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十四 (6)
卷十四 (6)
1. 下疳陰痿
一小兒十五歲,患下疳,書課過勞,即寒熱頭痛,形氣殊倦,腿足疲軟,左關脈洪數,左尺脈洪數而無力。余謂:此稟肝腎陰虛,兼飲食勞役之症也,宜先調補胃氣以滋化源。不信,或以為陰虛濕熱下流,恪服四苓、四物之類,諸症益甚。余曰:陰虛,謂脾經虛也。脾為至陰,以丁火為母,虛則宜補丁火以生己土;腎屬水,以辛金為母,腎虛則宜補辛金,生癸水也。
今因脾經陽弱而陰虛,反用沉寒之劑,復傷陽氣,以絕化生之源,欲保其不危,難矣!果歿。
龍膽瀉肝湯,治肝經濕熱不利,下部生瘡,兩拗腫痛,或腹中作痛,小便澀滯等症。
龍膽草(酒拌炒黃),澤瀉,車前子(炒),木通,生地黃(酒拌),當歸(酒拌),山梔,黃芩(炒),甘草(各等分)
上水煎,食前服。
加味小柴胡湯(即小柴胡加山梔、牡丹皮),治肝膽經有熱,下部濕瘡,寒熱晡熱潮熱等症。(方見熱毒瘰癧。)
六味丸,治肝腎陰虛,下部生瘡;或發熱作渴,小便頻數;或腎水不足,而不能生肝木,致血燥筋攣,頷項肢節等處結核;或潰而不能收斂;或肝腎虛弱,發熱盜汗,肢體消瘦,小便赤澀,尿血下血;或大小便牽痛,氣短痰嗽,吐血眩暈,耳聾口燥,齒痛失音,腰腿疲軟,此皆稟不足也。(方見作渴不止)
敷藥必效散,治下疳腐潰作痛。
黃連,黃柏,龍膽草(各一兩),輕粉(五分)
上為末,油調搽,入片腦更效,若用當歸膏調敷尤佳。
如聖散,治下疳腐久不愈。
五倍子(二錢),片腦(一錢),黃連(五分),蘆甘石(煅,三分)
上各為末,干敷,毒未盡者加黃連末三分。
九味蘆薈丸(方見喉痹)
加味清胃散(方見熱毒口瘡)
聖愈湯(方見出血不止)
補中益氣湯(方見肌肉不生)
八珍湯(方見發熱不止)
加味歸脾湯(方見脅癰)
四君子湯(方見腹癰)
仙方活命飲
托裡消毒散(二方見熱毒瘡瘍)
白話文:
[下疳陰痿]
有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得了下疳(性病的一種),又因為讀書過度勞累,就開始發冷發熱、頭痛、身體非常疲憊,腿腳也變得軟弱無力。我把脈後發現,他左手的關脈和尺脈都呈現洪大而脈數,但尺脈又顯得無力。我認為,這是因為他先天肝腎陰虛,又加上飲食不節制和過度勞累造成的。應該先調理脾胃,補養胃氣以產生精氣的來源。但他不相信,有人認為他是陰虛濕熱下注,就給他服用四苓散、四物湯之類的藥,結果病情更加嚴重。我說:「所謂陰虛,指的是脾經虛弱。脾屬陰,以丁火為母,脾虛就應該補丁火來滋養己土;腎屬水,以辛金為母,腎虛就應該補辛金來滋養癸水。
現在因為脾經陽氣虛弱導致陰虛,反而用性質寒涼的藥物,更加損傷了陽氣,斷絕了產生精氣的來源,想要保住性命就難了!」結果這個少年果然過世了。
龍膽瀉肝湯, 用來治療肝經濕熱導致的不適,例如下身生瘡、陰囊腫痛、腹痛、小便不順暢等症狀。
藥方組成:龍膽草(用酒拌炒黃)、澤瀉、車前子(炒過)、木通、生地黃(用酒拌過)、當歸(用酒拌過)、山梔子、黃芩(炒過)、甘草(各等分)。
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加味小柴胡湯(即小柴胡湯加上山梔子、牡丹皮), 用來治療肝膽經有熱,導致下身濕瘡,以及發冷發熱,午後發熱等症狀。(此藥方可參考「熱毒瘰癧」的內容。)
六味丸, 用來治療肝腎陰虛,導致下身生瘡;或者口渴發熱,小便次數多;或者腎水不足,無法滋養肝木,導致血燥筋脈攣縮,頸部、四肢等處出現結核;或者潰爛難以癒合;或者肝腎虛弱,發熱盜汗,身體消瘦,小便赤澀,尿血或下血;或者大小便時疼痛,氣短咳嗽,吐血眩暈,耳聾口乾,牙痛失音,腰腿無力。這些都是因為身體先天不足引起的。(此藥方可參考「作渴不止」的內容。)
敷藥必效散, 用來治療下疳潰爛疼痛。
藥方組成:黃連、黃柏、龍膽草(各一兩)、輕粉(五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塗抹在患處,加入少許冰片效果更好,如果用當歸膏調和塗抹效果更佳。
如聖散, 用來治療下疳潰爛很久都無法癒合。
藥方組成:五倍子(二錢)、冰片(一錢)、黃連(五分)、爐甘石(煅燒過的,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直接敷在患處,如果毒素未完全清除,可再加入少許黃連粉。
九味蘆薈丸(此藥方可參考「喉痹」的內容)
加味清胃散(此藥方可參考「熱毒口瘡」的內容)
聖愈湯(此藥方可參考「出血不止」的內容)
補中益氣湯(此藥方可參考「肌肉不生」的內容)
八珍湯(此藥方可參考「發熱不止」的內容)
加味歸脾湯(此藥方可參考「脅癰」的內容)
四君子湯(此藥方可參考「腹癰」的內容)
仙方活命飲
托裡消毒散(這兩個藥方可參考「熱毒瘡瘍」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