便血)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八珍湯(即四君、四物二湯合用也)

六味地黃丸(方見腎臟)

白話文:

一位女子十三歲時,因為生氣而吐血,還會咬牙、身體抽搐,服用加味逍遙散加上鉤藤後痊癒。隔年她出嫁,因為心中鬱悶,覺得胸口脹滿、吃不下東西,又開始吐血、臉色發紅,這是因為肝火旺盛導致血熱,加上身體氣虛無法控制血液。後來服用六味丸以及歸脾湯,並加入山梔子、貝母後痊癒。

一個十四歲的男孩,發燒且吐血,被認為是足三陰經脈虛弱。我認為應該用補中益氣湯來滋養身體的氣血來源。但他們不相信,仍然用寒涼藥物來降火,導致病情更加嚴重。有人說:「這個男孩還沒結婚,哪來的腎虛?用人參、黃耆補氣,有什麼用?」我引用朱丹溪先生的說法:「腎主封藏,肝主疏泄,這兩個臟腑都有相火,而且其根源都連於心。心屬君火,當受到外界刺激時,相火就會興起,即使沒有性行為,精氣也會暗中耗損。」

又褚氏說:「男子精氣未滿就發生性行為,為了疏通精氣,就會造成五臟的不足,日後會產生難以治癒的疾病。」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於是,我用補中益氣湯以及六味地黃丸,男孩就痊癒了。

黃耆芍藥湯,可以用來治療長期流鼻血、臉色蠟黃、眼睛乾澀、眼屎多、手麻等症狀。

藥方組成:黃耆(三兩),炙甘草,升麻,葛根,炒黃芍藥(各一兩),羌活(半兩)。

服用方法:每次取三錢藥材,用水煎服。

我認為:這個藥方主要治療手足太陰、陽明經脈的問題。然而,如果血虛太久,陽氣也會跟著虛弱,所以血不足就會導致麻木,陰虛則會產生內熱,出現各種併發症,這並非是風邪引起的。這個藥方是屬於升陽滋陰的例子。

人參黃耆散,可以用來治療虛勞產生的發熱、身體消瘦、疲倦乏力、口乾舌燥、咽喉乾燥、下午潮熱、手心腳心發熱、盜汗、胸悶、食慾不振、口渴、咳嗽時帶有膿血等症狀。

藥方組成:去心天門冬(三兩),半夏,炒黃知母,桑白皮,炒赤芍藥,炒黃耆,紫菀,炙甘草(各半兩),白茯苓,柴胡,秦艽,生地黃,熟地黃,地骨皮(各二兩),人參,桔梗(各一兩),醋炙鱉甲(五錢)。

服用方法:將藥材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水煎服,大人也可以服用。有的藥方會加入生薑。

以下列出其他方劑名稱,詳細內容請參閱相關章節:

四物湯(方子見急驚章節) 加味小柴胡湯(方子見痙症章節) 小柴胡湯(方子見肝臟章節) 清胃散 加味歸脾湯 加味逍遙散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方子見內釣章節) 濟生犀角地黃湯(方子見便血章節) 補中益氣湯(方子見虛羸章節) 八珍湯(即四君子湯與四物湯合用) 六味地黃丸(方子見腎臟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