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九 (4)

回本書目錄

卷九 (4)

1. 腫脹

經曰:至陰者腎水也,少陰者冬脈也,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又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跗腫腹大,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也。

白話文:

古書上說:至陰指的是腎水,少陰指的是冬天的脈搏,它的根本在於腎,末端在於肺,都是積水疾病。又說:腎是胃的關口,關口不通暢,所以積水並且聚集於同類事物。上下溢於皮膚,所以腳背腫脹肚子很大,向上發展為喘息呼氣,不能平臥,標本都出現了疾病。

丹溪云:惟腎虛不能行水,脾虛不能制水,胃與脾合,又胃為水穀之海,因虛而不能傳化,腎水氾濫,反得以浸漬脾土,於是三焦停滯,經絡壅塞,水滲於皮膚,注於肌肉而發腫也。其狀目胞上下微起,肢體重著,喘咳怔忡,股間清冷,小便澀黃,皮薄而光,手按成窟,舉手即滿是也。

白話文:

丹溪說:只有腎虛不能運行水液,脾虛不能控制水液,胃與脾臟互相協調,此外胃為水穀精微彙集之處,因此虛弱之後就不能運化水穀精微了,腎水氾濫,反過來導致浸漬脾土,因此三焦停滯不暢,經絡瘀塞,水液滲入皮膚,注於肌肉而發腫。其特徵是:眼皮上下微微隆起,肢體沉重不適,呼吸急促,心慌氣急,股間清冷,小便色黃並且不暢,皮膚薄而光亮,用手按後會形成凹陷,手一鬆開就又恢復原樣。

古方有十種論症,以短氣不得臥為心水;兩脅緊痛為肝水;大便鶩溏為肺水;四肢苦重為脾水;腰痛足冷為腎水;口苦咽乾為膽水;下虛上實為大腸水;腹急肢瘦為膀胱水;小便關泄為胃水;小腹急滿為小腸水。又有濕氣、毒氣、傷寒後、瀉痢後、氣血虛者之五腫。及疳氣、癥積、鎖肚、胸膈作膨、蛔、氣虛、冷積者之七脹,亦當詳之。

白話文:

古時候有十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以呼吸短促,無法平躺為心臟水腫;兩側肋骨疼痛為肝臟水腫;大便稀溏為肺臟水腫;四肢沉重,痠痛為脾臟水腫;腰痛,腳冷為腎臟水腫;口苦,喉嚨乾澀為膽囊水腫;下腹部虛弱,上腹部膨滿為大腸水腫;腹部疼痛,四肢消瘦為膀胱水腫;小便關閉或泄漏為胃水腫;小腹疼痛,腫脹為小腸水腫。另外還有濕氣、毒氣、傷寒後、腹瀉後、氣血虛弱引起的五種腫脹。及疳氣、癥積、鎖肚、胸膈作膨、蛔蟲、氣虛、冷積引起的七種脹悶,也應該詳細地診斷。

其受濕氣者,由脾胃之氣敦阜四肢,頭面皆腫也。食毒者脾傷,積毒停留於胃也。傷寒下早者,邪氣乘虛而入也。瀉痢後者,脾氣虛也。皆宜先調胃氣,次可治腫。其患七脹,皆由血氣不足,臟腑怯弱,表裡俱虛,邪正相亂,以致四肢浮腫,腹肚膨滿。亦當先調榮衛,分別陰陽。

白話文:

  1. 受濕氣的人,是脾胃之氣盛大,四肢、頭面都腫脹。

  2. 吃了有毒的東西,會損傷脾臟,毒素積聚在胃中。

  3. 傷寒後過早地服用瀉藥,邪氣乘虛而入。

  4. 患腹瀉後,脾氣虛弱。

  5. 這些情況都應該先調理胃氣,然後再治療腫脹。

  6. 患七脹的人,都是因為血氣不足、臟腑虛弱、表裡俱虛,邪正相亂,導致四肢浮腫、腹肚膨滿。

  7. 也應該先調理榮衛,分別陰陽。

治法:宜補中行濕利小便。凡有熱者,水氣在表也,可汗之。身無熱者,水氣在裡也,宜下之。腰以上腫,宜利小便;腰已下腫,宜發汗,此仲景之法也。若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此屬陽水。遍身腫不渴,大便溏泄,小便清利,此屬陰水。陽水兼陽症者,脈必浮數;陰水兼陰症者,脈必沉遲。

白話文:

治療方法:適用於補充體內能量、幫助排尿。凡是有熱氣的人,水氣在表面,可以發汗讓水氣流出。沒有熱氣的人,水氣在體內,應該瀉下。腰部以上腫脹,應該利尿;腰部以下腫脹,應該發汗,這是仲景的方法。如果全身腫脹,口渴,小便赤紅刺痛,大便便祕,這是陽水。全身腫脹,不口渴,大便溏泄,小便清澈通暢,這是陰水。陽水兼有陽証的人,脈搏一定浮數;陰水兼有陰証的人,脈搏一定沉遲。

氣若陷下,宜用二陳加升提之藥;如腹脹,少加木香調之。若朝寬暮急,屬陰虛,朝用四物湯加參、術;夕用加減腎氣丸。朝急暮寬,屬陽虛,朝用六君子湯;夕用加減腎氣丸。朝暮皆急,陰陽俱虛也,用八珍湯主之。真陽虛者,朝用八味地黃丸;夕用補中益氣湯。若肚腹痞滿,肢體腫脹,手足並冷,飲食難化,或大便泄瀉,呼吸氣冷者,此真陽衰敗,脾肺腎虛寒不能司攝,而水泛行也,急用加減腎氣丸,否則不治。惟調補脾土,多有生者。

治驗

白話文:

  1. 呼吸短促,呼吸若斷,應使用二陳湯加上升提之藥;如果肚子脹氣,再少加些木香調和。

  2. 早上腹瀉,晚上腹脹,屬於陰虛,早上服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術;晚上服用加減腎氣丸。

  3. 早上腹脹,晚上腹瀉,屬於陽虛,早上服用六君子湯;晚上服用加減腎氣丸。

  4. 早上和晚上都腹脹,陰陽俱虛,服用八珍湯。

  5. 真陽虛弱,早上服用八味地黃丸;晚上服用補中益氣湯。

  6. 如果肚腹脹滿,四肢腫脹,手腳冰涼,飲食難以消化,或大便泄瀉,呼吸氣冷,這是真陽衰敗,脾肺腎虛寒不能控制,而水分泛濫,需要立即服用加減腎氣丸,否則無法治癒。

  7. 只有調理補益脾土,纔有可能讓病人活下來。

一小兒傷食膨脹,服克伐之劑,小便澀滯,改服五苓散,小便益閉,四肢頓腫。余謂:脾胃虛寒,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故也。朝用加減金匱腎氣丸,夕用補中益氣湯而愈。

白話文:

一個小孩因飲食不當導致腹脹,服用了具有瀉下作用的藥物,導致小便不利,改服五苓散後,小便更加閉塞,四肢浮腫。我認為:脾胃虛寒,不能疏通水道,無法將水液輸送至膀胱,所以才導致小便閉塞。早上服用加減金匱腎氣丸,晚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最後治癒了。

一小兒患前症,小便赤頻,盜汗發熱,朝間用補中益氣湯,午間用五味異功散,晚間用六味地黃丸而愈。後作功課太勞,盜汗發熱,用八珍湯、六味丸而痊。

白話文:

有個小兒患有前症,症狀是小便頻急發紅,晚上盜汗發燒。早上用補中益氣湯,中午用五味異功散,晚上用六味地黃丸治療,痊癒了。後來功課太勞累,又盜汗發燒,用八珍湯、六味丸治療後痊癒。

一小兒患前症,飲食少思,大便不實,先用補中益氣湯,又用五味異功散而愈。畢姻後復發,更手足並冷,飲食難化,或吞酸噯腐,用六君子、炮薑而痊,後又發,用八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而痊。

白話文:

一個兒童患上前症,飲食減少,心思不足,大便不實,先服用補中益氣湯,又服用五味異功散而治癒。結婚後復發,更手足並冷,飲食難以消化,或吞酸打嗝,服用六君子、炮薑而痊癒,後來又發作,服用八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而痊癒。

一小兒小腹脹墜,小便澀滯,午前為甚。以補中益氣湯加木香與朝服;以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與夕服,兩月餘而愈。後飲食失節,腹脹咽酸,用五味異功散、四味茱萸丸而痊。畢姻後,後患如前,更惡寒腹冷,小便清頻,大便不實,手足並冷,用補中益氣湯、八味地黃丸而尋愈。

二陳湯(方見寒吐)

五苓散(方見五淋)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肚子脹滿下墜,小便排泄不順暢,尤其是上午時段情況更嚴重。針對這個小孩的狀況,醫師使用了「補中益氣湯」,並加入木香,在早上服用;另外又在「五味異功散」中加入升麻、柴胡,讓小孩在傍晚服用。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小孩的狀況逐漸好轉且痊癒。

後來,小孩飲食不節制,導致肚子脹滿加上咽喉有酸味。對此,醫師以「五味異功散」和「四味茱萸丸」幫助小孩痊癒。但是,小孩結婚之後,症狀又再次復發。不僅如此,情況還更加嚴重,除了肚子脹滿外,還畏寒,肚子感到寒冷,小便清澈且頻繁,大便不成形,雙手雙腳也覺得冰冷。因此,醫師再次使用「補中益氣湯」與「八味地黃丸」來治療小孩的症狀,最終使得小孩的病情再次好轉並逐漸痊癒。

八珍湯(即十全大補湯去黃耆、肉桂,方見自汗)

白話文:

八珍湯(即十全大補湯去除黃耆、肉桂,方可治療自汗)

六君子湯(方見內釣)

加減腎氣丸(方見腹脹)

八味地黃丸(方見腎臟)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白話文:

六君子湯 加減腎氣丸 八味地黃丸 補中益氣湯

2. 蛔蟲

巢氏云:蛔蟲者,九蟲之一也,長尺許,或五六寸者,因臟腑虛弱,及食甘肥而動,其動則腹中攻痛,或作或輟,口吐涎水,貫心則死,用使君子丸之類下之。錢仲陽云:吐水不心痛者,胃冷也,吐沫心痛者,蟲痛也,與癇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耳,安蟲散主之。田氏云:蟲痛者,啼哭俯仰,坐臥不安,自按心腹,時時大叫,面色青黃,唇色兼白,目無睛光,口吐涎沫也。若因胃冷即吐,用理中湯加炒川椒五粒、檳榔五分煎下烏梅丸。

白話文:

巢氏說:蛔蟲是九種蟲害之一,長約一尺,也有五六寸長的,由於臟腑虛弱,以及飲食甘肥而活動,當蛔蟲活動時,腹中疼痛,時痛時停,口中吐出涎水,如果貫穿到心臟就會死亡,可以用使君子丸之類的藥物驅蟲。錢仲陽說:吐水但沒有心痛症狀的,是胃寒引起的,吐沫並伴有心痛症狀的,是蛔蟲引起的,這種症狀與癇症相似,但眼睛不斜,手也不抽搐,可以用安蟲散治療。田氏說:蛔蟲引起的疼痛,會導致啼哭、俯仰不安、坐臥不安、自己按壓心腹、時不時的大叫,面色青黃,嘴脣發白,眼睛無神,口中吐出涎沫。如果是由於胃寒引起的嘔吐,可以用理中湯加炒川椒五粒、檳榔五分煎下烏梅丸治療。

古云:蟲蝕上部,則上唇有白點,蟲蝕下部,則下唇有白點。腹中諸蟲,望前其頭向上,望後其蟲向下。如欲用藥,先以豬肝油炙香,令兒聞其香味,使蟲頭向上,則藥易伏。若中氣虛而蟲不安者,但調補脾胃自安。丹溪先生云:冬月吐蟲,多是胃氣虛寒。用錢氏白朮散加丁香二粒主之。

治驗

白話文:

古人說:蟲子侵蝕上部胃部,則上脣會有白點,蟲子侵蝕下部胃部,則下脣會有白點。肚中的各種蟲子,往前面看其頭部是朝上的,往後面看其蟲身是朝下的。如果想要使用藥物治療,先用豬肝油烤成香味,讓孩子聞到香味,使蟲頭向上,這樣藥物更容易見效。如果中氣虛弱而被蟲子侵蝕的人,只要調理補益脾胃就可以安然無恙。丹溪先生說:冬月吐蟲,大多是胃氣虛寒引起的。用錢氏的白朮散再加丁香兩粒治療。

一小兒患蟲動心痛,先服大蕪荑湯下瘀穢,反作嘔少食,右腮鼻準白中兼黃,此脾肺氣虛也,用異功散二服稍應,更加炮薑,一劑而安。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患有蟲動心痛,先服用了大蕪荑湯以清除瘀穢,但反而出現了嘔吐、食慾不振的情況,他的右腮和鼻準呈現白色中帶有黃色的色澤,這是脾肺氣虛的徵兆。於是,我使用了異功散兩劑,病情稍有改善,再加入炮薑,一劑藥就痊癒了。

一小兒吐瀉將愈,心痛吐水,手足並冷,忽自手按心腹,此胃氣虛寒,類乎蟲痛也,用益黃散而愈。

白話文:

有個小兒得了吐瀉的症狀,正在逐漸康復的期間,忽然感到心絞痛,吐出液體,手腳都覺得寒冷,也不知不覺地用手按壓自己的心口與腹部,依照這些症狀判斷,是胃氣虛寒,和蟲痛有些相似,使用益黃散治療後不久便治癒了。

一小兒病後吐水,心間作痛,余謂胃氣虛寒,用五味異功散而愈。後每吐,凡患病,飲食不進,手足並冷,即吐水心痛,余用前散加升麻、柴胡即愈。或用逐蟲之劑,前症益甚,更加腹痛重墜,余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治之而愈。

白話文:

一個小孩在生病後嘔吐清水,並伴有心痛。我認為是胃氣虛寒所致,所以用五味異功散治療,痊癒了。後來每次嘔吐,無論是患病還是不進飲食,手腳都冰冷,就會嘔吐清水並伴有心痛。我用之前用過的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治療,很快就痊癒了。或用驅除蛔蟲的藥劑,之前的症狀加重,還會伴有嚴重的腹痛和墜痛。我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治療,痊癒了。

使君子丸,治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膨脹,時復作痛,不食漸瘦,並宜服之。

白話文:

使君子丸,用來治療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膨脹、時常疼痛、不思飲食的症狀逐漸消瘦,均可服用此藥丸。

使君子肉(一兩),厚朴(制),橘紅,白芍藥,甘草(炒),川芎(各一錢)

上為末,蜜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陳米飲化下。

安蟲散,治蟲痛。

白話文:

使君子果肉(一兩),厚朴(已加工處理),橘紅,白芍藥,炒過的甘草,川芎(各一錢)

胡粉(炒),鶴蝨(炒),川楝子,檳榔(各二錢),白礬(枯,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三五分,米飲調下。

白話文:

胡粉(炒焦),鶴蝨(炒焦),川楝子,檳榔(各八克),白礬(研成粉末,十一克)

烏梅丸,治蛔厥當吐蛔,今反靜而復煩,此為臟寒,蛔上入其膈,故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蛔聞臭當自吐。及治久痢。(方見傷風咳嗽)

白話文:

烏梅丸,用於治療蛔蟲引起的吐蛔症狀。當蛔蟲引起嘔吐時,反復發作,此為臟寒所致,蛔蟲上行進入膈膜,因此須臾復止。當進食後又嘔吐煩悶,則蛔蟲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會自然吐出。此外,烏梅丸還可治療久痢。(具體藥方請參考傷風咳嗽的條目)

理中湯(方見冷瀉)

大蕪荑湯(方見疳症)

異功散(方見內釣)

白朮散(方見積痛)

益黃散(方見脾臟)

白話文:

理中湯(用於治療寒冷引起的腹瀉) 大蕪荑湯(用於治療疳症) 異功散(用於治療內釣) 白朮散(用於治療積痛) 益黃散(用於治療脾臟相關病症)