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十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11)

1. 熱毒瘰癧

當先救胃氣。遂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元氣稍復。乃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五味異功散,佐以九味蘆薈丸,面色始黃,而核漸消;又以四味肥兒丸,間服地黃丸而愈。

一小兒五歲患此,小便白色,此肝脾疳症,用九味蘆薈丸、四味肥兒丸而消。因食橙橘,二便俱白,拗間結核,亦用前丸而愈。後目連札,頸間耳後結核,用柴胡清肝散、蘆薈丸而愈。

張閣老侄孫患此,久服化痰削堅之劑,夜熱吐痰,時季夏,脈大,按之而澀。余曰:夏月肝症,而見肺脈,至金旺之時,其病必進矣。至八月疾甚,果不治。

一女子十四歲,耳下患此,服化痰泄氣藥,前症益甚,諸症竝臻。余曰:此肝膽經虛火之症也,前藥乃泛擾諸經,無臟不傷者。不悟,仍服之,更四肢發搐,目閉口噤。余曰:此肺經虛,肝木動,而脾土復傷也,當補脾土,滋肺金,養腎水。亦不信,後果歿。

一小兒四歲,患此,泛服軟堅伐肝之劑,益甚。余曰:此稟肝經之虛羸,兼乳母鬱怒所致,當調補乳母肝脾,滋子之腎水。不悟,仍用前藥,以致不起。

四味肥兒丸,治食積脾疳,面耳口舌生瘡,目障雲翳,牙齒腐爛等症。(方見貼骨癰)

柴芍參苓飲,治肝火血熱,遍身搔癢,或起赤暈,或筋攣結核。

柴胡,芍藥,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五分),牡丹皮,山梔(炒),甘草(炒。各三分)

上薑棗水煎服。

神功散,治瘡瘍初起,腫焮者用之可消,加血竭更好。丹毒未砭者,亦可用之。

黃柏(炒),草烏(生用)

上各另為末等分,用漱口水調敷,常漱口水潤之。

清肝益榮湯,治肝膽經風熱血燥,筋攣結核,或作瘊子。

柴胡,山梔(炒,各五分),龍膽草(酒拌炒黑,五分),當歸,川芎,芍藥(各一錢),熟地黃(自制)白朮(炒),木瓜(不犯鐵器),茯苓,薏苡仁(各五分),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山梔牡丹皮。治肝膽經風熱,耳前後腫痛,或結核焮痛,或寒熱晡熱,口苦耳聾等症。(前方去山梔、丹皮,即小柴胡湯。)

柴胡(二錢),黃芩(炒,二錢),人參,半夏(各七分),甘草(炙,五分),山梔,牡丹皮(各一錢)

上姜水煎,徐徐服。

九味蘆薈丸,治肝脾疳熱,患瘰癧結硬,或三焦目生雲翳,耳內生瘡,或肢體消瘦,熱渴少食,或肚腹不調,牙齦蝕,頰腐爛,下部生瘡等症。(方見喉痹)

必效散,治瘰癧,元氣無虧者,宜用此方。若元氣怯弱者,宜先補而後服之,癧毒已下,便與滋補,庶無他患。若孕婦及虛勞氣鬱所致者,尤不可服。世以此方為良劑,故並注之。

南硼砂(二錢五分),輕粉(一錢),麝香(五分),巴豆(五粒,去皮心膜),白檳榔(一個),斑蝥(四十個去頭足翅,用糯米炒)

白話文:

首先要顧護胃氣。於是使用五味異功散加上升麻、柴胡,病人的元氣稍微恢復。接著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五味異功散,並輔助九味蘆薈丸,面色才開始轉黃,而淋巴結也逐漸消退;後來又服用四味肥兒丸,間歇性地服用六味地黃丸,病就好了。

有個五歲小孩得了這個病,小便呈現白色,這是肝脾的疳症,用九味蘆薈丸、四味肥兒丸後就消退了。後來因為吃了橘子,大小便都變白,脖子間又長出淋巴結,也用前面的藥丸治好了。之後眼睛經常眨動,頸部和耳後長出淋巴結,用柴胡清肝散、蘆薈丸治好了。

張閣老的侄孫得了這個病,長期服用化痰消腫的藥,夜間發熱、吐痰,當時是夏天,脈象很大,按下去感覺澀滯。我說:這是夏天肝病,卻出現了肺脈,到了金旺的秋季,病情一定會加重。到了八月病情果然加重,最終不治身亡。

有個十四歲女孩,耳朵下面長了這個病,服用化痰瀉氣的藥,反而使病情更加嚴重,各種症狀都出現了。我說:這是肝膽經虛火的症狀,之前的藥擾亂了各條經絡,沒有哪個臟器不受損傷。她不聽,仍然服用,導致四肢抽搐,眼睛緊閉,嘴巴也閉著。我說:這是肺經虛弱,肝木旺盛,而脾土又受到傷害的緣故,應該補益脾土,滋養肺金,養護腎水。她仍然不信,後來就去世了。

有個四歲小孩得了這個病,隨便服用軟化堅硬、攻伐肝臟的藥物,病情更加嚴重。我說:這是因為孩子天生肝經虛弱,加上乳母情緒不佳引起的,應該調理乳母的肝脾,滋養孩子的腎水。他們不聽,仍然用之前的藥,導致孩子無法救治。

四味肥兒丸,治療飲食積滯引起的脾疳,以及臉部、耳朵、口舌生瘡,眼睛有翳膜遮蔽,牙齒腐爛等症狀。(藥方見「貼骨癰」條)

柴芍參苓飲,治療肝火血熱,全身搔癢,或者出現紅暈,或者筋脈攣縮結成淋巴結的症狀。

柴胡,芍藥,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五分),牡丹皮,山梔(炒),甘草(炒。各三分)

以上藥材加薑、棗用水煎服。

神功散,治療瘡瘍初期,紅腫發熱的可以使用,可以消腫,加入血竭效果更好。丹毒還沒刺破的,也可以使用。

黃柏(炒),草烏(生用)

以上藥材分別磨成粉,等分混合,用漱口水調和塗抹,經常以漱口水保持濕潤。

清肝益榮湯,治療肝膽經風熱血燥引起的筋脈攣縮結核,或者長出瘊子的症狀。

柴胡,山梔(炒,各五分),龍膽草(用酒拌炒黑,五分),當歸,川芎,芍藥(各一錢),熟地黃(自製),白朮(炒),木瓜(不接觸鐵器),茯苓,薏苡仁(各五分),甘草(三分)

以上藥材用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加入山梔、牡丹皮。治療肝膽經風熱,耳朵前後腫痛,或者淋巴結紅腫疼痛,或者寒熱交替,傍晚發熱,口苦耳聾等症狀。(原方去掉山梔、丹皮,即是小柴胡湯。)

柴胡(二錢),黃芩(炒,二錢),人參,半夏(各七分),甘草(炙,五分),山梔,牡丹皮(各一錢)

以上藥材加薑水煎服,慢慢服用。

九味蘆薈丸,治療肝脾疳熱,導致瘰癧結硬,或者三焦部位眼睛有翳膜遮蔽,耳朵內生瘡,或者身體消瘦,口渴少食,或者肚子不舒服,牙齦腐蝕,臉頰腐爛,下身生瘡等症狀。(藥方見「喉痹」條)

必效散,治療瘰癧,適合元氣沒有虧損的人服用。如果元氣虛弱,應該先補益元氣再服用此藥,等到淋巴結毒素消除後,再用滋補的藥,才不會有其他問題。如果是孕婦和氣鬱導致的虛勞病,更不應該服用。世人認為這個藥方很好,所以特地註明。

南硼砂(二錢五分),輕粉(一錢),麝香(五分),巴豆(五粒,去皮心膜),白檳榔(一個),斑蝥(四十個,去除頭、足、翅膀,用糯米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