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語遲

錢氏云:心之聲為言,小兒四五歲不能言者,由妊母卒有驚動,邪乘兒心,致心氣不足,故不能言也。有稟父腎氣不足而言遲者;有乳母五火遺熱閉塞氣道者;有病後津液內亡,會厭乾涸者;亦有脾胃虛弱,清氣不升而言遲者。心氣不足,用菖蒲丸。腎氣不足,用羚羊角丸。閉塞氣道,用加味逍遙散。津液內亡,用七味白朮散。脾胃虛弱,用補中益氣湯。

治驗

一小兒言遲泄瀉,聲音不亮,雜用分利清熱等劑,喉音如啞,飲食少思,朝用地黃丸加五味子,夕用補中益氣湯,其瀉漸止。遂專服前丸,兩月喉音漸響。

一小兒白睛多,瀉後喉喑,口渴兼吐,大便不實,朝夕服地黃丸而痊。後患瀉,喉復喑,仍服前丸而愈。此皆稟賦腎氣不足,故用是藥。

一小兒五歲不能言,咸以為廢人矣,但其形色悉屬肺腎不足,遂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鹿茸,及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兩月餘,形氣漸健,將半載,能發一二言,至年許,始音聲如常。

菖蒲丸,治心虛語遲。

石菖蒲,丹參(各一錢),赤石脂(三錢),人參(半兩),天門冬(去心焙,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麻子大,食後溫水服二三十丸。

羚羊角丸,治行遲。

羚羊角鎊,虎脛骨(醋炙黃),生地黃(焙),酸棗仁,白茯苓(各五錢),肉桂,防風,當歸,黃耆(各二錢半)

上為末,煉蜜成劑,每服一皂子大,白湯化下。

七味白朮散(方見腹痛)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六味地黃丸(方見腎臟)

加味逍遙散(方見內釣)

白話文:

語遲

錢乙說:心發出的聲音就是言語,小孩到了四五歲還不能說話,是因為母親懷孕時突然受到驚嚇,邪氣侵入孩子的心,導致心氣不足,所以不能說話。也有因為父親腎氣不足而導致說話遲緩的;也有因為乳母體內有火熱遺留,阻塞孩子氣道導致的;也有因為生病後體內津液耗損,會厭乾燥的;也有因為脾胃虛弱,清氣不能上升而導致說話遲緩的。心氣不足,可以用菖蒲丸。腎氣不足,可以用羚羊角丸。氣道閉塞,可以用加味逍遙散。津液耗損,可以用七味白朮散。脾胃虛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

治療案例

一個小孩說話遲緩又拉肚子,聲音不夠響亮,用了許多利尿清熱的藥,喉嚨聲音反而像啞了一樣,食慾也變差。早上用地黃丸加五味子,晚上用補中益氣湯,他的腹瀉才慢慢停止。於是就專門服用早上的藥丸,兩個月後,喉嚨的聲音就漸漸響亮了。

一個小孩眼白很多,拉肚子後喉嚨啞了,又口渴想吐,大便不成形,早晚服用同樣的地黃丸就痊癒了。後來又拉肚子,喉嚨又啞了,仍然服用相同的藥丸也好了。這些都是因為先天腎氣不足,所以使用這些藥物。

一個小孩五歲還不會說話,大家都認為他是個廢人,但是觀察他的體型和氣色,都屬於肺腎不足的狀況,就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鹿茸,以及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來治療。兩個多月後,體力和氣色都漸漸變好,快半年時,能說出一兩個字,到一年左右,聲音才恢復正常。

菖蒲丸,治療心虛導致的說話遲緩。

藥材:石菖蒲、丹參(各一錢),赤石脂(三錢),人參(半兩),天門冬(去心焙製,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像麻子大小。飯後用溫水服用二三十丸。

羚羊角丸,治療行走遲緩。

藥材:羚羊角刨成粉、虎脛骨(用醋炙黃)、生地黃(焙製)、酸棗仁、白茯苓(各五錢),肉桂、防風、當歸、黃耆(各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做成藥劑,每次服用像皂角子那麼大的一粒,用白開水化開服用。

七味白朮散(藥方在“腹痛”部分)

補中益氣湯(藥方在“虛弱消瘦”部分)

六味地黃丸(藥方在“腎臟”部分)

加味逍遙散(藥方在“內科疾病”部分)

2.

經云:舌者音聲之機也。喉者音聲之關也。小兒卒然無音者,乃寒氣客於會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致其門闔不致,故無音也。若咽喉音聲如故,而舌不能轉運言語,則為舌喑,此乃風冷之邪,客於脾之絡,或中於舌下廉泉穴所致也。蓋舌乃心之苗,心發聲為言,風邪阻塞其經絡,故舌不能轉運也。

若舌不能轉運言語,而喉中聲嘶者,則為喉喑。此亦為風冷所客,使氣道不通,故聲不得發,而喉無音也。然或風痰阻塞,或因心驚氣虛,或因脾之脈絡受風,或因風痰滯於脾之絡,或因脾氣不足,或胃中清氣不升,皆足以致喑。

大抵此症,亦有稟父腎氣不足不能言者;有乳母五志之火,遺兒熏閉清道不能言者;或兒病津液耗損會厭乾涸不能言者;或腎氣不充,虛火上炎,傷肺不能言者;有驚風中風不能言者。若遺熱與津液耗損者,用七味白朮散。清氣不升者,用補中益氣湯。稟腎不足與虛火傷肺者,用六味地黃丸。

若仰首咳嗽,肢體羸瘦,目白睛多,或兼解顱呵欠咬牙等症,悉屬腎虛,非用地黃丸,不能救也。

治驗

一小兒面色目睛多白,兩足脛常熱,所患之症,悉屬腎虛。畢姻後,唾痰口乾,頭暈久瀉,忽然失音。先君云:此亦腎虛也。用補中益氣湯,八味、四神二丸,補之尋愈。

一小兒亦面色目睛多白,大便頻泄,侵晨作瀉,肌體骨立,食少唾痰。先君謂腎氣不足之故。不信,後加頭暈聲喑,足脛逆冷,復請治,仍欲祛痰。又云:頭暈聲喑,中氣不能上升也,足脛逆冷,陽氣不能充達也。遂用補中益氣湯及四神、八味二丸,以補命門之火而愈。

一小兒患泄瀉,聲音不亮。雜用清熱等劑,聲音如啞,飲食少思,去後多在侵晨。朝用地黃丸加五味子,夕用補中益氣湯,其瀉頓止,卻專服前丸,不兩月聲亮而愈。

一小兒目睛白多黑少,吐瀉後喉喑口渴,大便不實,朝夕悉服地黃丸而痊。後患瀉,其喉復喑,仍服前丸遂愈。

一小兒十一歲,形羸骨立,面皎口乾,白睛多而黑睛少,不能頓言,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其形漸充,年餘而能言。

一小兒解囟不言,其形屬腎虛而兼疳症。先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又用補中益氣湯以補肺金,半載漸愈,年餘,疳病痊而能言。

一小兒喉音不亮,至十九歲,咽仍不響,面色赤白,睛多畏明。畢姻後,頭覺脹,視物皆大,作渴飲冷,亦用前二藥,喜其遠幃幕、戒厚味,二年諸症悉愈,其聲響亮。

世傳通關散,治驚風愈後,聲啞不能言者。以大南星一個,炮為末,每服二分,豬膽汁調下,便能言語。

治要茯苓補心湯,治心氣不足,善悲愁怒,衄血面黃,五心煩熱,或咽喉痛,舌本作強。

茯苓(四錢),桂心,甘草(炒。各三分),紫石英(煅),人參(各一錢),大棗(二枚),麥門冬(去心,一錢)

上水煎服。

導痰湯

半夏,南星,茯苓,陳皮(炒),枳實(炒),甘草(炒)

上姜水煎服。

防風散,治脾臟中風,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能動,色微黃,不嗜食,舌強語澀,口眼喎斜,或肌膚不仁,腹膨心煩,翕翕發熱,神思如醉,其脈浮緩,胸滿痰涎,志意昏濁。

獨活(一錢五分),防風,茯神(去木),人參,附子(炮,去皮臍),前胡,沙參,半夏(湯洗七次),黃耆(炒),旋覆花,羚羊角(鎊),甘草

上水煎服。

半夏湯

半夏,桂枝,甘草(各等分)

上水煎,細細呷之。

雞頭丸,治小兒諸病後不能語。

雄雞頭(一個,炙),鳴蟬(三個,炙焦),大黃(錦紋者濕紙裹,煅),甘草(炙,一兩),木通,人參(各半兩),當歸,黃耆,川芎,遠志(去心,薑汁製,略炒),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分)

上為末,煉蜜丸,小豆大,平旦米飲下五丸,日三服,兒大者加之,久服取效。

射干湯,治夏秋暴寒喘咳,喉啞失聲,喉中如梗。

半夏(五錢,湯泡),生薑(四錢,泡),杏仁(三錢,去雙仁,皮尖),射干,甘草(炙),紫菀,肉桂,枳實(炒),當歸,橘皮,獨活,麻黃(去節泡。各二錢)

上每二三錢,水煎服。

菖蒲丸(方見語遲)

錢氏全蠍散(方見偏風噤)

地黃丸(方見腎臟)

七味白朮散(方見積痛)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二陳湯(方見吐穢)

白話文:

標題: [聲音嘶啞]

內容: 古醫書說:舌頭是發音的關鍵,喉嚨則是聲音的門戶。如果小孩突然說不出話,可能是因爲會厭部位受到寒氣侵襲,導致發聲困難,氣流無法順利通過,因此無法發出聲音。如果喉嚨和聲音本身沒有問題,但是舌頭無法正常轉動說話,這稱爲舌喑,可能是由風寒侵入脾絡或影響到舌下的廉泉穴所引起。因爲舌頭是心的外顯,心發出聲音爲言語,風邪阻塞經絡,所以舌頭無法正常運作。

如果舌頭無法正常轉動說話,但是喉嚨聲音沙啞,這稱爲喉喑。這也是由風寒侵入,使氣道受阻,因此無法發出聲音,喉嚨無聲。但有時也可能是因爲風痰堵塞、心驚氣虛、脾脈絡受風、風痰滯於脾絡、脾氣不足、胃中清氣不上升等原因造成聲音嘶啞。

總的來說,這種症狀也可能由先天腎氣不足、母親哺乳時的熱氣影響、疾病導致體內津液耗損、腎氣不足虛火上升傷肺、受驚風或中風等原因引起。如果是體內熱氣和津液耗損引起的,可用七味白朮散。如果清氣不上升,可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腎氣不足或虛火傷肺引起的,可用六味地黃丸。

如果患者抬頭咳嗽、身體消瘦、眼白多、或伴有顱骨軟化、打哈欠、磨牙等症狀,都屬於腎虛,非用六味地黃丸不可救治。

治療實例:

一小孩面色蒼白,兩腿常熱,所有症狀都屬於腎虛。結婚後,吐痰口乾、頭暈久瀉,突然失聲。先輩說:這也是腎虛。使用補中益氣湯,八味、四神兩丸,不久就康復了。

一小孩也是面色蒼白,大便頻繁,清晨腹瀉,肌肉骨骼瘦弱,食慾減退。先輩說是腎氣不足的原因。起初不信,後來加上頭暈聲音嘶啞,小腿逆冷,再次求治,仍想祛痰。先輩又說:頭暈聲音嘶啞,是中氣不能上升;小腿逆冷,是陽氣不能充分到達。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和四神、八味兩丸,以補命門之火而康復。

一小孩患腹瀉,聲音不響亮。使用各種清熱藥物,聲音像啞巴一樣,飲食減少,排便多在清晨。早晨使用地黃丸加五味子,晚上使用補中益氣湯,腹瀉立即停止,然後專門服用前面的藥丸,不到兩個月聲音恢復並康復。

一小孩眼白多黑少,嘔吐腹瀉後喉嚨嘶啞口渴,大便不實,早晚都服用地黃丸而痊癒。後來又患腹瀉,喉嚨再次嘶啞,仍然服用前面的藥丸就康復了。

一小孩11歲,身形瘦弱,面色蒼白口乾,眼白多黑少,無法立刻說話,使用六味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身體逐漸豐滿,一年多後就能說話。

一小孩囟門未閉合不會說話,身體屬於腎虛並伴有疳積。先使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再使用補中益氣湯以補肺金,半年後逐漸康復,一年後,疳積痊癒並能說話。

一小孩喉嚨聲音不響亮,直到19歲,咽喉仍然不響,面色赤白,眼睛多畏光。結婚後,頭部感覺脹痛,看東西都變大,口渴喝冷飲,也使用前面兩種藥物,很高興他遠離帷幕、戒掉油膩食物,兩年後各種症狀全部消失,聲音響亮。

傳統流傳的通關散,治療驚風后聲音嘶啞不能說話的人。使用大南星一個,炮製爲末,每次服用兩分,用豬膽汁調和吞服,便能說話。

茯苓補心湯,治療心氣不足,容易悲傷憂愁發怒,鼻出血面色黃,五心煩熱,或咽喉痛,舌頭強硬。

茯苓(四錢)、桂心、甘草(炒。各三分)、紫石英(煅)、人參(各一錢)、大棗(二枚)、麥門冬(去心,一錢)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

導痰湯

半夏、南星、茯苓、陳皮(炒)、枳實(炒)、甘草(炒)

將以上藥材與姜水煎煮服用。

防風散,治療脾臟中風,多汗怕風,身體倦怠,四肢不能動,面色微黃,食慾不佳,舌頭強硬語言不清,口眼歪斜,或肌膚麻木,腹部膨脹心情煩躁,發熱,精神恍惚,脈搏浮緩,胸滿痰涎,意志模糊。

獨活(一錢五分)、防風、茯神(去木)、人參、附子(炮,去皮臍)、前胡、沙參、半夏(湯洗七次)、黃芪(炒)、旋覆花、羚羊角(鎊)、甘草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

半夏湯

半夏、桂枝、甘草(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慢慢飲用。

雞頭丸,治療小孩病後不能說話。

雄雞頭(一個,烤)、鳴蟬(三個,烤焦)、大黃(錦紋者溼紙包裹,煅燒)、甘草(烤,一兩)、木通、人參(各半兩)、當歸、黃芪、川芎、遠志(去心,薑汁制,略炒)、麥門冬(去心烘烤。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煉蜜製成小豆大的丸子,清晨用米湯送服五丸,一日三次,兒童可酌情增加,長期服用可見效。

射干湯,治療夏季秋季突然寒冷喘咳,喉嚨嘶啞失聲,喉嚨如有異物。

半夏(五錢,湯泡)、生薑(四錢,泡)、杏仁(三錢,去雙仁,皮尖)、射干、甘草(炙)、紫菀、肉桂、枳實(炒)、當歸、橘皮、獨活、麻黃(去節泡。各二錢)

每次使用二三錢,用水煎煮服用。

菖蒲丸(方見語遲)

錢氏全蠍散(方見偏風噤)

地黃丸(方見腎臟)

七味白朮散(方積累痛)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弱)

二陳湯(方見吐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